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docx
《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电脑灌肠治疗仪
临床资料汇编
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南京市中医院
1.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1
2.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体会…………………8
3.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8例……………………13
4.电脑灌肠仪在术前清洁肠道中的应用观察……………15
5.大肠水疗及其临床应用…………………………………17
6.医学专家答读者问………………………………………20
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的临床应用研究
——附60例资料分析
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210001)
张苏闽丁义江谢英彪王业皇吴岚刘飞
指导:
丁泽民
摘要:
本文观察对比了气药灌肠和常规灌肠治疗60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
并探讨了一氧化氮(NO)与UC的发病及治疗转归。
结果发现气药灌肠疗法对UC的脓血便,粘液便和溃疡病变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尤其对乙状结肠以上部位的难治性UC疗效明确。
血清一氧化氮的检测结果表明UC患者明显高于正常人,经过治疗随着病情好转NO含量下降,证实了NO参与了UC的发病过程。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气药灌肠、一氧化氮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大肠炎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和致病机理迄今尚不清楚,被国内外医学界公认为一类难治性疾病。
灌肠治疗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由于以往滴注和灌注的方法局限,使药液很难达到乙状结肠以上的结肠病灶部位,影响了治疗效果。
近年来我们和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共同研制开发的DGY-2电脑灌肠治疗仪,通过一定的气压,足以将药液灌注到整个结肠部位。
解决了以往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不足。
现将临床研究结果呈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诊断标准与临床分组
1.1诊断标准
病例按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UC诊断标准及Jones等诊断活动期UC标准选择。
即
(1)具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一般临床表现特征。
(2)肠镜检查肠道病变属溃疡性结肠炎特征。
(3)有局部和全身并发症。
共60例,其中急性活动期38例,慢性活动期22例。
1.2临床分组
病例按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组,门诊治疗组32例,住院治疗组28例。
2.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60例,其中男34,女26例。
年龄21-65岁,平均(32±5)岁。
病程最短1年,最长21年,平均5.2年。
发病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多见。
如表
(1)所示。
表
(1)60例UC病变范围分布
部位例%
直肠915
直乙结肠1626.7
左侧结肠1220
次全结肠58.3
全结肠1220
盲肠23.3
直盲结肠46.7
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分布基本一致。
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另选择40名健康献血者作为血清一氧化氮指标检查对照组,其中男26名、女14名,年龄20-51岁,平均31.3岁。
3.治疗方法
3.1方药组成:
灌肠方:
南京市中医院(协定处方)“溃洁”灌肠液:
银花、地榆、白药、复方珠黄散等为主方。
急性活动期UC适当添加:
白头翁、秦皮、马齿苋、槐花炭等。
慢性活动期UC适当添加:
蒲公英、葛根炭、苍术、白术等。
3.2灌肠方法
门诊常规治疗组:
用常规灌肠筒或灌肠器,分2~3次将150ml左右药液经肛门做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0天为一疗程。
选用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产DGY-2电脑灌肠治疗仪,将灌肠方水煎2次,浓缩成200ml左右,待温度达到36℃~40℃左右时即可给患者灌注。
住院治疗组:
具体操作如下用灌肠机将灌肠药150~200ml置入特制的溶器中,肛管插入肛门10~15㎝,把气压和时间分别调至11kPa、40秒后,分别启动气阀和液阀,将药液灌注于结肠。
然后要求UC患者先后平卧位、胸膝位5分钟。
灌肠即完毕。
疗程同门诊治疗组。
两组药液灌注后结肠分布状况见表
(2)。
表
(2)10分钟后药液结肠分布状况
部位
气药灌肠组(28例)
常规灌肠组(32例)
例数%
例数%
直肠2810032100
乙状结肠2810032100
左侧结肠28100515.6
横结肠2810000
回盲肠2692.800
4.观察指标
4.1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
4.2纤维肠镜检查
4.3血清一氧化氮检测:
采用硝酸还原法
结果
1.疗效判断标准
(1)基本治愈:
临床症状、体症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
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遗留瘢痕,追访1年未复发者;
(2)显效:
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肠镜检查病变仅有轻度炎性改变者。
(3)好转:
症状、体征减轻,结肠镜检查病变程度减轻。
(4)无效:
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均无变化者。
2.治疗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见表(3)
表(3)两组近期治疗效果
组别
基本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
效率
例
数(%)
例
数(%)
例
数(%)
例
数(%)
常规灌肠组(32例)
气药灌肠组(28例)
1443.8
1553.8
1031.2
932.1
515.6
310.7
39.4
13.6
90.6
96.5
2.2大便常规检查
两组UC患者治疗前经肉眼和镜检均发现大便异常,主要表现为粘液血便。
治疗后,两组UC患者绝大多数恢复正常(脓血便消失较快,粘液便消失较慢)见表(4)。
表(4)两组治疗后大便检查结果
组别
脓血便
粘血便
例数(%)
例数(%)
气药灌肠组(28例)13.527.1
常规灌肠组(32例)39.4618.7
两组比较P﹤0.0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2.3纤维结肠镜检查
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两组UC患者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的消失率都有明显改善,但气药灌肠法较常规灌肠法对溃疡的消失率高,这可能是气药灌肠法的药液能达到较高结肠部位所致。
见表(5)
表(5)两组治疗前后肠镜检查结果
组别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假息肉
治疗前32293
常规灌肠法治疗后453
(32例)消失率84.4△82.80
治疗前28252
气药灌肠法治疗后322
(28例)消失率89.3△920
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1
2.4血清一氧化氮检测结果
近年来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是一种新型的生物信息传递体,在活动性UC患者肠粘膜中NOS活性增高,释放到血清中的NO量增加,可能影响结肠免疫功能并产生细胞毒作用。
有报道一氧化氮参与UC炎症发生的病理过程。
我们通过UC病人与正常人对照比较见表(6)和治疗前后NO变化证实了以上理论的推断。
见表(7)。
表(6)UC组与正常人NO测定结果(μmol/L)
组别例数x±S
正常组4066.8±17.1
UC组40127.3±36.1
P﹤0.0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表(7)两组治疗前后NO测定结果(μmol/L)
组别例数治疗前(X±S)治疗后(X±S)
常规灌肠组32125.4±15.584.6±22.3
气药灌肠组28127.3±36.169.2±11.7
与治疗前比较△P﹤0.01。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自1859年由Wilks最先表述为非菌痢的独立的结肠炎性疾病以来,产生了许多发病学说,但确切的发病机理仍不明了。
治疗UC有效的中西医方法,亦多种多样。
灌肠疗法是一种被大家公认的有效手段,但是以往的灌肠疗法多以灌肠筒滴注、输注,以及50ml注射器推注为主,虽然以上方法对低位结肠溃疡(升结肠以下)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压力不够和器械简陋,治疗药液往往只能保留在降结肠以下部位,尽管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灌肠后做了改变体位的动作,但仍然由于结肠松弛扩张不够,药液不能达到更高部位的结肠病灶处,影响了UC治疗效果,尤其是较严重的全结肠溃疡和直肠盲肠并发的UC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国内外也出现了许多,如柳氮磺胺吡啶(SASP),爱迪莎,思密达、谷参肠安等肠道释控制和肠粘膜保护剂,但多因为对胃肠刺激大和作用弱,临床上受到很大限制。
而气药灌注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些矛盾。
气药灌注方法,可以根据UC病人的病情变化,病变部位,适当的气压可以将药液均匀地输布到整个结肠的病灶处。
其特点有
(1)不改变中西药的剂型,医生可以按自己的经验,开出有效的方药;
(2)药液温度、剂量和输入时间可以控制,使治疗UC更加规范、科学;(3)药液输入结肠后由于气体的输布,可以均匀地弥散在结肠的粘膜表面和病灶部位,提高了药物的有效作用;(4)该种方法操作简便、安全,病人无特殊不适感,同时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开展气药灌肠治疗UC患者的同时,我们同时开展了近年来国内外的先进检测方法。
通过对UC肠粘膜一氧化氮mRNA的检测,证实了UC肠粘膜高水平表达是血清NO过量产生的来源。
我们经过和正常人对照组和门诊常规组比较,发现了
(1)UC血清NO明显高于正常人;
(2)应用气药灌肠疗效好于常规灌肠,从血清NO的变化和症状改善一致,呈正相关联系。
血清NO可以作为UC实验室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之气药灌肠方法是一种崭新的治疗UC的技术,其疗效确切,实用可行,值得推广使用。
气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体会
——附38例资料分析
中山市中医院肛肠科(508400)林锡芬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wecolitis,US)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大肠炎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及致病机理迄今尚不清楚,被国内外医学界公认为一类难治性疾病。
灌肠治疗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以往滴注和灌注的方法局限,使药液难以达到乙状结肠以上的结肠病灶,影响了治疗效果。
近年来我们使用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生产的DGY-2电脑灌肠仪,通过一定的气压,可以将药液灌注到整个结肠部位。
解决了以往药物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不足。
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诊断标准与临床分组
(1)诊断标准
病例按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UC诊断标准选择。
即①具有溃疡性结肠炎热一般表现特征。
②肠镜检查肠道病变属溃疡性结肠炎特征。
③有局部和全身并发症。
共38例,其中急性活动期24例,慢性活动期14例。
(2)临床分组
病例按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组,门诊治疗组22例,住院治疗组16例。
二、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
年龄21~61岁,平均(31±4)岁。
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平均4.9岁,发病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多见。
如
(1)表所示。
表
(1)38例UC病范围分布
部位例数%
直肠615.8
直乙结肠1128.9
左侧结肠821.1
次全结肠37.9
全结肠1026.3
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分布基本一致。
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三、治疗方法
(1)方药组成:
灌肠方:
自拟“溃结”灌肠液:
银花、地榆、云南白药、锡类散。
急性活动期UC适当添加:
白头翁、秦皮、马齿苋、槐花炭等。
慢性活动期UC适当添加:
蒲公英、葛根炭、苍术、白术等。
(2)灌肠方法
门诊常规治疗组:
用常规灌肠筒或注射器,分2~3次将150ml左右药液经肛门做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0天为一疗程。
选用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生产DGY—2电脑灌肠治疗仪,将灌肠方水煎2次,浓缩成200ml左右,待温度达到36~40℃左右时即可给患者灌注。
住院治疗组:
具体操作如下:
用灌肠机将药液150ml~200ml置入特制的容器中肛管插入肛门10~15㎝,把气压和时间分别调至1Kpa40秒后,分别启动气阀和液阀,将药液注于结肠。
然后要求UC患者后平卧位,胸膝位5分钟。
灌肠即完毕。
疗程同门诊治疗组。
两组药液灌注后结肠分布状况见表
(2)
表
(2)10分钟后药液结肠分布状况
部位
气药灌肠组(16)例
常规灌肠组(22)例
例数%
例数%
直肠1610022100
乙状结肠1610022100
左侧结肠161004100
横结肠1610000
回盲部1593.800
四、观察指标
(1)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
(2)纤维结肠镜检查
结果:
一、疗效判断标准
(1)基本治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
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遗留疤痕。
(2)显效:
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肠检查病变仅有轻度炎性改变者。
(3)好转:
症状、体征减轻,结肠镜检查病变程度减轻。
(4)无效:
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无变化者。
二、治疗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见表(3)
表(3)两组近期治疗效果
组别
基本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例数%例数%例数%例数%
常规灌肠组(22)1045.5731.8313.629.190.9
气药灌肠组(16)956.3531.316.316.393.8
(2)大便常规检查
两组UC患者治疗前经肉眼和镜检均发现大便异常,主要表现为粘液血便。
治疗后,两组UC患者绝大多数恢复正常(脓血便消失较快,粘液便消失较慢)见表(4)。
表(4)两组治疗后大便检查结果
组别
脓血便
粘液便
例数%
例数%
气药灌肠组(16)16.3
213
常规灌肠组(22)313.7
523
两组比较P﹤0.01,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3)纤维肠镜检查
经纤维肠镜检查发现两组UC患者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的消失率都有明显改善,但气药灌肠法较常规灌肠法对溃疡的消失率高,这可能是气药灌肠的药液能达到较高结肠部位所致。
见表(5)
表(5)两组治疗前后肠镜检查结果
组别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假息肉
常规灌肠法治疗前22193
(22例)治疗后453
消失率81.8△73.70
气药灌肠法治疗前16142
(16例)治疗后212
消失率87.5△92.90
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1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自1859年由WILKS最先表达为非菌痢的独立的对肠炎性疾病以来,产生了许多发病学说,但确切的发病机理仍未清楚。
治疗UC有效的中西医方法,亦多种多样。
药物灌肠疗法是一种被大家公认的有效手段,但是以往的灌肠疗法多以灌肠筒或50ml注射器推注为主,虽然以上方法对低位结肠溃疡(升结肠以下)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压力不够和器械简陋,治疗药液往往只能保留在降结肠以下部位,尽管患者灌后做了改变体位的动作,但由于结肠松弛扩张不够,药液不能达到更高部位的结肠病灶处,影响了UC患者,治疗效果,尤其对较严重的全结肠溃疡和直肠盲肠并发的UC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而气药灌注方法,可以根据UC病人的病情变化,病变部位,适当的气压可以将药液均匀地输布到整个结肠的病灶处,提高了药物的有效作用。
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8例
陈全寿张汉臣
1990~1998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8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86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按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李立铭主编.内科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236—238)。
204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18例,男79例,女39例;年龄19~48岁,平均29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2.9年;肠镜检查:
肠粘膜见散在性溃疡面36例,肠粘膜轻度糜烂35例,肠粘膜充血水肿47例。
对照组86例,男68例,女18例;年龄20~47岁,平均28.5岁;病程6个月~12.5年;肠镜检查:
肠粘膜见散在性溃疡面27例,肠粘膜轻度糜烂34例,肠粘膜充血水肿25例。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药内服和中药灌肠治疗。
1、内服中药(自拟愈溃疡):
金银花10g白头翁15g黄芩10g槐花10g地榆10g柴胡12g白芍12g枳壳15g丹参10g黄芪30g白术15g白及15g五倍子8g儿茶5g。
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2、中药灌肠:
败酱草20g薄公英30g白花蛇舌草15g青黛3g硼砂1g冰片0.3g(深入药液中),加水500ml,煮沸10min后过滤备用。
每次用300ml保留灌肠,每天一次。
3、内服西药:
强的松5mg,新霉素0.1g,维生素B120mg,每天3次。
20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只用治疗组中的西药(剂量、疗程相同)。
另注意休息、节制饮食及对症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评定疗效。
结果:
1、疗效标准基本痊愈: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结肠粘膜糜烂、充血、水肿消失,溃疡愈合;好转:
临床症状减轻,大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肠镜检查示肠粘膜病变较前有明显改善;无效: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大便常规检查、肠镜等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2、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39例,占33.1%,好转60例,占50.8%,无效19例,占16.1%,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基本痊愈15例,占17.4%,好转37例,占43%,无效34例,占39.5%,总有效率为60.5%。
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随访疗效随访6个月~1年,治疗组在基本痊愈的39例中,复发6例(15.4%),但复发后症状、体征较以往轻;对照组在基本痊愈的15例中,复发5例(33.3%)。
讨论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发性器官特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治疗棘手,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容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
本病属中医学中“泄泻”、“下利”、“肠辟”范畴。
发病多因感受外邪,肠腑湿热,血络损伤,渐致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正虚而大肠滑泻不固。
自拟愈溃疡方中金银花、白头翁、黄芩清热解毒燥湿;槐花、地榆凉血止血,收敛解毒;柴胡、白芍疏肝柔肝;枳壳行气宽肠;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黄芪、白术补气健脾而扶正;白及、五倍子、儿茶消肿生肌,收敛止血,涩肠止泻。
全方理法方药一线贯通,故疗效满意。
中药灌肠,直达病所,其中败酱草、薄公英、白花蛇舌草、青黛、硼砂清热解毒,排脓祛瘀、吸湿敛疮;而冰片辛开,清热止痛,携诸药布肠腑则疗效更佳。
同时,西药治疗应用了免疫抑制剂、抗菌消炎和调整胃肠功能药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效果明显估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复发率较单用西药组低。
电脑灌肠治疗仪在术前清洁肠道中
的应用观察
西安张家堡肛肠病门诊部(710021)王凡张静
关键词:
肛肠病
传统灌肠法由于灌肠时间长,病人痛苦大,术前肠道清洁不彻底,需多次反复灌肠。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院于2000年10月引进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研制的DGY-2型电脑灌肠治疗仪,经270例肛肠患者术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应用范围
该仪器主要用于肛肠科、消化科灌肠治疗。
应用范围为各种肛肠手术前清洁肠道和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慢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症等肠道炎性疾病的药物灌肠治疗,以及放射科的钡剂灌肠造影。
2功能特点
该仪器具有压力恒定、液位自动控制遥控等功能,并具有使用安全、可靠性性、维护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尤其是压力恒定功能,使用高精度电容式压力传感元件,在微电脑的控制下,将药液缓缓推入患者肠道,达到治疗目的。
当药液用完后,仪器可自动切断电源并报警。
3操作方法
首先将仪器专门配备的透明塑胶管连接在仪器接口上,然后将药液加热至37℃~40℃后灌入筒中,温度过高可能损伤肠粘膜,过低可导致肠痉挛,患者不易接受,拧紧瓶盖。
取一次性肛管(也可用12~16号导尿管代替)套在塑胶管上的金属管上,打开电源开关,主机显示“P.P”数秒钟后蜂鸣器鸣一声,显示器显示出前次设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初始化工作完成。
灌肠治疗仪处于准备工作状态,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及工作需要调节工作压力和时间。
灌肠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使之了解灌肠的目的以取得合作。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
在肛管头部涂沫少许凡士林,排出少量液体以排净管内的空气,插入患者肛门7~10cm。
插入时如遇到阻力,可轻轻拨出少许肛管,转动一下再行插入。
按“液阀键”进行灌肠,此时“工作时间”显示器开始倒计时。
当灌肠时间到或药液灌完时,仪器自动停止工作。
如需向患者体内灌气,将药液推入肠道深入,可按下“气阀键”。
使用摇控器时注意发射头对准仪器遥控接收窗口。
4注意事项
电脑灌肠治疗仪应远离辐射源,以免干扰仪器正常工作。
保证电源、电压、频率与仪器所要求一致。
在灌肠治疗过程中,须监视仪器工作以防仪器万一出现故障、造成对患者肠道的过量充气。
每次使用过后,应用清水对仪器道及药筒进行清洗。
否则,易发生堵塞不畅的现象。
灌肠筒盖及各连接管端处应连接紧密不得漏气。
否则,按下液阀不出液,按下气泵一出气,这些现象应值得注意。
5讨论
我们经过270例肛肠患者的术前清洁灌肠使用观察、体会到该仪器灌肠时间短,压力可随时调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与不适。
一次性灌肠肛管一人一餐一用,作用方便,防止了源性交叉感染。
在灌肠的时间上由原来的一次灌肠30~50分钟缩短到10~20秒,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节约了人力和时间。
经过270例观察,发现术前清洁肠道洁净度高,灌肠次数减少,对防止术后感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大肠水疗及其临床应用
中日友好医院邓周录博士
据文献记载,人类从公元前1500年始就利用结肠灌肠来治疗某些疾病。
在公元前四、五世纪,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已经记录了使用灌肠来治疗发热。
16世纪后叶,法国外科医师巴累对当时流行的灌肠和大肠灌洗首次进行了分类。
随着人类对人体解剖生理的不断认识和医学科学的发展,结肠灌洗逐步获得了新生并逐渐流行。
大肠水疗一词,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被正式使用。
所谓大肠水疗就是用水(而不是使用药物或化学制剂)对整个大肠进行内部清洗。
人体将每日摄取的食物、营养物通过复杂的转换过程变成机体生长活动所需的成分,并将废物排出。
人体每天亦从外界环境吸收许多有害物质。
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主要通过四大排泄系统:
大肠、皮肤、呼吸道和泌尿道排出。
每日的代谢废物和产生的有害物质是比较固定的。
这四大排泄系统任一方的功能失常必将加重其它系统的负担。
久之,必将诱发这些系统的功能障碍和疾病,从而产生自体中毒,损害机体的健康。
在这四大排泄系统中,大肠是重要的而又最易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一个排泄系统。
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大肠功能失常有关。
大肠是消化道的下段,长约1.5米,在右下腹与回肠连接,全程形似方框。
大肠围绕在小肠周围,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运动少而缓慢,对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其运动主要为多袋推动运动和蠕动。
当食物进入12指肠时,由于消化道激素的分泌和12指肠——结肠反射,这种结肠运动加强。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其中一部分水分被大肠粘膜吸收,同时经过细菌的发酵和腐败变为粪便。
除食物残渣外,粪便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细菌。
人体粪便中的细菌约占粪便固体总量的20%~30%,这些细菌主要来自空气和食物,由于肠内的酸碱度和温度对细菌的繁殖极为有利,在便秘的患者粪便中的细菌量和分解产物含量会更多。
研究发现,粪便中的有害物质约为22种,其中包括硫化氢、氨气、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