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9065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docx

《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docx

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

2022年高三语文五月模拟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是植根于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社会土壤上的道德伦理规范体系,而礼治则是依赖这种体系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

孟德斯鸠曾谓中国古代“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此乃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

引礼入法,意味着礼治的精神和原则贯彻于法律,完成了传统社会礼治秩序构建的重要一环,达至“礼法社会”模式的形成,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入法的方式实现。

由于礼本身所具有的义理内涵,更使得这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匹配的“礼法社会”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礼本身所具备的道德规范意义不仅使引礼入法成为可能,更使得这个过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道德与法律共同肩负维系社会秩序的使命,两者相互支持和补充。

任何一种法制文明都必须面对并解决两者关系问题,引礼入法则是传统中国的解决方案:

以道德精神挈领和改造法律,并直接将部分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

我国古代民事立法极不发达,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主要依靠礼,“礼达而分定”。

蔡元培说:

“我国古代有礼、法之别。

法者,令之所谓刑法也;而今之所谓民法,则颇具于礼。

”国家法制层面,德主刑辅、出礼入刑成为精神原则;社会生活层面,由于礼兼具了感召和约束双重功能,礼的权威性的提升,为民间社会构建良风美俗、自然和谐的道德秩序提供了可能。

  法家只迷信暴力,完全无视道德教化的功能,故其律以严刑峻法著称。

唐律固“一准乎礼”,而“得古夸之平”。

这个“平”,一方面表现为德主刑辅,礼刑互济,使得法律的重刑主义色彩全面消退,立法上宽严适中,心允平缓。

另一方面,与“骨肉可刑,亲戚可灭”的法家立场不同,儒家以家族为本位,重人伦孝道亲情。

唐律中老幼废疾减免刑罚以及亲亲相隐、存留养亲等制度体现出礼的精神,弘孝敦伦,原情循理,无疑具有积极的义理价值成分。

  西周礼治在司法领域提倡慎刑恤狱;主张罪疑从轻、从赦;提出了“中道”“中罚”等概念。

孔子主张“哀矜折教”,孟子则以“仁政”为诉求,以为“杀一无罪,非仁也”,并重申了“罪人不孥”的古训。

这些具有积极价值的思想和主张,伴随着汉朝以后“经义决狱”的不断深入和推广,不同程度贯彻或体现于司法审判活动之中。

  值得强调的是,儒、法两家在追求和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

司马迁说: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韩非则首倡“三纲”之说,以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乃“天下之常道”。

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当然值得肯定,但其中包含的法律平等意义十分有限,因为其“法”非良法,其“断”则完全落脚在君主个人的独断。

儒、法之争主要体现在手段和策略不同而已,及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

沿着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外儒内法的历史线索去把握,应该是评价引礼入法这一历史现象的恰当途径。

  (摘编自马作武《引礼人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中华文明注重人伦道德教化自然演进的结果,也是在我国古代民事立法落后的情况下,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依据。

  B.传统中国采取引礼入法的方案来解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即以道德精神来挈领和改造法律,并将部分道德规范作为法律。

  C.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礼颇有权威性,且具有感召和约束的功能,因此有利于民间社会建立美好风俗、自然和谐的道德秩序。

  D.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实行严刑峻法,认为“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过于崇信暴力,“严而少恩”,完全忽视道德教化功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引礼入法是完成我国传统社会礼治秩序构建并达到“礼法社会”模式形成的重要环节,并意味着礼治的精神原则贯彻于法律。

  B.作为道德伦理规范体系的礼是构建礼治秩序的基础,礼的义理内涵使“礼法社会”的出现有合理性和必然性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匹配。

  C.唐律以“礼”得“平”,主张“宽严适度”,全面消退了法律的重刑主义色彩,其中一些制度体现出以家族为本位,重人伦孝道亲情的精神。

  D.从西周开始,我国在礼治方面就提出了一些有积极价值的思想和主张,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或多或少地贯彻或体现于司法审判活动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所具备的义理内涵使引礼人法能够有效实现,而引礼人法对中国古代法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促使中国古代法律呈现出“礼法合一”的特征。

  B.从西周司法领域提倡慎刑恤狱到孔孟思想,从汉代以后“经义决狱”到唐律的“一准乎礼”,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礼法社会”是逐步形成的。

  C.儒、法两家其实都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但采取的手段和策略不同,儒家主张德主刑辅,法家主张刑主德辅,最终两家共尊礼法并用的思想。

  D.中国古代“礼法社会”的形成是“法律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人法的方式实现,因此,评价引礼人法应把握儒法合流、法律儒家化等的历史线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

“在医院。

  娘说:

“知道,听你爹说的。

”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

”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

“娘,没啥。

  娘威胁说:

“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

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

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

“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

“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

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

“哪有那么容易的?

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

“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

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

“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

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

“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

“真没事吗?

  他说:

“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

“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

”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

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

“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

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

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

娘说:

“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

“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

“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

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

“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

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

“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

”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

“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

“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

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

“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

“啥出息?

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

”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摘编自2022年10月24日《石家庄日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他在医院,说明他是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做法,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事由,表明他已决定为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

  B.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

  C.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

  D.小说以医生的话“爱心如同韭菜”为题目,不仅形象贴切,通俗易懂,可以让娘理解“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也彰显了播撒爱心的主题。

  5.小说中的娘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5分)

  6.作为儿子的“他”为捐献骨髓对娘采用了欺骗的方式。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冰心的文学之路

  阎纯德

  1919年,摧枯拉巧的暴风骤雨洗刷着中国的河山,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冰心,就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

女作家中同期的如庐隐、冯沅君和苏雪林虽曾有与冰心齐名之誉,但终没有她那样的名气,稍晚一些的凌叔华、沉樱、白薇、陈学昭等人也不能相比。

  1918年秋,她从贝满女中毕业后即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习。

冰心说:

“我是从入了正式的学校起,就选了医生这个职业,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母亲体弱多病,我和医生接触较多。

后来请到了西医,我就更感兴趣了,他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我觉得这些器械是很科学的,而我的母亲偏偏对听胸、听背等诊病方法,很不习惯,那时的女医生又极少,我就决定长大了要学医,好为我母亲看病。

”冰心的父亲也鼓励她说:

“‘东亚病夫’的中国,是很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

”冰心从小立志学医,所以尽管爱好文学,但对于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以至于天文、地质等科都特别用功,她都争取学好考好。

  冰心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一年级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

后来女大并入燕京大学,称燕大女校。

“五四”运动的第二天,冰心就被女校的学生会叫来当文书,投入爱国运动的行列。

同时又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的成员。

白天,她跟着当代表的大姐姐们上街宣传,去大会旁听,募捐,晚上就写反帝反封建的各种文章。

群众游行示威、演说、火烧赵家楼……使这位刚跨入青年行列的文静女子感奋不已。

冰心说:

“从写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

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都会引起我的许多感喟。

  那时,联合会除了会刊登他们的宣传文字,还要他们。

冰心找到《晨报副刊》,因为她的表兄刘放园先生是《晨报》的编辑。

那时她才正式用白话写作,用的是她的学的是职务内应作的宣传文字。

冰心说:

“放园表兄觉得我还能写,便不断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新出的杂志给我看。

我从书报上,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

这时我才懂得小说里有哲学的,我的爱小说的心情,又显著地浮现了。

我酝酿了些时,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很羞怯地交给放园表兄。

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划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意;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三天之后了。

刘放园抓住冰心毫不放松,竭力鼓励她再的喜悦也使她无法放下那支已经“写得滑了手”的笔,一口气做下去,几乎每星期都有出品,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雨秋风愁煞人》《庄鸿的姊姊》等等。

这时冰心,几乎完全陷入了创作的冲动之中。

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她的理科功课落后了很多,对于学习的前途,冰心有不少焦虑。

在她左顾右盼之时,周围的人都劝说她弃理学文。

朋友的意见终于使她改变了初衷,于1921年理预科毕业后,就改入了文本科,而且还跳了一级。

从此,她立志要走文学这条道路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下了学,便把书本丢开,一心只想做小说,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

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

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

(选自《冰心自述》)

  ②她以为“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而她是“勇猛的狮子”,在她“逾山越岭,寻觅前途的时候”,受了文艺的“当胸一箭”,于是便从“万丈的悬崖上,倏然奔坠于”文艺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

(选自茅盾《冰心论》)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在与她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当中,她应是最为有名的一位。

  B.冰心立志学医,除了对学医有兴趣外,也因她对母亲的孝心,她要为母亲治病,同时父亲也鼓励她为救国学医。

  C.冰心为宣传文字,才用白话写作并署小说时心中有顾虑,就用“冰心”作为笔名。

  D.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导致理科功课落后,这使冰心很焦虑,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改变了学医的初衷,弃理从文。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通过冰心与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在名气上的对比,表现出冰心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为下文写冰心最终弃理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B.“五四”运动爆发后,冰心做了燕大女校学生会的文书,又被北京女学界联合会选为宣传股成员,这是因为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写宣传文章很积极。

  C.冰心受到表兄刘放园的鼓励和新出版的杂志书报的影响,对小说有了更深的认识,懂得了小说中是有哲学的,也从回忆中汲取素材,写出了不少“问题小说”。

  D.文中叙写冰心的人生经历,表现冰心的思想变化,突出冰心的文学追求,多次借用冰心的原话,有利于凸显内容的真实性,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E.冰心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指出自己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的,她认为自己被文艺俘获,在文艺的影响下,原本狮子般勇猛的她变得柔软文静了。

  9.冰心曾说,是“五四”运动的惊雷把她“震”上创作道路的。

请结合材料,就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

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

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

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

禼上疏曰:

“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

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

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

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

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

”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

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

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

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

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

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

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

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

交阯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

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

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

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

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

乙埋终不悛。

使间以善意问乙埋:

“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

能改之,吾善遇汝。

”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

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

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稼穑是我国对农事的总称,多以春耕为穑,秋收为稼,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B.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觑边”“窥塞”“寇边”相对。

  C.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行为,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地区。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现指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学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

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保边疆安宁。

  B.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

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

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D.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

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

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2)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

能改之,吾善遇汝。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红白牡丹

  吴融①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②。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850~903):

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目睹唐朝衰亡,一生仕途不顺。

②鲁阳戈:

《淮南子》载,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酣战至日暮,为了趁日间消灭敌人,他探戈使太阳倒退了三舍(舍:

星次,相传有二十八宿,一突为一舍),又恢复了光明。

后多指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来表明自己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自己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

  B.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用美丽的红霞写出怒放的红牡丹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

  C.颔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和极具美感的花形。

  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还像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牡丹随风花落香逝,却甘愿奉献自己,为莎草做陪衬,让诗人遗憾之余略感宽慰。

  E.本诗将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借牡丹寄托诗人的情感;写牡丹特点时用想象的美景来表现内心的喜悦,写牡丹凋残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15.这首诗颈联的上、下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

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优厚俸禄不管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2)苏轼《念奴娇雷劈怀古》中,先写“”,以美女衬英雄;再用“”,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3)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由于这个班学生基础很差,为了让他们能够跟上进度,班主任经常对这些学生耳提面命,希望能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B.他平时加强各种训练,并记下训练笔记,朝夕苦练,在全军狙击作战骨干集训比武中,百步穿杨,以951.5分的总成绩夺冠。

  C.很多人对古诗词颇有情怀却只能高山仰止,《中国诗词大会》正好带动全民进行一场古典诗词之旅,并汲取知识,涵养心灵。

  D.凭着顽强的精神,经过几十年的苦心孤诣,赵忠贤在高温超导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因此获得了202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E.在今年的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要切实落实精准扶贫工作,让处于箪食壶浆生活境况的困难户尽快地脱贫致富。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因把《红岩》《平凡的世界》等作品也纳入高考必考范围,众多师生和家长对《2022北京高考语文考纲》中出现的这一变化极为关注。

  B.植树节的意义不在于种下了多少棵树,而在于让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于通过植树造林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建设美丽中国。

  C.近期发射的首个中国自行研制的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等技术验证,为中国建成空间站搭桥铺路。

  D.今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在央视一套播出了以“用责任汇聚诚信的力量”为主题的“315”晚会,满足了观众渴望了解消费侵权事件的收视期待。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男性①偏爱动物性脂肪,②这会使肾脏超负荷运转,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③是“瘦肉”,其中肉眼看不见的隐性脂肪也占28%。

④,建议男性学会清淡饮食,⑤是减少动物性油脂和总的烹调油数量。

粗粮、坚果、植物油中都含有维生素E.能预防胆固醇堵塞血管,所以男士们应多吃这类食物,⑥是燕麦,它含有丰富的可溶纤维素,可通过清理胆固醇来保护心脏和血管。

  A①②③④⑤⑥

  A特别因为尤其故而尽管虽然

  B往往但是即便因此特别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