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998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构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三大构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三大构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三大构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三大构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大构成》教案.docx

《《三大构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构成》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大构成》教案.docx

《三大构成》教案

教案

授课题目

什么是构成?

形态构成要素-——点、线、面

授课时间

第一周星期四第1-4节

授课班级

16广告1班

课次

第1、2次课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启发、演示

课时

4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

习题课□其他□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1)了解构成的一般意义;       

(2)由绘画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构成”; 

(3)包豪斯学校和它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构成的定义,解构,重构。

教学难点

包豪斯学校的教育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听过上课口述材料工具,安排学生记笔记,回去准备工具和材料

教学后记

教案纸

点名,考勤记录,纪律强调

一、导入

1、通过图片音乐把学生带到“构成”这个话题上来 讲述新课:

构成的定义。

2、新授 构成的定义?

 

2.1、构成的一般意义。

 

构成在写实中的解释是:

构成(Conuposition)即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

 

例如:

某种药品是由某„„某某和某某成分构成的?

 

教室,食堂,宿舍三点的生活构成了某学生生活的全部 ,可见“构成”并不是一开始就为大学艺术专业基础而设置的一个“专业词语”。

 

现在,我们所提示的“构成”是建立在“解构”、 “重构”基础上的造型方法。

“构成”概念是从绘画的发展衍生出来的。

 

2.2、由绘画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构成。

 

当欧洲写实绘画的发展史到尽头时,“印象派”“立体派”两次都是具有影响力的美术运动,使绘画、艺术进一步解放,活得极大的成功。

 

色彩和形状从客观物质世界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康定斯基等人,秉着现代艺术变革的热潮中到前线,“构成主义”的思想被他们拍到另外一个新的高度,他们不仅使用不可再分割的点、线、面等最小的形态元素,围绕一定的进行,组合成自己的作品,还通过“包豪斯学校”推进了“构成主义”思想的广泛应用,同一时期,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领域涌出了一大批全新风格的设计作品。

 

2.3、包豪斯学校和它的教育:

1.背景                         2.教育思想                         3.教员                         4.基础教学

3、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构成基础”。

 

现代高等教育中“构成基础”(三大构成基础的基本内容)课程设立延续了包豪斯设计学院初步课程(Vorkwrs)中对造型基本规律探求精神和实性的手法,尽管20世纪70年代三大构成引入到了国内来,中间因为翻译和理解原因使教学内容和意义发生了一些偏差和扭曲,但是课程的框架和教学本意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起着切实作用。

 

3.1、 构成基础课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构成基础课是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的部分”而存在,它与造型基础课并存,分别从形、色、体三个方面研究设计造型的一般共同规律和方法,一般设置“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①.了解学会运用形象创造的各要素原则规律 

②.探索形的审美、实质和视觉特征,获得无线设计和可能性 

③.掌握一种系统的思维方式或并序渐变的学生为原则

由简至繁,对生活中的形体与色彩,立体型进行全面思维,探索和谐的秩序美的根蒂,增强构想和表现力 

3.3、 构成基础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设计能力的形成和这些设计者的造型各方面的认识和把控制部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仅凭一个“某个构成”不能形成全面的能力。

 

以往在教学上,为了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三个研究方向,往往被分开单独教学,因为整体看待造型,分步骤分阶段的进行训练是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造型规律的一般方法。

 

3.4、无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还是平面设计、珠宝设计„„都是一种造型活动。

二、基础实例

讲解案例

三、学生练习

准备工具

四、总结

本次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三大构成这个课程有所了解和接下来所有学习的内容有哪些。

教案

授课题目

三大构成的概述与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授课时间

第二周星期四第1-4节

授课班级

16广告1班

课次

第3、4次课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启发、演示

课时

2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

习题课□其他□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

1、点的构成形式

2、线的构成形式

3、面的构成形式

4、视错觉

5、视觉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平面构成在设计作用的运用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收集资料和图片

教学后记

教案纸

点名,考勤记录,纪律强调

一、导入

1、什么是形态?

形态的概念:

任何一个物象都有自己的外形体积、内部结构、色彩、材质以及肌理等要素,而这些要素在同类事物中有着基本统一与相似,这就是这一物象给我们视觉传达的“形态”。

自然中的贝壳、海螺等都有其各自类似的外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色彩、质感、肌理形成的独特的造型特征,它们由线条、色彩、肌理等元素构成了和谐漂亮的形态。

为什么毕加索的作品难以被人们接受?

因为他的作品丑陋吗?

我们不理解毕加索是因为他画的面孔不像我们所熟悉的脸,是一种变异了的形态,不易被我们的“经验形态”认同的原因。

1.2点的构成形式

从几何学的角度而言,点只能代表其位置,不能代表面积,它没有大小和形状。

在平面构成中,点是一个相对概念,在对比中存在,不但有大小还有形状。

就大小而言,越小的点作为点的感觉越强烈。

一般认为点是小的、圆的,但在平构中,点各式各样,整体分为:

规则点和不规则点。

1.3、点具有的视觉特性:

1.31一切具有中心以及被看作是由多形凑成的面的图形,都可以算作是对点的塑造。

点具有大小,面积和形态。

1.32、点会根据与所在空间的比例,改变它存在的意义。

1.4、线的构成形式

线具有的视觉特性:

1.41、线是点的轨迹。

1.42、线是有长度、粗度的性质。

1.43、线以固定的间隔聚拢并排列下去,会产生一种灰调。

去除一条时,会产生一种对立的视觉效果。

1.5、面的构成形式

面具有的视觉特性:

1.51、由线包围而成的封闭形称为面,它有长度、宽度而无厚度。

面的种类分为几何形、偶然形、有机形。

1.52、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

平面构成中,由一组重复的形或彼此有关连的形所构成,这些形称为基本形。

基本形是一个最小的设计单位。

二、基础实例

讲解案例

三、学生练习

线的构成一张

要求:

每张图的大小尺寸在20CMx20CM

构图要完整,画面整洁干净

四、总结

此次课程当中,学生对这个课堂的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因为已经开始进入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所以这个课堂的知识点在下节课需要回顾和复习。

教案

授课题目

秩序构成的基本方法

授课时间

第三周星期四第1-4节

授课班级

16广告1班

课次

第5、6次课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启发、演示

课时

4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

习题课□其他□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有一双感受形式美规律的眼睛,使学生能够进入一个崭新的视觉感知和心里体验的世界里。

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并能应用到设计中去。

教学重点

1,秩序构成的方法

2,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

认知形式美在设计中的意义;学习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加强强调并且通过练习得以锻炼。

在联系中体会形式美。

从多样的现象里能整理出可供依循的法则,用这些法则判别形式的美与否。

加强强调并且通过练习得以锻炼。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重复构成、近似构成

教学后记

教案纸

点名,考勤记录,纪律强调

一、导入

1、重复构成。

设计源于生活!

(一)走进生活中的重复:

重复的产生源于大自然:

比如各种物象的生长,运动的规律,鸟类的飞翔……人门通过对重复这一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感觉到这种规律的重复和条理可产生节奏感,具有统一的秩序美,整齐美。

在人造物中,重复的现象被标准化,统一化.如:

摩天大楼,楼梯的台阶,手机的按键,大量的印刷品都在传达重复的信息。

1.1、重复的概念

重复是指相同或近似的形态和骨骼连续地、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出现。

重复构成的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重复的结构和重复的排列由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由两个以上相同元素连续排列成为一个整体。

1.2、重复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重复是设计的重要手段,在海报和版面设计中利用重复的形式进行设计,能强调主题,加强观者的记忆。

2、近似构成 

近似构成是指将相近或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基本形进行反复排列的一种构成形式。

2.1、近似构成的方法

同形异构法:

是指外形相同、内部结构不同的造型方法。

异形异构同趣法:

是指外形不同,内部结构不同,但内在的趣味和功能相同的造型方法。

切割表现:

打破或使基本形残缺的表现形式,将基本形的不同部分进行近似的变化。

二、基础实例

重复构成、近似构成

三、学生练习

重复构成作业一张

四、总结

本次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构成在设计上的运用,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掌握一些设计的技巧和知识点。

教案

授课题目

秩序构成的基本方法

授课时间

第四周星期四第1-4节

授课班级

16广告1班

课次

第7、8次课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启发、演示

课时

4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

习题课□其他□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有一双感受形式美规律的眼睛,使学生能够进入一个崭新的视觉感知和心里体验的世界里。

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并能应用到设计中去。

教学重点

1,秩序构成的方法

2,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

认知形式美在设计中的意义;学习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加强强调并且通过练习得以锻炼。

在联系中体会形式美。

从多样的现象里能整理出可供依循的法则,用这些法则判别形式的美与否。

加强强调并且通过练习得以锻炼。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渐变构成、发射构成

教学后记

教案纸

点名,考勤记录,纪律强调

一、导入

1、渐变构成的概念

渐变,是以类似的基本形或骨格,渐次地、循序渐进地逐步变化,呈现一种有阶段性的,调和的秩序。

1.2渐变的特征

会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渐变是一种符合规律的自然现象,如自然界中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1.3、基本形的渐变

基本形的渐变就是基本形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色彩逐渐变化。

形状渐变:

由一个形象逐渐变化为另一个形象。

可以采用对一个形的压缩、削减、位移或两形公用一个边缘等途径来实现从一个形到另一个形的转化。

大小渐变:

依据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将基本形作大小序列的变化。

给人以空间感和运动感。

方向渐变:

将基本形作方向、角度的序列变化。

会使画面产生起伏变化,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

位置渐变:

将基本形在画面中或骨骼单位的位置作有序的变化。

会使画面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效果。

2、发射构成

在构成中,发射骨格的视觉效果是最强烈的。

设计中采用发射骨格,能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和极佳的视觉效果。

发射具有一定的渐变效果,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形状。

鲜花的结构,太阳四射的光芒,都是发射状的。

发射具有方向的规律性。

发射中心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开,有时可以造成光学的动感,或产生爆炸性的感觉,有很强烈的视觉效果。

2.1发射的类型

(1)中心点的发射——由此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内集中的发射。

在发射构图中比较普通的是分别称之为“离心式”和“向心式”的发射。

发射的骨格线可以是直线、曲线、弧线等。

(2)螺旋式的发射——螺旋的基本形是以旋转的排列方式进行的。

旋转的基本形逐渐扩大形成螺旋式的发射。

(3)同心式发射——同心发射是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如同箭靶的图形。

左图是美国聋人滑雪者协会标志,它是由长短不同的两组雪橇作发射线组合而成,犹如一朵盛开的蒲公英;右图视为标志所做的一张广告。

二、基础实例

渐变构成、发射构成

三、学生练习

渐变构成

四、总结

本次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和引导教学法,让了解了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的特点和规律。

教案

授课题目

平面构成的应用

授课时间

第五周星期四第1-4节

授课班级

16广告1班

课次

第9、10次课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启发、演示

课时

4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

习题课□其他□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对点、线、面、形等的练习,我们对构成中的基本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将把所学的内容综合地利用到平面构成的各种构成形式中去,设计出完美的构成作品

教学重点

非秩序性构成方法:

变异构成、对比构成

肌理构成

空间构成

教学难点

以点、线、面的基本形态为主,以富于对比、空间、反复、错视等表现手法,在视觉上引起强烈的反映,给人以新颖、刺激的感受,通过作业练习体会,教师指导。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变异构成、对比构成

教学后记

教案纸

点名,考勤记录,纪律强调

一、导入

1、变异

变异是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此打破规律性。

变异的效果是从比较中得来的,通过小部分不规律的对比,使人在视觉上受到刺激,形成视觉焦点,打破单调,产生新奇的、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

1.1形状的变异

形状的变异----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一小部分变异的形状,以形成差异对比,成为画面上视觉焦点。

 

1.2大小的变异

大小的变异----在相同的基本形的构成中,只在大小上作些变异的对比。

1.3色彩的变异

色彩的变异----在同类色彩构成中,加进某些对比的成分,以打破单调感。

1.4方向的变异

方向的变异----大多数基本形式是有秩序的排列,在方向上一致,少数基本形在方向上有所变化以形成变异效果。

二、基础实例

讲解案例

三、学生练习

变异构成

四、总结

本次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了解了变异构成和对比构成是重点,补充了肌理构成和空间构成的知识点。

教案

授课题目

平面构成的应用

授课时间

第六周星期四第1-4节

授课班级

16广告1班

课次

第11、12次课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启发、演示

课时

4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

习题课□其他□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对点、线、面、形等的练习,我们对构成中的基本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将把所学的内容综合地利用到平面构成的各种构成形式中去,设计出完美的构成作品

教学重点

非秩序性构成方法:

变异构成、对比构成

肌理构成

空间构成

教学难点

以点、线、面的基本形态为主,以富于对比、空间、反复、错视等表现手法,在视觉上引起强烈的反映,给人以新颖、刺激的感受,通过作业练习体会,教师指导。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对比构成、肌理构成

教学后记

教案纸

点名,考勤记录,纪律强调

一、导入

1、对比构成

自然形象的对比:

  自然界充满了对比,天地、陆海、红花绿叶、蓝天白云,都是对比的现象。

除了视觉,还有听觉上的对比,乐曲中强弱、快慢的对比等等。

我们应努力观察、发现自然中的对比现象,以运用在设计之中。

1.2对比构成的概念

对比:

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它是依据单形自身的大小、疏密、虚实、形状、肌理等对比因素进行构成的。

几乎所有的元素都可以作为对比的因素。

对比可以产生明朗、肯定、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3构成中常见的对比关系:

形状的对比――完全不同的形状,固然一定会产生对比,但应注意统一感。

在几何形、有机形、直线的形、曲线的形都可产生对比关系。

大小的对比――画面的面积大小不同,线的长短不同抽形成的对比。

近者为大,远者为小,因而构成远近对比。

大者为重,小者为轻,亦有轻重对比的效果。

疏密对比

“密”的关系给人一种紧张感,窒息感和厚度感。

而“疏”的关系给人一种空间感,轻松感和秩序感。

这两两种关系相互互动才能产生和谐的气氛。

若画面中仅存在一种情感,很容易形成过于单调而缺乏变化的作品。

1.4构成中对比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统一的整体感的问题,就是在对比的同时,视觉要素的各方面要有一定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相互烘托。

如果处处对比,反而强调不出对比的因素。

其次是要掌握好对比的强度,以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2、肌理的概念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肌理是形象的表面特征。

2.1、肌理种类

触觉肌理、视觉肌理、自然肌理、人工肌理

二、基础实例

讲解案例

三、学生练习

对比构成练习一张

要求:

每张图的大小尺寸在20CMx20CM

构图要完整,画面整洁干净

四、总结

本次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了解了变异构成和对比构成是重点,补充了肌理构成和空间构成的知识点。

教案

授课题目

色彩构成的方法及创意表现

授课时间

第七周星期四第1-4节

授课班级

16广告1班

课次

第13、14次课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启发、演示

课时

4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

习题课□其他□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1、色彩的形成

2、色彩的类别

3、色彩的三属性

教学重点

色彩的三属性:

明度、纯度、色相

教学难点

色彩三属性的应用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听过上课口述材料工具,安排学生记笔记,回去准备工具和材料

教学后记

教案纸

点名,考勤记录,纪律强调

一、导入

1、纯度对比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纯度的色彩并置在一起能够产生色彩的鲜艳或浑浊的感受对比。

例如:

一个鲜艳的纯红和一个含灰的红色并置在一起,能比较出它们在鲜浊上的差异。

色彩之间纯度差别的大小决定纯度对比的强弱。

(纯度也叫彩度)

1.1把不同纯度的色彩,相互搭配,根据纯度之间的差异,可形成不同纯度的对比关系就叫纯度对比。

色彩间纯度差别的大小决定纯度对比的强弱。

1、鲜调:

以高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

2、中调:

以中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

3、灰调:

以低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

2、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主要指由色彩明暗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在明度对比中.可以是同一种色相的明暗对比,也可以是多种色相的明暗对比。

人眼对明度的对比最敏感,明度对比对视觉影响力也最大、最基本。

将不同明度的两个色并置在一起时.便会产生明的更明.暗的更暗的色彩现象。

如黄色与紫色并置.会很明显地感觉到黄色比原来更亮,而紫色比原来更暗。

同一色彩.当其周围的环境发生改变时,其产生的明暗关系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如把一个灰色置于白底之上此时灰色看上去比较暗.而移到黑底之上.灰色似乎又变得亮了起来。

3、色相对比

将色相环上的任意两色或三色并置在一起.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色相对比。

在色相环上.红、黄、蓝是不能由其他颜色混合出来的原色.而三原色之间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即可得到色相环上其他全部色。

红、黄、蓝表现出最强烈的色相特征,是色相对比的极端。

与红、黄、蓝三原色比较,橙、绿、紫三色之间的色相对比略显柔和。

在自然界中,植物的色彩大多为间色色对比,如绿色的叶子与橙色的果实、紫色的花朵等。

间色对比表现出活泼、鲜明.具有自然美的色相对比效果。

色彩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彩在色相环上的位置,色彩在色相环上相隔的角度愈大,色相对比的效果愈强。

反之.相隔的角度愈小.对比的效果愈弱。

补色对比的对立性会促使对比双方的色相都更加鲜明。

如红色与绿色搭配,红色显得更红.而绿色显得更绿,它们的性质虽然是截然相反的互补色,但在视觉上却相辅相成。

所与其把补色看做是对立之色.不如看做是姻缘之色。

补色对比是最具美感价值的配色方式。

二、基础实例

讲解案例

三、学生练习

准备工具

四、总结

本次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色彩构成这个课程进行相关的复习,因为第一学期已经学了设计色彩,提醒同学回去查阅相关书籍进行创作。

教案

授课题目

色彩构成的方法及创意表现

授课时间

第八周星期四第1-4节

授课班级

16广告1班

课次

第15、16次课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启发、演示

课时

4学时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讨论课□

习题课□其他□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的

冷暖对比、装饰色彩

教学重点

色彩对比的定义、形式和需要把握的四个方面

教学难点

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

收集资料和图片

教学后记

教案纸

点名,考勤记录,纪律强调

一、导入

1、色彩对比的定义

所谓色彩对比是指两种以上的色彩,在空间中相比较产生相互的关系。

1.1、对比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对比才能真实反映对象性质

1.2、色彩之间的差别是对比关系的主要形式(12色相环)

1.3、色彩对比以面积、形状、位置、肌理存在,相互产生关系

1.4、色彩对比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同时产生,而光是决定关系的主要因素。

(不同时间色彩)

1.5、冷暖极色对比即冷暖最强对比,橙和蓝的对比为最强

1.6、暖极色、暖色与中型微冷色,冷极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为中等对比。

1.7、暖极与暖色、冷极与冷色、暖色与中性微暖色、冷色与中性微冷色、中性微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为冷暖的弱对比。

1.8、以冷色为主的可构成冷色基调。

以暖色为主可构成暖色基调。

2、色彩冷暖对比受明度影响

白色反射率高,感觉冷。

黑色吸收率高,感觉暖。

明度5的灰色为中性。

暖色加白降低了温度,使之向冷转化。

冷色加白提高了温度,使之向暖转化。

无论暖色与冷色,与明度5的灰色相混,均向中性转化。

在色彩中,只有在色立体最中心的位置的(明度5)灰色是真正的中性色。

高纯度的冷色显得更冷,高纯度的暖色显得更暖。

由于纯度的降低,明度向中明度靠近,色彩的冷暖感觉也随之降低而向中性变化。

3、色彩的冷暖对比,在色彩创作中有着很特殊地位

3.1利用冷暖对比进行美术创作需要我们感性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

风景图片

(1)色彩的整体色调,作品是以什么色调为主,对比的强弱

(2)亮面、中间色调、暗面色调的冷暖色的采用

(3)整体的关系协调

3.2、冷暖色可产生空间效果,暖色有前进、扩张感,冷色有后退、收缩感

举例:

印象派风景绘画

3.3、冷暖色在明度与纯度产生变化时,对比产生变化(图例)

3.4、正确处理好冷暖关系,可以表达出自然界的真实色彩性质,作品生动自然,富有活力。

这在印象派大师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举例:

印象派风景绘画

4、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概括、提炼、想象、夸张后所形成的色彩。

在装饰艺术领域里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