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6005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26~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学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丽,我们一年级组织了植树活动,瞧!

(播放植树活动照片)在这次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表现的很积极,个个都是劳动小卫士。

亮亮一家也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是他画的一幅画。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适时贴板书亮亮:

3棵

妈妈:

26棵爸爸:

30棵)

针对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

妈妈和亮亮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生2:

妈妈和爸爸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生3:

爸爸和亮亮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

师:

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提示:

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贴本节课要解决的2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重点探究这两个问题。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一)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梳理信息,列出算式。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求“妈妈和亮亮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需要用到哪两个信息?

怎样列式?

预设:

26+3。

(师板书算式)

师:

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

先独立思考。

预设:

(1)接着数27、28、29,我接着数了3个数,数到29,所以26+3=29。

(2)摆小棒

(3)拨计数器

借助课前准备的小棒摆一摆,(出示探究要求:

一、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二、借助小棒或计数器展示你的算法。

)摆完与同桌交流算法!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

摆完的同学把你的研究过程说给同桌听。

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学生不疑。

学生借助教具小棒展示计算过程:

预设:

要想计算26+3等于多少,我先摆出26根小棒,(学生边摆边说:

一个十,两个十,21、22、23、24、25、26),再摆出3根小棒,先算6+3=9,再算20+9=29。

质疑预设:

(1)为什么是6和3相加,而不是2和3相加?

(2)为什么3根小棒和6根小棒放在一起,而不是和2捆小棒放在一起?

……

教师质疑:

9是怎么来的?

预设:

6根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来是9。

借助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学生说算理。

学生上台展示拨计数器的过程。

(二)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吗?

生借助老师的小棒和计数器展示你的算法!

回顾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

(播放微课)

四、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1.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预设:

都是加法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加数26,不同的是一个加3,一个加30。

26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30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2,。

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或者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

(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3.练习巩固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都学会了吗?

下面老师来考考你。

试一试

42+3=5+33=54+2=60+27=31+30=22+70=

指名回答,说出计算过程,进一步巩固算法。

4.课堂检测

(1)找朋友:

先用线把好朋友连起来,再计算!

34+5=30+28=53+40=6+2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写字姿势:

头正、身直、脚放平;一寸、一尺、一拳头!

还要注意把数字写标准,写漂亮!

(2)唱歌放松一下

(3)解决问题

亮亮一家上午浇了35棵树,下午浇了40棵树,他们今天一共浇了多少棵树?

(4)总结收获

预设:

生1:

我学会了在计算时要先找好朋友再计算才不会出错!

生2:

我知道了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生3:

我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时,个位上的数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加在十位上。

生4:

我学的很开心,因为我不仅听到了美妙的歌曲,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同学们都收获满满,老师也为同学们感到高兴。

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5、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妈妈和亮亮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妈妈和爸爸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26+3=29(棵)26+30=56(棵)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情分析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和数位知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某种看法。

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形成经验,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他们的认知能力,对问题的解决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前面已经对2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了深入的算理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解决问题方面,学生能算出得数,但是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部分同学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存在疑问,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学习是有差异的。

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并不感兴趣,加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算理学习中有不同的进步和思考。

于是我用了学生亲身经历的“植树活动”作为情景,导入本节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具“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探究,学生在玩儿中理解算理,而且通过自己的操作能深刻理解算理,记住运算法则!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有趣、好玩、爱玩、能理解进而能灵活运用。

情景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借助情景,对学生进行学科德育教育。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效果分析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对教材的解读。

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切生成的基础,也是教学创新的基础。

生成与预设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本课,达到了预先的目标,学生学得快乐高效。

之所以有这样的预期效果是因为我选取了孩子亲身经历过的“植树活动”作情景,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材设计了合适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使用,推动了课堂流程的顺利进行。

  1.教学情景的选取

抓住“植树活动”这一情景,本情景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孩子保持了注意力,通过解决两个问题,讲解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本情景恰好与课本保护环境主体一致。

2.教学措施的设置

游戏性、活动性、生活性、创新性的教学措施,为本节课的顺利完成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学情分析的把握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了解,学习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

这节课对学情的把握是到位的。

4.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实施的。

本节课师生均参与课件的制作与运行,为课堂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微视频也在发挥应有的作用。

生活离不开技术的创新,课堂离不开技术的运用。

5.课堂检测的使用

两道题的设计都是对学生理解算理的巩固,第一题,用儿童容易理解的语言,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深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当孩子们完成第一题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给学生放一首歌“数鸭子!

”,让学生放松一下,保持学生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着继续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牢牢的巩固计算课的算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孩子们尽情享受数学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满满的收获!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解读

本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和数位知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生以后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退位)口算打牢基础。

本单元学习的口算方法和其中渗透的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思想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方法等是后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以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同时,学习这部分知识,尤其是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为学生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題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的算理。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注重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具。

本单元的教材编写,充分地借助学具让学生理解。

小棒、计数器、小木块在本单元均有出现,而且在选择学具时,充分考虑到哪种学具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了不同的学具。

如:

在教学不进位的加法“26+3、“26+30”,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减法“45-20°",使用的学具是小棒和计数器,尤其是计数器可以很好地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

在教学进位加法“27+6”时,使用的是小木块和计数器,这两种学具有利于体现“满10进1”;教学退位减法“30-9”、“24-8"时,选用的学具是小棒,有利于体现“破1当10”的思想。

2.凸显学具操作对理解算理的作用。

本单完充分借助学具提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抽象算法。

例如,教学“26+3”时,先用小棒和计数器呈现学生操作过程,然后借助学具操作,把3根小棒或3个珠子与6根小棒或6个珠子合在一起,用“6+3=9”表示,然后跟20合起来就是29,可以用“20+9=29”表示。

而在教学“26+30"时,把3捆小棒与原来的两捆合起来,或把3个珠子拨到十位上,用“20+30=50”表示,然后与6合起来是56,用“50+6=56”表示。

教材在这个基础上引导比较,让学生自主抽象出算法。

3.注重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紧密结合。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口算。

教材的编写注重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计算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又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如,教学进位加法“27+6”时,教材先创设学生给小树挂牌子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一班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加法,明确加法的意义,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学习口算的方法。

之后,教材又通过绿点问题及“自主练习”等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实际回题,让学生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有效解决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学习时离不开学具的帮助。

本单元无论是计算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要充分借助学具操作。

如在教学口算退位减法“30-9”的时候,可以选择小棒这种能有效体现“破1当10”的学具,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然后交流摆法。

学生可能会把一捆小棒拆开变成10根,从10根里减掉9根,剩1根,与剩下的两捆合在一起是21根。

在学生明确摆法后,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中的从10根中拿走9根,剩1根,抽象出10-1=9”。

借助学生把2捆与1根合起来的操作抽象出“20+1=21”。

如出现其他摆法,教学过程也是这样,让学具的操作真正地为算理和算法教学服务。

2.注重保持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密切关系。

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安排在一起教学是可以互相促进的,教学时要关注二者的适当结合。

如,教学“26+3”的口算时,教师首先应创设学生浇花的情境,出示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让学生列式并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借助实际问题理解加法的意义,从而引出算理算法的探究:

把26和3合起来应该怎样做呢?

在解决了计算的同题后,教师可以再次借助情境提供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运用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计算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3.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时,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1)能否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分析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

(2)能否在解决向题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参与提出向题、合作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抽象、概括、推理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合理进行算法优化。

(3)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测练习

“当堂检测”,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测试,它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设计了本节课的练习。

1.找朋友:

先用线把好朋友连起来,再计算!

34+5=30+28=

53+40=6+21=

2.解决问题。

亮亮一家上午浇了35棵树,下午浇了40棵树,他们今天一共浇了多少棵树?

我的算式:

=()

答:

他们今天一共浇了棵树。

 

在“玩”中学,在“乐”中成长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和数位知识,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在日常生活和前面的学习中,基于相关的计算经验,依他们的认知能力,对问题的解决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

前面已经对2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了深入的算理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解决问题方面,学生能算出得数,但是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计算过程,部分同学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达存在疑问,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学习是有差异的。

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并不感兴趣,加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的算理学习中有不同的进步和思考?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学好数学?

于是我用了学生亲身经历的“植树活动”作为情景,导入本节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学具“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探究,学生在玩儿中理解算理,而且通过自己的操作能深刻理解算理,记住运算法则!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有趣、好玩、爱玩、能理解进而能灵活运用。

在本节课的开始,先对学生进行口算检验,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用“植树活动”的情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能全神贯注的认真听讲,能紧紧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算法的探究,通过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学生能用不同的学具理解“26+3”和“26+30”的算理,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尝试学习。

在学生汇报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提出自己的疑问,先让学生解答,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再由老师解答,对于学生没有提出的疑问:

“9是怎么来的?

”由老师提出,让学生充分思考,进行算理的研究。

在这次的活动后,还有值得思考的几点:

1.如何让孩子在每一节数学课都轻松、快乐的“玩”?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如何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4.如何表扬和鼓励孩子,让孩子的注意力更持久?

5.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

或许这些问题解决了,我的课堂更活泼,生动、更精彩!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学生应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计算。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阐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本着“以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