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848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社区:

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2.地理社区:

基于空间属性而形成的社区。

 

3.身份利益社区:

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的社区,即功能社区、联盟性社区或是精神牲社区等。

 4.个人网络社区:

指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5.善治:

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6.社区建设:

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7.社区服务:

是指在政府的扶持引导、社会积极援助下社区居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利用社区内的员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称为社区服务。

 

8社会行动策略:

假定社区中现存的受迫害的和弱势的人群需要组织起来要求大社区增加他们的资源和平等对待他们。

 

9.街居体制:

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产生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法律还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

 

10.乡村管理体制:

是在乡镇成为国家最基层政权组织同时,其下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成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定关系界定为指导与协助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11.市场失灵:

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12.政府失灵:

政府为了矫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的功能缺陷所采取的立法、行政管理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结果,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

 13.第三部门:

是指除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第三中社会组织。

 

14.社区党建:

即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或工会和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社区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建设。

 15、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16、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实施机构。

 

17、村民自冶:

村民自治是指全体农村居民为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实现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18、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经验、技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状况,促进社会发展而无偿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行为。

 

19.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福利资助和福利政策的扶持、援助下,在社会资源技术的积极支持、帮助下,依靠社会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20.社区照顾是指提供适当水准的干预和支持,以使人们能够实现最大的独立和控制他们的生活,为实现此目的,必须发展在各种设置中的广泛的服务。

 

21.社会关系网络是指社区中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和支持的互动关系网络,一般是指一种非正式组织下的自然的交往关系。

 

22.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

它包括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会矫正、维持秩序和事故预防。

 

23.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指对社区内居住物业的管理。

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24.社区文化是特定社会区域中成员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的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

 

25.社会工作者:

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26.社会资源:

社会中存在的、对于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有用的所有财富的总和。

 

27..个案工作:

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28..小组工作:

是一种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式,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二:

简答题 

1.美国学者法林提出的地理社区、身份利益社区和个人网络社区三者有什么区别?

 

答:

三者的区别在于人们之间联系的方式或属性不同。

地理社区以空间地域为纽带得以形成,是最古老的社区;身份利益社区主要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身份团结起来,集体努力来争取群体的利益和维护集体身份;个人网络社区是基于个人的兴趣、愿望和志向等主观意识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2.简述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者关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各自特点。

 

答:

传统社会的人格系统的行动趋向、社会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文化系统的价值模式分别对应的情感是投入性的、权利义务是扩散的、利益目标是集体性的、价值标准是先赋性的和特殊性的。

而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则在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方面转变为情感的中立性、权利义务的专一性、利益目标的个人性、价值标准的自致性和普遍性。

 3.就一般意义来言,现代化对传统社区的冲击和转变有哪些内容?

 答:

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4.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

社区问题的类型有:

(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

(2)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4)社区环境问题;(5)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丢失问题;(6)社会解组问题。

 

5.治理与统治的区别点有哪些?

 

答:

(1)主体不尽相同;

(2)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3)管理的范围不同;(4)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6.英国学者格里·斯托克在对目前流行的各种治理概念作了一番梳理后提出,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有哪五种主要的论点?

答:

(1)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2)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之点。

(3)治理理论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

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

(4)治理之行为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自治的网络。

(5)治理理论认定:

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

 

7.简述中国城市基层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性。

 

答: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治、社会体制变革导致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使得传统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面临日益眼中的危机。

主要表现在:

(1)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

(2)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3)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4)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8.简述地区发展模式与社会计划模式目标分类的差别。

 

答:

⑴地区发展策略其实不是一个用来概括社区干于策略的适合的概念,它只是客观反映了这种策略的原初发生地是在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的传统社区里,那里为了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这种共识取向的社区治理模式。

地区发展目标分类:

地区发展策略的目标追求不是具体的任务目标,而是抽象的过程目标。

 ⑵社会计划策略是指针对社区中的具体问题。

社会计划目标分类:

社会计划策略的目标侧重于任务目标,所谓任务目标是指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解决社区中存在的具体的问题。

 

9.简述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

 

答:

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有四点:

⑴社区经济活动受社区需求的调节,同时囿于传统技术的低下,社区经济活动一般是环境资源依附性的。

⑵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是由社区中的有身份的人士来主持的,他们形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

⑶社区的社会组织是通过家族努力来形成和维系的。

⑷社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族伦理的规范和宗法势力的左右。

 

10.简述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

 

答:

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组织群众,建立积极分子网络,发动群众运动,开展社区互助服务和生产自救等方式,实现城市社区的基层治理。

 

11.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什么?

 答:

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

(1)界定社区;

(2)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3)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4)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5)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

 12.经济组织在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是什么?

 答:

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有:

(1)参与社区党组织建设;

(2)参与社区治理活动;(3)提供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4)提供人力、智力资源。

 13.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

(1)拓展、提供各种社区服务;

(2)协助政府提供公公和公益服务;(3)协助居民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4)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14.社区党建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途径是什么?

 

答:

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主要途径:

(1)通过建立协调议事机构,调动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2)通过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3)通过社区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4)采取各种方式,动员各种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15、简述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的现状。

 

答:

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

  

16、简述居民委员会的职能 

答: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有:

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第二,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社区公共事物;第三,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本社区的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开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第五,监督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反映社情民意;第六,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17、简述村民委员会的职能。

 

答:

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担负的职能包括:

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第二,管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第三,协助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展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调解民间纠纷;第五,维护社会治安;第六,向人民政府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及建议。

 18、简述志愿服务的特征。

 

答:

与其他服务相比,志愿服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志愿性;第二,无偿性;第三,公益性;第四,组织性。

 

19、简述20世纪80年代开展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特点。

 答:

20世纪80年代社区服务基本特点:

 

第一,社区服务定性为城市社会福利的基层网络,是为了解决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紧张、国家社会福利供应紧缺问题,通过动员街道力量,大力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服务的供应,满足福利服务需求。

 

第二,社区服务是以社区中的孤老残弱、精神病人,烈军属等民政福利对象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接纳社区  

中非民政福利对象,向一般的社区居民家庭中的福利服务需求者提供有偿服务。

 第三,社区服务主要以小型分散的福利设施为主,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第四,社区服务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五,社区服务以社区居民参与组织和提供服务,同时动员社区志愿人员参加色社区服务,缺乏专业指导和专业服务。

 

第六,社区服务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街道和居委会经济体的提留来筹集,同时实行有偿服务收费和接受社会募捐等多渠道解决,资金缺口答,渠道单一,影响了服务水准和专业化程度。

 

20、简述1993年14部委发布的有关社区服务文件的主要内容

 第一,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第二,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 

第三,社区服务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三者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社区服务业。

 

第四,统筹规划社区服务,大力扶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把社区服务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社区服务中心给予财政补贴恶化政策优惠等。

 

第五,多渠道筹集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资金。

 

第六,建立充满生机的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赋予社区服务单位经营、用工、分配自主权。

 21、简述照顾管理模式下的基本工作程序。

 

答:

照顾管理模式的基本工作程序包括7个步骤:

 

第一步是出版信息告诉潜在用户哪些照顾机构可以提供援助和服务; 第二步是决定评估的水平,以避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第三步是评估需求 第四步是照顾计划 

第五步是执行照顾计划 

第六步是监视计划是如何被传染的 

第七步是评审以决定哪个计划需要定期评估。

 22、谈谈当前城市社区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

社区治安存在的问题:

 

第一、城乡结合部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居民的生存财产没有保障,居民安全感普遍比较低迷。

 第二、某些社区社会不安定因素突出,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下岗失业、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等问题引发的上访、诉讼,争执等事端频发。

 

第三,某些社区管理松弛,人员混杂。

 

第四,某些社区危房众多,道路拥堵,杂物乱堆,事故隐患严重,居民尤其是老人、儿童的生活安全没有保障。

 

第五,某些社区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居民生存环境恶劣。

 第六,某些社区邻里关系紧张, 

第七,某些社区社会安全组织体系不健全,保卫人员配备不达标,应急措施不到位等

 23、谈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思路。

 

第一,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相结合;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等界限,鼓励多方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健全服务网络。

进入竞争机制。

 

第二,实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

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经费、基础设备等方面提供帮助。

共公卫生服务项目纳入财政预算。

 

第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服务人员必须有执业资格,推进上岗培训制度,加块正规化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队伍的步伐。

鼓励其他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向社区流动。

 

24、简述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答:

原则:

1.主体性、2.系统性、3.多元性、4.开放性。

 

25.简述社会环境的主要功能。

 

.答:

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它对人的成长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第一、提供资源。

社会环境向个体和群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社会环境不同,社会环境所拥有或提供的资源不同,对人的成长的促进作用必然不同。

第二资源竞争。

社会环境并不都是积极地或直接促进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中包含有生存与发展资源的竞争者,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这种竞争关系尤为明显。

第三、资源获取中介。

个体和群体有时不能直接获取生存与发展的资源,需要通过生存环境(直接生活环境、生活共同体等)去获取资

源。

第四、资源分配。

人们从社会环境中获取资源,社会环境也就扮演着资源分配的角色。

社会资源分配既包括分配主体(社会中掌握和向社会或成员分配资源的实体性机构,如国家、政府、社会组织等),也包括分配机制(资源分配的指导思想和标准,资源分配的方式及其传送渠道或方式,如社会制度、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等)。

 

26.简述个案工作的特点。

 

答:

(1)个案工作是一种从个人或家庭入手,工作者与受助者个人及家庭面对面,一对一的社会工作助人方法;

(2)个案工作以感受到困难、适应不良或者有问题的个人及家庭为工作对象;(3)个案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个案工作的专业知识及人际关系调整的专门技术;(4)个案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工作者的介入,协助社会功能失调的个人或家庭,改善生活,增进幸福。

 

27.简述小组工作的特点。

 答:

(1)社会工作着重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体系,也就是说协助的主要力量来自小组中的个人或小组成员的力量。

(2)小组工作者要了解小组成员,善于利用小组过程,并协助成员了解和利用小组过程。

(3)努力增强个别成员的能力,以便能自动自发地发挥功能而成为独立的个人或小组。

(4)小组必须协助成员在小组结束时,再经历整个小组的过程。

 

28.简述社区工作的特点。

 

答:

社区工作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第一,社区工作以社区为工作对象,重点是解决社区群体面临的集体问题,或居民共同关心的社区事务;第二,社区工作采用宏观的角度分析社区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社区工作强调居民集体参与,它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第四,在社区工作中既强调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又强调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为社区做贡献,促进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发展;第五,社区工作强调积极运用社区资源,重视社区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建设与作用。

 

29.简述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答:

(1)社区治理中基层政府职能扩张,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

(2)社区治理中专职社区工作者扮演双重身份,角色冲突严重;(3)社区治理中工作方法单调落后;(4)社区建设内容局限在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等方面,忽视了社区经济发展。

 

30.简述当前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答:

(1)自治民主流于形式,存在许多不民主、假民主做法;

(2)家族势力、黑恶势力抬头,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进行;(3)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两委”关系紧张,矛盾重重;(4)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间的关系不依法。

 

31.简述影响中国社区善治的几个基本因素。

 

答:

(1)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方向;

(2)社区治理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设;(3)民间组织的发育和壮大;(4)公民参与状况。

                            

 三:

论述题 

1.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功能的特点 答:

当代城市社区功能特点:

(1)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强大;(5)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

  当代农衬社区的功能特点:

(1)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5)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 

2.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有什么特点?

它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区生活有什么冲击和改变?

 

答: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

(1)现代化起步比较晚;

(2)现代化最初动因和最初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认为的自觉努力;(4)现代化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任务紧迫,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外生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社区造成冲击和变动包括:

(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

(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

(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施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

(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

 

3.论述新管理主义思潮及其对政府改革的影响 

答:

(一)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兴起。

20世纪末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兴起,还受到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影响。

在传统农业和小手工业时代,生产、销售和消费环节彼此分割,生产效率和成本的观念还没有进入生产者的视野,生产者凭借的是主观性很强的个人经验,生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尚没有产生。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组织管理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到20世纪末的100年间,管理理论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相继出现的管理理论。

新管理主义源自于新泰勒主义。

新管理主义思潮正从西方国家走向全球,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在福利服务供给上,强调福利多元主义的供给模式逐渐抬关,同过去单一的政府模式,转变为同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共同提供。

(二)新管理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政府改革。

自1980年前后,由于经济衰退,财下危机以及公民对政府服务普遍不满,许多西方国家兴起了以“政府再造”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浪潮。

寻求更好的治理是“政府再造”运动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的是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

1。

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向分权、放权的管理休制转变。

2。

政府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3,公共事务从“官营”、“公营”变为“民营”、“私营”4。

将竞争机制引入公共部门5,由重视投入转向注重结果和产出。

6,利用社区资源实现公共利益目标7 ,规定明确的服务标准和公众享有的权利。

  

4.论述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历史的沿革过程。

 

答:

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历史的沿革分为三个阶段:

1958年前实行的是乡(行政村)管理体制,1958-1983年实行人民公社管理体制,1984年后,以村民自治为基础的乡村新体制开始重建。

一、乡(行政村)管理体制的建立。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早是从士地改革开始的。

通地过土地改革,一方面改变了旧的土地关系,另一方面借机将农民组织起来,普遍建立“农会”组织。

乡行政村)管理体制的建立及扩乡撤村后,继续鼓励并组织农民进行互助合作,并逐步引导农民由临时或者常年性的互助转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接着又转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12月,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家农生产合作社的决定》,以互助组为中心的互助合作,开始转化为以初级合作社为中心的农业合作运动。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问题的决议》此后各地发展合作社的速度不断加快,到1956年初全国农村基本建成初级社。

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产生和演变。

195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决定把各地成立不久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升级为大规模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这是通过“一平二调”实现的。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在组织结构方面实行“政治合一”;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实行集体所有,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实行集休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在“大跃进”背景下一哄而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灾难,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人发生活常驻到严重影响。

三、农村乡村管理体制的重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家庭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动摇了人民公社存在的经济基础,冲击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对新时期新建的乡村管理体制进行分析可见,这一体制有两个最突出特征:

一是在乡镇成为国家最基层政权组织的同时,其下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成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是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定关系界定为指导协助关系,面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5.试评价市场机制。

 

答:

作为一种由市场自动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突出优点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能够自动地导向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给每个经济主体以经济选择的自由。

但是其局限作用和缺陷也不能忽视。

因此,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来把握。

 

具体地说,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