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7026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docx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docx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所谓的“文艺复兴”,复兴的就是这种文化的精神,而不是真的要重建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的文化,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这种文化精神,是为了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文化体系。

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直接文化动因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

文艺复兴的三个阶段:

1、14C至15C中叶为人文主义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早期,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国。

2、15C至下半叶至16C上半叶发展的中期,主要成就在法国。

3、16C下半叶至17C初期发展的晚期,主要成就在西班牙与英国。

意大利文学: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

突出成就就是绘画、雕塑、建筑、科学,产生了一大批艺术家。

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文学的三颗巨星:

但丁、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薄伽丘《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薄伽丘《十日谈》:

1、反教会2、歌颂爱情3、美丽而卑微的女性形象

《十日谈》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为意大利散文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存在着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

七星诗社:

是16C法国文艺复兴的诗歌流派,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由7个人文主义者组成,代表人物沙龙。

西班牙文学:

主要成就就是戏剧和小说和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新的小说。

特点:

1、主人公多为流浪汉,生活在社会的底层2、第二人称自述体

3、以写实手法摹写世态人情,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

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创作目的:

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

《堂吉诃德》的最大成就就是塑造了一个千古不朽的喜剧形象堂吉诃德。

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个鲜明生动而又复杂矛盾的艺术形象,在这个可敬可爱而又可笑可悲的人物身上,同时存在着善良正直、无私无畏,坚持真理,嫉恶如仇,脱离实际,主观武断,迂腐顽固,不自量力的双重性格。

即:

滑稽与崇高,戏剧性与悲剧性的矛盾统一;痴迷的幻想家和清醒的智者的矛盾结合。

性格中的矛盾正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西班牙现实社会矛盾的反映,是作者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的矛盾的反映,是人文主义弱点的反映。

《堂吉诃德》的贡献:

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英国文学:

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欧洲人文主义的巅峰,莎士比亚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推上高峰铺平了道路。

莎士比亚创作的时期:

第一时期:

历史剧、喜剧和诗歌创作时期。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年,创作特征是乐观明朗,追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代表作是《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

第二时期:

悲剧和悲喜剧创作时期,王权由盛到衰,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创作特征是悲愤沉郁,严峻的批判社会邪恶势力;代表作是著名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第三时期:

传奇剧时期。

封建王朝专制加剧,压制言论自由,戏剧界出现迎合宫廷贵族趣味的倾向,伦敦大众化剧场的全盛时代已成过去;莎士比亚创作特征是宽恕和解调和现实矛盾,转向梦幻世界;主要成就是传奇剧;代表作:

《暴风雨》、《冬天的故事》

17世纪的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巴罗克文学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的思想特征:

1、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现实政治结合的非常紧密。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3、尖锐的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4、古典主义悲剧很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彼埃尔·高乃依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巴罗克文学:

起源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莫里哀喜剧的特点:

讽刺喜剧典型形象、集中和夸张的手法

消极面:

迎合宫廷趣味,认为只有宫廷才能对艺术作为正确判断,人物类型化。

代表作《伪君子》:

古典主义喜剧的典范,代表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主要人物:

巴黎富商:

奥尔恭教士:

达尔杜弗女儿:

玛丽雅娜儿子:

达米斯妻子:

欧米尔女仆:

桃丽娜

主要情节:

“嫁女”“夺妻”“夺产”“逐子”“抓人”

人物形象分析:

达尔杜弗:

没落贵族,宗教骗子。

无赖、伪善、狡诈、狠毒、贪婪。

最大特点是表里不一,伪装虔诚。

在女色上,表面道貌岸然,实际内心极其下流,好色主义者。

在钱财上,表面不爱钱财,实际极为贪婪,唯利是图。

在假慈悲上,表面要宽恕,仁爱,实际上是十分狠毒的。

奥尔贡:

笃信宗教,思想保守,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富商形象。

他的愚昧轻信,形式主义的宗教狂热和宗法制的家长作风,代表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典型特征。

莫里哀的影响:

莫里哀是继莎士比亚后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戏剧更具现实性和批判性。

《伪君子》的问世标志封建与教会势力的衰落,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的妥协调和的状态己经无法维持,资产阶段开始了对封建和教会势力的冲击。

918世纪的欧洲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启蒙文学、感伤文学、哥特式小说

1、十八世纪具有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启蒙运动。

2、18C文学主潮是启蒙主义文学。

主要成就在英国、法国(18C前半期)、德国(18C后半期)

3、18世纪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欧洲的巨大进展

4、在18世纪中期法国编纂了《百科全书》。

法国的启蒙主义者因而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尼·狄德罗、让·雅克·卢梭等。

启蒙理论的内容:

1、反对封建迷信,宣扬唯物论。

2、以自然人和返归自然作为理论根据,反对封建暴君、反对封建特权,提出人权、自由、平等的政治要求。

3、强调理性。

“理性王国”

启蒙文学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2、现实主义色彩和平民精神。

3、人道主义与世界主义。

4、寻求新的文学形式。

英国启蒙主义文学:

总体特点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继承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流浪汉小说的传统,比较广泛地反映英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普通人成为主人公,现实生活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情节趋于集中,时间地点安排严密,人物性格塑造、感情描写和环境描写有显著进步,语言用日常口语。

•笛福的创作有传奇色彩;

•斯威夫特把现实细节放在十分奇特的幻境之中;

•菲尔丁采用流浪汉小说形式,以人物为中心;《汤姆·琼斯》

•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说则不仅注意细节的真实,而且重视情感的真切,感动了英国和西欧一整代读者。

笛福荣获“小说之父”的称号,是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开创者。

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名著中最流行的小说之一

笛福小说的艺术特点:

1、单线式结构2、白描手法为主3、第一人称叙事

斯威夫特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用幻想游记的形式,通过主人公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几个虚构的岛国的神奇经历,影射、抨击了英国的现实,表达了作家的社会理想。

理查生:

《帕美拉、《克拉丽莎》

菲尔丁:

菲尔丁是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感伤主义文学:

感伤主义以斯泰恩游记体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感伤主义作为18C情感主义的重要方面,标志着欧洲小说摆脱传统向表现情感的过渡,对浪漫主义影响很大。

哥特式小说:

凶杀小说,代表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夫德《渥多尔弗的秘密》等。

法国启蒙文学:

18C法国文学特点:

1、强烈政治功利性;2、特殊新体裁:

哲理小说、正剧;3、对启悟主题、异国情调的偏爱。

法国启蒙文学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方面。

洛可可文学:

孟德斯鸠、伏尔泰(1694-1778)、狄德罗:

(1713~1784)、博马舍

伏尔泰:

被誉为“思想界的泰斗”,“科学和艺术共和国的无冕之王”。

他使启蒙思想成为群众的财产,他指导了整整一个时代,所以,启蒙时代又被称作“伏尔泰时代”。

戏剧:

《俄狄浦斯王》—(1718)、《扎伊尔》—(1732)、《中国孤儿》—(1755)

哲理小说:

《查第格》—(1752)、《老实人》—(1759)、《天真汉》—(1767)

卢梭(1712-1778):

“百科全书派”中最激进的民主派思想家和抒情叙事的散文大家。

理论著作:

《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契约论》

文学代表作:

《新爱洛依丝》:

朱丽、圣·普乐、德·沃尔玛

艺术独创性:

《新爱洛伊丝》来看,其中艺术视角发生了变化。

(在这里艺术视角是指情感)在《新爱洛伊丝》中卢梭将情感放在一种语境中间:

两个家庭的距离、阻挠,让两颗相爱的心流泪、流血。

这样情感就自然的流露出来了。

在此之前的小说都没有做到这一步,所以这部作品的影响很大,被称为“情感小说“。

《爱弥尔》、《忏悔录》(自传)

卢梭的影响:

推崇感情,热爱大自然,赞扬自我,这三方面是卢梭文学作品的特点,对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发生过巨大的影响。

18C德国文学特点:

⑴古典哲学:

康德美学体系开启欧洲文学美学革命,黑格尔完成其哲学体系,费希特哲学核心是自我哲学,被称为摧毁了精神上的巴士底狱。

⑵文学:

席勒、歌德。

歌德:

(1749-1832)

美学思想:

1.主张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结合。

古典的和浪漫的区分是现实与理想之分。

2.重视形象思维,从具体形象中表现一般。

3.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是主客观的辨证关系。

4.提出建立民族文学,第一个提出在各民族文学交流的基础上建立世界文学。

创作:

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1771.8—1775.5)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特征:

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

《少年维特之烦恼》:

维特、绿蒂、阿尔伯特、威廉

主题:

表现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青年与强大而丑陋的市民社会的矛盾冲突。

魏玛古典主义:

又称德国古典文学。

是指18世纪末席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作品:

《浮士德》的第一部(1808出版)

《浮士德》(1808、1831):

是一部韵文悲剧,全剧分两部。

《浮士德》是歌德以毕生心血完成的杰作。

从酝酿构思到最后完成花了60年时间。

《浮士德》概括了歌德世界观发展的全过程,也概括了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发展的过程,是一部具有历史总结意义的史诗性的作品。

浮士德的经历与需要层次:

第一阶段:

学者生活——知识需要第二阶段:

爱情生活——情欲需要

第三阶段:

宫廷生活——社会活动需要第四阶段:

艺术生活——美的需要

第五阶段:

劳动生活——自我成就需要

浮士德形象分析:

1探索者的形象,积极进取精神

2普通人类的代表,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灵与肉的冲突)

《浮士德》的思想意义:

《浮士德》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的作品。

其思想主题,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浮士德精神:

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艺术特色:

1、现实因素与幻想因素的相互交织,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结合

2、对比手法;上帝—魔鬼;浮士德——靡非斯特

3、语言风格复杂,体裁多变;严肃与轻松、明朗与隐晦、真诚与嘲讽;自由韵体、民歌、古希腊悲剧诗体

4、宏伟的艺术结构;神话、现实;象征、暗喻

缺点:

从艺术上看,内容庞杂,用典极多,象征纷繁,使作品艰深隐晦,令人索解为难。

尤其是第二部,浮士德的形象有抽象化、概念化的倾向,给一般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浪漫主义文学:

形成原因:

1、启蒙理想的破灭;2、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总体特点: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都喜欢描写大自然。

湖畔派诗人:

19C.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位诗人。

艺术风格:

反对古典主义的平板、典雅

有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的倾向

从外部世界转向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怀

“恶魔派”:

拜伦、雪莱、济慈

华兹华斯:

在诗中极力地推崇一种和谐的美——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尤其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共存。

华兹华斯诗歌小结:

诗歌题材:

以描写自然风光、田园景色、乡民村姑而闻名

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发掘新鲜和情感

诗歌风格:

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

一反新古典主义的典雅风格

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

诗歌主题:

a、对自然的热爱,对工业化城市上的厌恶

b、在平实自然中寓有深意,寄托对人生的哲思

c、平凡人的痛苦和欢乐,基调是乐观的

拜伦诗歌的风格:

强烈的主观抒情性;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辛辣的讽刺性

《唐璜》:

唐璜——西班牙传说中的浪荡公子;天真、善良、热情的贵族青年

主题思想——

1、封建专制的暴虐和社会道德的虚伪

2、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对被压迫者的战斗号召

《唐璜》艺术特点:

1、奇人奇事奇境,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充满异国情调,场面多变。

2、穿插了大量的说明、议论以及抒情的表达手法。

3、从风格上来看,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具体描写社会环境和历史事件,是拜伦创作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法国浪漫主义:

雨果: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巴黎圣母院》:

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

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美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小说的思想内容:

体现了雨果人道主义的初期倾向

1)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遭遇。

2)赞美下层劳动人民心灵的美好与善良。

3)以极大的热情描写了人民的武装斗争。

4)鞭挞宗教和封建势力对下层人民的压迫与残害。

5)谴责、批判了宗教压抑人性的非人道本质。

代表作《悲惨世界》:

主人公:

冉·阿让

思想内容:

1.道出了造成这个悲惨世界的根本原因。

2.所以描绘这个悲惨世界,目的在于要消灭世界的悲惨。

3.以仁爱精神去抗恶。

4.主张实现共和。

艺术特色:

首先,小说反映的生活面更加广阔,也更为真实,现实主义的因素大大增强;

其次,在人物和环境描写上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第三,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第四,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

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向往自由和民主。

普希金:

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坛的太阳”。

创作:

1、抒情诗:

政治抒情诗歌颂自由、反对专制;《致普柳斯科娃》、《自由颂》、

2、抒写爱情的诗篇:

《致凯恩》、《我曾经爱过你》

3、歌颂友谊的抒情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抒情诗特征:

1.抒情真诚而意境深远;2.明朗清新而充满忧郁;3.语言简洁而具音韵美。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司汤达:

1830年是司汤达创作生涯的转折点。

《红与黑》被称为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奠基作。

小说艺术上的特点:

1、反映现实:

他的每部小说都取材于真实的事件,塑造的人物大多有生活的原型。

2、主体原则:

首先,他所塑造的男性主人公于连、法布里斯、吕西安等人身上都有作者的影子;其次,作家从未在小说人物面前完全消失,他(第一人称“我”)一再撞入叙事。

3、叙事角度:

他尽量避免传统叙事中常用的全知全能的高(零)视角,而代之以聚焦于一个或多个人物的内视角。

4、心理描写:

与内聚焦手法相联系的是“内心独白”的大量运用

5、作品结构:

“传记形式”框架

6、语言风格:

自然、平实、熟练

《红与黑》:

人物:

于连、德·瑞纳夫人、玛蒂尔德小姐

主题:

(1)《红与黑》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的小说,具有鲜明倾向的“政治小说”;a.反映了1825年—1830年王政复辟后期法国社会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b.深刻揭露教会的伪善和反动

c.展示了1830年7月革命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景象。

(2)《红与黑》是一部爱情小说

(3)《红与黑》是一部风俗小说

(4)《红与黑》是一部激情小说:

政治激情与爱的激情

于连的形象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小说描写了他反抗、追求、失败的短促的一生。

于连的性格是复杂的,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他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平民知识分子反抗社会、进行个人奋斗的典型。

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野心家。

为了实现个人野心,又与现实妥协。

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顾一切道德廉耻。

他的堕落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反抗的一面是于连性格中的主要方面。

两位女性形象:

德瑞那夫人:

带有作家本人的审美理想。

出身贵族,无贵族的坏习气,朴实、温顺、漂亮和富有,具有极大的同情心。

她在于连身上找到自己丈夫身上不具备的一切,她爱于连的智慧才能和他的清白高尚。

为了爱,她挣脱了理智和道德的羁绊。

德瑞那夫人的爱真挚深情,但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内心又充满着痛苦的挣扎。

玛蒂尔德小姐:

任性、浪漫、爱幻想,追求不平凡的爱情生活,性格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她的性格的核心是个人主义,自我中心,造成她的爱情走极端。

她之所以爱于连只是因为被他那高傲冷漠的态度所慑服、所驯化,在她心目中,他象征着一种冒险、一个挑战。

在与于连的爱情中表现出疯狂、变化无常,如勾引-冷淡于连,而又为于连的粗野而极端。

如抱起于连的头狂吻。

在最不合情理的地方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集自私、冷漠、骄傲、施虐与被虐的深层心理于一身。

《红与黑》主要艺术特征:

1、杰出的心理描写。

司汤达擅长心理描写,这是他塑造人物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人物成功的一大因素。

2、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了4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监狱)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

哲理研究:

通过富于哲理和幻想的情节,挖掘和阐明社会弊病的根源。

主要内容:

第一、写了金钱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致命影响;金钱取代上帝。

第二、描写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家史,塑造一系列不同时期的资产者形象(如高卜赛克(高利贷者)、纽沁根(投机生意)、葛朗台、拉斯蒂涅等),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兴衰。

第三、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史,写出贵族衰亡的必然性。

这些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

艺术成就:

第一,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刻画了众多的典型性格。

他在《人间喜剧》中写了2472个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不下六七十个。

第二,精炼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

第三,通过细致的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第四,通过富有个性化的对话来反映人物性格。

第五,人物再现的独创手法是他塑造形象的一个独特的手法。

第六,开创了西方小说新的结构模式,即网状结构模式。

代表作《高老头》:

内容意义与人物形象由四条线组成,从不同侧面反映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现实。

小说以拉斯蒂涅和高老头两个人物基本平行而又互相交叉的故事为主线,同时穿插着强盗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的故事。

高老头——基督精神的父爱典型,金钱至上

拉斯提涅——新生资产阶级野心家

鲍赛昂夫人——旧贵族没落的象征

伏脱冷——损人哲学的代表

《高老头》的思想内容:

通过巴黎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日常平凡的但时常激荡着波涛的生活描写,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的真实图画。

这时期,贵族由于经济上的衰弱而走向灭亡,金钱成了人们的真正上帝,它渗透到社会深处,伴随无数的社会罪恶和悲剧。

《高老头》的艺术特点:

(1)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夸张人物某种“情欲”即性格特征的写法。

如绝对父爱代表:

高老头的“父爱。

(3)结构上,严谨而富有戏剧性。

在《高老头》中,有两个主要人物和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拉斯提涅的堕落过程,另一条是高老头的悲剧过程,他用喜剧手法组织矛盾冲突,主次分明。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特点:

英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因而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

简·奥斯汀:

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冲击的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奥斯汀的创作在英国18世纪小说和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狄更斯:

代表作《双城记》

1、故事梗概:

"双城"指的是伦敦和巴黎,

由三部分组成:

1.复活——露西的爱将使父亲恢复理智

2.金钱——露西源源不断地施爱于亲人

3.暴风雨的踪迹——革命

《双城记》的思想内容

(1)探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肯定了大革命的正义性;

(2)同情平民,却反对革命暴力和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3)小说中极力宣扬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感化。

狄更斯小说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梅尼特是狄更斯笔下人道主义的典型

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塑造了四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第一类是理想的正义者的形象,是人道主义的化身,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代表人物是梅尼特医生。

第二类是自我牺牲的形象,代表是卡尔登。

第三类是革命劳动群众的形象,代表人物是得伐石太太。

第四类以厄弗里蒙地侯爵为代表的贵族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雪莉》;《维莱特》;《教师》

《简•爱》带有很浓的自传成份,具有哥特式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双重特点。

小说塑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形象,向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发出抗议。

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

主要人物有:

简·爱、里德太太、罗切斯特、疯女人伯莎•梅森

简•爱的性格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第一,与解放运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始终鲜明地反映着19世纪俄罗斯的社会现实,以强烈的讽刺手法对农奴制及其残余以及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嘲讽。

第二,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与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相比,俄国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而使俄国文学走在了欧洲的前列。

第三,系列化形象的出现。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了形象系列化的倾向,不同的作家共同努力塑造了“多余人”形象,“新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等系列化的形象,形象了俄国文学独具特色的人物画廊。

第四,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精神探索性。

俄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多属于探索型的人物,他们或致力于探索俄国社会的出路,或探索人的精神归宿,表现出颇具宗教意味的虔诚性。

果戈理:

1836年,发表五幕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标志着果戈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已完全成熟,是其讽刺倾向的进一步确立,是讽刺闹剧的典范。

1836年至1852侨居国外和晚年时期。

1842年5月,《死魂灵》正式出版,轰动俄国文坛。

《死魂灵》:

一部“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

一部“高出于俄国过去以及现在一切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巩固了新学派的胜利,断然解决了我们时代的文学问题”

主题思想:

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及其必然灭亡的趋势。

故事梗概:

小说通过乞乞科夫买卖农奴的罪恶交易,勾画出一系列丑恶的地主形象,反映了农奴的悲惨生活。

通过对这些地主形象的描写、刻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