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导游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78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干山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莫干山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莫干山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莫干山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莫干山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莫干山导游词.docx

《莫干山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干山导游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莫干山导游词.docx

莫干山导游词

莫干山导游词

【篇一:

导游词.doc-德清竹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碧坞龙潭风景区】

导游词

各位团友,欢迎大家到德清来旅游!

德清旅游有句形象口号,叫做“玩水下渚湖,游山上碧坞”。

下渚湖是德清旅游的王牌,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第一湿地”,上碧坞就是我们现在要去游览的景区,叫“碧坞龙潭”,它位于德清县的莫干山镇。

大家知道莫干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的朋友可能还游览过莫干山,可是你们知道莫干山最美的景色在哪里吗?

就是碧坞龙潭。

因为碧坞龙潭开发的时间还不长,所以许多人还不知道,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可称为“养在深闺未人识”。

以后可以告诉你的朋友,下次再来德清旅游,游莫干不游碧坞,等于白来了。

朋友们,从湖州市区到碧坞龙潭大约1小时行程,刚才经过的这个镇叫埭溪镇,是在吴兴区与德清县的交界处。

下面我们将会看到一个规模非常大的水利工程,叫“老虎潭水库”。

这是一座以防洪为主,集供水、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库,水库面积

5.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近1亿立方米,年供水量6796万立方米。

计划到07年底工程竣工,08年开始向湖州市区供水。

届时一个风光秀丽的人工湖就将出现在这里,这个地方必将成为湖州旅游一个新的热点,碧坞龙潭就在老虎潭水库的旁边,所以这条路今后一定是湖州最美丽的旅游风景线。

我们已经到了碧坞村,看到这些大大小小的招牌了吗?

这些都是“农家乐”,碧坞村虽然不大,但是“农家乐”已经有20多家。

过去这里的农民靠山吃山,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山上的毛竹,现在农民也搞旅游了,观念也变了,我们都是最受欢迎的客人。

到这里吃住条件一应俱全,等会用餐时就让大家品尝一下碧坞农家菜的特色风味。

看,这就是景区大门,山峡之间一座高高的城楼,好象隋唐演义中的瓦岗寨,一夫档关,万夫莫开。

游览碧坞龙潭就从这里开始——。

碧坞是个古老的山村,走在这段古村小路上,这里还在人间,前面就是另一个世界了,这叫渐入仙境。

大家抬头看山壁上的题词,“莫干幽谷,碧坞龙潭”,这八个字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题写。

赵孟頫是湖州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名家之一,他夫人管道升是德清人,是古代最著名的才女之一,他们夫妇俩经常到碧坞来游览。

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了景区的峡谷区,这里悬崖峭壁,怪石丛生,请大家在游览时一定注意脚下安全。

看到瀑布吗?

迎接大家的第一条瀑布叫“福水瀑”,福水降临好兆头啊!

这座桥廊原来是个祭台,叫“应雨台”,又称祈雨台,传说碧坞龙潭藏着一条小白龙,所以山中水流永远不断。

古时候每逢干旱季节,山下的百姓就在这里焚香叩拜,齐声呼唤小白龙,只要听到空谷回声,天雨便会应声而降,十分灵验,故称“应雨台”。

看这山崖上的四个大字“灵应祷雨”,这是清代著名书法家赵谦之的真迹,取其中二字便是应雨台的名称。

左边又是一条瀑布,叫“清凉瀑”。

莫干山被誉为“清凉世界,避暑胜地”,其实莫干山最清凉的地方还是在碧坞,盛夏天站在清凉瀑周围,比空调还凉。

请看上面这块山岩,感觉象什么?

对,就象老鹰嘴,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雷公岩”。

我们登上去近看,这里石壁上刻着一幅画像,是《封神榜》里的雷振子。

雷振子原来是姜子牙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封神,他封的就是雷神。

雷振子的形象长着一付鹰嘴,所以把这山岩叫做“雷公岩”。

其实真正的缘由还有一个神话传说:

因为碧坞山谷美如仙境,所以八洞神仙经常在这里聚会游乐,其中汉钟离和韩湘子最喜欢下棋,俩人只要一到这里就下棋,一下棋就几天几夜没完。

雷神和八仙是好朋友,又是个棋迷,是最忠实的观众。

有一回,雷神观棋观得误了时间,到了施雷时刻连打雷工具也没有准备,这下可糟了!

原来这下雨打雷工作的纪律特别严格,必须按天条不折不扣地执行,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打雷,下几点雨打几声雷,都得按规定办,差一点就是犯了天条。

《隋唐演义》中有一个情节,说的是东海龙

王为了跟一个算命先生打睹,到了下雨时刻有意少下几点,结果犯了死罪,被唐皇李世民的承相魏徵在梦中斩下龙头。

所以雷神能不急吗?

情急之下,猛蹬一脚,把这里的山崖踢塌了半壁,轰隆山崩不也象雷声嘛,只好滥竽充数了。

看,对面的山壁上还留着他的脚印呢!

谁知这下子却把莫干山的山神爷给得罪了,山神爷就赶到玉皇大帝那儿告状。

玉帝一听特别生气,你雷神犯天条不说,还要弄虚作假,得罪加一等。

这时候八仙可急了,雷神是好朋友,更因为是观棋误事,自己也有责任,能见死不救吗?

所以连忙到玉帝面前去求情,又赶紧做山神爷的工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立马在这里重造了一座山崖,才救了雷振子。

这山崖就称之“雷公岩”,以示教训。

从那以后,雷公对碧坞深感愧疚,每逢打雷总有意避开这里,所以碧坞村从来没有发生过雷击伤害。

旁有北宋书法家米芾题刻“神明相佑”,正应此说。

谁能猜到八仙下棋的地方在哪?

肯定就在附近。

对,前面这座楼阁叫“聚仙阁”,旁边这个亭子叫“八仙亭”,都是八仙聚会的地方。

看这激流奔腾的溪沟中,横卧着多少奇形怪状的石头,当中最突出的这块巨石就是汉钟离和韩湘子经常下棋用的,百姓称之“棋盘石”,又称“仙枰石”。

原来这石面非常平整,上面都刻着棋纹,后来因为雷公踢塌山崖,山崩下来毁了棋盘一只角,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部分棋纹尚依稀可辨。

旁有苏东坡题刻“云龙仙石”,还有雍正皇帝的题词“山中无年”,连皇帝老子也知道碧坞。

“山中无年”四个字什么含义?

这是个比喻,古语有云,“天上一刻,人间十年”,

八仙在这里下一盘棋,人世间不知道过了多少年。

这个比喻是用时间概念来表达对碧坞美景的极其赞叹,喻义真是太巧妙、太深刻了!

各位团友,请留意“八仙亭”上方的这片峭壁,是否感觉与周围山崖的形貌明显不同?

这里犬牙交错、棱楞凹凸,仿佛刀劈斧砍似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这上面记铭刻着一桩发生在2400多年前的复仇故事。

听说过莫干山名称的来历吧。

春秋末期,群雄称霸,吴王阖闾想要争当盟主,得知在吴越边境也就是今天的德清县境内,有一对夫妇叫干将、莫邪,是铸剑的高手,限令他们在三个月之内炼出绝世宝剑,许诺事成之后给予重赏。

干将夫妇就在这山中采集铜精,开炉铸剑,经过呕心沥血,炼出一对雌雄双剑。

夫妇俩担心吴王不讲信用,把雄剑留下,干将只带一把雌剑去献给吴王。

吴王一试这宝剑,削金如泥、吹毛断发、血不见痕,果然天下绝品。

心想既然是绝品就不能再有第二把,就背信弃义把干将杀了。

消息传来莫邪悲痛欲绝,为了保护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只好隐名埋姓避难于碧坞山谷。

16年后,莫干长大成人,莫邪详告家史,并将雄剑交给儿子。

莫干发誓为父报仇,从此每天怀着满腔仇恨,在这山崖前试练宝剑,剑风飞舞,坚石俱裂,山崖上留下一道道剑痕。

后来在父亲生前好友之光老人的帮助下,莫干终于刺杀了吴王,报了杀父之仇。

二千多年,世事沧桑,但是这个悲壮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后人把当年干将莫邪夫妇铸剑的山叫做莫干山,他们磨剑的地方称作剑池,我们面前这座剑痕累累的山壁就称作“试剑崖”。

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到“聚仙阁”里当一回神仙吧!

楼阁的石壁上有摩崖诗刻,民国时南浔镇有一位富商叫周庆云,特别迷恋莫干山的风光,常常在这里隐居做修桥铺路的好事,这就是他的作品。

我给大家读一下:

“上有飞瀑,下有农田,潭深莫测,有龙潜焉,灵应祷雨,自昔相传。

残刻于贞元纪年,并此四字,亦化云烟”。

现在我们行走在峡谷栈道上,四面悬崖峭壁,脚下溪流奔腾,是否有一种腾云驾雾穿越山谷的感觉?

都成仙了!

看,这里有一幅石壁雕画,共有九条龙,称之“九龙壁”。

这幅雕画虽然是新的,但是山壁下有一个神话故事却非常古老。

其实这座山壁原本叫“救龙壁”,下面曾经压着一条小白龙,后来被救了出来,所以叫“救龙壁”。

碧坞龙潭总是离不开龙,这峡谷九曲八折也象条龙,峡谷的水总是川流不息,即使是干旱季节也是如此,这正是碧坞的神奇。

每到盛夏少雨时候,山下的邻村车拉桶装,纷纷上碧坞来取水。

但是碧坞也曾经断

过水,是什么原因呢?

请看!

这就是莫干山的一绝“碧坞龙潭”。

两道峭壁犹如刀劈斧削,峭壁下一潭方形水池,恰似鬼斧神工,两道峭壁缝隙间夹一条五丈多高的瀑布直泻池中,瀑声轰呜,空谷回荡,远处看去犹如一条白龙从池中腾空飞起,真是名副其实的龙潭啊!

大家当心脚下!

这龙潭原来深不可测,凉气袭人,人不可近,当地农民曾经试过,用毛竹一支接一支往下插,插了十几支还不到底。

十几年前一场山洪爆发,被泥石流堵了大半,虽然遗憾却少了一分危险。

右侧石壁上刻着两个大字“藏龙”,是北宋大文人苏东坡的手迹。

苏东坡游遍天下名山,先在杭州做官,又到湖州上任,这碧坞龙潭他能不来吗?

“藏龙”二字寓意深刻,既点出了龙潭的名称,又带出了一个龙潭变故的神奇故事。

早在五千多年前大禹治水的夏禹朝代,德清一带是个诸候国家,叫做“防风古国”,首领叫防风氏,也是位治水英雄。

大禹治水成功后,号令天下诸候到绍兴会稽山召开庆功大会。

防风氏接到通知刚要动身,忽然传来急报,天目山东麓出现一条蛟龙,掀起狂风暴雨,要使太湖暴涨,苕溪泛滥,蓄意捣乱会稽山大会。

防风氏立刻奔赴出事地点,正是碧坞山谷!

这蛟龙威力巨大,居然从太湖一直钻到山谷破洞而出,到防风古国的门口示威。

防风氏与恶龙殊死博斗,终于杀掉蛟龙平息了一场祸害。

但是再赶到会稽山时,会议都结束了。

大禹以为防风居功自傲,有意抗命,气愤之下不容分辩,杀一儆百。

等到得知实情已经后悔莫及,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桩惊天冤案。

大禹是位明君,知错即改,号令天下为防风氏平反昭雪,在防风国建造“防风祠”,每年夏历八月二十五日,官民共祭,并载入夏朝祀典,传之后世。

德清县名的来历,也许就是让后代铭记防风功德,还以防风清白的寓意吧。

当初防风氏杀掉蛟龙后,因为急着赶去开会,没有来得及下令把出现蛟龙的洞口堵上,而冤案发生以后,人们沉浸在悲痛之中,也忘记了蛟龙捣乱的事,于是,碧坞山谷就永远留下了一个直通太湖的“碧坞龙潭”。

太湖恶龙死了以后,来了条小白龙,从此风平浪静,天下太平。

小白龙是条善良的好龙,与八洞神仙都是好朋友,有一天偶然发现洞口来到碧坞山谷,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连忙请八仙一起来游玩,从此经常由龙潭自由进出,尽情欢乐。

当地流传着一个民谣“太湖通碧坞,龙王住山窝,山坞一滴雨,山下一条河”。

说明这碧坞山谷水流不断,地方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有一年入夏以后突然天象大变,连续两月滴雨不下,庄稼枯萎,百姓饥渴,山下的村民扶老携小到碧坞龙潭来取水救命,可是连龙潭的水也快干枯了,村民们悲怆呼喊“莫干,莫干”(也许是莫干山得名的又一说法)。

小白龙在潭底下听着于心不忍,但是没有天庭的命令是不能下雨的,情急之下抓起一根竹梢就往自己的鼻孔刺去,随着一声巨大的喷嚏声,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老百姓得救了,可是小白龙违抗天命,私下大雨,触犯了天条,玉帝下令四大天王,把小白龙镇压在莫干山下,并且封堵碧坞龙潭。

紧急关头,又是八洞神仙出来了,因为这次事件严重,他们请了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一起出面,向玉皇大帝说情,陈说百姓的苦难和小白龙舍身救民的义举。

终于说服玉帝,消除旱灾,并降旨赦免小白龙。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小白龙奋不顾身拯救百姓的壮举连观音菩萨也为之感动,所以亲自来救小白龙。

大家看,上面这座桥就叫“观音桥”,当年观音菩萨就是站在这座桥上施法,救出小白龙的。

她用杨柳枝一点,龙潭倾刻畅通,再把净瓶水一倒,顿时瀑布飞泻,溪流奔腾。

小白龙遇到水就活了,从山底下腾空飞出,拜谢观音菩萨和八洞神仙。

五湖四海的龙王爷也赶来碧坞,聚会庆贺,迎接小白龙。

“九龙壁”的来历,也由这个传说。

这桥下有三道瀑布:

天泉瀑、救龙瀑和龙潭瀑,都是从观音菩萨的净瓶水变来的。

桥旁石壁上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子昴的题刻“云在青天水在瓶”,以印证这段神话传奇。

穿过观音桥有两条路,一条是上山路,沿路进去有“天池”、“竹海迷宫”等野外拓展活动区,还有一条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目前正在规划开发中。

另一条是下山路,现在我们就要沿着这条路返回了。

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条下山路确实比较陡,请大家注意脚

下。

前面这一段比较平缓,路也比较宽,路边还有栏杆,还有铁索呢。

这是谁修的呢?

告诉大家,这条路还是外国人修的。

这条路是从前上莫干山的主道,所以称作“莫干古道”。

100多年前,美国传教士霍士敦就是从这条路上山,发现了山上的避暑胜地。

为了吸引更多的朋友上山,他还花钱铺设路面,加上铁索栏杆。

后来,慕名而来的洋人越来越多,各个国家的都有,就在山上盖起了风格各异的别墅,形成为如今的“万国建筑博览群”。

前面这个突出的大平台叫做“三望庐”。

为什么叫“三望庐”呢?

因为在这里可以“三望”。

一望,往下望:

碧坞山谷犹如一幅浓缩的山水画,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皮底下,溪瀑的轰呜声提醒人们这是一幅活动的图画,碧坞龙潭真龙显形,一泓瀑水从天而降,经过三折落入龙潭,游客就象移动中的音乐符号,集中在哪里,那里就有欢声笑语。

二望:

往上望:

莫干山的最高峰塔山一目了然,当年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度蜜月的武林村别墅清晰可见,一边是红砖碧瓦异国洋房,一边是悬崖瀑布龙潭传说,咫尺之遥两重世界,真是隔山如隔世啊!

三望,往前望:

茫茫竹海无边无际,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竹径曲幽似路非路,竹海送客似舟非舟,身临其境,灵魂升华,飘飘欲仙。

各位团友,让我们都来认识一下碧坞特有珍稀植物——红豆彬杉。

红豆杉又名紫杉,赤柏松,属红豆杉科,四季常绿的大乔木。

它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物种,被称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是世界珍稀宝贵的濒危植物。

红豆杉果实成熟时红果满枝,艳丽多姿,因酷似“相思豆”而得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并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红豆杉更可贵之处是,它的根、茎、皮、枝、叶、果、籽,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治疗癌症、艾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有特效,十分珍贵,被视为植物“黄金”,我国将其列为“国宝”一级保护植物。

红豆杉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北及西藏地区海拔2500—3000米处,成材需50—250年,江南地区极罕见。

碧坞村有红豆杉10余棵,实为奇迹。

其中这棵最大的红豆杉,高达20多米,胸径近1.5米,冠幅达15米,树龄逾千年。

《吴越杂记》中称其为“江南红豆杉之王”,有风水神木之称。

我们面前这棵是其中唯一的雄性红豆杉。

碧坞是个神奇的地方,今天因为时间有限,也许还有许多美妙的东西没有陪大家走到,看到。

碧坞深处正在规划开发中,但愿不久将来,我能陪大家重游碧坞,进一步探索这龙潭幽谷的神奇和美妙。

【篇二:

德清导游词】

导游词各位团友,欢迎大家到德清来旅游!

德清旅游有句形象口号,叫做“玩水下渚湖,游山

上碧坞”。

下渚湖是德清旅游的王牌,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第一湿地”,上碧坞就是我们现

在要去游览的景区,叫“碧坞龙潭”,它位于德清县的莫干山镇。

大家知道莫干山是国家重点

风景名胜区,有的朋友可能还游览过莫干山,可是你们知道莫干山最美的景色在哪里吗?

是碧坞龙潭。

因为碧坞龙潭开发的时间还不长,所以许多人还不知道,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

它,可称为“养在深闺未人识”。

以后可以告诉你的朋友,下次再来德清旅游,游莫干不游碧

坞,等于白来了。

朋友们,从湖州市区到碧坞龙潭大约1小时行程,刚才经过的这个镇叫埭溪镇,是在吴

兴区与德清县的交界处。

下面我们将会看到一个规模非常大的水利工程,叫“老虎潭水库”。

这是一座以防洪为主,集供水、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库,水库面积

5.3平方公里,总库容量近1亿立方米,年供水量6796万立方米。

计划到07年底工程

竣工,08年开始向湖州市区供水。

届时一个风光秀丽的人工湖就将出现在这里,这个地方必

将成为湖州旅游一个新的热点,碧坞龙潭就在老虎潭水库的旁边,所以这条路今后一定是湖

州最美丽的旅游风景线。

我们已经到了碧坞村,看到这些大大小小的招牌了吗?

这些都是“农家乐”,碧坞村虽然

不大,但是“农家乐”已经有20多家。

过去这里的农民靠山吃山,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山上的

毛竹,现在农民也搞旅游了,观念也变了,我们都是最受欢迎的客人。

到这里吃住条件一应

俱全,等会用餐时就让大家品尝一下碧坞农家菜的特色风味。

看,这就是景区大门,山峡之间一座高高的城楼,好象隋唐演义中的瓦岗寨,一夫档关,

万夫莫开。

游览碧坞龙潭就从这里开始——。

碧坞是个古老的山村,走在这段古村小路上,这里还在人间,前面就是另一个世界了,

这叫渐入仙境。

大家抬头看山壁上的题词,“莫干幽谷,碧坞龙潭”,这八个字是元代大书法

家赵孟頫题写。

赵孟頫是湖州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名家之一,他夫人管道升是德

清人,是古代最著名的才女之一,他们夫妇俩经常到碧坞来游览。

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了

景区的峡谷区,这里悬崖峭壁,怪石丛生,请大家在游览时一定注意脚下安全。

看到瀑布吗?

迎接大家的第一条瀑布叫“福水瀑”,福水降临好兆头啊!

这座桥廊原来是

个祭台,叫“应雨台”,又称祈雨台,传说碧坞龙潭藏着一条小白龙,所以山中水流永远不断。

古时候每逢干旱季节,山下的百姓就在这里焚香叩拜,齐声呼唤小白龙,只要听到空谷回声,

天雨便会应声而降,十分灵验,故称“应雨台”。

看这山崖上的四个大字“灵应祷雨”,这是

清代著名书法家赵谦之的真迹,取其中二字便是应雨台的名称。

左边又是一条瀑布,叫“清

凉瀑”。

莫干山被誉为“清凉世界,避暑胜地”,其实莫干山最清凉的地方还是在碧坞,盛夏

天站在清凉瀑周围,比空调还凉。

请看上面这块山岩,感觉象什么?

对,就象老鹰嘴,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雷公岩”。

我们

登上去近看,这里石壁上刻着一幅画像,是《封神榜》里的雷振子。

雷振子原来是姜子牙手

下的一员大将,后来封神,他封的就是雷神。

雷振子的形象长着一付鹰嘴,所以把这山岩叫

做“雷公岩”。

其实真正的缘由还有一个神话传说:

因为碧坞山谷美如仙境,所以八洞神仙经

常在这里聚会游乐,其中汉钟离和韩湘子最喜欢下棋,俩人只要一到这里就下棋,一下棋就

几天几夜没完。

雷神和八仙是好朋友,又是个棋迷,是最忠实的观众。

有一回,雷神观棋观

得误了时间,到了施雷时刻连打雷工具也没有准备,这下可糟了!

原来这下雨打雷工作的纪

律特别严格,必须按天条不折不扣地执行,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打雷,下几点雨打几声雷,

都得按规定办,差一点就是犯了天条。

《隋唐演义》中有一个情节,说的是东海龙王为了跟一个算命先生打睹,到了下雨时刻有意少下几点,结果犯了死罪,被唐皇李世

民的承相魏徵在梦中斩下龙头。

所以雷神能不急吗?

情急之下,猛蹬一脚,把这里的山崖踢

塌了半壁,轰隆山崩不也象雷声嘛,只好滥竽充数了。

看,对面的山壁上还留着他的脚印呢!

谁知这下子却把莫干山的山神爷给得罪了,山神爷就赶到玉皇大帝那儿告状。

玉帝一听特别

生气,你雷神犯天条不说,还要弄虚作假,得罪加一等。

这时候八仙可急了,雷神是好朋友,

更因为是观棋误事,自己也有责任,能见死不救吗?

所以连忙到玉帝面前去求情,又赶紧做

山神爷的工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立马在这里重造了一座山崖,才救了雷振子。

这山

崖就称之“雷公岩”,以示教训。

从那以后,雷公对碧坞深感愧疚,每逢打雷总有意避开这里,

所以碧坞村从来没有发生过雷击伤害。

旁有北宋书法家米芾题刻“神明相佑”,正应此说。

谁能猜到八仙下棋的地方在哪?

肯定就在附近。

对,前面这座楼阁叫“聚仙阁”,旁边

这个亭子叫“八仙亭”,都是八仙聚会的地方。

看这激流奔腾的溪沟中,横卧着多少奇形怪状

的石头,当中最突出的这块巨石就是汉钟离和韩湘子经常下棋用的,百姓称之“棋盘石”,又

称“仙枰石”。

原来这石面非常平整,上面都刻着棋纹,后来因为雷公踢塌山崖,山崩下来毁

了棋盘一只角,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部分棋纹尚依稀可辨。

旁有苏东坡题刻“云龙仙石”,

还有雍正皇帝的题词“山中无年”,连皇帝老子也知道碧坞。

“山中无年”四个字什么含义?

这是个比喻,古语有云,“天上一刻,人间十年”,八仙在这里下一盘棋,人世间不知道过了

多少年。

这个比喻是用时间概念来表达对碧坞美景的极其赞叹,喻义真是太巧妙、太深刻了!

各位团友,请留意“八仙亭”上方的这片峭壁,是否感觉与周围山崖的形貌明显不同?

这里犬牙交错、棱楞凹凸,仿佛刀劈斧砍似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这上面记铭刻着一

桩发生在2400多年前的复仇故事。

听说过莫干山名称的来历吧。

春秋末期,群雄称霸,吴王阖闾想要争当盟主,得知在吴

越边境也就是今天的德清县境内,有一对夫妇叫干将、莫邪,是铸剑的高手,限令他们在三

个月之内炼出绝世宝剑,许诺事成之后给予重赏。

干将夫妇就在这山中采集铜精,开炉铸剑,

经过呕心沥血,炼出一对雌雄双剑。

夫妇俩担心吴王不讲信用,把雄剑留下,干将只带一把

雌剑去献给吴王。

吴王一试这宝剑,削金如泥、吹毛断发、血不见痕,果然天下绝品。

心想

既然是绝品就不能再有第二把,就背信弃义把干将杀了。

消息传来莫邪悲痛欲绝,为了保护

还在襁褓中的儿子,只好隐名埋姓避难于碧坞山谷。

16年后,莫干长大成人,莫邪详告家史,

并将雄剑交给儿子。

莫干发誓为父报仇,从此每天怀着满腔仇恨,在这山崖前试练宝剑,剑

风飞舞,坚石俱裂,山崖上留下一道道剑痕。

后来在父亲生前好友之光老人的帮助下,莫干

终于刺杀了吴王,报了杀父之仇。

二千多年,世事沧桑,但是这个悲壮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

天,后人把当年干将莫邪夫妇铸剑的山叫做莫干山,他们磨剑的地方称作剑池,我们面前这

座剑痕累累的山壁就称作“试剑崖”。

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到“聚仙阁”里当一回神仙吧!

楼阁的石壁上有摩崖诗刻,民国时

南浔镇有一位富商叫周庆云,特别迷恋莫干山的风光,常常在这里隐居做修桥铺路的好事,

这就是他的作品。

我给大家读一下:

“上有飞瀑,下有农田,潭深莫测,有龙潜焉,灵应祷雨,

自昔相传。

残刻于贞元纪年,并此四字,亦化云烟”。

现在我们行走在峡谷栈道上,四面悬崖峭壁,脚下溪流奔腾,是否有一种腾云驾雾穿越

山谷的感觉?

都成仙了!

看,这里有一幅石壁雕画,共有九条龙,称之“九龙壁”。

这幅雕画

虽然是新的,但是山壁下有一个神话故事却非常古老。

其实这座山壁原本叫“救龙壁”,下面

曾经压着一条小白龙,后来被救了出来,所以叫“救龙壁”。

碧坞龙潭总是离不开龙,这峡谷

九曲八折也象条龙,峡谷的水总是川流不息,即使是干旱季节也是如此,这正是碧坞的神奇。

每到盛夏少雨时候,山下的邻村车拉桶装,纷纷上碧坞来取水。

但是碧坞也曾经断过水,是什么原因呢?

请看!

这就是莫干山的一绝“碧坞龙潭”。

两道峭壁犹如刀劈斧削,峭壁下一潭方形水

池,恰似鬼斧神工,两道峭壁缝隙间夹一条五丈多高的瀑布直泻池中,瀑声轰呜,空谷回荡,

远处看去犹如一条白龙从池中腾空飞起,真是名副其实的龙潭啊!

大家当心脚下!

这龙潭原

来深不可测,凉气袭人,人不可近,当地农民曾经试过,用毛竹一支接一支往下插,插了十

几支还不到底。

十几年前一场山洪爆发,被泥石流堵了大半,虽然遗憾却少了一分危险。

侧石壁上刻着两个大字“藏龙”,是北宋大文人苏东坡的手迹。

苏东坡游遍天下名山,先在杭

州做官,又到湖州上任,这碧坞龙潭他能不来吗?

“藏龙”二字寓意深刻,既点出了龙潭的

名称,又带出了一个龙潭变故的神奇故事。

当初防风氏杀掉蛟龙后,因为急着赶去开会,没有来得及下令把出现蛟龙的洞口堵上,

而冤案发生以后,人们沉浸在悲痛之中,也忘记了蛟龙捣乱的事,于是,碧坞山谷就永远留

下了一个直通太湖的“碧坞龙潭”。

太湖恶龙死了以后,来了条小白龙,从此风平浪静,天下

太平。

小白龙是条善良的好龙,与八洞神仙都是好朋友,有一天偶然发现洞口来到碧坞山谷,

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连忙请八仙一起来游玩,从此经常由龙潭自由进出,尽情欢乐。

当地

流传着一个民谣“太湖通碧坞,龙王住山窝,山坞一滴雨,山下一条河”。

说明这碧坞山谷水

流不断,地方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有一年入夏以后突然天象大变,连续两月滴雨

不下,庄稼枯萎,百姓饥渴,山下的村民扶老携小到碧坞龙潭来取水救命,可是连龙潭的水

也快干枯了,村民们悲怆呼喊“莫干,莫干”(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