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115章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496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生物必修115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一生物必修115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一生物必修115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一生物必修115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一生物必修115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必修115章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一生物必修115章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115章知识点总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生物必修115章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一生物必修115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2.单细胞生物(如:

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

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例如:

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和变异,等等。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最大的生命系统是:

生物圈。

结构层次

概念 

举例

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心肌细胞

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

心肌组织

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心脏

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循环系统

个体

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

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

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该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种群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龟生活的水生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注:

植物无“组织”,单细胞生物“细胞”即“个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显微镜知识小结(练习册P5)

1、使用方法:

先对光:

一转转换器;二转遮光器;三转反光镜

再观察:

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

(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指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

(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

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

(5)污点位置的判断:

移动或转动法

3.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

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

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例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B.4个C.16个D.32个答案:

A

例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中被64个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

A.2个B.4个C.8个D.16个答案:

B

二、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比较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类别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壁

细菌:

肽聚糖,支原体没有

植物:

纤维素和果胶。

真菌:

葡聚糖等

细胞膜

基本相同

细胞质

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有多种细胞器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染色体(有DNA分子)

一般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染色体(DNA分子和蛋白质)

生物类群

衣原体,支原体,蓝藻,细菌,放线菌(一支蓝细线)

动物,植物,真菌

三、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

施旺,施莱登)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有以下几个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HONPS基本元素是:

CHON最基本元素:

C

大量元素:

CHONPSKCaMg微量元素:

FeMnZnCuB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

二: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

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

蛋白质。

.

三:

化合物的鉴定:

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0.1g/mlNaOH0.05g/mlCuSO4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注:

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0.1g/mlNaOH0.01g/mlCuSO4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成紫色反应。

脂肪: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IV染液(红色)

4、生物课本中的物质鉴定

鉴定物质

实验试剂

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淀粉

碘液

蓝色

碘浓度不能太大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试剂现用现配、沸水浴加热

脂肪

苏丹Ⅲ、IV染液

橘黄色、红色

必须用显微镜观察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先加NaOH,后加CuSO4

DNA

甲基绿染色剂

细胞核为绿色

试剂现用现配,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RNA

吡罗红染色剂

细胞质为红色

CO2

澄清石灰水

混浊

酒精

重铬酸钾溶液

灰绿色

酸性条件

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

蓝绿色

活体染色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分为必需氨基酸(8)和非必需氨基酸(12)两种.

 

氨基酸的判断:

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

R基的不同)

第三节核酸

一、元素组成:

由C、H、O、N、P5种元素构成 

二、基本单位:

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U、G、C)

三、DNA与RNA的比较(表)

 

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化学组成

磷酸(P)+脱氧核糖+碱基(A.T.G.C)

磷酸(P)+核糖+碱基(A.U.G.C)

存在场所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主要功能

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注意:

1.原核、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核酸中含有的碱基总数为:

5核苷酸数为8

3.核酸分子的多样性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DNA分子中,组成DNA分子的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

四.实验:

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

8%盐酸的作用:

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②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0.9%的NaCl的作用:

保持动物细胞的细胞形态

实验步骤:

①制片②水解③冲洗④染色⑤观察

结论: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少量DNA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糖类1、元素组成:

由C、H、O3种元素组成。

2,分类,分布及功能:

概念

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核糖(五碳糖)

动植物细胞

组成RNA的物质

脱氧核糖(五碳糖)

组成DNA的物质

葡萄糖(六碳糖)

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

蔗糖

植物细胞

麦芽糖

乳糖

动物细胞

多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单糖分子的糖

淀粉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

糖原

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附:

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麦芽糖→2葡萄糖

乳糖→1葡萄糖+1半乳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糖原→葡萄糖

3、功能:

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

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二.脂质的比较:

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脂肪

C、H、O

1、主要储能物质

2、保温

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

(N、P)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

水和无机盐

1、水:

(1)含量:

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

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

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

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

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③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

生理盐水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

(1)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2)流动镶嵌模型:

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和蛋白质,另有糖蛋白(在膜的外侧)。

(3)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

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

具有选择通透性。

(4)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细胞壁: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3.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2)细胞器:

1.线粒体(双层膜):

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含少量DNA。

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双层膜):

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类囊体上有色素,类囊体和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DNA。

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3.内质网(单层膜):

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4.高尔基体(单层膜):

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液泡(单层膜):

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

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6.核糖体(无膜结构):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7.中心体(无膜结构):

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8.溶酶体(单层膜)“消化车间”清除来自细胞内外的细胞器、病原体等

小结:

★双层膜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的细胞器: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的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能产生水的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能产生ATP的结构: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4、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5、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6、细胞核

(1)组成:

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孔

(2)核膜:

双层膜,有核孔(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通道,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必须通过核孔。

(3)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

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

(5)功能:

是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

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否具有核膜)

7.细胞的完整性:

细胞只有保持以上结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

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2、原生质层:

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有浓度差

4、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二、相关概念:

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浓度

载体

能量

举例

意义

被动运输

简单

扩散

高→低

×

×

O2、CO2、水、乙醇、甘油、脂肪酸

只能从高到低被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

协助

扩散

高→低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

运输

低→高

各种离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一般从低到高主动地吸收或排出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通过胞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通过胞吐(外排)作用向外分泌物质。

二、实验: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层膜之间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会收缩,但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开,发生“质壁分离”。

●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将吸水,原生质层会慢慢恢复原来状态,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表皮,0.3g/ml蔗糖溶液,清水,载玻片,镊子,滴管,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2)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

(3)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小),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5)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重复几次,让洋葱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6)低倍镜下观察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变化(变大),观察是否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应用

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

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酶:

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活化能:

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本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少数是RNA。

三、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

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温度过低,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ATP

1、功能: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注:

生命活动的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储备能源物质是脂肪。

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

2、结构:

中文名: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三磷酸腺苷)

构成:

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简式:

A-P~P~P

(A:

腺嘌呤核苷;T:

3;P:

磷酸基团;

~:

高能磷酸键,第二个高能磷酸键相当脆弱,水解时容易断裂)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ADP+Pi+能量

注:

(1)向右:

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

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有氧呼吸

1、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活细胞在有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过程(如图)

 

3、过程:

三个阶段

①C6H12O6酶2丙酮酸+4[H]+能量(少)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酶6CO2+20[H]+能量(少)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酶12H2O+能量(大量)线粒体内膜

(注:

3个阶段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

4、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5、意义:

是大多数生物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二)、无氧呼吸

1、概念:

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过程:

二个阶段

①:

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细胞质基质

②丙酮酸酶C2H5OH(酒精)+CO2细胞质基质

(高等植物、酵母菌等)

或丙酮酸酶C3H6O3(乳酸)

(动物和人,乳酸菌,马铃薯块茎,胡萝卜块根等)

3、总反应式:

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C6H12O6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内膜

细胞质基质

条件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参与、多种酶

物质变化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

CO2和H2O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2

能量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

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四、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练习册P57-P58)

1、温度:

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

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

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

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

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五、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第四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

◆1648比利时,范·海尔蒙特: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1771英国,普利斯特莱: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荷兰,扬·英根豪斯:

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

光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1864德国,萨克斯:

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

(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

◆1948美国,梅尔文·卡尔文:

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1、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等)。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过程:

(见书P61)

3、结果:

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自上而下:

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快(溶解度最大)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最宽(最多)

叶绿素b(黄绿色)最慢(溶解度最小)

4、注意:

●丙酮的用途是提取(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的的用途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石英砂的作用是为了研磨充分,

●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