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894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3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3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3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3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23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23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中世纪时,欧洲城市颁发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意处置。

特许状的颁布

A.有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B.表明城市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C.说明城市实现了政治独立D.体现了市民享有充分的个人自由

2.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有别于西方的天主教,它是从拜占庭引进并且自上而下推行的,而且拜占庭文化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这表明俄罗斯文化

A.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截然不同B.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

C.使西方基督教文化发生变异D.蕴含着古斯拉夫民族的风情

3.于1377年编写的《拉夫连季耶夫编年史》是俄国编年史中最古老的抄本。

它和《伊帕季耶夫编年史》详尽地记载了12世纪时南部基辅罗斯的历史。

通过这两部文献,可以验证以下哪些史实?

A.基辅罗斯和拜占庭的交往B.莫斯科公国统一国家建立

C.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D.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洲

4.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城市争取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为市民称颂。

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浮躁的社会心态B.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C.市民的观念消极世俗D.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5.“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

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这段文字反映了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经济实体

B.庄园大体上是一个高度流动的经济实体

C.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6.6世纪,教会援引(圣经)的说法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7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命令人民交纳此税。

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一时期的法兰克王国被称作“查理曼帝国”。

据此可知

A.法兰克王国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

B.王权与教权结合是查理曼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

C.基督教会控制了欧洲的精神生活操纵欧洲发展

D.教会拥有庄园和土地,是实质意义上的封建主

7.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无利可图,很多封建主转而经营商业性畜牧业。

因大批拉丁语教授死于瘟疫,许多学校放弃了拉丁语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提高。

死亡的威胁使追求现世享乐成了新的社会观念。

欧洲各地出台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

上述现象反映出14世纪中叶的欧洲

①理性主义思潮出现②民族国家形成③公共卫生事业进步④经营方式转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拜占庭帝国作为历史上重要的贸易中心,文化中心与宗教中心之一,在世界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列事实,与拜占庭帝国无关的是

A.天主教会在帝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B.《法理概要》区分了市民法与万民法

C.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连年征服战争是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

9.11世纪的古英语作家埃尔弗里克的对话作品中,农夫这样诉说:

“我劳动非常辛苦。

我黎明就得外出,把牛赶到田地里,给它们套上犁。

……给牛套上犁,固定好犁头和犁刀之后,每天我必须犁耕一英亩或更多土地。

”这些劳动场景发生在

A.私有制自耕农土地上B.封建庄园制与农奴制

C.井田制下的集体工作D.早期资本家工场制中

10.“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

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易我于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这一“誓词”见于

A.印度的种姓制度B.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C.英国的议会制度D.西欧庄园的农奴制度

11.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

这表明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A.独具一格B.多元重构C.东西交融D.缺乏创新

12.16世纪,意大利城市的粮食供应日渐缩小,保证粮食供应成为城市头疼的问题。

热那亚成立了“粮食办公室”,威尼斯的小麦进口及销售由政府严格控制,那不勒斯由于缺粮甚至在1591年解散了城里的大学。

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A.城市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B.奴隶贸易导致人口增加

C.工业化导致粮食消耗增加D.经济命脉被英荷所控制

13.欧洲中世纪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是黑暗的,愚昧的,落后的;这个时代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事物是教会、骑士与封建制度,基督教会笼罩着整个思想界控制着教育、思想、哲学。

下列关于欧洲中世纪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政治权力分散王权始终强大B.经济的主要形态是商品经济

C.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D.城市是封建主领地,没有自治权

14.德国法学家耶林说: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唯有法律征服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法形成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是在

A.公元前后,罗马帝国形成时期B.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繁荣时期

C.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时期D.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期

15.欧洲中世纪前期的教育为教会所垄断。

为了培养神职人员,教会在地方兴办僧院学校,在教区设立主教学校。

而到了12世纪,欧洲一些城市的行会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大学,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欧洲

A.教会势力日益衰落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世俗教育得到普及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衰落后,欧洲城市从11世纪起重新恢复了生机。

工商业的繁荣,财富的聚集,人口的增加使城市不断地扩展,很多城市成为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有的城市是几种中心兼而有之。

为了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在城市中兴起了为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新型学校。

与传统学校相比较,这些城市学校有以下共同点:

首先,在领导权上,城市学校后来逐渐由市政当局接办,由市政府决定学费金额、选聘教师、支付工资、确定儿童入学资格等,它本质上属于世俗性质,打破了基督教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垄断。

其次,在培养目标上,城市学校主要是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于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城市学校虽然主要是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性质。

最后,在教学内容上,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及与商业、手工业劳动有关的各种知识的学习。

有的城市学校,尤其是一些程度较低的学校,一般都是用本民族语进行教学,这与用拉丁语讲授的基督教学校完全不同。

至15世纪,几乎西欧所有的大城市都办起了城市学校。

在中世纪的最后3个世纪里,欧洲的人口增加了一倍,但其对知识的了解却不知增长了多少倍,人们对科学、医学、法学、哲学和神学进行了广泛的学习,这种知识的增长为欧洲大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城市学校兴起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城市学校兴起的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

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起就带有明的东方色彩。

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

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掁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已任。

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上,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的交流活。

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

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影响。

三、论述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名城锡耶纳被誉为"中世纪城市的化身",其城市结构形态在中世纪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意大利乃至西欧的某些历史现象。

其变化如下∶5~12世纪,锡耶纳最辉煌的建筑是教堂,大教堂及其前面的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

除了大教堂作为宗教中心外,还有分散在城市各处的权贵家族私邸,这些权贵各据一处,私战不已。

从12世纪开始,整个欧洲的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锡耶纳在13世纪下半叶成为欧洲经济最耀眼的明星。

经济的发展推动锡耶纳平民阶层迅速崛起,并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在市政府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3世纪末开始修建的锡耶纳市政厅及其塔楼逐渐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并占据了全市最高的位置。

教会开始被置于市政府的庇护之下,一方面,大教堂成为市政府和市民用来宣扬城市荣耀的手段,另一方面,市政府也充分借助教会的权威以维护自身统治。

——据朱明《从大教堂到市政厅∶中世纪晚期锡耶纳的城市空间转型》

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从上述简介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进行简要评述。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意处置”可知,特许状的颁布有利于保护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有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城市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也无法体现政治状况是政治独立,排除BC;D项错在“充分的个人自由”,排除。

【点睛】

2.B

【详解】

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有别于西方的天主教,但它也属于基督教文化范畴,因此具有西方文化色彩,又引进具有东方色彩的拜占庭文化,所以说俄罗斯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故选B,排除A;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A

【详解】

基辅罗斯于9世纪建立,后来发展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材料中两部文献主要记载了12世纪基辅罗斯的历史,而基辅罗斯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可能在文献中有所反应,故选A;莫斯科公国是通过反对金帐汗国的统治而建立的,16世纪,建立起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排除B;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17世纪末,俄罗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4.B

【详解】

“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城市争取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为市民称颂”,是因为这些故事符合当时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斗争的需要,即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答案为B项;市民开展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不是浮躁的社会心态,排除A项;市民开展斗争是积极有为的方式,不是消极世俗,排除C项;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还没有产生,排除D项。

5.C

【详解】

据题意可知,庄园中拥有各种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产业,说明庄园大体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故选C;“无所不能”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高度流动”不符合庄园的特性,排除B;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是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排除D。

6.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国王支持教会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教皇在罗马为其举行加冕礼,将其统治神圣化,反映出王权与教权结合是查理曼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法兰克王国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A项错误;基督教会控制了欧洲的精神生活、操纵欧洲发展与信徒向都会缴纳“什一税”“(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礼”等不符,C项错误;教会拥有庄园和土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7.B

【详解】

根据“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提高”可知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欧洲各地出台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可知公共卫生事业得到进步,②③正确,故选B;材料内容中没有涉及理性主义思潮和经营方式的变化,①④与题意无关,排除ACD。

8.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拜占庭帝国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是东正教,而非天主教,A项说法与拜占庭帝国无关,故选A;《法理概要》区分了市民法与万民法,君士坦丁堡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连年的征服战争导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BCD都与拜占庭帝国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9.B

【详解】

结合材料中的“11世纪”“古英语作家”等信息可知,这属于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欧洲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庄园制,B正确;题干描述的是农奴而非自耕农,排除A;井田制是西周土地制度,排除C;工场与耕牛等信息不符,排除D。

10.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在举行封君封臣仪式时,接受土地的封臣要向封君宣誓,封臣要效忠封君,封君要保护封臣,由此可见,材料所述“誓词”见于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故选B;印度的种姓制度主要指的是古代印度社会四大等级的划分,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英国的议会制度主要是关于中央政治权力的设置,其中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C;西欧庄园的农奴制度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农奴对封建主人身依附的基础之上,封建主通过土地将农奴世代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保护农奴的义务,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

11.C

【详解】

根据“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可得出,其强调拜占庭文化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呈现东西融合的特点,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中“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等主旨信息无关,排除。

12.A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意大利的城市发展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不能有疚地解决城市粮食供应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发展,说明其结构性问题严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奴隶贸易,且奴隶贸易不会导致意大利人口增长,排除B;当时没有工业革命,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英国和荷兰,排除D。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农奴制是其基本特征,其中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故C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A;其基本经济形态是农业,而不是商品经济,排除B;城市通过不断的斗争逐步获得了自治权,排除D。

14.D

【详解】

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形成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均与罗马法发展历程的相关史实不符,排除A、B、C项。

15.C

【详解】

12世纪的欧洲城市得到发展,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行会力量壮大,因此其在城市中创办世俗大学,开设与商业发展有关的课程,C正确;世俗大学的设立只能证明行会力量的壮大,不能得出教会势力衰落,两者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排除A;题干并未涉及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B;D错在“普及”,排除。

16.

(1)背景:

欧洲城市兴起;工商业繁荣;新兴市民阶层壮大。

特点:

管理上,由市政府领导,具有世俗性质;目的上具有职业训练性质;内容上强调与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世俗知识;用民族语言教学。

(2)培养了工商业职业人才;推动了欧洲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发展;打破了基督教对学校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欧洲教育事业的进步;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详解】

(1)背景:

根据“欧洲城市从11世纪起重新恢复了生机”得出欧洲城市兴起;根据“工商业的繁荣”得出工商业繁荣;根据“人口的增加使城市不断地扩展”得出新兴市民阶层壮大。

特点:

根据“城市学校后来逐渐由市政当局接办”“它本质上属于世俗性质”得出管理上,由市政府领导,具有世俗性质;根据“在培养目标上,城市学校主要是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于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得出目的上具有职业训练性质;根据“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及与商业、手工业劳动有关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得出内容上强调与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世俗知识;根据“一般都是用本民族语进行教学”得出用民族语言教学。

(2)根据“城市学校主要是满足新兴城市对从事于工业、商业等职业人才的需要”得出培养了工商业职业人才;根据“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及与商业、手工业劳动有关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得出推动了欧洲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发展;根据“打破了基督教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垄断”得出打破了基督教对学校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欧洲教育事业的进步;根据“一般都是用本民族语进行教学”得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点睛】

17.

(1)特点:

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成因:

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2)影响:

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详解】

(1)特点:

根据“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起就带有明的东方色彩。

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得出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成因根据“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上,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的交流活。

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可知主要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以及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2)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拜占庭文明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18.示例:

情节:

工商业的发展推动锡耶纳平民阶层的崛起,市政厅逐渐成为全市最重要的建筑。

历史现象:

西欧城市的兴起。

评述:

9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农业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得以逐渐复兴和繁荣。

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城市居民的增多和城市经济与封建制度的冲突,促使城市中广大的平民阶层用行动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城市自治运动随之兴起。

经过漫长曲折的斗争,城市自治运动进一步促使城市发展和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

作为市民自主管理城市象征的市政厅,逐渐取代中世纪早期神权统治的象征——教堂——成为城市最核心的建筑。

从长远看,城市平民阶层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和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城市自治也为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积累了经验。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详解】

根据“经济的发展推动锡耶纳平民阶层迅速崛起,……13世纪末开始修建的锡耶纳市政厅及其塔楼逐渐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并占据了全市最高的位置”,可提取情节:

工商业的发展推动锡耶纳平民阶层的崛起,市政厅逐渐成为全市最重要的建筑。

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评述:

结合所学,可从工商业促使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中广大的平民阶层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掀起城市自治运动,促进城市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力量;作为市民自主管理城市象征的市政厅,逐渐成为城市最核心的建筑;城市平民阶层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城市自治也为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积累了经验等分析说明。

(示例仅供参考,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