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146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docx

《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docx

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

!

要称王,先做行业破坏者

邱恒明10-6-9(高端阅读78期,原标题为:

世界“油王”的职场启示)

《我的人生“狠”字当头》有极强的故事性:

白手起家,狂赚几亿美元,后遭朋友暗算,被踢出一手创办并成功发展40年的公司,同期不得不应对麻烦缠身的离婚官司,终得抑郁症;68岁从头开始,二次创业有大成,赚到人生第一个10亿美元,接下来是好几十亿……

这就是世界“油王”T·布恩·皮肯斯的人生故事。

阅读《我的人生“狠”字当头》一书,我认为在如何做到行业领袖、如何养就王者的风范这两方面最能受启发。

即便学之皮毛,也能在职场中小有斩获。

首先要是破坏者

不少人都小有成就,却一直难大有所成。

究其缘由,老实遵守旧规则,未成为一名破坏者算得上一条。

皮肯斯先是石油行业的破坏者,创造了新秩序,后有“油神”的尊称。

皮肯斯26岁时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此前,他的人生经历与常人并无太大不同。

皮肯斯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枯燥无趣:

大公司、官僚作风盛行、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有领导不听取底下职员的建议。

总之,皮肯斯很是不得志。

一日,妻子厌烦他不停抱怨工作随口回应:

干嘛不辞职,第二天,皮肯斯就正式提出了辞职。

即便成功的迈出了创业这一步,而且还能让公司蒸蒸日上,这离行业领袖还差太远。

皮肯斯向人借了2500美元,创立了一家石油勘探有限公司。

随后几年,在16次探测中,他共发现了8个气井和一个油井,赚到第一桶金,小公司也发展到了23名员工和200个投资人。

34岁那年,皮肯斯还让自己的梅沙公司成功上市了。

靠遵守一系列旧规则快速积累资本,终于拥有挑战权威,挑战陈规的条件了。

这个时候,破坏者皮肯斯才出现。

如同打造专业本领一般:

先消化既有知识,拆分重建,后有创新、创建,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系统。

我们先是规则的遵守者,但有所成,必定要成为破坏者。

成为整个行业的敌人

在自传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字句:

“我掀起美国公司并购狂潮”、“我感觉到了‘整个行业的人都在反对你’。

作为破坏者,需要忍受旧权贵的不屑、嘲讽、攻击,并一一化解,最后才能得到“诚服”。

公司上市不久,皮肯斯的脑子里有了个想法,那就是从纽约证券交易所找油气资源要比在墨西哥湾或者荒漠之地自行开采便宜得多。

这个想法彻底改变了梅沙公司,

他们制订出计划,对那些合适的目标(实力薄弱、股价较低、管理混乱的大型石油公司)进行注资。

“我们的收购逼迫那些公司的管理层将利益返还给股东。

”“一旦锁定目标,我们先提出条件,如果对方管理层拒绝,我们就展开收购。

要么他们主动改变立场,要么我们帮他们改变立场。

对于崇拜他的人来说,皮肯斯被称为当代的大卫,是敢于挑战石油巨人并屡屡重创对手的小个子领袖。

“多数情况下,我都被描绘成绿票讹诈者”,在一些公司管理层眼里,皮肯斯就是强盗。

大石油公司对布恩·皮肯斯这个名字的敌意与日俱增,“他们想方设法阻止我、把我们击退。

不管我是不是针对他们,他们都针对我。

后来我明白了,不能再收购大公司了,他们的高管和董事会不会让我得逞。

当时56岁的皮肯斯就像龙卷风,已经成为当时美国最著名也是最具争议性的商人。

由皮肯斯掀起的收购潮蔓延整个美国,收购新术语在当时背景下不断被创造出来。

比如金降落伞(给解聘高管的一种特别补贴)、白衣骑士(辅佐首席执行官,在并购中拯救公司的个人或企业)、防鲨措施(改变公司章程等遏止收购的极端措施)、毒丸(使目标公司失去吸引力从而避免收购的战略)等等。

1985年收购优尼科公司之后,皮肯斯不得不停止了猎象行动。

在这作为破坏者角色的行动后,梅沙公司发展为全美最大的独立石油天然气公司之一,80%的天然气占有率也让梅沙公司成为了石油巨头。

起死回生:

王者的第二必备条件

年轻人都愿意谈论成功,如果你根本就没有失败过,如何有资格谈论成功!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没有经历重大挫折便不可能大有所成。

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感谢1929年股市大崩盘带给他的破产经历,因为他最终走出了人生低谷,爬上更高的高坡。

皮肯斯在近70岁时,几乎失去了他曾经努力奋斗所获得的一切。

但走出低谷的皮肯斯才让人们感觉到什么叫王者塑成。

一系列的收购行动让皮肯斯貌似成为了行业领袖。

但生意场世事难料,1996年,皮肯斯因在天然气价格的一场豪赌中下错赌注而背上了沉重债务,导致梅沙石油公司被其他公司购并,最后被迫离开自己创建愈40年之久的公司。

以下是人生低谷时,皮肯斯的独白:

“我离开了梅沙石油,那个由我一手创办并工作了40年的地方。

我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我的财产每天都在缩水,但最令我惊讶的是,一生竟然说我患上了抑郁症。

那年我已经68岁了”。

跌入低谷前最辉煌时,皮肯斯身家过亿。

68岁重新起步,用仅剩的300万美元赚回80亿美元。

皮肯斯称自己是当今世界上“最幸运的老头”,并坦言自己在70岁以后所赚的钱要比他70岁以前所赚的都要多。

也正因为皮肯斯能起死回生、东山再起,业界人士无不尊其为王。

做自己最拿手的事

一扇门关闭,另一扇门就会开启。

我们谁也不知道未来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

但是自己一定不要放弃,只有对未来很有信心,我们才有重新开始的可能。

皮肯斯的职场历程证明了这一点。

1996年9月,皮肯斯再次创业,并为新公司BP资本确定了明确的目标:

成为顶尖的上市公司。

皮肯斯的新公司成立了,原来有400名员工,现在只有6名。

谁都知道,皮肯斯失去了许多支持的力量。

不过,皮肯斯从不放弃,并一直拥有这一信条:

做最拿手的事情。

石油和天然气是他最拿手的,他在这行已经做了55年了,所以新公司以油气为核心业务。

皮肯斯的BP资本公司下设BP资本能源商品基金和BP资本能源股本基金,通过在能源期货市场上对石油、天然气、取暖油及汽油等商品进行买进、卖出,取得了巨大成功。

自1999年以来皮肯斯的盈利记录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的个人资产总额增长了300多倍,他向投资股东发放的现金红利超过了10亿美元!

坚定信念,做自己最拿手的事,这也是王者归来的必要条件吧。

要有可信赖一生的朋友

从1981年老布什给里根当副总统开始,皮肯斯就和布什家族交上了朋友,在推进“皮肯斯新能源计划时”,新总统奥巴马也成为了亲密盟友。

不过,这些人只是顺境中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逆境中鼎力相助者。

在阅读《我的人生“狠”字当头》一书中,我被皮肯斯朋友们坚定支持的友谊感动。

我们认为,成就王者,一定要影响、培育、结交一些坚定支持者。

职场历程有峰必有谷。

其实,在皮肯斯有勇气从头再来,68岁连续考了三次才拿到基金经理资格证书后,他的投资业绩还是惨不忍睹。

由于对期货市场不熟悉,头两年,他的投资业绩是亏损90%。

在朋友的坚定支持下,他才成为了后来的“油神”皮肯斯。

原梅沙公司的董事约翰·考克斯是这群坚定支持朋友群中的代表。

1997年5月BP资本公司开张时,考克斯是第一个出资者,他出资1000万美元。

两年后这笔钱缩水了90%,但是考克斯从来没有质疑过他。

偏偏在这个时候,约翰·考克斯出现了严重的中风症状,我每个月都要到中部去看他。

公司的一名员工曾告诉他:

“我们现在真的很艰难,没有任何办法。

他就说了一句话:

“别担心,布恩会帮我们渡过难关。

我把这句话裱了起来,连同他的一张照片一起挂在我的办公室里,直到今天。

王者一直是社会回馈者

皮肯斯还是个大慈善家,他认为自己来到这个世上的目的就是赚钱和捐钱,如今他已经捐了将近20亿美元。

最大的单笔捐款是给母校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体育系的1.65亿美元。

除了捐献钱财外,81岁高龄的“油神”转而投身天然气、风能等新能源,被视为利国利民的最大善事。

2008年,皮肯斯向奥巴马总统献上“皮肯斯计划”,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改用风力、水力和天然气,将减少美国石油进口需求超过三分之一,替代性能源是他今后人生努力的目标。

普遍的评论认为,皮肯斯的行动超越了美国政府行为,他将转变全美国能源消费方式的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引领着美国的“新能源运动”。

真正的王者最终都以回报社会作为终点的。

皮肯斯的职场忠告

最后,我们从该书中挑选出皮肯斯的职场忠告,以飨读者。

1、撞南墙是最好的经验学习

当失败者其实最好了,因为我就是个越挫越勇的人。

我不喜欢太早亮出底牌,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对手总是失算;第二,我把自己逼得更狠。

有时看似不得不放弃的时候,你硬着头皮坚持下去,会意外地发现有很多人支持你。

2、不要“迟迟扣不下扳机”,你必须愿意开枪(做决策)。

天然气市场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机会的游戏,而是一门可预测的科学,要进入这门科学,得靠实实在在的基本面供需,必须勤奋、不断分析、愿意扣下扳机、不因一时的涨跌而摇摆不定,而且天气骤变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3、猎大象时,別为追兔子分心。

我总是匆匆忙忙。

我知道自己在和时间赛跑。

你必须保持追逐,无论是交易、美式足球赛或举重次数。

我和每个人竞赛,包括我自己。

我从来不和人做对,只和人竞赛。

人们说,年紀大了就会变得保守、自以为是和倦怠。

在我看來,会或不会取决于你自己。

然而,人生的最后四分之一就像比赛的最后几分钟,是人最受试炼的时期。

一旦你慢下来,就很难东山再起了。

4、留在场内

最后,我要告诉各位:

每个人都被赋予第二、第三和第四次行动的权利,要多少有多少。

但必要条件是,保持身心健康,以便使自己留在场内。

我们是唯一能限制自己的人。

该走就走,别说被逼的

大哥10年06月10日14:

45阅读(12931)评论(42)分类:

个人日记

相关搜索词:

深圳企业富士康最低工资城市

有人说部分企业调薪引发了第三次深企外迁的潮流,有人觉得不安,有人击掌叫好。

甚至有人还认为这种现象将会导致蝴蝶效应,再次引发发地产价格上升?

说的有些离谱了,担心的有些多余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1998年亚太股灾,和香港一隅之隔的深圳反而处变不惊,为何?

一来因为中行力保人民币不贬值,二来深圳先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初步淘汰了一些产能落后和投机性质的企业。

脚踏实地了,抗风险也就能力增强了。

第二次是在2007年,很多人认为是地产价格的暴增致使很多企业面临经营成本上升,不等不迁离深圳。

而当时的情况是深圳市政府已经着手开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逐步清退高污染、高耗能、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那时离开的都是一些鞋厂、玩具厂、铸件厂、造纸厂等等。

为什么联想、华为、万科还有我们这些企业不走?

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叫“低碳产业”,这就比哥本哈根会议还早了一年。

因为深圳在自我调节,市场在自我调节,走与不走都是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赖在这里污染环境、剥削劳力谁也不答应。

再看现在,加高薪的企业仅仅是一个点,媒体光报道某企业加薪66%了,这是最高值,不是所有人都加那么多,况且核算到小时工资里基数本就不高。

另外,加薪的依据是什么?

既不是因为考核结果,也不是因为企业盈利,大家心里也都明白,就不多说了。

只不过正好赶上广东省推行收入调节政策,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1100,自然就有人简单的联系起来了。

算下来全国27个省市平均工资上调,也没听说那个企业说因为政策或因为谁谁谁干不下去要走的。

全国都调高了,能走哪去?

郭老板说要把工厂迁回台湾,旁观者来看可能性几乎为零。

要是能迁回去何必当初放在深圳?

无论高雄、台北还是仙竹,论人口、论收入还真不如深圳呢,迁到印度?

我不知道印度政府答不答应,但估计印度人民也不会爱上跳楼运动的。

所以,走不走的也就是想想,我们没必要跟着操心。

调结构是大势所趋,不能只看眼前。

年初的时候深圳招工难,我也发表过看法。

‘招工难’并不是因为缺‘工’,而是因为企业不肯给出合理的福利待遇和增值机会。

总的来说原因没有单方面的,企业能做的只有提升产业价值,多做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才能够相应的给员工提供福利。

如果说提高了最低工资会使那些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面临破产,那这类企业就应该迁出深圳。

把低产值的传统产业迁出深圳,带动大批劳务工的外迁,也可以减少深圳的压力,提高深圳的城市附加值,如果让深圳整个城市增值、员工工资增加,很多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不光产业要升级,城市也要不断升级,深圳应打造成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城市。

国家也要建设成为科技、和谐、奋发、自强的国家。

企业用工荒,都怪袁隆平

大哥发表于10年02月26日09:

48阅读(108361)评论(776)分类:

时事评论

举报

我是学工科的,严格来说是学计算机专业。

在深圳办了个企业也是从事特种计算机研发制造和销售,按理说算作高科技企业。

在深圳、广州、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像研祥这样的大小企业数以千计,但是很多企业目前都普遍面临一个头疼的问题——用工荒。

并不是媒体说了珠三角缺人,我们才缺人,早在去年年初公司招聘人才就已经很困难了,尤其是优秀的技术工人和研发人员特别难找。

;例如在广州,目前人才缺口主要集中在电器制造业、机械加工业、服装制鞋业等。

这一行业的用工需求占了广州用工总量的45%左右。

此外还有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物流配送业、会展商贸等。

这些行业对于普通工种的从业人员要求不高,以前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构成。

现在为什么一下子出现了数百万人的劳动力缺口呢?

这事要是从根儿上论的话,和一个人是脱不了干系的:

他就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为什么工厂缺人要怪袁隆平呢?

道理很简单,农民种地比做工挣钱多,生活有保障不必奔波苦,自然就不愿意进城打工了。

随着近年来国家减免各项农村税收,保护粮食收购、派遣技术人员保障农业增产增收。

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业收益显著提升。

2006年,袁隆平院士提出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用3亩地产出4亩地粮食的“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大幅度提高现有水稻的单产和总产,提高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该工程自2007年实施以来,已在湖南、安徽、四川、河南、广西等粮食主产区稳步推进。

如今,袁隆平院士研究的超级杂交水稻第二期亩产已近逼近900公斤,国家对于粮食收购又有政策保护,很多农民都说“在外面打工一年辛辛苦苦才存6000多,在家乡一年轻轻松松赚一万多,我们早就不出去打工了!

”更何况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外来务工人员很多就是源自上述区域的农民工,杂交水稻在我国的大规模种植推广使很多农业生产者有了收入保障,甚至连城市白领们都向往过着“农妇山泉有点田”的田园生活。

所有这些并非“怪罪”袁隆平院士,而是说袁隆平已经率先带领农业实现了“产业升级”,更多的农民人口获得了实惠。

那么接下来就要看我们这些高科技的企业如何赶超袁院士,也带领工业实现产业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共同和谐发展。

夹皮沟是中国的达沃斯?

大哥发表于10年01月27日11:

43阅读(7894)评论(17)分类:

个人日记

举报

达沃斯就是夹皮沟

北方的天气冷了,又到了滑雪的季节。

虽然也经常在北京、东北等地来回跑,但也都是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领略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

说起滑雪,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个熟悉的场景——林海雪原。

东北抗日联军战士们飞驰在雪原上的身影和茫茫林海中的白色,不禁让人心驰神往。

不过,随着在国内外来回的奔波,也见到了一些北欧国家的异域风光,见过了德国的牧场和常年白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也见识了传说中的另一个滑雪胜地,瑞士达沃斯。

达沃斯之所以出名,在欧洲是因为其划雪场,更多的则是通过那个赫赫有名的达沃斯全球经济论坛,方得以使国人知晓。

但是今天想说的是一个跟它非常相似,无论在地理位置,居民人口,历史故事,现状的经济都非常非常相似,甚至包括纬度都相似的地方,是哪儿呢?

是我们的东北夹皮沟。

他们俩像,但他们俩不是一回事。

达沃斯是世界经济论坛,瑞士的小镇,全球人均GDP前三位国家的一个乡村。

因为举办了世界经济论坛让达沃斯享誉全球。

夹皮沟的名人是杨子荣,林海雪原的故事,不仅有烈士而且有金矿,现在还在开采,达沃斯没有。

如果说达沃斯代表了瑞士的品牌,夹皮沟就代表了中国品牌。

我们用这么多文字就来分析说原来这两个地方差不多。

其实达沃斯就是夹皮沟。

有什么两样吗?

没有。

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让达沃斯全球闻名,而夹皮沟还在就地取材靠挖掘有限的金矿资源来发展经济呢?

这么一层很薄的窗户纸就有必要来把它捅破!

显然在今天全球人的目光中间这两个地方有非常大的不同。

我们通过这样一层窗户纸来发现它们到底在哪儿有不同的话,我们就会知道,原来我们学习的方向是什么,中华民族和中国的企业家们将来一定要突破的地方在哪里。

关键在于信心。

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它的含义就在这里。

所以我们说学习是为了什么?

我们是为了超越。

如果我们学习不是为了超越,不是为了比其他人,比其他国家,比其他国家的企业能够取得更大成功的话,我想这种学习肯定不是所有从事商业的同行们真正心目中所需要的。

如果我们的学习仅仅是永远等着西方发达国家来出游戏规则,来事先提出一个概念,而我们不断的把别国的语言翻译成中文,再等着他们出新的游戏规则我们再翻译解读的话,我相信肯定不是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家心中所希望的未来的学习的成果。

再看现在,美国人刚给我们的钢材、粮食、轮胎、玩具…加了高额关税,为什么?

说明咱学习成绩好了,美利坚就要提高录取线,就这么个简单的道理。

中国人不用怕他,不上哈佛学习不等于这辈子就没有文化,只要有这份自信,有了这份实力,到哪,咱都能让人尊敬!

说一个亲身感受的故事:

在海外市场的竞争,我们暂且抛开研祥是高新技术产业,抛开研祥的产品形态不讲。

这个案例就对各位在市场上的运作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这就是一个价格的问题。

1998年研祥第一次在拉斯维加斯参加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全球的展会。

不是去看,是去买了展位,把我们的产品放在那儿。

当时只有四家中国企业参展。

开展那天早上我自己守着那个展台。

来了两个穿西装的人进来直奔一款产品而去就问“这个产品多少钱?

”我一看心情非常激动,他都不需要问产品是什么型号就直接问多少钱,说明是行家了。

这个东西在国内市场我卖150美金,我知道这个在美国卖的是很贵,但是具体的价格我不知道。

2秒钟我做出了一个判断,要涨价“250美金”。

我讲完了自己就觉得有点冒汗。

人家听了250美金转身就走了。

我当时想,完了,干吗要报250美金?

咱们老老实实按150美金卖还有退税,还有政府出口的奖励。

我这个后悔。

当时为什么不报180美金?

过了5分钟来了两个台湾人,见面就说,“老大哥,你要让我们活啊。

咱们是同根同种一家人,炎黄子孙。

”我说怎么了?

他们说,“我们知道你厉害,我们知道你成本低,但是你不能这么玩啊。

兄弟们在美国很多年了,你这不是来砸场子来了吗?

”我这才明白了,刚才的价格报低了。

低多少我们就不知道了。

台湾人说,大哥,这个东西在这里卖950美金,你知道吗?

你要是想便宜,能把我们击倒你就便宜5%在美国市场就是极限。

刚才走的那两个人是我的客户,是美国海军在圣地亚哥研究所的采购人员。

他说他们回来跟我说你报250美金,所以我们都没招呼他就奔你这儿来了。

说你最低报870美金有合适了,绝对不能低于870美金。

你如果报了870美金会摧毁多少人的价值观吗?

一个最低870美金,同样质量,同样性能的东西,你能卖250美金吗?

你毁人啊!

后来我们每年美国的经理都要去圣地亚哥拜访这个研究所。

这两个美国人到今天,十几年过去了不再同意签字买研祥牌的类似产品,就是当年报价的这个系列。

按照台湾人的话讲,他们的价值观被摧毁了,也就是那层窗户纸被捅破了。

目前我们有另外一个系列,跟原来那款差不多的产品,我们为了避开当年这个,叫了另外一个系列,卖他1600美金,就这么一个电脑主板。

当然不是同样功能,我们增加了两个功能,当年那块板子上面有8个功能,现在有10个功能卖1600美金。

他两个人说这个东西好,多了两个功能。

一般人正常计算可能会卖1200美金,怎么能卖出1600?

美国人就研究这里面肯定有道理。

但是这个道理我们也没办法告诉他,因为这牵扯到企业的机密。

这样一个在美国市场屡试屡爽的案例告诉我们什么?

如果在一个发达国家卖一个东西,你纯属比人家便宜要有一定的幅度,不能太多,除非你是贴牌人家,进入沃尔玛贴人家牌没关系。

如果是自己的品牌不能这么做。

你卖的价钱跟别人一样你这个东西也打不开市场,获得不了你希望的规模。

一个成功的做法是加两个功能,然后把商品价值通过这个功能来提升,在美国屡试屡爽。

这就是一个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尝试,事实证明,这种尝试的价值是最大的。

在商业规则里的论证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产品卖100的价格,你再卖100块钱,这时候有竞争对手出来卖95。

不光中国人,老外第一反应也是降,比他便宜,因为你的成本在40块钱。

这个数学模型下来一定是击穿40块钱成本的。

因为这样的论证证明说永远有人以低于成本价抢市场。

这个人在哪里?

他可以是在中国,也可以在越南。

而且这种解释他们找到了N个论证,企业家们都会说,我这一拨亏着,但是把品牌打出来了,后面可以再上。

所以这条路,对于一个领先者,对于一个先行定价的人,出来一个模仿者降价的时候,这个领先者是不能跟着他同比往下降的。

那怎么办?

40块钱的成本卖100块钱。

有人会觉得心里发虚,挣60太黑?

老外也是这么想的,也降。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你也让自己的利润空间减少,他如果降到95块钱,你拿5—8块钱,甚至10块钱来做推广,做广告,做更好的客服,来做这个牌子具有某某文化内涵的更高级的推广。

既降低了成本,也做了品牌,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达沃斯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开始推出世界经济论坛的,由于他叫了“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的企业家就抱着团去参加这个会,回来一堆的埋怨。

我有几个著名企业家朋友回来跟我说,那服务那个差,热水都没有,门都撞不开,跟中国差远了。

这就是一个事实,谁让你指望着是世界五星级?

世界五星级的宾馆最多的都在中国。

小山沟里本来就没有五星级的宾馆。

是你把它想象成了五星级,实际上没有。

既然我们找到了突破的方向,超越,这是发自我们内心的一个渴求。

所以,后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就移师中国来了。

咱们在最美的城市,用最好的服务让这些老外们也看看——中国,才更配的上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

空间的其他文章:

1.[社会杂谈]:

再有钱也不买房(10年03月16日13:

27)

2.[社会杂谈]:

生二胎还是“团购”越南媳妇?

(10年03月11日09:

12)

3.[个人日记]:

上海,就是世博(10年03月08日09:

45)

4.[社会杂谈]:

平抑房价两手抓:

上码砖,下挖洞!

(10年03月04日09:

12)

5.[时事评论]:

我在广东省两会的提案(10年03月03日13:

43)

6.[时事评论]:

企业用工荒,都怪袁隆平(10年02月26日09:

48)

7.[个人日记]:

中国经济:

要做一头轻舞飞扬的大象(10年01月30日11:

38)

8.[个人日记]:

夹皮沟是中国的达沃斯?

(10年01月27日11:

43)

9.[时事评论]:

达沃斯就是夹皮沟(2009年12月31日16:

38)

10.[媒体访谈]:

加大力度将珠三角打造成中国“硅谷”(2009年12月29日09:

55)

1.[时事评论]:

让奥巴马看看“龙”的脸色(图)(2009年12月23日09:

28)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空间的其他文章:

1.[励志]:

“给别人加水”的职场智慧(10年06月11日09:

38)

2.[转载天地]:

30条自我成长法则(10年06月10日15:

11)

3.[励志]:

要想成功,变成一头犀牛(10年06月04日14:

11)

4.[高端阅读]:

J.P.摩根及其子嗣们(高端阅读77期)(10年06月02日09:

30)

5.[励志]:

主动空杯,敲开升迁大门(10年06月01日11:

20)

6.[转载天地]:

不能同吃的两种菜大全(10年05月24日17:

33)

7.[高端阅读]:

史上最牛金融诈骗犯成长6部曲(10年05月24日10:

22)

8.[励志]:

过度自信让我们总犯错(10年0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