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8355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docx

《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docx

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信息技术创造“第四世界”]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张小萌/策划、执行  技术,从诞生之初的匠人之术,到今日改变世界的决定力量,岁月似乎让技术进发出更多活力。

回顾2021年,信息技术发展依然高歌猛进,技术改变生活,已经毋庸置疑。

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了,我们已经置身于信息技术构造出的“第四世界”?

技术哲学家波普尔曾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分别指:

物质的自然界、主观的精神世界、客观知识世界。

而所谓的“第四世界”则是指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信、虚拟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模拟缩合,构建起的一个新天地。

IT精英构造了“第四世界”,却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

就让我们驻足2007岁首,在瑞雪中静心体味,信息技术创造世界的魔力……

瞬息万变,技术超越幻想

多核技术:

为你的电脑提速降温

计算机的发明是构建“第四世界”中的第一块砖,而今的计算机微处理技术发展速度超乎想象。

迅驰CPU的宣传广告余音未了,双核电脑已经批量生产,多内核技术似乎瞬间从新鲜走向成熟。

多核技术,即在一个处理芯片内集成多个完整的计算引擎――内核。

因为实验中发现,如果提高单核芯片的速度会产生过多热量,若按照以往产品中那种速率,处理器的温度很快会超过太阳表面温度,而且无法带来相应的性能改善。

即便是没有热量问题,其性价比也令人难以接受,速度稍快的处理器价格要高很多。

多核技术能够使服务器并行处理任务,并且能够在更纤巧的外形中融入更强大的处理性能。

速度。

准确地说,与单核处理器相比,具有两个以上内核的多核处理器,其速度并不是前者速度的两倍,但接近两倍。

根据测试显示,增加一个处理器后,处理速度可增加高达93%。

如果粗略计算,每增加一个处理器,实际上可以认为速度增加了一倍。

价格。

无论是购买成本,还是管理费用,多核技术处理器都比同等速度的单核处理器价格低廉。

如果未来多核技术成为服务器和台式机的主导技术,必定大大有利于IT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

多核技术也改变了软件厂商定价模式,如:

IBM将根据CPU的性能,确定软件中间件产品销售价格,从而改变传统的按照CPU数量确定软件价格的模式。

操作系统。

虽然多核是一项新技术,但是操作系统对于多核的支持却很容易解决,因为多核和操作系统没有特别联系。

只要操作系统支持多任务操作,那么多核就能发挥作用。

平时大家一边下载东西,一边看电影就是一种多任务处理,日常用的操作系统都是支持多任务的。

Windows、UNIX、Linux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都支持多处理器,并将多核系统作为多处理器系统处理。

业界。

AMD皓龙处理器的市场份额在持续增长,合作伙伴更加广泛。

2021年初AMD与清华同方合作,先后推出7款新品,8月IBM扩展其AMD平台产品线,并推出5款新品。

随后AMD推出了皓龙的SocketF升级版,并支持虚拟化技术。

英特尔在2021年先后推出了6大系列二十多款处理器,如:

Bensly平台和至强5000、酷睿架构和至强5100、双核安腾9000、四核至强5300等。

除了采用更先进的酷睿微处理器架构外,英特尔在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走到了AMD的前面,如率先支持虚拟化、创新服务器平台整体架构、率先推出四核芯片等。

生物识别技术:

不记密码,一路畅通

我们不记密码,不带钥匙和身份证可不可以一路畅通?

生物识别技术让“第四世界”成为一个简单、自由的世界,卸掉技术的负赘,回归人性的自然。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两个研究领域相结合,产生了生物识别技术。

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技术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脸象、指纹、虹膜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减少、消除身份假冒,确认真实身份;取代身份人工认证,降低管理成本;方便使用者,减少、消除使用卡、钥匙或者密码等的麻烦。

提起生物特征,大家常常会想到指纹,其实指纹识别技术只是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种。

由于其技术的稳定性在生物特征领域一直是“热门技术”。

之前大家不大关注的生物特征如虹膜、语音、步态等现在又有了重大的技术突破。

研发掌型技术、静脉纹技术、虹膜技术的厂商,2021年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产品,在手机等商业应用中,这些产品的高识别率受到众多使用者的欢迎。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针对大规模人群的身份鉴别技术,政府和厂商也会加大投资规模进行研发,比如机场通关、车站码头等场所。

生物识别技术会显示出更多优势。

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拥有非侵犯性、可接受性等众多优势,近几年来一直是世界上生物识别公司及科研院所开发的热点。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对人脸特征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识别。

例如,眼睛,鼻子和嘴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被记录下来然后形成模板,进行识别。

目前,用于捕捉面部图像的两项技术是:

视频技术和热成像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在视频技术方面发展显著。

2021年未,在清华大学积极支持下,北京海鑫科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迄今为止国际上首次500万规模的人脸识别测试,测试表明:

该人脸识别核心算法,对于500万规模的大型人脸数据库,在年龄、光照、表情和装饰物等变化的困难条件下仍具有很高的查询精度,准确性与国际许多著名算法100万人脸库甚至50万人脸库下的准确性相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达到了实用要求。

指纹识别技术。

依靠每个人皮肤纹路各不相同并且终生不变,验证其真实身份。

目前,指纹识别主要应用在考勤、门禁、保险箱柜等领域。

相信随着指纹识别技术的完善,还会广泛地应用在身份证、汽车、家居等更多的领域。

据预测,2006~2021年会是生物识别市场的爆发期。

2021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22亿美元,年增长率在80%以上。

将来的增长速度甚至可能远高于这一数字。

指纹识别技术的巨大市场前景,将对国内外相关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未来5年,我国将有近百亿元的市场等待着企业去开拓。

较小的公司将面临新进入的传统行业大公司的无情竞争。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以“快鱼吃慢鱼”的方式成长为新兴的大公司。

“大鱼”与“快鱼”并存,这也是每一个新兴市场的必然结果。

而竞争的结果将会形成一个新兴的大产业。

虹膜识别技术。

虹膜的高度独特性、稳定性及不可更改的特点,是虹膜可用作身份鉴别的物质基础。

人到两岁左右,虹膜发育就基本上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除非身体重大的创伤造成虹膜外观上的改变外,虹膜可以保持终身不变。

虹膜识别技术与相应的算法结合后,可以到达十分优异的准确度。

虹膜的定位可在1秒钟之内完成,产生虹膜代码也仅需1秒钟,数据库的检索时间也相当快。

  目前,国际上虹膜识别技术的开发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市场。

美国IriScan公司研制出的虹膜识别系统,现已在德克萨斯州联合银行的三个营业部内试运行。

在该取款机上取钱时,一台摄像机首先对用户的眼睛进行扫描,然后将扫描图像转化成数字信息与数据库中的资料匹配,就能鉴别用户身份的真实性。

多生物特征融合技术。

由于各种生物特征的识别方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单一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

如有些人的指纹无法提取特征,患白内障的人眼部结构会发生变化等等,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单生物特征能达到完美无错的要求。

多生物特征认证技术利用了多个生物特征,结合数据融合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扩大系统覆盖的范围,降低系统的风险,使之更接近实用。

国际上多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已经初具成效。

如指纹识别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相结合的识别系统,已在大规模人群上进行测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多生物特征融合识别技术,近年来已成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也将成为未来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有机技术:

开创“柔软时代”

你能想象把电视屏幕折叠起来收入行囊,将手机像纸一样卷起来装入口袋?

近年来,有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让想象成为现实,但这些技术何时走向产业化?

2021年,让我们一起展望即将到来的“柔软时代”。

有机发光显示(OLED)技术

荧光显示器屏幕闪烁严重,辐射强,体积大;液晶显示视角小、响应速度慢、成本高、亮度低、不适合在低温下使用。

这两种传统显示技术各有缺陷,OLED技术则具有独特优势,它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这种有机发光显示器不需要背景光源,自己发光,因此使用的材料更少,占用的空间更小,能量利用率更高。

OLED包括基板、阳极、有机材料、阴极,其中基板可以是玻璃、塑料、金属薄膜甚至是画布和纸张;电极为金属、金属氧化物等;有机材料可以是小分子材料和聚合物材料。

OLED以其独有的优势为开辟“柔软时代”带来极大希望。

但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的UDC、日本的东北先锋等为数不多的研发机构或公司推出了柔软OLED样品。

大尺寸技术是全球研究开发的又一热点,是OLED能否用于电视机的关键技术。

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是驱动IC(集成电路)和面板制备技术。

目前还没有很适合大尺寸OLED驱动的IC,而且大尺寸面板生产工艺尚不成熟。

尽管多家企业已经推出大尺寸的OLED样机,但距离批量生产还有很长的距离。

在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OLED厂商间的产品规模和成本竞争不会太明显,而是处在共同开拓市场的阶段,市场上主要表现为OLED与LCD等传统显示器之间的竞争。

OLED厂商和研究单位直接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的布局、新材料、新器件结构、新工艺等方面。

最轻盈的显示器。

用几十纳米后的有机材料作为发光层,再加上各类可弯曲的塑料或薄膜感光基板材料,制作而成的显示器一定是世界上最轻薄的显示器。

可以预见过不了多久,电视就能像窗帘一样挂在墙上,随意卷起放下,MP3、照相机、手机等数码产品也可以任意弯曲折叠。

最“结实”的显示器。

OLED具有全固态特性,无真空腔、无液态成分。

因此它的机械性能好,抗震性强,温度适应能-力也十分了得,就算在-40℃~-80℃范围内也可以正常工作,因此在军事、科学探险、航天领域也将大有作为。

最“节省”的显示器。

具有低压驱动和低功耗特性,是OLED的特性。

可以用10V以下电压驱动,比液晶显示器更加省电。

OLED技术的构成简单,无需背光单元,基板选择面广,材料和工艺方面的要求比液晶技术低1/3。

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

传统的无机晶体管,是利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式的场效应管,其半导体材料一般为无机硅。

而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则采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取代MOS中的无机半导体材料。

与MOS晶体管相比,OTFT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有机薄膜的成膜技术,种类更多更新,如喷墨打印等,从而使制作工艺简单、多样、成本低;以有机聚合物制成的晶体管,其电性能可通过对有机分子结构进行适当的修饰而得到满意的结果;有机物易于获得,有机场效应管的制作工艺也更为简单,因而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有机材料制备的所谓“全有机”晶体管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器件的尺寸能做得更小,集成程度高,质量轻,携带方便。

节约资源的电子纸。

电子纸具有纸的可读性、可书写性和柔韧性,但并不需要砍伐树木破坏环境。

电子纸是一种用电场驱动的显示装置,它用于显示的材料主要是“电子墨”和“微胶囊”。

这种显示器的驱动不是坚硬的无机薄膜晶体,而是OTFT,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印刷等方式制作电路。

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分别利用美国E-Ink公司的微胶囊型电泳显示屏,及美国SiPix公司的MicroCup型电泳显示器,研制成功两种卷轴型电子纸。

卷轴型电子纸样品由OTFT所在的塑料底板与电泳显示屏构成,可以一层一层卷成半径2cm以下的圆筒。

索尼公司推出的电子书籍就使用了E-lnk公司开发的电子纸技术。

此外,日本普利斯通公司和九州大学也在会上宣布开发出了以并五苯为基础的电子纸。

机器人的“皮肤”。

OTFT的又一个奇特应用是在机器人领域,在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的试验中,科学家首先制作出约10cm见方的一个塑料薄膜底板,其上有1000个左右的开关用有机晶体管组成有机晶体管阵列,再在晶体管上涂上一层具有感觉作用的感压橡胶,并将晶体管相互连接起来,产生出一块有1000个痛点的人造皮肤。

OTFT不仅可以用来制造电子人工皮肤,用它制造出来的人造肌肉也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进行控制,使之膨胀和收缩。

利用这种技术工艺,科学家能制造出非常类似人类的机器人的肢体,机器人也将不再只能生硬地完成程序指令。

而是可以更加灵活地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这让我们离走进“机器人”世界的幻想更近了一步。

风起云涌,互联网革命将至

SOA:

不可抗拒的趋势

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软件工程领域的专有名词,但在2021年格外火爆,这种架构并不能保治百病,但为什么如此大红大紫?

很简单,因为Internet。

SOA是Gartner在1996年提出的,并预计到2021年,SOA将成为占有绝对优势的软件工程实践方法。

SOA不是一种语言,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技术,而是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它给出在特定环境下采用的一种架构,更像一种模式。

因此它与很多已有的软件技术,比如面向对象技术,是互补的而非互斥的。

SOA最主要的应用在于,解决在Internet环境下的不同商业应用之间的业务集成问题。

  SOA基本特征

独立的功能实体。

任何企图通过Internet进行控制的结构,都会面临严重的稳定性问题,因为在Internet使用环境中,任何访问请求都有可能出错。

SOA非常强调架构中提供服务的功能实体的完全独立自主的能力。

大数据量低频率访问。

对于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模型而言,他们的服务提供都是通过函数调用的方式进行的。

在Intranet的环境下,这些调用给系统带来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Internet环境下,这些因素往往是决定整个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因此SOA系统采用大数据量的方式一次性进行信息交换。

基于文本的消息传递。

由于Internet中大量异构系统的存在,决定了SOA系统必须采用基于文本而非二进制的消息传递方式。

由于基于文本的消息本身是不包含任何处理逻辑和数据类型的,因此服务间只传递文本,对数据的处理依赖于接收端的方式,可以帮忙绕过兼容性这个大泥坑。

SOA市场现状

SOA厂商产品的巩固:

尽管前五年,SOA是作为主要的市场推动力出现的,但它主要是被使用单点解决方案的厂商所采用。

最近的一年里,随着SOA领域大型平台产品的发展,使得SOA的采用更为成熟。

那些曾经填补大厂商产品线空白的小厂商现在大都是这些大厂商产品线的一部分。

SOA交易规模剧增:

过去一年中,SOA交易已经增加了1500万个相对短期的项目。

除此之外,公共部门已经对SOA做出重要的长期许诺――SOA将作为首选架构。

因此,无论对于私企或者是公共部门而言,SOA都不再是心血来潮了。

SOA实现程度提高:

公司以往仅仅是简单的使用Web服务,而现在,公司注重的是更加复杂的服务以及SOA在安全、管理、可靠性、质量、治理、过程驱动组成以及意义整合方面的特性。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SOA不再是孤立的、概念验证或者是小型实验概念,SOA已经成为公司的关键任务和长期工作的核心。

SOA发展预测:

用户目标更明确。

市场需求更实际

SOA已经成为公认的IT基础架构发展趋势。

通过实施SOA,企业能够实现IT与业务的紧密结合,从而快速响应外部变化,实现创新和转型。

JBM商业价值研究院《SOA的商业价值》显示:

目前,约有97%的客户认为SOA项目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

在初期项目完成后,约有51%的客户看到了SOA所带来的收入增长。

在SOA具有潜力的发展趋势背后,其普遍过热期即将结束。

用户们开始思考,如果他们采用SOA,实际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用户开始从最初的规划中清醒,他们开始注重实际项目。

面对企业架构资源要求的显著增长,现在,SOA成功的关键问题不再是它的商业意义、工具可用性或者是标准成熟度,而是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员来帮助加快SOA解决方案的实施。

这一需求表明,对具备SOA技能的人员的需求已经超过了目前的市场供给,因此,市场将迅速转移以满足这一需求。

这也为IT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链接

IBM

“SOA相当于随需应变的DNA。

”IBM公司WebSphere软件副总裁桑蒂・卡特(SandyCarter)在接受专访时如此评价。

IBM公司基于SOA理念提出了“整合”战略,希望通过建立基于开放标准的、统一的、高效的、易于管理的IT基础平台。

通过SOA与Workplace客户端技术(WCT),实现企业IT前台用户端、后台服务器的整合。

从而灵活地配制企业的内外部IT资源。

微软

“转向SOA已经是不可抗拒的趋势。

”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埃里克・鲁德这样表态。

微软已经推出了代号为Indigo的技术,这项技术为合作伙伴建立新一代连接系统SOA铺平了道路。

Indigo既是.NetFramework2.0的扩展,也是微软公司推进SOA的最新举措,更是对竞争对手所提供的SOA方案的有力回应。

服务器虚拟化:

更少的成本,更高的效率

虚拟的网络世界由服务器为我们建构,而今虚拟技术使服务器将不再成为网站中的大笔投资,“虚拟的虚拟”就是我们即将面对的真实的“第四世界”。

服务器虚拟化,是指通过将服务器资源分配到多个虚拟机,虚拟化支持不同的应用及不同操作系统,在同一企业级服务器上同时运行。

每个虚拟机就像一台独立的服务器,但实际上在同一物理服务器内运行。

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应用能够提高服务器效率,并减少需要管理和维护的服务器数量。

服务器虚拟化的价值体现

降低成本。

通过服务器整合的方法,减少服务器的数量,降低硬件采购成本;简化服务器的部署、管理和维护工作,降低管理费用。

提高效率。

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器计算能力;通过动态资源配置提高IT对业务的灵活适应力。

提高可用性。

具有透明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故障自动隔离、系统自动重构的高可靠服务器应用环境;支持异构操作系统的整合,支持老应用的持续运行;在不中断用户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系统更新;支持快速转移和复制虚拟服务器,提供一种简单便捷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虚拟化对硬件厂商的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服务器优化和合并大有益处,可以发挥硬件投资的全部潜力。

加拿大市场调查公司Info-TechResearch预计,到明年年底,服务器销售收入将开始下降,因为即使销售计算能力较高的服务器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也补偿不了多种服务器销售收入的下降。

对于服务器硬件提供商来说,面对虚拟化的现实,必须提上日程。

Info-Tech最近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一个公司有60台分散的物理服务器可以实施虚拟化,那么最终可以只用两台运行10个虚拟服务器的多处理器服务器就够了。

而且,每个虚拟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都可以根据需要提高或降低。

但服务器虚拟化真的要走向流行,还是面临硬件层面的支持、用户的认知和软件应用和系统管理的问题。

硬件厂商真正面对收入下降的事实,只是时间问题。

服务器虚拟化发展前景

进入2021年以来,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队伍大大扩充了,从处理器层面的AMD和Intel到操作系统层面的微软的加入,从数量众多的第三方软件厂商的涌现到服务器系统厂商的高调,我们看到一个趋于完整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生态系统正在逐渐形成。

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1年,那些没有采用虚拟技术的企业将在IA服务器上多支出25%的费用,而在RISC服务器上的额外支出也将高达15%。

虚拟化技术前景广阔,业界各巨头纷纷推出了相应战略。

英特尔的虚拟化技术,主要是通过硬件辅助虚拟化。

近几年IA服务器技术发展,主要是以软件方式。

英特尔通过硬件辅助技术,现在可以支持32位和64位OS(操作系统)同时运行的系统,这是纯软件没办法支持。

硬件辅助的虚拟化带来的好处是,有一些工作由硬件完成,这样会使VMM本身做得更小、更简单、更可靠。

英特尔的虚拟化技术是平台技术的一部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2021年还会有更多的虚拟化技术出现,比如I/O的虚拟化。

惠普相关负责人认为,惠普在整个动成长企业策略(动成长企业,指的是那些能随着经营活动的不断变化实时调整经营策略的企业)当中,虚拟化技术是很重要的。

事实上,在动成长企业架构当中有很重要的三个标准:

标准化、虚拟化、自动化。

惠普在虚拟服务器环境增加了很多的功能,直接可以让合作伙伴的应用渗入到虚拟化环境当中。

IBMSystem策略发布后,IBMSystemz9、虚拟引擎2.0和Bladeorg协作组织等战略将相继推出,虚拟技术、开放标准和加密技术等新的应用将把不同的IT系统连接起来,从而支持企业内部的信息实时共享和不同行业问的企业进行无缝协作。

全新IBMSystemz9和lBMeServer系统,将包括不同的虚拟引擎组建模块,比如动态分区、负载管理功能,通过连接这些组建模块可以创建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虚拟网络”。

网格:

掀起Internet新浪潮

互联网下一次浪潮的实质,就是要将万维网(WorldwideWeb)升华为网格(GreatGlobalGrid),GGG代替WWW的脚步正在步步紧逼。

网格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的,最初是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应用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式。

这种计算模式是把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

随着网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扩展,网格逐步进入到商业使用中。

网格将成为具有高性能处理、海量数据存储和大量仪器设备等特征的,21世纪人类社会的信息处理基础设施。

网格技术的应用将成为Internet的下一个浪潮。

网格的应用需求

科学研究。

大科学时代的虚拟实验室。

现代科学研究的问题空前复杂化,进入了大科学时代。

“科学研究的信息化”,它以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和网格计算技术为基础,通过Internet联合组成一个共同的虚拟研究团队,共享资源和成果,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大型现代科学研究。

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在建立的“分布式兆兆级网格(TeraGrid)”,利用网格技术将伊利诺州立大学超级计算中心、圣地亚哥大学超级计算中心、阿贡国家试验室和加州理工学院计算中心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处理能力约为每秒13.5万亿次浮点操作,存储容量接近700兆兆字节的“巨无霸”计算中心,以供许多领域的研究机构使用。

电子商务,共享资源,消除“信息孤岛”。

通过应用网格技术,用户能将分散的功能整合起来,将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加以集成,创建一个单一的系统。

最终实现跨企业、行业或工作组的虚拟共享、管理和设备访问,动态地管理网络上的资源、服务和应用,使企业能够共享资源,从而消除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信息孤岛”。

电子政务,跨领域、跨区域、跨企业。

国家电子政务应用的目标是建立跨领域、跨区域和跨企业的一体化信息网络。

电子政务需要整合的资源和服务,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地理上广泛分布,管理上属于不同的管理域,有着不同的管理策略和安全需求,网格计算技术能够很好地适应电子政务的这些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标准平台。

网格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

在技术方面,目前的研究重点是网格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实现,并以网格系统软件为主要研究对象。

人们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开放的体系结构、标准和协议,以形成信息获取、传输、访问、共享和处理的单一开放的信息处理基础设施平台,需要克服虚拟组织的管理和协同工作问题,需要解决网格的可用性和可开发性障碍,并解决系统安全问题。

网格计算将显著降低计算成本,并提高计算资源跨部门和跨组织的可用性和利用率。

在企业内部,由于共享固定的CPU周期所产生的矛盾,以及人为的不愿意共享有限资源所导致的问题,都会促使企业积极尝试利用网格技术共享资源。

安全问题仍会是一个阻止网格发展的巨大障碍,在企业之间,如何正确地利用安全技术为内部网格扩展到防火墙之外提供安全保证,现在还未能彻底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