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381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docx

《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docx

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

地理专题练习——曲线图之四

一、单项选择题

右图为“不同纬度一年中昼长变化折线图”,a、b、c为三个不同纬度上所做出的折线,①②③④为不同的日期,读图判断1-2题

1.在a纬度附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一年中有半年极昼

B.经常可以看到极光

C.每天夜晚均能用北极星确定方位

D.终年高温多雨

2.如果b地在北半球,则在③日期前后()

A.北京地区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B.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C.黄河和叶尼塞河同时出现凌汛

D.此日过后大连的昼小于夜

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

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回答3—5题。

3.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a、b、c

B.c、a、b

C.c、b、a

D.b、a、c

4.据图判断,不正确的说法是

A.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交通通达度造成

B.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

C.距城市中心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最小

D.该城市西侧交通通达度比东侧高

5.如果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因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在

A.①B.②C.③D.④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

回答6—7题。

 

6.甲图所示的工业部门

A.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 B.运输原料的成本较低

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D.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7.乙图所示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家具制造B.炼铝C.精密仪表D.制糖

8.下面四幅图中反映建国后我国人口状况变化的是C

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五地日平均气温≥10℃

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

读图完成9—10题。

9.对五地农作物生长期由长到短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⑤④②③①D.④②③①⑤

10.若③地纬度较②地低,则造成两地积温差异的主要

原因是

A、太阳辐射B.日照长短

c.地形地势D、植被覆盖率

 

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

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山前异常变高。

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

(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无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读图回答11-13题。

焚风形成示意图气温垂直递减率

11、在气流过山时在②至③处成云致雨,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山地其它处相比的变化及成因

A、变大,水汽凝结释放热量B、变大,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C、变小,水汽凝结释放热量D、变小,水汽凝结消耗热量

12、空气过山后按干绝热变化,④处气温比①大致高(OC)

A、3B、9C、12D、15

13、下列地理现象是与焚风效应无关的是

A、云南怒江谷地出现热带、亚热带稀疏草原B、吐鲁番盆地夏季高温

C、美国中部草原地区的沙尘暴问题D、澳大利亚西海岸出现热带荒漠

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通达度、夏季平均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土地价格变化的曲线是()

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

15.关于该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的布局形式为分散疏松式

B.该城市地域形态为组团式

C.该城市道路网为环行放射式

D.该城市的布局形式为集中紧凑式

读“全球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完成16-17题。

16.从图中可知

A.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在赤道B.雪线高度最低的地区在南极

C.降水量最低的地区在南极D.气温最高的地区在副热带

17.有关全球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气温从副热带地区向南北方向递减

B.全球降水量从到热带地区向南北方向递减

C.全球雪线高度从副热带地区向高纬度和低纬度方向递减

D.全球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某学校开展“利用太阳高度测定经纬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图为四个小组同一天分别在①、②、③、④地观测到的一天中的太阳高度曲线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①、②、③、④地,其中位于北京(40°N、116°E)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9.①所在地的经纬度是

A.25°N,105°EB.25°N,135°E

C.55°N,105°ED.55°S,116°E

20.以下农作物组合符合②地的是

A.棉花、冬小麦、谷子B.甘蔗、桑蚕、荔枝

C.大豆、甜菜、春小麦D.水稻、油菜、棉花

二、双项选择题

下图是a、b、c三地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这三地可能在()

A.赤道附近B.回归线附近

C.极圈附近D.极地附近

22.它们分布在()

A.冰岛B.巴西

C.美国D.新加坡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23—24题。

23.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B.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再生产已进入“过渡型”

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

24.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

B.乙国城市化进展减慢

C.甲国劳动力严重短缺

D.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读图,回答24题: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安碑林是宗教建筑景观,华山是地质地貌景观

B.到碑林的游客文化程度高于华山

C.影响游客兴趣的主要因素是学历的高低

D.高学历的游客旅游目的性强,中等学历的游客旅游愿望受大众媒介影响大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回答26—27题。

26.(2006年连云港二模卷)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是

A.①——地下水补给B.②——湖泊水补给

C.③——雨水补给D.④——积雪融水补给

27.(2006年连云港二模卷)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水位季节变化小B.泥沙含量大

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D.冬季封冻断流

下列两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

据此回答28-30题。

28.两图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

29.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A.天然橡胶:

泰国→中国选乙B.铁矿:

澳大利亚→中国选丁

C.鲜花:

荷兰→美国选①D.集成块:

硅谷→渥太华选③

30、下列产业布局对交通运输条件依赖性较强的是:

A.石油化工B.坑口电站C.大型仓储D.面包厂

三、综合题

31.黄土高原恰好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二者有着恰到好处的结合。

“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子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

(1)、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的天气时段是图中甲、乙、丙、丁中

的▲。

(2)、从自然因素考虑,例如大气运

动(风力大小、空气对流)、气候(气温、

降水)和地面状况(植被、土质)、黄土高

原扬尘天气最容易发生在▲,(季节),主

要原因是▲。

(3)、下表是我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

(占年总量%),能代表黄土高原某地区的字

母是A、B、C中的▲,从表中数据分析,一般年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在▲,此时,黄土高原上河流主要水文特征是▲。

地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A

11

43

39

7

B

9.8

73

13

4.2

C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1)丙

(2)春季春季风力大;气温上升快;空气对流旺盛;降水少,气候干燥;地面植被少;土质疏松(3)B2,夏季流量大而且急涨猛落含沙量大

32.下图为“我国鄱阳湖、滇池、白洋淀、青海湖湖面水温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曲线①代表的湖泊是:

(2)分析曲线③代表的湖泊水温年变化最小的原因;

(3)除结冰期外,湖水温度变化与当地气温年变化异同点是什么?

 

30、

(1)鄱阳湖

(2)夏季因为所处地势较高,水温较其他湖低;冬季因其纬度较低,温度较其他湖高,导致其水温年较差较小(3)相同点:

湖水温度变化与当地气温年变化相似,夏季温度最高,冬季温度最低;不同之处:

湖水最高、最低温出现的时间要落后于当地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湖水年温差比气温年较差小。

33.读图,分析回答:

(1)填表比较黄河上中游径流量变化情况及其形

成原因:

径流量变化

形成原因

上游

中游

(2)分析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情况及

其形成原因。

(3)下图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部分自然要素关联图,将下列选项前面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使知识体系成立。

A.华北平原巨厚冲积层的形成B.农业生态条件的恶化C.植被破坏严重D.水土流失严重E.河流泥沙含量增加F.“地上河”的形成G.黄土土质疏松H.降水集中,多暴雨I.华北地壳缓慢下沉J.渤海形状基本未变

(1)

径流量变化

形成原因

上游

从源头到兰州,径流不断增大;从兰州到河口,径流量不断减少

从源头到兰州有多条支流汇入;从兰州到河口途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加大且灌溉用水大量增多

中游

径流量不断增大

流经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增多,支流不断汇入

(2)上游由于植被覆盖率较高,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地表受到的冲刷小,河流含沙量小

(3)左三框为C、G、H(可互换);中间一框为E;右上框为J;右下框为F。

3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选修《环境保护》考生选做):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例如,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

P×G=C×Y

[式中,P为人口总量;G为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为粮食播种面积;Y为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右图)。

(1)在人口增长条件下,满足粮食需求的两种途径是_____和________。

(2)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难以达到平衡的(P×G≠C×Y),下面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填序号),原因是。

①P×G-C×Y>0②P×G-C×Y=0③P×G-C×Y<0

(3)材料二显示,人们主要通过、两种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分别带来的问题是、。

(4)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除材料中所提到的措施外,今后更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生产率

(2)①人口所需粮食总量大于目前耕地面积所能生产的粮食总量,被迫毁林毁草扩大耕地面积,草地和森林面积减小

(3)扩大灌溉面积增施化肥 水资源更为紧张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壤酸化、水体污染)

(4)生物(基因工程)

3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是的体验:

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

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文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

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

(1)材料—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它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

(2分)

(2)请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限4—6字):

——————————————————。

如就这一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请补充完成基本的研究思路。

(6分)

1认识什么是

……(主题词)

②讨论……(题词)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3)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某城市围绕200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展开讨论,请市民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

这种做法,你认为可行吗?

如认为可行,请说明应首先研究的可能性条件;如认为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2分)

该市规定,本市绿化不得再建大型草坪,而要以乔木、灌木树种为主。

与林木绿化相比,

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有哪些不足?

(2分)

(4)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纷纷实施“大树进城”计划,将乡村、山区的大树乃至百年以上的

古树移栽进城,大树移植成了不少城市绿化的时髦做法。

大树移植进城,对改善城市环境固

然起了一些作用,但也存在争议。

你认为此举有何弊端?

(2分)

(1)①自郊区吹向市区

(2)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③分析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④提出减弱热岛效应的建议

(3)如认为可行,应首先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

如认为不可行,理由合理即可。

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

环境效益不如林木;维护费用大;易造成土壤(或地下水)污染。

(4)技术要求高,移植成活率低,易造成绿色资源的浪费;容易对原生长地生态造成破坏;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等环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