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8017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试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试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试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试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题分析.docx

《试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题分析.docx

试题分析

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评析

枣强县教研室

2011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严格落实“两纲”(《2011年河北省中考文化课考试说明》、《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

试卷覆盖面较广,突出能力立意,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特点,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进,进中有新”的原则。

试卷试卷的整体难度较去年略有提高,既具有良好的选拔功能,又注意发挥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今年的语文试卷是一份比较理想的试卷。

试题比较

2010、2011年试卷结构比较一览表

题号

第一

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内容

积累与运用

诗词阅读欣赏

文言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

作文

2010年

23

5

14

12

16

50

2011年

24

5

14

议论文阅读11

16

50

试题评价

一、试题特征

(一)、越来越注重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语文试卷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及其运用的考查。

从分值来看,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分值是历年来最高的,从2000年的12分提高到24分,整整提高了一倍。

试卷考查了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古诗文名篇中句子的默写,所要求默写的句子,有的是名句,有的不是名句,意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全篇的背诵积累。

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大量背诵这些名篇佳作,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字音、字形的考查是必考内容,这是语文的根基所在。

今年对字音、字形的考查采取了综合性考查的方式,结合具体语境来设置题目,不是简单地辨识正误,而是着重考查运用的能力。

第⑴小题“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既考查正确识读汉字的能力,又考查汉语拼音的运用,所考查的“繁衍”的“衍”和“栖息”的“栖”两个字都在要求掌握的3500个常用字范围之内。

第⑵小题考查错别字的辨识与修改。

汉字的形、音、义是三位一体的,辨识错别字需要借助汉字的字义加以区分,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恩惠”不能写成“恩慧”,因为“惠”和“慧”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

“惠”的意思是“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而“慧”的意思是“聪明”。

同样,“漫步”也不能写成“慢步”,“漫”是“没有目的,不受约束,随便”的意思,而“慢”是“从缓,速度低”的意思,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这两个字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混淆。

设置此题,意在加强对词语含义的准确理解,引导师生重视词语的教学和积累,夯实语文的根基。

标点符号运用的考查继续得到重视,今年的标点符号试题仍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但难度有所增加。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可以使文章内部层次更加清晰,还可以使内容表达更加清晰明白;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划分层次结构以及概括文段段意,也有重要的作用。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标点符号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乃至乱用标点符号的现象。

今年的标点符号试题就为扭转这种局面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此外,对同音词、同义词辨析的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的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考查等都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及其运用的考查内容。

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基础打好了,就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越来越注重课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今年的语文试卷,注重了课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有不少题目的材料直接来自课本,也有的是课本内容的迁移和延伸。

如名句名篇默写填空全部来自课本;第2题的命题素材来自课本上的课文《再塑生命》,古代诗词阅读材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自课本;课内文言文阅读材料是《桃花源记》。

这样,直接涉及课本的试题共有9道,分值为24分,占总分值(作文分除外)的34%,可见直接出自课本的题目所占的比率是相当高的。

此外,有不少题目考查课本内容的迁移能力。

如第9题

(2)小题,要求解释“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一句中“未冠”的含义。

这道题表面上是对课外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考查,实际上是考查对已学词语的迁移理解。

《送东阳马生序》一课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句子,句中的“加冠”即行加冠礼,表示男子已经成年,这是古代文化常识,课本上有详细的注释。

那么,“未冠”就是没有行加冠礼,意思是“没有成年”。

如果不懂得对已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只会一味死记硬背,这道题就无法作答。

第11题

(2)小题要求把“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翻译成现代汉语,解答这道题需要理解句中的“由是”、“益”、“尽”等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些词语也都在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

如第20题

(1)小题,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在早春的花草又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一句里“卖弄”的表达效果。

这其实是对《春》这篇课文中“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中的“卖弄”进行迁移考查。

如第21题“第⑧段插叙了什么内容?

其作用是什么?

”,此题考查对记叙文中插叙的作用的理解,可运用从课本《爸爸的花儿落了》《阿长与<山海经>》中所学插叙的知识作答。

如第19题“选文第②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可运用从课本《故乡》《散步》中所学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来回答。

上述这些题目都体现了课内外相结合的特点,题目虽然在课外,答案却在课内。

语文课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凭借。

选入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经典名篇,无论是语言、内容,还是写法,都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成为学习的范例。

认真学习课本,透彻理解其内容,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有弱化课本的倾向,学生连课文都读不熟,更不用说深入理解内容了。

却用大量的时间作各种资料上的练习题,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难以真正提高。

如何扭转这种局面,相信今年的语文试卷会给我们有益的启迪。

(三)、越来越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

思维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今年的语文试卷减少了不用思考就能作答的低层次试题的数量,增加了思维含量较高的试题的数量。

如第4题要求给7个句子排列合理的顺序,这段文字属于事理说明文,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性,因此思维含量很高。

如第12题“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的缜密性,学生需要联系所提供的两段文字,从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和社会安定四个方面来作答。

如第15题“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请说出理由。

”意在考查议论文结构严谨的文体特征。

解答这道题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着眼于文章的整体,不能只关注局部内容。

又如第16题“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需要分析该段运用了哪些论据,分别属于哪种论据;该段有无分论点,这些论据要论证什么论点;需要联系中心论点;需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论据之间的关系。

这样,方可理清该段论证层次。

该题考查论证过程,恰恰是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过程。

鉴赏能力是最高层级的语文能力,解答这样的试题,同样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

今年的语文试卷加强了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考查。

如第8题“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转”和“低”两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中秋之夜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这道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鉴赏,意在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停留在默写填空的水平上。

这种题型一方面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另一方面也与高考相接轨。

第20题要求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哭成了一个泪人”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温丝莱特听到珍妮芙太太不幸遭遇后极度悲伤的情感。

这道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答这道题需要从语言特点和文章的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

语文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品析、品味。

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世界,精巧的写作艺术,无一不被语言所承载。

这就需要考生对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咀嚼、推敲,体出其味,品出其妙。

综合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今年的试卷在这方面得到了加强。

如第6题:

“阅读‘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图表,回答以下问题:

(1)从左面的图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你最喜欢从哪个途径获取科技信息?

请说出理由。

”这道题旨在考查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将图表内容转换为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

这在我省语文试卷中尚属首次。

又如第22题“结合选文内容,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

”这道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考生需要转换角色,深入文本,揣摩选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并结合奥斯卡颁奖现场情境,才能够表达出人物获奖时的真实感受。

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在一定场景即席发言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在回答问题上,而且体现在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上。

学生能质疑,这才是独立地、个性地、深入地阅读,其思维才真正是自我的、主动的、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才更具有思维的价值。

有时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

质疑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是不可或缺的阅读能力。

然而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大多是教学生答问题,而不让学生提问题,抹杀了学生的灵性,遏制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今年的语文试卷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如第7题,要求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的内容质疑。

对这两个句子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

是在月宫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只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即可,不必作答。

这道题就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上述要求的具体体现。

这道题在我省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开了先河,无论是对今后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还是人才的培养,都有深远的意义。

(四)、越来越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语文考试不仅要考查知识和能力,人文思想的教育也要贯穿其中,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今年的语文试卷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突出了试卷的教育功能。

如第2题所选的材料出自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一篇美文,阅读这段清新、流畅的文字,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第4题所选的阅读材料是一段介绍汉字造字方法的说明性文字,阅读这段文字考生自然而然地就会领略到汉字造字方法的科学神奇,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古代诗词阅读材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不仅道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哲理,而且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因而为人们千古传诵;课内文言文《桃花源记》中作者对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的美好和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课外文言文选取的是少年岳飞的故事,阅读这段仅一百余字的短文,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少年岳飞勤于读书和刻苦练武的情况,进而了解到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与他少年时代就胸有大志有很大的关系;议论文阅读材料《在错误中学习》,可以使学生懂得“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的道理,这对考生的人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记叙文阅读材料《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叙写了珍妮芙太太与温丝莱特之间一段动人的故事,阅读这篇文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温暖,进而学会感恩。

以上这些都是试卷注重人文精神熏陶的具体体现。

考试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过程,这是命题者的刻意追求。

(五)、作文内容越来越生活化具体化。

今年的作文试题是传统的命题作文,题目为《陪伴》。

这道作文试题有以下特点:

其一,便于考生表达。

每位考生有话可说。

“陪伴”的话题、内容,可取材于家庭、学校及社会。

可以是陪伴别人,也可以是被别人陪伴;这种陪伴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

可以写人,还可以写物。

就体裁与形式来说,可记叙故事,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对“陪伴”发表看法,写成议论文。

其二,体现了作文考查的内容生活化和具体化。

该文题贴近考生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考生有真实生活体验与感受,便于捕捉生活中的具体细节,有利于真情实感的表达,可避免考生胡编乱造,无病呻吟。

其三,导向良好。

目前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成长中缺乏对家长的孝道、感恩、回报,缺乏与他人的相处相知。

此文题旨在引领学生在以上方面得以弥补与加强,也意在引领我省的作文教学在此方面得以改观。

此外,家长在孩子成长中不肯放手,一味相伴,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性而依赖性强的社会弊端,此文题会引领一些考生对此进行反思感悟。

其四,简约、明快。

今年仍运用最基本的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并且没有任何提示,简洁、干净,给了考生充分的独立的思考空间。

今年的作文命题角度小巧独特,选材与落笔具体可行,寓意丰厚深刻。

可以说平实但不肤浅,简约但不简单,为学生充分展示写作水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六)、教学导向功能越来越明显。

一份好的中考试卷不仅要有良好的选拔功能,还应该有正确的导向功能。

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在某种意义上说导向作用比选拔作用更重要。

因为中考试卷是指挥棒,它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方向,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

今年的语文试卷彰显了对教学的导向功能,具体表现在:

全面落实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

“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等项内容全面考查;既注重对课本内容的考查,又注重对迁移能力的考查;既注重对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对文章局部内容的深入品析的考查;既重视知识的考查,又重视能力的考查,既考查思维的结果,也考查思维的过程,同时还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全面考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采用课内外有机结合的形式,注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

由此可见,今年这份试卷对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是非常鲜明的。

纵观今年的语文试卷,命题思路清晰,学科特点鲜明,选材精当,考查重点突出,题干表述简明,难度合理,在不少题目上富有创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份试卷一定会对我省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将促进我省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试题亮点

(1)句子排序;

(2)图表;(3)质疑;(4)获奖感言;(5)表达效果

三、试题趋势  

1、注重学生兴趣和经验,体现时代精神。

试题内容将会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有利于学生多样化发展。

  

2、充分发挥试卷的评价功能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3、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试题会增加,跨学科阅读将成为新锐。

 

试卷分析

各部分总体得分情况

 

积累与运用部分

这部分试题基础性较强,侧重面较广,涉及古诗词背诵、汉字识记和书写、词语运用、语序排列、标点符号、图表分析等几个方面的知识。

能考查出学生平时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易于作答,难度不大。

满分24分,多数学生得分在20分左右。

还有不少满分。

试卷存在的问题:

第1小题:

(1)错别字:

峰——风;剑——箭;聚——居。

(2)误答:

有朋自远方来——学而时习之(3)含“霜”的诗句要么不是上下句,要么只答半句,因而得分率较低。

第2小题第一问拼音得分率较高,第二问找、改错别字找的不正确或者修改不正确。

慢——漫;慧——惠。

第3、4、5小题都是选择题(词语、排序、标点)满分较多,得分率较高。

第6小题图表分析题难度稍大一点,共两问。

第一问学生只是对图表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作了具体说明,而缺少对整个图表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概括。

所以得满分的情况少,多数在1—2分之间。

第二问多数回答正确,得分率较高。

积累运用平均得分示意图

诗词赏析部分

选题为苏轼《明月几时有》共两个小题、计5分。

第7小题就划线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内容提出质疑(只提质疑不作答),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意义也就是价值不大。

如: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等,还有个别的是解释某个词语的含义。

第8小题简析“转、低、无眠”三个词的表达效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把这三个词语混在一起回答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不理解“转、低”这两个词写的是月光,“无眠”写的是人。

再一个就是很多学生写成思念家乡的情感。

诗词欣赏得分示意图

文言文阅读部分

选文为《桃花源记》与课外文言材料“岳飞勤学苦练的故事”的对比阅读,共5各小题计14分。

第9小题实词解释。

“延”为课内注释重点实词,“未冠”中的“冠”在课内《送东阳马生序》学过,“没有成年”很容易答出来,此题得分率较高。

第10小题虚词用法意义选择题,较为容易,没什么问题。

第11小题句子翻译一课内一课外。

存在问题都是个别实词翻译不到位,字字落实不太好。

如第一句中的“具(详细)”第二句中的“由是”“同”等等。

第12小题课内文中内容理解,学生练习较多,很容易作答。

第13小题课外内容理解,多数同学能概括出来,部分同学有的用原文来答,语言不够简练,还有的仅仅从学习方面总结,没有练箭方面,不够全面。

文言文阅读得分示意图

议论文阅读部分

选文涉及4个小题计11分。

内容上容易读懂,也是学生熟知的失败与成功的关系话题。

文章结构清晰分明,一目了然。

考查的题目比较典型,涉及考点广泛,不算太难。

14题考的是论点、15题是段落与事例之间的关系,16题是论证思路,17题考的是论据。

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不错,但是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具体表现在:

第14题论点考查,找论点的位置有问题。

应该首选开头才对(没有标题),有的在结尾找的那个复句,句子太长。

还有的把作者的观点写成了一个词语,只写对待错误,忽略了成功。

第15题两个事例不能调换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具体理由回答不准确。

没有想到文章中的呼应关系,也就是没有联系到4段中那句话的内容同上面的呼应关系。

第16题考的是第5段的论证思路。

其实很简单:

古语—事例—古谚。

典型的道理、事例道理结构。

大多数学生知道这样答,问题就是缺少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如:

学书、学医的事例等。

第17题补充一个事例中,考生写事实的多些,如爱迪生、居里夫人等事例,也有写身边的事例,但是不典型,不得分;列举电视剧、文学作品中例子不真实也不得分。

写道理论据的只要写出“失败是成功之母”来就得满分。

议论文阅读得分示意图

记叙文阅读部分

选材是《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共5个小题计16分。

选材很有教育意义,设题难易适中,题型灵活,很适合考查阅读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

特别是人文情感能力的表达与渗透。

第18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为什么觉得异常明媚”答案就在文中,只需要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

“显得非常孤单、共享快乐时光”等,归纳成完整通顺的句子即可。

本小题80%以上能满分。

第19小题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作用。

出现的问题一是用词不规范“景象描写”,二是作用的要点不全,只能笼统地答出对下文的铺垫,不能具体写出为珍妮芙太太的出场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20小题考查一个词语“卖弄”和一个句子“哭成了一个泪人”的表达效果。

其实就是考查修辞的效果。

对第一个拟人的方法多数能答出,对第二问夸张的方法答出来的较少,表达效果上,有50%的学生写成了“感激、怀念”,不能就句子本身的语境作答导致失分。

第21小题考查插叙的内容和作用,学生回答第一问还不错,只要写出珍妮芙太太遭遇不幸的缘由或经过即可。

第二问相对来说难度要大一些,绝大多数学生只能概括出人物的情感或是中心,而不能准确地概括出作为记叙的一种顺序的作用。

第22小题是开放题全文压轴的题。

获奖感言这类题目设题并不难,平时学生没少训练,只要能写出珍妮芙太太对我的帮助、激励,从而表达感激怀念之情即可。

有些学生还能充满激情的写出“这份殊荣也应该奖给她”如此充沛的感情文字肯定会很精彩,也得高分。

但遗憾的是有些学生不是从获奖的温丝莱特的角度去写,偏离要求而失分。

记叙文阅读得分示意图

作文部分

命题:

陪伴

此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较为简单,没有审题障碍,学生能准确把握其内涵,不易跑题。

从整体来看,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组织材料,思路清晰,中心明确,。

选材方面多围绕人的情感相伴,如:

亲情、师生情、友情等的陪伴,也有以抽象的概念为切入点的,如:

新年、快乐、不屈等的陪伴。

文体样式上以记叙文为主。

结构安排上有叙事抒情式、题记式、小标题式(片段式)等。

语言表达上能做到语言流畅,用词生动,表达方式运用得体,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今年在书写上也较去年有大改观,令人欣慰。

存在的问题:

1、题目写错。

把命题看成了话题的较多。

2、语言平淡。

虽然不易跑题,但要写出精彩却不易。

尤其在语言表达上,不少考生叙述平淡,真情实感不浓重。

3、文体不清。

前半部分记叙,后半部分议论;还有的前半部分记人叙事,后半部分用排比结尾,引用大片段的诗歌抒情。

4、喧宾夺主,入题较慢。

文章开头太长,帽子戴的太大。

如:

有的考生开头写了近300字列举了两组排比来引出主题。

5、缺乏创新。

小标题式已经不是新形式了,有的考生用“父母情、师生情、朋友情”三部分;有的用“父母的陪伴、老师的陪伴、朋友的陪伴”;有的用“温暖的陪伴、激志的陪伴、快乐的陪伴”;有的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几种形式中哪种形式好显而易见。

教学建议

一、转变观念

毕业班就应该以考生为本,以考分为本,九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应该围绕着中考而教,学生围绕着中考而学。

平时上课就渗透考点,平时练习就是考点训练,平时作文就当作考文分析。

二、加强“双基”

要强调工具性。

基础知识是指识字、写字、词语、句子、段落等。

基本能力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听说读写)。

今年基础知识24分。

三、落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

六册课本中有36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内容涉及到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

关注国内外时事、时文。

四、课内外阅读结合

强调课本的“本位”意识,对课本上的文章要学好(按着中考要求学习),还要适当向课外延伸,“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要相信考题在课外,答案就在课内

选择课外读物,读书笔记。

五、写作教学

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要至少有20分钟的写作练习,练好基本功。

教师要改革作文教学方式,加强作文辅导与批改。

编印本班优秀作文选集。

六、教学启示

启示之一

识字写字教学要“三位一体”

即:

音、形、义齐步走。

特别注意那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

多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启示之二

阅读教学改变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

先尊重个性,后存异求同的原则。

分文言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四块按课标、考试说明要求对照强化训练。

平时训练考点,特别注意每个题型怎样回答,强调过程和语言表达。

启示之三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引导和辅导非常重要。

教师写好作文教学教学设计和作文讲评记录。

准备两个备课本,分阅读和写作。

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和趣味性。

平时训练考文技巧,积累经验。

中考试题的新变化,告诉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留心教学方面的新动态,及时捕捉新信息,把握中考方向,多研究命题趋势。

只要注意指导学生积累知识,掌握要点,训练重点,培养能力,以求达到语文水平全面提高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