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模板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6050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模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模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模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模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模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模板1.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模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模板1.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模板1.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模板1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有力促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交通厅研究,决定在全省交通系统开展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

为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确保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

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公路水运工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四)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达到领先水平的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工法,建成一批在国内具有品牌效应的混凝土工程,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人才队伍。

二、治理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治理范围。

1、公路工程:

在建高速公路、跨江通道、国省干线公路工程项目的桥涵(通道)、隧道、混凝土支挡工程。

2、在建港口、船闸、航道工程项目的混凝土工程。

(二)主要内容

1、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

未严格贯彻执行交通运输部文件交公路发[2008]116号文件;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部分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设计管理不到位:

施工图审查不够细致;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设计代表未驻现场或设计服务不到位;设计变更手续办理不及时。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

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帐建立不完善或台帐不能与报告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规范。

(4)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

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变更手续不完善;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质、职称低于合同规定;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监理人员持证率、培训率不能满足省厅规定要求;分包未经建设单位批准、劳务分包未经监理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手续不全。

(5)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

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整改结果不够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

(6)两创三比活动开展不够深入:

两创三比活动实施细则未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流于形式;活动未紧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未将精细、环保、节约要求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位人员。

2、施工工艺通病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

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2)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

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3)预应力施工不规范:

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

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桥梁立柱轴线偏位、竖直度超标;码头桩基工程沉桩偏位超标。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

蜂窝、麻面、露筋、色差大;轮廓线不顺滑,有歪斜、错台现象;边角破损;通道沉降缝歪斜;裂缝超限。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

原材料堆放场地未硬化,砂、石材料混堆或杂质过多;钢材、水泥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三、治理要求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交通厅决定成立全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组织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对各市交通(港口)局、省港口局、厅公路局、航道局、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省大桥指、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协调指挥部等单位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和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2、各市交通(港口)局负责本地区所管辖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省港口局负责港口工程、厅公路局负责干线公路、厅航道局负责干线航道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

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省大桥指、江苏交通控股公司、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协调指挥部负责所管高速公路或跨江通道建设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

3、各市交通(港口)局、省港口局、厅公路局、航道局、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省大桥指、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协调指挥部等单位应根据省厅治理方案及所管工程特点,负责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推广典型示范工程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形成长效机制。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

全省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

实施过程中各单位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

一是建设单位在新开工项目招标文件编制时,要列入质量通病治理的措施内容,并注重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案的审查;工程验收时注意督促有关单位对质量通病治理进行效果评价。

二是建设单位应坚持“合理标价、合理工期、合理标段”的原则,根据各自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责任,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通病行之有效的单位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单位要予以处罚。

三是要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

四是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

定期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

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工程项目(或标段)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

五是对质量通病中反应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勘察设计水平要提高。

一是勘察设计单位要深化勘察、优化设计,使勘察设计切合工程实际,便于实施,且安全可行。

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着眼点,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减少设计差错,特别是结构工程的布筋设计应有利于工程施工,特殊部位钢筋布筋设计中应能充分考虑普通钢筋与预应力管道、预埋件位置的冲突、交叉问题,适当调整布筋设计。

二是勘察设计单位加强现场服务,做好技术交底、变更设计等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涉及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设计交底,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强对工程质量通病的研究,从设计的角度提出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和质量要求。

4、施工管理要精细。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5、监理职责要强化。

一是监理单位要细化监理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严格实行工序责任制落实到人。

二是要分析混凝土质量通病易发环节和因素,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事前控制措施,提高预控能力。

三是要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理,严格把好材料设备进场、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现场管理、试验检测、工程验收等各个重要关口;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做到重点盯防、严格旁站、及时检测。

四是对现场监理工作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坚决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到位,切实将监理指令落到实处。

对模板质量和安装、钢筋加工及安装、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等分项工程要及时进行平行抽验,并对相应实体工程质量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同时进行相应的质量状况分析,及时提出下一阶段施工重点注意事项。

6、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

     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

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

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

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对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

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现场监理单位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3、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

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

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

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5、要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浇注前要作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

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要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

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

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施工、监理单位应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

要加强外购成品梁板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施工单位使用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书面报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保证由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单位生产;对于大于C40等级商品混凝土,必须加强浇注成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7、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

同时,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

动员部署。

2009年6月底前,省厅制定并印发《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各市交通(港口)局、省港口局、厅公路局、航道局、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省大桥指、江苏交通控股公司、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协调指挥部进行动员和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区或本单位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并于2009年6月25日前报厅(厅质监站)备案。

      各市交通(港口)局、省港口局、厅公路局、航道局、省交通建设局、省大桥指、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协调指挥部应重视典型引导,抓点带面。

各市交通(港口)局相应确定1个干线公路、1个港口工程、1个航道工程建设项目为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由厅公路局汇总审核,港口工程建设项目由省港口局汇总审核,航道工程建设项目由厅航道局汇总审核。

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各确定1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

跨江通道、特长隧道建设项目均作为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

各典型示范项目应确定1个合同段作为项目的典型示范标段。

各单位应将典型示范工程和合同段于2009年6月25日前报省厅(厅质监站)备案。

省厅将结合实际情况从中选取1个高速公路、1个干线公路、1个港口工程、1个航道工程项目和所有跨江通道项目作为我省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

(二)第二阶段:

组织实施。

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各市交通(港口)局、省港口局、厅公路局、航道局、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省大桥指、江苏交通控股公司、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协调指挥部等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组织检查。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和各自职责,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确保质量责任到人,通病治理取得实效。

上述单位对确定为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的项目每年应组织不少于2次专项督查;省交通厅对确定为我省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典型示范项目将组织不少于2次专项督查,并对其他示范项目组织适当抽查。

上述单位应分别于2009年、2010年12月底前将本单位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年度总结报厅(厅质监站)。

(三)第三阶段:

总结表彰。

2011年4月至2011年6月,各市交通(港口)局、省港口局、厅公路局、航道局、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省大桥指、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协调指挥部等单位要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加以推广,形成长效机制。

同时,各单位应于2011年4月底前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总结报厅,省厅将进一步加以总结,视情况对各地区、各单位成熟的工艺、工法在全省范围加以推广,并根据各单位质量通病治理实际成效,对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和单位、个人予以表彰。

 

混  凝  土  工 程

 混凝土工程一般质量通病

(一)和易性不好

1、现象

(1)拌和物松散不易粘结

(2)拌和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

(3)拌和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空隙。

(4)拌和物在运输浇筑过程中分层离析。

2、原因分析

(1)水泥标号选用不当,水泥标号与混凝土设计标号之比大于2.2时,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拌和物松散,当水泥标号与混凝土标号之比小于1.0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和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

(2)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砂率过小,不易将混凝土振捣密实。

(3)施工坍落度大,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难以控制其均匀性。

(4)计量工具不精确,计量制度不严格或采用不正确的计量方法。

(5)搅拌时间短,混凝土拌和物质地不均匀。

3、预防措施

(1)应合理选用水泥标号与混凝土设计标号之经控制在1.3~2.0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掺加混合材料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

(2)在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

(3)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或工作度,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应按规范规定严格控制。

(4)在一个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到外界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

(5)随时检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合易性。

4、治理方法

因和易性不好而影响浇筑质量的混凝土拌和物,只能用于次要构件。

(二)麻面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2、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换,出现麻面。

(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润湿或润湿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

(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位置表面出现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预防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润湿,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用权模板缝隙拼接严密。

(3)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4、治理方法:

麻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镪水刷洗,充分润湿后用水泥互浆或1:

2水泥砂浆找平。

(三)露筋

1、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架立筋或箍筋等,滑被混凝土包裹面外露。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3)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

(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用权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润湿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旱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3、预防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修整,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墙板为15mm,梁柱为25mm,基础为35mm。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米左右在钢筋上绑上一个水泥砂浆垫块,主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料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较小尺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灌。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5)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将木板充分润湿,并认真堵好缝隙。

(6)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留槽等进行下料。

(7)拆模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应及时检查补扣绑好。

4、治理方法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润湿,再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润湿,用高一级标号的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四)蜂窝

1、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滑分段分层,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

(5)模板空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换,因振漏而造成蜂窝。

3、预防措施

(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留槽等措施下料。

(3)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

(4)在竖向结构中(柱、板墙)浇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