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929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三年级数学教案主备人何阿妮审核人颜芳 

总课题

第六单元乘法

总课时

14

第1、2课时

课题

蚂蚁做操

课型

新授、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同伴学习法

学法指导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拓展应用

教学准备

算式卡片点子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入: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口答:

300×2=20×5=

23×3=4×200=

23×3=4×15=

24×2=12×4=

1、巧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出示挂图:

(1)理解图意:

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教师提出: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问题:

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数学问题,并向学生提出:

一共有多少只蚂蚁?

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

交流圈的方法。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a、12+12+12+12=48

b、10+10+10+10+2+2+2+2=48

c、12×4=48

d、10×4=40

2×4=8

40+8=48

e,列竖式的方法

以上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第4种算法,指出这是用竖式计算乘法,也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如下所示:

12

×4

48

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上写8;

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个位上写4。

[强调:

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位置要适当。

]

 

(2)解决第二个问题:

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

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2、4、6各表示什么?

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在交流过程中,可指名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地帮助解决。

3、试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213×3=

课本第53页“练一练”

1、第1题。

2、第2题。

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如果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指导。

3、第3题。

在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计算12×5、12×6、12×7、12×8这4道题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进位,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应重点加以指导。

4、第4题。

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

1132×3=396(元)

②132×3-132

③132×(3-1)

=396-132

=264(元)

1,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

2,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抢答。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②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每种方法怎么算的。

 

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

 

看书自学让学生看课本第53页,看看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学生板演,进行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交流。

 

先让学生独立看书上的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先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答本题。

再反馈交流。

板书设计

蚂蚁做操

12

×4

48

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上写8;

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个位上写4。

教学反思

用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购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整节课始终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还重点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交流的环节中,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设计购物计划),鼓励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信息,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又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自主编写题目,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三年级数学教案主备人何阿妮审核人颜芳

总课题

第六单元乘法

总课时

14

第3、4课时

课题

去游乐场

课型

新授、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

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学法指导

创设情景→合作交流→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 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你们去过游乐场吗?

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介绍给大家听吗?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玩一玩。

1、 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去游乐场”挂图。

(1)理解图意。

学生可能会提出:

①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

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

……

(2)教师提出:

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学生列出算式:

16×4

(2)教师指出:

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

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

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

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

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

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

(3)竖式计算。

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

格式;列竖式时

相同数位要对齐,“×”的

书写位置要正确。

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在积的个位上写4。

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

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

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

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

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

(4)指导看书,深化认识。

3、练习。

课本第55页中的题。

1、 第1题。

2、 第2题。

3、第4题。

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4、第4题。

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种方法:

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思考:

怎么列式?

 

学生观察,问:

每行有多少根小棒?

有几行?

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

 

1让学生独立

尝试列竖式计算。

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

 

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去游乐场

16x4=64

16

×4

64

教学反思

通过“去游乐场”这一课堂教学,要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他们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同时要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这是我进这堂课深深体会到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多互动,教学也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这也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三年级数学教案主备人何阿妮审核人颜芳

总课题

第六单元乘法

总课时

14

第5、6课时

课题

乘火车

课型

新授、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乘法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

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学法指导

迁移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情境导入:

 

二、 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放暑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今天他们就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了,我们也去为他们送行,好吗?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乘火车”挂图。

(1)理解图意。

问: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

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③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

……

(2)选择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①:

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

(1)全班交流。

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

170×5=350

2×5=10350+10=360

②72

×5

360

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

(2)比较归纳。

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

3、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②:

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7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独立

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设计

乘火车

例题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因此教学时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二、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三年级数学教案主备人何阿妮审核人颜芳

总课题

第六单元乘法

总课时

14

第7、8课时

课题

去奶奶家

课型

新授、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和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学法指导

迁移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情境导入:

 

二、 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放暑假了,淘气要去奶奶家,大家看看他去奶奶家的线路是怎么样的?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去奶奶家”图。

(1)理解图意。

问:

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2)可以怎样画图表示

2、展示学生的各种画图法

 

3、估计行驶的时间与路程

(培养学生的度量与估测意识)

根据铁路标示来估计。

4、计算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115×4=460(千米)

45×2=90(千米)

460+90=550㎏(千米)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9页“练一练”

1、第1题。

鼓励学生再次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2、第2题。

巩固乘法竖式。

3、第3题。

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

4、第4题。

运用里程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动手画图。

学生交流哪种画法比较清楚明白些,说一说各种的看法。

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在独立

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设计

去奶奶家

线路示意图

例题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描一描,体会画图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直观帮助,把抽象的题意简单化,更能直观的说明问题,为学生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三年级数学教案主备人何阿妮审核人颜芳

总课题

第六单元乘法

总课时

14

第9、10课时

课题

0×5=?

课型

新授、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探索交流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带的想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方法

迁移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复习旧知→提出问题→迁移法学习新知→类比推理→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口答)

 

二、探索新知:

 

三、 巩固练习:

 

四、 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4×3=42×2=25+0=0+28=

32-0=28-28=17×5=21×5=

1、教学0×5=?

(1)创设情境引入。

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

这里有几盘苹果?

每盘有几个?

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

用乘法怎么列式?

3×5表示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

现在每盘有几个?

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

用乘法怎么列式?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

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

用乘法怎么列式?

1×5表示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

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

(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

用乘法怎么列式?

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

(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

(等于0)

(2)推理归纳。

根据0×5=0想一想:

0×6,0×7,0×8。

……又是得多少呢?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的结论。

(3)小结、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

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

(1)第1题。

学生可能这样想:

因为13×5=65,所以130×5=650。

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

(2)第2题。

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    402

×31206

2400×3=1200

2×3=6

1200+6=1206

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①的算法。

1、竖式计算。

(补充题)

240150×3×4

807505

×2×5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406×5350×6520×8555×4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抢答。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

3+3+3+3+3=15,3×5=15

学生列出算式:

2+2+2+2+2=10,2×5=10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

1+1+1+1+1=5,1×5=5

 

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

 

学生回答后,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学生回答口算结果。

(0×3=0,7×0=0,0×26=0)

 

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学生先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

后全班交流。

 

练习时,学生独立计算后,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全班练习后板书,进行交流。

 

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0×5=?

例题

0乘任何数都得0

240×2=203×3=

130×5=208×7=

学生板演竖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分成“检查,复习铺垫——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主动探究,学习新知——拓宽延伸,发展新知”四个层次。

在检查复习层次既了解学生对前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层次中根据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以学生熟悉的“乘火车”游戏为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三年级数学教案主备人何阿妮审核人颜芳

总课题

第六单元乘法

总课时

14

第11、12课时

课题

买矿泉水

课型

新授、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买矿泉水”的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解决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初步体会连乘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

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师点拨法、迁移发

学法指导

情景的导——探索新知——教师点拨——练习应用——拓展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新校的体育场已经开始启用了,学校准备召开一次运动会。

运动场上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饮料。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买矿泉水”挂图。

2、引导估算。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口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估算方法:

①把24听看成25听,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听看成20听,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矿泉水大约140元;

④一箱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交流时,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63页题。

1、第1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第2题。

全班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估算,并要求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在估算中可能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算法)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这节课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两种方法解决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图意,学生思考“大约花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

 

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124×3=72(元),

72×2=144(元)

②24×3×2③3×(2×24)④3×(24×2)

⑤24×2=48(元),

48×3=144(元)

 

学生独立计算,再板书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进行估算:

①根据一个班的人数和班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②根据一个年级的人数和年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

③根据做早操时队列的有关数据,估计全校总人数。

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

情境图

教学反思

连乘问题的困难。

难不在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