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8660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九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五九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五九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五九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五九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九单元教案.docx

《第五九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九单元教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九单元教案.docx

第五九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第56—57页的例题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

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

(好的办法,技巧……)

今天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解决问题1。

1、出示生活场景图,小明、小华、小军星期天去超市买笔记本,看图后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这些信息和问题,你能否用一个方法把它们又简便又清楚地整理一下?

(1)列表的方法。

(2)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

(3)画线段图。

(图略)

比较三种方法的共同点:

使我们对信息能有一个更清楚地了解。

2、解决问题1:

小华用去多少元?

让学生先独立解答,再交流。

(1)根据表格来交流:

可随学生的回答,在表格的上面分别增加列名:

数量、总价、单价。

看第一行,知道了总价和数量,可以先求出单价;看第2行,可利用算出的单价和数量,算出总价。

(2)根据线段图,你能否想出别的解法?

比如:

18+6×2=30(元)

指出:

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检验,提高我们解题的水平和正确率。

(二)解决问题2。

1、提问:

要求小军买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吗?

学生在书上把表格整理好,然后根据自己列表整理的情况进行解答。

交流:

18÷3=6(元)42÷6=7(本)或 30÷5=6(元) 42÷6=7(本)

2、比较: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校对以后,让学生观察,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字典图)

让学生相互说一说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列表整理,再解答并交流,最后说说解题思路。

借助“15×28”让学生说说简便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购球情境)

问:

读一读老师说的话,如何理解它?

完成书上的表格。

并逐一解决。

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怎么算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

有什么好处呢?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第58页例题,和第60页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列表解决类似求两积和(差)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的课上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谁来说说解决问题具体的策略有哪几种?

(列表,画箭头,画线段图等)

用这些方法,都可以使信息看得更清楚就更方便我们的解答了。

其实,昨天解决的问题主要分两类:

归一和归总,老师补充练习(略)解释归一和归总的意思和解决方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例题:

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里提到了几种树?

根据问题依次把信息填入表格。

问:

根据第一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

怎么求?

这个算式写在哪里更合适?

(因为是求桃树的棵数,所以该算式就写在第一行边上更为清楚。

)同样的,根据第2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

算式写在哪里更合适?

指名读问题,说说怎么求该问题?

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

(可能会有学生提出用综合算式的方法。

指名说说这题的解题步骤。

2、和刚才一样,自己尝试着解决“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读题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表格来整理,再解答,教师巡视,做一些具体的指导,再全班交流表格的设计和解答的方法。

2、读题后问:

这份表格需要设计几行?

根据每一行的信息,分别能求出什么问题?

写在相应的行。

再回答书上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选几个学生的问题让大家解答。

3、边读题边整理表格,整理完之后再解答交流。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还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说说你觉得列表整理有什么好处?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九8-18题。

教学要求:

1、进一步感受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更为清晰,确实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进一步掌握类似于求两积和(差)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口算除法。

2.指名口答。

二、练习

1.第8题。

口算,并将结果填入表格中。

说说运用到哪两个数量关系呢?

2.第9题。

审题:

根据第一个条件,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还可以怎么想?

列表,再列式计算。

第10、11题。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下11题,两个问题的区别。

明确什么时候用除法,什么时候用乘法?

4.13题。

将已知条件列表。

求什么呢?

列综合算式计算。

当堂测试14-16题。

独立完成后,订正,统计反馈掌握情况。

三、作业

17、18题,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可能性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准备:

布袋、各色彩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习新课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来玩摸球的游戏。

板书:

游戏

老师取一口袋,里面装了一些球。

规则:

每次任意摸一个,然后放回。

一共摸30次。

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

把摸球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前摸,其他同学做好记录。

摸球结束,统计两种球分别摸的次数。

(红的多)

看了数据,你有什么问题?

(红球摸的次数比较多,有可能红球的个数比黄球的个数多,很想知道究竟有几个红球和几个黄球。

老师打开布袋,一一请出各球,发现:

4个红球、2个黄球

你想说什么?

(不公平)

为什么?

(红球个数多,取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所以是不公平。

那你觉得怎样放球就公平了呢?

(比如……一句话:

要红球和黄球一样多。

2、各组按照本组的商定,摸球并做好记录。

交流:

出示一张表格,分别填入各组的数据。

3、再来说一说:

你认为怎样放的球,做这游戏是公平的?

举例说明。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继续添上1个蓝球

讨论:

公平吗?

为什么?

指出:

在这个游戏中,关键是要考虑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是否一样多,所以在放球的时候,红球和黄取要放得一样多。

由于摸到蓝球等于没摸,所以并不影响游戏的结果,所以还是公平的。

继续添上2个蓝球、1个绿球……

小结:

决定胜负求数的个数相同,那这个游戏就是公平的。

二、练习巩固

1、很多游戏都需要考虑公平性,比如:

(第1题出示)

看图后回答:

用左边的转盘,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有右边的转盘呢?

用哪个转盘做游戏是公平的?

为什么?

2、(第2题)……你认为在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

同桌互相说说理由,再全班交流

3、(第3题)扑克牌游戏。

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为什么?

怎样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

交流,老师一一板书。

比较多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三、你知道吗?

在足球比赛的时候,常用抛硬币来决定开场。

你认为公平吗?

为什么?

师生共抛10次硬币,并做好记录。

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说是公平的,但在10次里,并不是出现了5次正面、5次反面。

有的组甚至出现了正面次数远多与反面的情况。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67-6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快速口答

1.口答1-5题,要求说清楚理由。

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

2.注意样本中哪一个出现的次数多,任意摸一次,哪一个的可能性就大。

二练习

1.第6题。

弄清题意:

摸出红铅笔的可能性大?

(红5蓝1,红4蓝2)

摸出红铅笔和蓝铅笔的可能性相等。

(红3,蓝3)

2.第7题。

摸出的结果可能有多少种?

(共有9个样本,因而就是9种)

摸出单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双数的可能性大?

(单数几个?

双数几个?

3.第8题。

学生做这样的正方体,同桌合作,试一试,并填写统计图。

三、作业

学生完成9题和思考题。

完成补充习题。

第七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

同学们喜欢下棋吗?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中国象棋和围棋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提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

想一想,要求李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么?

请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并与同学交流。

指名板演,并组织讲评。

提问:

如果列综合算式解答这道题,可以怎么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2×3+15×4。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展开

1.教学例1。

启发:

你会算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吗?

请同学们先根据例题中的填空想一想,这道算式可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再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追问:

你觉得按这样的顺序计算正确吗?

能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来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吗?

比较分别计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两种情况。

提问:

谁的计算过程更简略一些?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谈话:

这里还有一道三步混合运算的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先算出结果,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2)反馈,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3.引导归纳。

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的三步混合运算,都是不含括号的算式。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做练习十一第2题。

(1)出示左边一组题,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练习后,试着解释两道题得数相等的道理。

(3)出示右边一组题,让学生先按顺序计算,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交流。

3.做练习十一第4题。

出示题目,提问:

题目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

要求书法组和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算出哪个组的人数?

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组织反馈。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列式。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

300-120+25×4,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括号,新课引入

计算:

300-(120+25×4)

提问:

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明确:

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

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

如果小括号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

(1)小括号;

(2)乘或除;(3)加或减。

小结:

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反馈与交流。

2.做练习十一第5题。

(1)先出示左边的一组题,比较第一、二小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比较第二、三小题,说一说小括号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评价。

(2)出示右边的一组题,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比较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反馈评价。

3.做练习十一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以及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4.做练习十一第7题。

学生自由读题,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整理条件和问题,在小组里讨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列综合算式解答。

反馈不同的解题方法。

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和列式的依据。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计算训练

⒈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混合运算,完成练习十一上的练习。

(板书课题)

⒉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3×48         40÷21

360×2      65-17        56+8

3计算下面各题。

指名说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提醒自觉验算。

4.练习十一第10题。

说说每组中两道算式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判断哪道算式的得数大。

通过计算检验。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练习十一第11、12题。

学生独立解答。

反馈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说说是怎样整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的,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2.练习十一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估算,并说说是怎样估算的。

再列式算出结果,并把它与估算的结果比较。

3.练习十一第14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反馈解题思路。

引导思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课题练习总结

评价学生对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

525÷(81-56)×3

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中括号,引入新课

1.计算  525÷【(81-56)×3】

提问:

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介绍:

“【】”叫做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用在算式中也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计算,说说三步混合运算要按怎样的顺进行计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小结。

3.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反馈评价。

三、学习“你知道吗”。

阅读教科书第74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找出典型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及时改正。

2.练习十二第2题。

比较每组中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计算。

反馈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3.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读题。

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要求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多少个,要先求出什么?

列式解答。

组织交流。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计算、比较、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运算技能。

2.使学生经历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引导总结:

连乘的算式,即使用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也不会改变计算的结果;连除的算式中,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成练习十二第5题。

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加以分析。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学生读题,解答。

反馈交流。

交流不同的解法,比较,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

2.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学生读题。

比较两条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解答。

反馈,比较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有什么联系。

3.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说说要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要先求出什么,怎样求出美术组的认识。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列综合算式时要用到中括号。

4.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交流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解法。

比较两种解题思路的联系与区别。

三、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四、课题总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有关题目。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3.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射线和角的关系。

教具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

(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

(板书:

线段)

(2)线段应该怎样画?

要注意什么?

(板书:

两个端点)

学生画一条线段。

(3)观察、回忆:

线段有哪些特点?

(板书:

直的)

(4)刚才大家画的一条线段‘能量出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吗?

线段可以度量,那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长的还是无限长的?

(板书:

有限长)

(5)谁能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2.认识射线。

(1)出示城市夜景图。

提问:

这个城市美不美?

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夜景中的追光灯。

提问:

这些灯光是哪儿来的?

说明:

追光灯打出的灯光向某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使这个城市的夜景更加美丽、迷人。

(2)说明:

将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类似灯光的图形,叫射线。

(板书:

射线)

(3)教师画射线:

先画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

提问:

射线是怎样得到的?

射线的另一端可以继续延长吗?

它的长度可以确定吗?

说明了射线是有限长还是无限长?

(板书:

无限长)

(4)把射线和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

直的,只有一个端点)

(5)教师介绍:

手电筒、太阳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

学生举例。

(6)用直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教师示范:

先点一个端点,再沿着直尺的一边画射线。

学生练习画一条射线。

提问:

谁能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

3.认识直线。

(1)(先出示一条画好的线段)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板书:

直线)

(2)把直线和射线、线段比一比,直线有哪些特点?

(板书:

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3)用直尺或三角板可以画直线,画时要先点一点吗?

为什么?

直线可以度量吗?

为什么?

(4)学生画一条直线。

4.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

(1)看黑板上的图说一说,直线是怎样得到的?

(2)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3)谁来说一说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教者根据三种线的特点板书)

5.完成“试一试”。

学生量一量,说说在A、B两点的所有连线中,是否还能找到比35毫米这条线段短的线。

6.学生动手画。

(1)出示一个点,请同学们分别画一条过这点的直线、射线和线段。

提问:

过这一点还能画出直线吗?

(学生动手画)你可以画几条直线?

(2)出示两个点,请同学们同时过这两点画出一条直线。

提问:

过这两点还能画出直线吗?

<学生动手画)你可以画几条直线?

二、认识角

1.导人:

(出示角的图形)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

名称是什么?

(板书:

角)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2.认识角及其名称。

(1)演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先点一点,然后从这一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得到一个角。

(2)从角的组成过程看,画角时应先干什么?

再干什么?

教师示范画角。

(3)学生练习画角。

(画出不同方向的角)

(4)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5)提问:

角的两边可以延长吗?

能画多长?

为什么?

角的大小改变了吗?

(6)学习角的符号、角的记法和读法。

3.完成“练一练”。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教具准备:

活动角、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导人: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小黑板出示)

(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

提问:

哪个角大?

怎样比较出来的?

提问:

这两个角大小怎样?

是怎样比的?

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

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

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

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量角器。

(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