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名师优秀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名师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名师优秀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0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_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
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
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共能组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AOC与AOD有一条公共边OA,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AOC与BOD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
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提问:
如果改变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1
四(巩固运用例题: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巩固练习](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AOC35,COF80,求:
AOD和DOF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
[作业]课本P9-1,2P10-7,8
[备选题]
一判断题:
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过,而且这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二填空题
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OE的对顶角是,
COF的邻补角是若AOC:
AOE=2:
3,EOD130,则BOC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COEFOB90,AOC30则EOF
5.1.2垂线
[教学目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
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C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ABCD,垂足为O。
AOB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2D
注意:
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
(如上图)
ABCD(已知),AOCCOBBODAOD90(垂直定义).
反之,
AOC90(已知)ABCD(垂直定义)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
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
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
即: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
教材第7页P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POl(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
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ACBO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
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P到直线l的距离。
例1如图,BAC90,ADBC,垂足为D,则下列结论:
(1)AB与AC互相垂直;
(2)AD与AC互相垂直;
(3)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4)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
(5)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6)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
3BD
FDAOC
EB
C.3个D.4个
解:
A
例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OECD,OFAB,DOF65,求
BOE和AOC的度数。
解:
略
例3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上由A
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
设汽车行驶到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
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公路AB上
分别画出P,Q两点位置。
解:
如图所示,过M,N两点分别作MPAB,NQAB,
垂足分别为P,Q,则点P,Q即为所求。
练习:
1.如图,已知ABC中,BAC为钝角。
C
(1)画出点C到AB的垂线段;
(2)过A点画BC的垂线;
(3)点B到AC的距离是多少,AB
2.教材第9页3、4
教材第10页9、10、11、12
小结:
1.要掌握好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
2.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
3.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该熟练掌握。
作业:
教材第9页5、6.
5(2(1平行线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4(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2(教学难点:
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4
二、新课引入
平面(
2(在同一平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若?
与?
是同旁)
A(50?
B(130?
C(50?
或130?
D(不能确定
5(下列命题:
(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
(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
线平行;
(3)在同一平面)
A(1B(2C(3D(4
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
1和
5
?
1和是是同旁?
3(
七、小结
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2)了解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方法的应用;
难点:
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2.如图
(1)
(1)如果?
1=?
4,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
CD;
(2)如果?
1=?
2,根据_________________,可得AB?
CD;
(3)如果?
1+?
3=1800,根据______________,可得AB?
CD.
EABDCF如图
(2)如图
(1)
3(如图
(2)
(1)如果?
1=?
D,那么______?
________;
(2)如果?
1=?
B,那么______?
________;
(3)如果?
A+?
B=1800,那么______?
________;
(4)如果?
A+?
D=1800,那么______?
________;
新课:
例1在同一平面bc如图所示
理由如下:
?
b?
a,c?
a
0?
?
1=?
2=90(垂直定义)
12
6a
?
b?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思考:
这是小明同学自己制作的英语抄写纸的一部分,其中的横格线互相平行吗,你有多少种判
别方法,
例2如图所示,?
1=?
2,?
BAC=200,?
ACF=800.
(1)求?
2的度数;
(2)FC与AD平行吗,为什么,
巩固练习
1(教科书19页练习
2(如图所示,如果?
1=470,?
2=1330,?
D=470,那么BC与DE平行吗,AB与CD
平行吗,
A
2
B=FCB3(如图所示,已知?
D=?
A,?
?
,试问ED与CF平行吗,
ED
F
4(如图,?
1=?
2,?
2=?
3,?
3+?
4=1800,找出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
nml3ab作业:
教科书19
页习题5.2第77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
(一)
[教学目标]
3.借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得出直线平行的条
件.
4.会用直线平行的条件来判定直线平行.
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
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教学设计]提问
复习题:
1(如图,已知四条直线AB、AC、DE、FG
(1)?
1与?
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
成的________角.
(2)?
3与?
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3)?
5与?
6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4)?
4与?
7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5)?
8与?
2是直线_____和直线____被直线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垂直三种
(2)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3)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垂直
(4)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不垂直
3(如果a?
b,b?
c,那么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意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平行公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研究直线平行的条件.
新课:
直线平行的条件
演示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
8
如果?
4+?
2=180?
a?
b吗?
9
三种方法可以简单地说成:
例题已知:
如图,直线AB,CD,EF被MN所截,?
1=?
2,?
3+?
1=180?
试说明CD?
EF.
解:
因为?
1=?
2,
所以AB?
CD.
又因为?
3+?
1=180?
所以AB?
EF.
从而CD?
EF(为什么?
).
课堂练习: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因为?
1和?
2是同旁因为?
1和?
2是同位角,所以?
1=?
2
D.因为?
1和?
2是补角,所以?
1+?
2=180?
2.如图:
(1)已知?
1=65?
?
2=65?
那么DE与BC平行吗?
为什么?
(2)如果?
1=65?
?
3=115?
那么AB与DF平行吗?
为什么?
(3))如果?
4=60?
?
2=65?
那么DE与BC平行吗?
为什么?
3.
10
4(如图所示:
(1)如果已知?
1=?
3,则可判定AB?
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已知?
4+?
5=180?
,则可判定___________?
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已知?
1+?
2=180?
,则可判定___________?
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已知?
5+?
2=180?
那么根据对顶角相等有?
2=__,
因此可知?
4+?
5=____,所以可确定___________?
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已知?
1=?
6,则可判定_____?
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
(1)如果?
1=________,那么DE?
AC;
(2)如果?
1=________,那么EF?
BC;
(3)如果?
FED+?
________=180?
那么AC?
ED;
(4)如果?
2+?
________=180?
那么AB?
DF.
6.
11
7.
课后作业:
习题5.2第1,2,4题.
补充练习:
已知:
如图,AB?
CD,EF分别交AB、CD
于E、F,EG平分?
AEF,
FH平分?
EFDEG与FH平行吗,为什么,
?
5.3平行线的性质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
重点:
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难点:
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
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
设l1?
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
1和?
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
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
3和?
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平行线性质1(公
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
CD(
求证:
?
1=?
2(
(2)已知:
如图2-64,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
CD(
求证:
?
1+?
2=180?
(
在此基础上指出:
“平行线的性质2(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
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
12
(1)性质:
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
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
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所示,AB?
CD,AC?
BD(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AB
3
7
C
148
D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答:
相等的角为:
?
1=?
2,?
3=?
4,?
5=?
6,?
7=?
8(互补的角为:
?
BAC+?
ACD=180?
,?
ABD+?
CDB=180?
,?
CAB+?
DBA=180?
,?
ACD+?
BDC=180?
(
相等的角还有:
?
ACD=?
ABD,?
BAC=?
BDC((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所示(已知:
AD?
BC,?
AEF=?
B,求证:
AD?
EF(
分析:
(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
EF,只需?
A+?
AEF=180?
,
(由因求果)因为AD?
BC,所以?
A+?
B=180?
,又?
B=?
AEF,所以?
A+?
AEF=180?
成立(于是得证(
证明:
因为AD?
BC,(已知)
所以?
A+?
B=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
AEF=?
B,(已知)
所以?
A+?
AEF=180?
,(等量代换)
所以AD?
EF((同旁AB?
CD,
所以?
BAC+?
ACD=180?
,
又因为AE平分?
BAC,CE平分?
ACD,所以1BAC,2ACD,故
1,2(BAC,ACD)1800900(
即?
1+?
2=90?
(
(理由略)
2(如图所示,已知:
?
1=?
2,
求证:
?
3+?
4=180?
(
分析:
(让学生自己分析)
证明:
(学生板书)
13BC12121212
小结
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度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现性质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作业:
1(如图,AB?
CD,?
1,102?
,求?
2、
?
3、?
4、?
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
ABC的一个顶点A,且
EF?
BC,如果?
B,40?
,?
2,75?
,那么?
1、
?
3、?
C、?
BAC,?
B,?
C各是多少度,为
什么,
3(如图,已知AD?
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
已知AB?
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5.3平行线性质
(二)
[教学目标]
6.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件表达能力
7.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8.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
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3(完成下面填空
已知:
BE是AB的延长线,AD//BC,AB//CD,若D100则C,A,EBC
4(ab,cb那么a,c的位置关系如何,
二(新课
1(例1,已知a//c,ab,直线b与c垂直吗,为什么,
例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多少度,
2(实践与探究
14
(1)学生操作: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做成一张55
个格子的方格纸。
观察并思考:
做出的方格纸的一部分,
线段B1C1,B2C2„B5C5都与两条平行线A1B5,A2C5垂直
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教师给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定义: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问题:
AB//CD,在CD上任取一点E,作EFAB,垂足F,问EF是否垂直DC,垂线段
EF是平行线AB、CD的距离吗,
结论: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
3(命题和它的构成
下列语句,分析语句的特点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2)对顶角相等
(3)等式两边同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4)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1)命题的组成:
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项,结论是由已知项推出
的事项
(2)形式:
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如果是,它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
什么,
2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
四(作业
课本P25
5.4平移
[教学目标]
9.了解平移的概念,会进行点的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能解决简单的平移问题
10.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平移的概念和作图方法.
难点:
平移的作图.
[教学设计]
一.观察图形形成印象
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请
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
15
观察上面图形,我们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局部和其他部分重复,如果给你一个局部,你能复制他
们吗?
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
二.提出新知实践探索
平移: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个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3)连接各组对应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translation)
探究:
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
三.典例剖析深化巩固
例如图,
(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运
动到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巩固练习]
教材33页:
1,2,4,5,6,7
[小结]
1.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
能在一条直线上,当图形平移的方向是
沿着一边所在直线的方向时,那么此边
上的对应点必在这条直线上
2.利用平移的特征,作平行线,构造等量关系是接7题常用的方法
.
16
[作业]
必做题:
教科书33页习题:
3题
[备选题]
1.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边AB移到了EF,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你能给出几种作法?
2.如图,将半圆图形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其中A点到了A`点,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