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730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docx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docx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职能

LT

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资源的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

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我国”十二五”关于上述四项的主要目标是:

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

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就山西而言在民生方面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其次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人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再次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强化政府职责,动员社会参与,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全面完成国有工矿棚户区、城市棚户区、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和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任务,实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全覆盖,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逐步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

二.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实现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将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收入分配职能是财政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通过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手段来实现。

这是财政与生俱来的一项职能,不过在不同历史阶段分配的内容和形式会有所不同。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收支活动的突出特征是高度集中,统收统支,政府包揽过多,存在大量越位与缺位的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活动主要应集中在公共需要的范围里,这是财政职能的一个重大的转变。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完善财政引导和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做好对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补贴。

二是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给予财政补贴,保障养老保险基金顺利运行。

逐步提高养老金标准,山西从1995年起建立了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十一五”以来养老金年均增幅达到10%。

三是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最低工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向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山西从1995年建立最低工资线调整机制以来,已历经十多次增长。

2013年,我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和文化事业投入均超4000亿元医疗增幅达27.1%。

大力度的财政支持政策不仅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扩大内需也具有长远的战略影响。

三.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避免地造成经济的波动,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衡、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危机是经常发生的,这也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以维持生产、就业和物价的稳定。

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就是通过财政分配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也就是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职责。

因此,经济稳定发展就成为财政的基本职能之一。

经济稳定发展职能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经济适度增长就是国民经济增速适度,符合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要求。

第二充分就业,严格地讲是指有能力工作、愿意工作而且又被寻找工作的人的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并不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由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第三物价稳定。

即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允许或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物价稳定并不意味着物价上涨为零,人们持有货币固定票面金额形成的财富的真实价值不为通货膨胀所侵蚀就是物价水平的稳定。

“十二五”目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

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2013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3799亿元,增长11.4%,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

财政部门始终把支持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年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完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5年累计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地方财政也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第二,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以着力保障农村民生为目标,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四,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财力和政策支撑。

2013年,财政部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13799亿元,增长11.4%,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

同时,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这些措施对于扩内需促发展、保民生促和谐也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我国由于长期以来物质资本投资率过高,导致资本收益率不断递减,对于基本的民生资本的投入严重不足,经济发展动力减弱。

现在随着国家对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性投入的大幅增长与物质资本之间的匹配不断合理化,从而构成支持经济增长的长期、充足动力。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对财政部门来说,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财政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财政”是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同时应加快脚步,建立保证财政职能发挥的法律体系。

“公共财政”职能的确立,更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法制环境。

而现实的情况则是,到目前为止,真正通过立法的,只有“预算法”和“会计法”,在几十个税种当中,只有“个人所得税”通过正式立法,其余还都停留在按国务院有关条例征税的阶段。

大量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有的是出于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地方保护色彩,有的是出于部门利益出台的一些相互碰车的规章制度,法制不健全与法制环境紊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所以说要健全完善法制,利用民生财政为推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淑琴;于树一;曾俊平;;公共财政功能异化治理策略探讨财会月刊2010年29期

2王椿元;;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制度构建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10期

3杨良初;我国公共财政及其职能问题的研究;财政研究2003年09期

4韩馨仪 赵慧;在化危为机中强化财政职能中国财经报2009年

5夏祖军;重点在基础关键在基层中国财经报2010年

6瞿应明;做好“加减乘除”发挥财政职能中国财经报2009年

7杨焕玲;我国公共财政职能定位的研究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8储敏伟杨君昌主编《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何盛明著《中国财政改革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