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docx
《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
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评阅教师签字: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答辩小组成员签字:
摘要
地质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有:
从志留纪到早三叠世的地层发育齐全。
苏州西山岛地区动物资源较丰富,特别是水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鱼类有106种、甲壳类11种、软体动物23种;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驰名海内外。
在三山岛的东泊小山的溶洞中,发现有大量人类活动遗迹,已出土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石斧等新、旧石器5000余件。
缥纱峰是西山岛主峰,亦是太湖第一高峰,海拔336.6米,飞来峰巍峨耸立于园区的中央,四周群山环抱。
山势平缓,谷深坞长,谷中有泉水、小型瀑布、水库等。
环境优美,是健身、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关键字:
志留纪;早三叠世;西山岛;水生动物
Abstract
ThemaingeologicalheritageoftheGeoparkthere:
FromtheSiluriantoEarlyTriassicstratadevelopmentiscomplete.SuzhouXishanIslandareaofanimalresourcesareabundant,especiallyinawidevarietyofaquaticanimals,includingfish,106species,11kindsofcrustaceans,molluscs23kinds;Taihuthreewhite(whitefish,shrimp,whitebait)well-knownathomeandabroad.InthehillsofEastParkSanshandaocaveandfoundtheremainsofalargenumberofhumanactivities,hasbeenunearthedscrapers,pointedshape,astonecore,axesandothernew,Paleolithicmorethan5,000pieces.YarnmistypeaksXishanIslandpeak,isalsothehighestpeakintheTaihuLake,elevationof336.6meters,klippentoweringinthecenterofthepark,surroundedbyhills.Gentlemountains,deepvalleysdocklongvalleyspringwater,smallwaterfalls,andreservoirs.Beautifulenvironment,health,vacation,leisuredestination.
Keywords:
Silurian;EarlyTriassic;XishanIsland;Aquatic
1背景1
1.1交通位置1
1.2区域地质背景1
2成因2
3太湖西山地区发展简史3
4保护情况4
4.16年来22处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见成效4
4.2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4
5旅游贴士6
5.1环太湖的一颗璀璨明珠6
5.2吴中区6
5.3苏州西山岛6
6进一步挖掘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7
参考文献8
1背景
1.1交通位置
地点:
江苏省苏州市。
简介:
太湖西山岛于2004年被批准成立国家地质公园,陆地面积约83km2,其中60%为低山丘陵,且大部分为基岩组成,余则大部分为第四系湖相、河湖相沉积,岛屿四周溶蚀地貌发育。
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六大类66个遗迹景点,主要有:
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晚石炭世地层剖面、缥缈峰推覆构造、断裂形成的峰崖壁、蜓和四射珊瑚及古人类活动遗迹、林屋山岩溶地貌与林屋洞、石公山构造与湖蚀地貌、幽谷中的泉水与瀑布、煤矿与紫泥矿出露地、具有瘦漏透皱的太湖石及各类造形石,并有诗情画意的湖岛风光等。
1.2区域地质背景
太湖地处扬子准地台的东南部,出露地层自下而上主要有中志留统茅山组,上泥盆统至石炭系:
观山组、擂鼓台组、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二叠系栖霞组、孤峰组、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青龙组,侏罗系象山群、火山岩,白垩系火山岩、浦口组、赤山组等。
大体在三叠纪(2亿5千万年前)以前以海相为主,三叠纪以后则以陆相为主。
第四系在全区分布广泛,有海相层位,但更多的为河湖相沉积。
区域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以酸性岩侵入与喷发为主,喜山期也有少量基性岩喷发活动。
区域构造运动主要发生在印支期、燕山期,但喜山期也有轻微活动表现,已知地质构造主要有东西西方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其中北东向构造还普遍伴随逆掩-推覆构造,新近研究发现太湖地区发育一个大型环状旋扭构造。
它以苏州花岗岩岩体为中心,无锡、江阴、张家港一带的北东至近东西方向褶皱,太湖西南边缘均是这一旋扭构造的组成部分。
在西山地区,它表现为北西方向压扭性断裂与褶皱。
2成因
苏州西山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的南东部,地质构造十分发育,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缥纱峰推覆构造。
在晚石炭世石灰岩地层出露的地方,以岩溶地貌发育为特征。
山上奇石嶙峋,状若羊群,裂隙发育处形成或曲或直的一线天和千姿百态的石林。
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的长期作用,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
林屋溶洞受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裂的控制,经地下水长期溶蚀而成。
目前仍处在发育之中,是一个十分年轻的溶洞。
同时由于地层产状近于水平,在重力作用下,岩层崩塌形成顶平如屋、或直或曲、或长或短,姿态万千的石堑等洞内“重力作用遗迹”奇观。
在园林中常见的太湖石最早发现于太湖西山。
石面凹凸有致、涡洞相通、洁白圆润,具有“瘦、漏、透、皱、奇”五大特点。
太湖的成因至今说法不一,主要有“泻湖说”、“构造下沉说”、“积水成湖说”、“风瀑流侵蚀成湖说”、“陨石冲击说”,其中,渲泄、不畅、积水成湖的观点被多数地学工作者普遍接受。
据研究,太湖最后形成的时间为距今2000~2500年。
3太湖西山地区地质发展简史
太湖西山地区地史记录最早可追溯到4.25亿年前。
在距今4.2亿年前的中志留纪世,当时没有太湖,也没有西山,整个苏南与下扬子地区一起,同处在“沧海横流”时期,在我们面前是茫茫一片大海,气侯比较炎热,海底沉积以石英砂为主,海中出现了地质历史中最早的有颌类动物——中华棘鱼,它是硬骨鱼类的远祖。
距今4—3.72亿年,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海水退出本区,隆起成陆。
距今3.72—3.2亿年,由于地壳活动的差异性,为滨海一滨岸一宁静湖泊环境,当时气候温湿,太湖大地首次披上绿装,在宜兴地区发现了粗大的始鳞木、亚鳞木等化石。
距今3.2—2.7亿年,地壳又开始下降,海水再次侵漫太湖地区,海侵持续了5千万年之久。
沉积了一套石灰岩地层,为太湖石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海相生物大量繁殖,主要有虫筳、珊瑚、有孔虫、腕足类等,反映海水盐度正常,气候温暖。
距今2.6亿年前后的晚二叠世早期,海水开始退缩,逐渐演变为滨岸一河流一滨岸沼泽环境,沉积了一套含煤碎屑岩地层。
当时气候温湿,植物茂盛,以蕨类为主的植物大量繁殖,西山地区的煤矿,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距今2.5亿年前后,海水再次入侵,成为浅海、海湾。
沉积了石灰岩与白云岩地层。
距今2.5亿年是重要的地质时代即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分界线,在此界线上下,生物面貌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
繁荣于二叠纪时期的虫筳、四射珊瑚及古生代的三叶虫等均告绝灭。
距今2亿年前后,太湖地区与整个华南地区一样,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地壳运动,地质上称为印支运动,原先在海底的沉积岩,产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并隆起成山,持续几亿年的海洋环境基本结束。
距今1.57—0.65亿年的“燕山运动”期间,地层进一步褶皱、断裂,地壳发生大规模的推覆,西山的缥缈峰等山体就是这时候从其它地方飞来的。
太湖地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酸性的岩浆活动特别强烈,到处是一片火的世界。
著名的苏州花岗岩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距今6500万新生代古近纪开始,我国东部的渤海、黄海、东海开始出现,海水像“幽灵”一样在太湖大地上时进时退。
当地球进入距今260万年开始的第四纪时,气候交替出现冷暖变化,地质学家称之为“冰期与间冰期”。
太湖地区也曾几经海水肆虐。
距今1万年前后,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不断耕耘和生息。
4保护情况
4.16年来22处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见成效
自2004年,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以来,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便逐年展开地质遗迹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等。
6年多来,地质遗迹保护见成效,地质公园初具规模,在省内首次以地质公园保护手段实现了对地质遗迹的保护规划。
以地质旅游为纽带,带动了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既有科学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成为地质遗迹和地质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通过调查园区现有地质遗迹保护现状,根据西山地质公园现存的主要问题,目前已对景区内大部分地质遗迹采取科学保护措施。
完成22处地质遗迹保护工程,设置地质遗迹保护碑45块,科普解说牌80余块,地质遗迹长廊100米,景点说明牌、交通指示牌、界域碑等累计200多块。
完成环境整治面积6万平方米,绿化2万平方米,土石方工程1万立方米,各类护坡、栏杆累计长1千米,并完成科普道路约500米等。
基本构建了完整的地质遗迹保护网络和科普解说系统,实现了地质公园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4.2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地质遗迹群是地质公园的核心,也是整个地质旅游的核心。
按照地貌形态、地质遗迹分布等特征,整个园区形成“2园6景2轴线”的总体格局。
公园建设在保持林屋山、石公山和三山岛三个优势景区的基础上,重点完成金铎山和马石山景区地质遗迹的开发和保护。
2009年7月,金铎山太湖石地质遗迹点由于连日暴雨发生滑坡,上百立方米的土石方倾泻而下,所幸由于及时监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金铎山地质遗迹长期以来缺乏管理和环境规划,观光道路破烂不堪,交通不便,太湖石四周茅草与芦苇丛生,又因上覆砂岩层风化的碎石沿坡滑落,太湖石与砂岩碎石鱼龙混杂。
经过遗迹点环境治理、科普说明牌等建设,消除了地质灾害安全隐患,防止滑坡造成人员伤亡。
完成区内环境治理8千平方米,清理土石方4千方,地质遗迹保护碑2块,科普解说牌6块等,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完善,体现了地质遗迹“保护中开发与开发中保护”的基本原则,实现了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
三山岛旧石器和古脊推动物化石遗址,是西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唯一一处有关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活动遗址,其历史文化价值巨大,地质遗迹的科普功能、旅游价值未充分发掘和利用。
因此对板壁峰、湖蚀岩和狮身人面三处地质遗迹点展开保护,完成场地清理2万平方米,土石方2千方,绿化5千平方米,景区导游图4幅,景点解说碑15多块等,呈现给游客一个富有历史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的三山岛。
岩溶地貌遗迹和湖蚀地貌遗迹分别是林屋山景区和石公山景区主要地质遗迹形态,由于这两处景区开发利用时间较早,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走在前列,整体保护相对较好,但是在前期开发的过程中,没有从地质遗迹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方面着手,存在一定的缺憾。
经过整治,基本完成景区内各地质遗迹点的环境整治及科学考察和科普说明系统的建设,完成环境整治面积2万7千平方米,科普解说牌28块,地质遗迹界碑20多处等,凸显了石公景区与林屋景区旅游观光与消闲度假等方面的优势。
马石山“金钉子”界线剖面为开山采石而出露的遗迹点,该处剖面是全球二叠系—三叠系“金钉子”剖面在太湖流域唯一一处辅助剖面,在地层划代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通过整治,对剖面危岩进行了清理,完成场地清理5千平方米,同时设置指示牌、地质遗迹科普解说碑。
5旅游贴士
5.1环太湖的一颗璀璨明珠
苏州太湖西山岛地质遗迹是江苏省地质遗迹群之首的“太湖及周边地质”的精髓所在,它融合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与历史人文价值于一体,是环太湖旅游风景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西山地区地质遗迹内容丰富多彩,山、水、洞、石融为一体,更有极具科研价值的地层、构造、古生物等在这里会聚,加上历史悠久、驰名海内外的人文景观,使景区披上迷人的色彩。
西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古吴文化的发源地,有七千年历史。
如一幅山水画般的西山岛,历来被称为吴中桃源。
古人就有“不游洞庭,未见山水”之说。
历史著名的有“八大胜景”:
“甪里梨云白雪香,玄阳稻浪紫霞妆,西湖夕照东湖望,缥缈晴岚万树苍,消夏渔歌浑如画,毛公积雪玉作岗,林屋晚烟浮翠影,石公秋月弄晴光”。
这些美景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因此赢得“苏州后花园”的称号。
5.2吴中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中区市无疑是天堂里的天堂。
“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区”。
太湖2400平方公里水面,吴中区占3/4,湖中72峰,吴中区拥有58峰,国务院规划的13个太湖风景名胜区中,东山、西山、光福、角直、木渎、石湖六大景区在吴中区境内,景区内有石公山、林屋洞、启园、天池山等著名景点,秀山丽水,举目入画。
吴中区文物古迹众多,拥有县级以上文保单位89处,其中省级24处、国家级1处。
有三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司徒庙“清”、“奇”、“古”、“怪”四株古柏,保圣寺的唐塑绝艺作品,紫金庵的彩塑罗汉等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这里还是旅游者的购物天堂,既有枇杷,杨梅,橘子,梅子,银鱼,白虾,梅鲫鱼,莼菜,大闸蟹,碧螺春等土特产品,又有苏绣,革丝,雕刻,澄泥砚等。
5.3苏州西山岛
西山列为国务院统一规划的十三个太湖风景区之首。
历代文人墨客用“遥望洞庭山秋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的诗句描绘西山。
自古有角里梨云、缥缈晴消夏渔歌、林屋晚烟、石公秋月、西湖夕照、鸡笼梅雪等“西山八大胜景”之称。
明代旅行家袁宏道更赞西山有七胜:
山之胜、石之胜、居之胜、花果之胜、幽隐之胜、仙迹之胜、山水相得之胜。
迄今为止,西山古村、古街、古宅、古桥、古巷、古坊、古井、古寺、古园,比比皆是,其艺术水准和完好程度为国内所罕见。
古迹遗址、民间传统、辞章典故构成了西山风雅美奂的人文景观。
6进一步挖掘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
独特的地质遗迹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接触和认识世界最直观的教材资源。
苏州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已成为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科普教育基地,也是南京地质博物馆的室外协作单位。
她无疑给这里锦上添花,与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起成为太湖旅游黄金圈上的一个热点、亮点。
进一步挖掘地质遗迹内涵,有利于体现地质遗迹自身价值,更好地发挥西山地质公园的生态环境价值。
西山地质遗迹依托地质公园的建设优势,逐步完善了地质遗迹点的保护工作,为地质遗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随着环太湖旅游品质的提升,对地质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各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
[2]国家地质调查局.
[3]XX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