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吴相对论 第339讲340讲本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845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吴相对论 第339讲340讲本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冬吴相对论 第339讲340讲本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冬吴相对论 第339讲340讲本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冬吴相对论 第339讲340讲本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冬吴相对论 第339讲340讲本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吴相对论 第339讲340讲本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下.docx

《冬吴相对论 第339讲340讲本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吴相对论 第339讲340讲本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吴相对论 第339讲340讲本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下.docx

冬吴相对论第339讲340讲本期主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下

冬吴相对论第339讲——本期主题:

“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上)

播出媒体:

经济之声2013-03-0211:

30-12:

00

主讲人:

吴伯凡主持人:

梁冬

参与整理:

晕兜子张小满路飞平平淡淡窗外别名明安慧从卢溪

下载:

冬吴相对论-339“剩女”是怎样炼成的?

(上).mp3

梁冬:

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

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先生,老吴你好!

吴伯凡:

大家好。

梁冬:

最近呢,过年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也不知道哪里手痒,然后发了一条小微博,没有想到这条微博产生了平常的10倍的功效。

那个震撼力之强大,是什么东西呢?

就是我问大家,我说:

如果2013年,你只能做一件事,你会选择做什么?

结果呢,很多人都说:

我要结婚,而且一看,都是女的嘛,要嫁掉。

于是第二天我又发了一个微博,结果能量又翻了一倍。

说呢:

如果你想嫁人的话,那天正好是2月14号这个情人节之前的一晚上,我说如果你想嫁出去的话,请到我这里来举手。

2800个人过来举手。

呵呵……因为平常嘛,我们这个微博呢也就几百个人回复,两千多个人我觉得很奇怪,而且一看都是善男信女啊,都不是那种不靠谱的人,都不是那种僵尸粉,你知道吗?

就是有很长的那种发言的记录啊,你看他平常关注的还有哲学啊、文学啊、《冬吴相对论》啊这种。

呵呵……这种东西,我很诧异,原来中国想嫁的女孩儿那么多,那么疯狂。

吴伯凡:

那一次我们碰到一女孩儿,她说她结婚了嘛。

我说你是成功人士啊,成功的把自己嫁出去的人士啊!

其实真的是“剩男”“剩女”,这很难听这两个词,我也很反对这两个词。

梁冬:

对对对。

吴伯凡:

这不能叫“剩”,人实际上是曲高和寡,这个意思啊。

他主要是他的出价过于高……

梁冬:

出价,哈哈哈……

吴伯凡:

她出的价。

梁冬:

她认为自己的价值。

吴伯凡:

她出的价过于高,所以就没法出嫁,也不能叫“剩”,是吧?

梁冬:

但是呢,你知道我看着这些人的时候,我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吗?

我说你们太不珍惜得之不易的自由啦。

你现在跟谁约会,你都是合法的,你还要怎样?

吴伯凡:

是哪一年的光棍节,陈朝华发了一条微博--愿天下有情人都成光棍儿,你懂的。

梁冬:

哈哈哈……

吴伯凡:

哈哈哈。

你这叫:

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反过来人家也可以这么说了,是吧?

梁冬:

对,谁是饱汉子,很难说的,是吧?

根据缘分这个角度上来说呢,一个人在什么年代结了婚。

他的婚姻状况怎么样,他的人生怎么样呢?

有某种程度上的命运性所在。

是吧?

就是有很多人,你觉得他特别优秀,就是你不知道为什么是这个样的。

但是反过来看,你发现总是有C男配A女的情形出现。

吴伯凡:

对,尤其是最近,我发现好几家媒体--广播的啊、电视的啊,那平面的不用说啦,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就春节期间,租男友回家,现在成了好多单生女士一个很大的开销,因为你要不就不回去,单身的人其实挺好的,只有在过节的时候会觉得难受。

梁冬:

呵!

我以前跟你分享过我一个快乐吧。

每年的情人节的时候,我都会开车跟我老婆去看别人在街上吵架,每年都有,呵呵呵……我经常在节目里面以前也分享过呵?

就是呢,我观察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其实从整体的幸福指数来说,有伴儿和没伴儿的是差不多的。

真是差不多的,因为现代……

吴伯凡:

但是他就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你可以去无视很多东西,你可以去对各种习俗鄙夷不屑,但是节日这个东西他太强大了,当鞭炮响起的时候,你无可抗拒地意识到新年来临了,要不你只好躲在屋子里头,这种感觉你的内心不会强大到能够说服你自己说:

这无所谓。

你不愿意关在屋子里头做宅女,那你回家跟父母团聚,团聚--马上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使命,或者说推不掉的责任,你必须要嫁出去,尤其是到了28、29,二字头快变成三字头的时候,这种巨大的危机感袭来的时候,你就意识到租一个男友,跟父母有一个交代。

梁冬:

我有一个好朋友曾经跟我说过一个事儿。

他说:

扛着,过了35岁就好了。

吴伯凡:

哇噢。

梁冬:

哈哈哈……你理解吗?

他说有些时候其实只是一个习惯问题,事实上来说呢,我最近看那个商业周刊啊,就是《BusinessWeek》中文版,它讲过一个事情,它讲在美国有一些互联网站透过大数据运算和后台测试以及一些机制,令到人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你认真想想我们谈恋爱的过程,基本上来说,在你想谈恋爱,有能力谈恋爱的时候,周边能够给你选的顶多不到10个,少则3个,多则10个,也就是这样子。

就人家还能available,你还available,你也可以谈,人家也可以跟你谈。

然后就碰在一起了,很快地就完成了所谓的这个人生的一个大事情。

中国人在这个事情上也不是很严肃。

那么,这个事情就引发了一个问题。

实际上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状况,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比我们的父辈要在这一辈子认识多可能十倍、一百倍的陌生人。

就有各种机会接触到。

这是人类历史上所不曾有过的。

所以我们就有可能在茫茫人海当中找到一个真正合适我们的人。

吴伯凡:

这个互联网的特性之一,它就是造就一个准熟人社会。

或者叫类熟人社会。

就是说,我们其实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半径它是不会变的。

意思说你有四、五个顶多六个死党级的朋友。

梁冬:

对,绝大部分人还没有呢。

吴伯凡:

再往就是一般的朋友、亲戚、朋友,再往后呢是熟人,然后半熟人,再陌生人。

是这样的一个同心圆的一个圈子。

但互联网呢它并没有让我们的这个交往半径真正的扩大。

它只不过是让我们的可能性在延伸。

梁冬:

事实上能接触到十万个人了。

但是呢,你的心其实也只能容下六到八个人。

吴伯凡:

就是这样,人自身的交往能力,这是一个最后的一个限制。

但是,互联网它能够把外围的、大量的陌生人以一种非常低的成本,以一种非常高的效率,让它可能进入到我们的很里面的那个圈子,甚至是可以迅速地成为你的死党级的,也有这种可能。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害怕这种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的本质就是说它是在熟人和非熟人之间保持的一个状态。

过去我们说知根知底,在农村里头可以这么说。

梁冬:

宗族社会嘛。

吴伯凡:

如果是在早一点,像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的那种单位的大院里头,那你是知根知底的。

现在也不行,你的邻居是什么你也不知道。

我们知根知底耗费的那个成本啊其实是很高的,这个时间成本。

你是要跟他住好长时间才可能知根知底。

但是现在互联网它能够让你的知根知底的这个成本变得非常的低。

大家尤其是借助于这种群体的智慧,就能把你戴几块表……

梁冬:

住多少套房子。

吴伯凡:

对,就把你的保险箱的很多事情,都给你挖出来了。

梁冬:

老婆不知道的事情都可以知道,是吧?

吴伯凡:

对对,这说远了。

就我说的意思就是说互联网使得我们的选择的可能性变得非常巨大。

不是十倍、二十倍,不是几百倍,甚至是……

梁冬:

几万倍的拓展。

吴伯凡:

对,就跟我们的父辈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我们父辈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一些事情在我们身上都在发生。

梁冬:

对,所以呢我观察了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下一part回来再和大家慢慢分享。

片花:

为什么说互联网令现代人拥有了史上最多的选择伴侣的机会和史上最大的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真爱的可能性?

什么是准熟人社会?

通过互联网扩大交际范围为什么是低成本高效率的?

什么是媒婆的盈利模式?

在信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自由恋爱为什么是危险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什么会导致脱媒化?

互联网为什么只能提升情侣的适配性,但不可能永久解决适配问题?

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之上期。

梁冬:

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

欢迎机会回来到《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依然是吴伯凡。

刚才我们提到一个话题,就是说由于以前像我们这一辈。

60后、70后呵,甚至80后早期的人呐,还是在人际圈子当中,最多是朋友介绍的人里边去谈恋爱。

其实我们可以……

吴伯凡:

就自然交往的人际圈子,而现在是一种虚拟交往的。

梁冬:

对,就以前你能够适配的人群不多。

所以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呢,实际上就差不多六十分以上,可以就行了。

吴伯凡:

不能讲究就将就。

其实在你取之范围很小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其实都是将就的。

梁冬:

对,甚至很多人,据我观察。

就是因为两个人在一个单位里面。

因为单位要分房子了,如果两人结婚的话分到房子的几率比较高,于是呢,就结婚了。

这种情况太多了,是吧?

我们九七年毕业嘛,九六、九七年还有所谓的单位分房子这一说,后来就没有了。

就是中国人的婚姻其实是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之内选择。

当然也不止是中国人,全世界人都这样。

但是,以前有所谓的媒婆这种制度,这个媒婆她撮合的人多啊,她会有很多的比如说门当户对呀,包括八字啊。

当然现在我们看八字是很不科学的东西了,但是它有些坐标。

包括她对这些人家庭的了解呀,诸如此类,可以提高彼此之间这个度。

吴伯凡:

它是这个信息时代来临之前出现的一种信息和服务中介。

它一方面它收罗了大量的需求信息,另一方面也搜罗了大量的供给信息。

同时它在这两个配对的时候,它能够给你提供所谓的那些服务、八字啊,所有这些。

它的盈利模式就来自于这种拼缝嘛,来自于这种需求对接嘛。

梁冬:

对。

吴伯凡:

现在由于这个信息技术的发达导致一个什么东西,就是叫脱媒化。

那就是脱离媒人;脱离媒介的这样一种状况,我们可以自由恋爱了。

但是在信息不够发达的时候。

梁冬:

自由恋爱可能是危险的。

吴伯凡:

对呀,你还不如有个媒婆呢。

梁冬:

以前起码还有父母互相看着,是吧?

其实父母互相看着很重要。

我现在做父母了我就意识到了。

不能随便让孩子轻易地自由谈恋爱,他懂什么啊?

我们以前觉得自由谈恋爱很重要。

为什么这样说?

梁启超,就最近我看了一本解玺璋先生写的《梁启超传》,梁启超先生9个孩子都很成功,包括婚姻也很成功,事业也很成功,那梁启超就在关于自己孩子的事业、读书以及谈恋爱这个事情上就有个观点,就是说你不能强迫他跟谁谈恋爱,但是其实你是知道这个人更合适的,所以你要营造某种氛围,慢慢撮合他们。

大概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又没有媒婆,父母又不是很了解这个东西,然后这两个人随便谈恋爱了,而又没有互联网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支持,所以它处在一个过渡期里面的悲催里面。

以后的人不会了,以后他可以选的,以前我们都十个人里面选,以后是十万个人里面选,那又不一样了,是吧?

吴伯凡:

但十万个,我们说数据本身是不重要的,数据在没有数据挖掘能力、开发能力、加工能力的情况下,它实际上是一堆垃圾,是一堆废料,就像石油,原油是没有什么用的,必须要开采提炼。

你说的这个《商业周刊》的这个文章,它其实是讲这个大数据挖掘对于婚恋的适配性有一种非常好的优化和提升作用。

梁冬:

我觉得许多很担心的女孩子应该转变一个人生观,因为你们正在面临一个巨大的机会浪潮,我以前在中学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同学,我觉得她特别优秀,有一天她告诉我说他去了百合网的时候,我好诧异啊,因为她是我以前中学时候的女神,心里面的,你知道吗?

正是因为她以前条件太高、太高,而且她说见到的人还真的挺好的,来的人也真是认认真真谈恋爱,正正经经的人士哦,我一下子就觉得心中啊,替另外一些结婚很不幸的人呢产生了悲悯之心。

我的这个没有结婚的同学,她现在就有机会去在很多优秀人里做选择了,所以我的核心重点就是不值得大家感觉到很悲催。

应该有一种欣喜若狂,迎接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是我今天主要的论点。

吴伯凡:

我对你这个观点是部分同意,部分反对,而且反对的成分多一点。

梁冬:

啊哈,请说。

吴伯凡:

的的确确我们获取最优质化的信息的可能性增加了,我们搜索成本降低,但是它在现实当中有很多限制条件,比如说在互联网里头是没有空间距离这一说的,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它是有空间距离的,它虽然不是在物理世界里头认识的,也是通过虚拟空间认识的,但是最后能够成功牵手的往往是跟空间距离是有关系的,这是有调查数据的。

梁冬:

对。

吴伯凡:

甚至好多就是那个隔几个街区的。

当你在网上结识一个很好的女孩的时候,你发现她是在异地的时候,这障碍还是存在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只能获得充分的信息,但是我们不能获得充分的智慧,就是在判定我适不适合于对方,对方适不适合我的时候,它不完全是靠计算机能够计算出来的。

梁冬:

对。

吴伯凡:

这就人的这种直觉的判断力,这一种相处的智慧,这是计算机永远教不会你的。

梁冬:

我最近写了第二封给自己儿子的信,其中就谈到关于谈恋爱这个事情,我说在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里面选谁呢?

选性格温和的人,其实我后来发现呐,其实婚姻这个事情啊最重要的还不仅仅是爱不爱的问题,两个人只要不互相讨厌,时间长了其实可以建立一种很亲密的友情关系的。

一只狗在你们家待的时间长了,它要是死了的话,你都会很难受的嘛,是吧?

甚至一个主持人天天在你们家电视机里面出现,时间长了你也觉得他也是你们家的一份子。

这个是很正常,以前我们大学学传播学讲过这个事情,所以电视主持人不能像电影明星一样,很有距离感,他关键是亲切感,不需要很聪明,他只要诚恳就行了,像你们家里的人。

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呢,关键是要选择性格好的人,爱不爱这个事情慢慢都会慢慢磨合起来,爱的人过段时间你不会那么爱了,不爱的人过段时间他也会比较亲和,会到一个中间点。

但这个人的人格是变的很重要了,温和一点啦,永远保持尊重啊,永远保持礼貌啊,永远有一定的这个涵养啊,在审美上有一定共同的追求啊,这个东西很重要。

尤其就是美学适配性这件事情,我后来发现在婚姻当中这个特别重要,以前我们也讲过一个事情,就是两口子买了房子装修完了就可以离婚了。

吴伯凡:

这个离婚的概率有几个高峰期,一个是……

梁冬:

旅行。

吴伯凡:

对。

旅行的过程当中就想离婚,所以钱钟书先生说好多旅行结婚是结了婚去旅行嘛,他觉得应该是先旅行后结婚。

梁冬:

对。

吴伯凡:

旅行的过程当中又遇在这种陌生的、有很多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你如何应对,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怨天尤人还是相濡以沫,这个是很容易暴露出来的,很多人是结完婚去旅游。

梁冬:

回来就离婚,哈哈哈……

吴伯凡:

然后呢装修的时候,两个人的那种……

梁冬:

审美趣味。

吴伯凡:

这种审美趣味、价值观的冲突好像是一个很软性的东西。

但是它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最终的那种冲突……

梁冬:

就在这里。

吴伯凡:

就在这里头。

啊,它是挥之不去的,魂牵梦绕的就是你的价值观。

梁冬:

对啊,你居然搞个格子的那个布铺在我的桌子上,我都疯掉,有些人看见格子会疯的,你知道吗?

吴伯凡:

池莉写的那个《来来往往》里头,就有一天男主人公看见那个女主人公穿的那个衣服,他平时也没太注意,当他的妻子虎视眈眈地到他的那个办公室去要跟他讲道理,当着同事去吵和闹的时候,他看见她的那个打扮是如何的不适当,她把上衣噎在那个裙子里头,让她的那个游泳圈毕现无疑,然后……

梁冬:

哈哈哈……

吴伯凡:

然后抹着那种……她身上散发出来廉价的那种……

梁冬:

雪花膏。

吴伯凡:

雪花膏还是香籽油的那种气味,最重要的是当他看见他们家的那个房子……那是什么--喷塑,红红绿绿的那种喷塑工艺啊,现在都没啦,然后那个冰箱上放着一束那个塑料花,都落满了灰尘,冰箱的那个把手上系着一个手绢,这时候他就突然意识到,他说眼前的这个女人已经把他和他自己的家已经糟蹋到什么样子了。

他突然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震撼的感觉,后来他就恶狠狠地说了一句:

“你不知道你已经糟糕到何种地步!

”就对他的妻子说。

当时她妻子都气得都吐血了,倒在地上,就这样一种状况。

你看他最后讨厌她是审美上。

梁冬:

一个男人取什么样的女人是他的品味的表现,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品味取决于这个女人的品味,你想想看这句话说的很深刻啦。

稍作休息,马上回来,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冬吴相对论》。

片花:

旅行、装修、子女教育为什么会成为伴侣分手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说互联网只能给我们足够的信息却不能给我们足够的智慧?

价值观的冲突为什么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最顽固的冲突,审美趣味为什么是一种结识自己人的暗号?

什么是大拇指领导力?

选择性格温和包容的伴侣为什么尤为重要?

与选择伴侣的判断力相比成功的婚姻为什么更需要自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欢迎继续收听《冬吴相对论》,本期话题--“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之上期。

梁冬:

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

欢迎接着回来《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是吴伯凡。

这次我们讲到一个话题啊,就是两口子啊会分手的两个原因:

一个就是旅行;一个是装修。

其实还有一个,就是子女教育,我后来发现80%以上的中年的家庭争吵的主要原因是对子女教育上的问题。

因为两个人尤其是只有一个孩子,是吧?

那把这个孩子教育成我那样还是你那样的,甚至我们家那样的,还是你们家那样的,哇,这完全就是两套世界观的冲突。

吴伯凡:

价值观的这种冲突其实是非常顽固的,它像个死结一样的。

最终你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不存在的时候,那个东西就开始显现,就在公司里头和在我们人际关系里头,有一头沉睡的怪兽,这个怪兽就是价值观的冲突,平时呢你有一些外在的问题需要解决,你要挣钱……

梁冬:

生存。

吴伯凡:

要生存,所有这些问题都解决的时候,那个东西就开始……

梁冬:

暴露出来了。

吴伯凡:

开始苏醒了,就像大象闯进了那个瓷器铺,那就是把你的整个的生活、苦苦奋斗来的那些成果给你搅得乱七八糟。

美国有一个电影,我忘了那个名字啊,他的那个电影搞得有点魔幻现实主义,当两个人吵架的时候吧,男的后面跟一群人,女的后面跟一群人,它是两个家族之间的。

梁冬:

两群人的吵架。

吴伯凡:

对,是两群人的,甚至是两个人靠在床上,就在那儿吵架的时候,后面都是站着一群,其实这一群人就是你所随身携带的价值观在那儿冲突,你不知道的。

梁冬:

对,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有一些各种适配性,其实应该加入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就是我们喜欢什么东西。

我曾经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行销案例啊,讲台湾曾经有一个电影院,有一段时间盗版横行的时候,台湾的电影院也受到冲击,他们呢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个电影院变成是一个交友俱乐部。

它经常会让你们喜欢看同一片电影的人,让你们互相认识。

其实我后来发现喜欢看同一种电影的人是很容易谈成恋爱的,一个电影其实投射你的梦想嘛。

吴伯凡:

这就心理投射,审美本身它是一种我们内心里头预装的一个暗号,当一不小心因为某一个作品或者某一个场景,你们因为这一个暗号而相遇的时候,你会觉得--咦,自己人,马上就有这种感觉。

但是我要说的是审美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谈恋爱的时候审美占很大的成分,花前月下。

梁冬:

柳暗花明。

吴伯凡:

都是因为审美而走到一起,但是我们的人生分为节日型的人生和平日型的人生,但大多数时候是平常状态的,你在节日状态下的那种共识、那种默契能不能够在平时适用,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一对男女在审美上非常投合,走到了一起,但是其它的还有很多的指标,由于它并不契合,最后是闪亮登场,黯然退场的事情特别多,是吧?

说到底还回到你说的那个问题,就是性格的温和。

梁冬:

包容。

吴伯凡:

什么叫“温和”,什么叫“包容”?

这个我们各种各样的书啊太多啦,都在讲这些东西,其实都没有讲清楚,什么叫“温”;什么叫“和”;什么叫“包”;什么叫“容”?

这个越思考,你觉得里头的内涵非常深厚。

梁冬:

什么叫“温”,什么叫“和”呢?

吴伯凡:

“温”它是介于冷和热之间的,一杯温水,温的价值就在于是它的温度跟我们自身的温度的适配性,你说一杯凉水和一杯开水跟我们自身的温度是不适配的。

37度,我们就把它叫温水,你接触它的时候,它是去掉了它的个性的,这叫温。

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我们是很少意识到它的,当你意识到它的时候就意味着它生病啦。

所以我们跟人相处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要做到你好像不太存在,这个感觉。

他不是不存在,他是跟你之间融入了,在某种程度上是淡化自身,但是他的的确确又是存在的,他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头。

以前我们讲到过一个叫“仆人领导力”,好的领导者他应该是那种像仆人一样在这个组织里头从事那种服务型的领导,很多人就没有意识到他的重要性,但是一旦他不存在的时候,你就马上意识到这个组织出了大问题。

这是赫尔曼·黑塞的一部小说,他就写了这么一个仆人领导者嘛,他是一个化妆成一个仆人一样的在领导一个登山队,后来那个人要离开的时候这个登山队瘫痪了。

原因就在于其实他是真正的领导者,但是呢,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当他没有的时候,你才意识到。

我们跟人相处的时候应该是好像在某种程度上你不存在,但是你又实实在在的在那儿。

梁冬:

中国古代啊去形容一个君子,就如沐浴春风啊,春风就是既不冷也不热的那种风,就是它慢慢缓缓在你身边的时候呢,你觉得一点没有压力。

吴伯凡:

仆人型领导还有说“大拇指式”的领导。

有一点法医知识就知道,如果手伤残的话,这四个手指如果断掉了,他的伤残程度,就比如这是二等残废,如果是大拇指要断掉了,那是一等残废。

如果没有大拇指的话,一个手你能做的事非常少,你试一试。

但是呢我们平时意识不到。

梁冬:

不觉得的。

吴伯凡:

不觉得大拇指是重要的,这个君子就是这样的,首先“君”就是领导者,君子他带有主动性的,他在暗中在引导着某种东西,但是他又是一个仿佛不存在的,就谦谦君子。

“和”就不用说了,“和”它就是说总能把意志性的东西能够一体化,能够“综”和“合”。

梁冬:

和而不同,不同但是能和。

match到,就默契啊。

就你突出的地方他正好可以主动性地调节往后缩一点点,你不够的地方他帮你补上。

这样的话呢从整体上来说变成了是一个完整的。

吴伯凡:

对。

梁冬:

但是掰开来看,大家其实是正好互补的,这种状态其实特别好。

吴伯凡:

衡量一个人具不具备那种“和”的能力,说话和不和气,办事是不是有这种和而不同的能力,就是有一个词是能够表现出来。

英语当中啊,这个人频繁地使用and,不使用but,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嘛。

就是我跟你说话的时候,我即使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我不说but,我不说但是,我说and,而且就是他在说了跟你说的不同东西,显得像是补充性的,让你心领神会到他的观点,他的原则性是不放弃的,但他的界面是非常地友好的,他不是跟你处于一个对立的状态,这叫和,和而不同的意思就是在这里头。

但你想想我们现在计算机非常的发达,我们可以搜罗所有的信息,我们强大的这种数据挖掘能力能够找到那些跟我们隐秘、适配的这些人,但是最终这个人跟你具不具备适配性的话,还是只有你自己能够知道。

梁冬: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

吴伯凡:

还有一点就是说我们作为一个人他不是一个评判者,就是不是被动的在这个地方来评判说你适不适合我,实际上一个更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我适不适合别人,我们很多时候在婚姻关系当中经常会想用我的价值标准来改造你。

你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当你说出这句话来的时候,你其实是用你的价值准则在规范对方,而且是不遗余力的想改变对方,你想想这个跷跷板游戏永远是没有终止的,那最后除非是大家都不玩了,从这个跷跷板下来,就这个婚姻结束,是吧?

我们在衡量两个人是否合得来的时候,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一种自省的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而不是去评判别人改造别人和调整别人的这样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很多时候它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坏处的。

梁冬:

所以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呢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似乎产生了很多的可能性,你会选择到很多,但是当我们走出去适配的时候呢,不仅仅是那些硬指标,更重要是一些性格、审美和情趣、文化上的这种适配性。

而且除了别人适不适合我们之外,我们也要考虑我们是不是适合别人,这样的话呢才能会寻找到一个更完美、和谐的一个相互的关系,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在家庭当中,其实在人与人之间,包括父与子之间,包括公司同事之间呢同样引发我们的思考。

好了,感谢大家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冬吴相对论第340讲——本期主题:

“剩女”是怎样炼成的(下)

播出时间:

经济之声2013-03-0311:

30-12:

00

主讲人:

吴伯凡主持人:

梁冬

参与整理:

放低旧吉他张小满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