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562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新乡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南省新乡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新乡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南省新乡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狼藉/成绩骨髓/半身不遂寂寥/眼花缭乱

B.矩形/蜡炬匡扶/夺眶而出糜烂/望风披靡

C.通缉/编辑贴切/俯首帖耳戏谑/助纣为虐

D.卓越/笨拙楔形/锲而不舍褒贬/针砭时弊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偶而度假村人情世故世外桃园

B.蜂涌三步曲谈笑风声墨守成规

C.妨碍舶来品不径而走走投无路

D.震憾哈蜜瓜迫不急待声名雀起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今天上课老打瞌睡,表现实在不好,简直是差强人意。

B.我们的家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C.每次同学聚餐总是王老板主动结账,他真可谓是大方之家。

D.春节联欢会上众位演员粉墨登场,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4.古诗文默写。

(共8分)

(1)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

(韩愈《马说》)

(3)《无题》中李商隐借用神话传说,寄托自己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写月,苏轼时而在《水调歌头》中对月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明月来寄托亲人间的美好祝愿;时而又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比喻修辞描摹月下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抒写自己贬谪生活中难得的闲适情怀。

5.名著阅读。

(4分)

(1)有一天傍晚,他来了,打扮得像过节似的,穿着金黄的绸衬衫、绒布裤子、像手风琴般轧轧作响的皮靴。

他的头发发亮,浓眉下一对愉快的斗鸡眼,还有年轻的小黑胡子底下雪白的牙齿,都闪闪发光,他那绸衬衫,和谐地映着长明灯的红光,像是在燃烧。

上面这段话是《》一书中对(人物)的肖像描写。

(2)那金顶大仙笑着说:

“没想到圣僧今天才到,我却被观音菩萨哄了,她说你们两三年就会到这灵山脚下。

想不到你们历经十四年光阴才到,害得我年年在这里等候,一等便是十多年。

试从“正能量”的角度谈谈你对《西游记》中金顶大仙话语的理解。

(2分)

6.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

若没有它,我们将活得漫无目的,鸡零狗碎。

①但一定要有一件事

②也是我们整个生命之流的导归之处

③不见得我们能够将自己热爱的事情作为职业

④它是我们在所有其他人、事、物上付出时间与心力的充分理由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7.阅读下面新闻,按要求答题。

(共7分)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从2014年11月起,中央财政安排的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补助将执行新标准,从每日补贴3元提高到4元,达到每生每年800元。

财政部教科文司介绍,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旨在改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

此次调整标准,是为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下一步,将继续鼓励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地方试点,中央财政对开展地方试点的省份按照不高于国家试点标准的50%给予奖励性补助。

2014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71.4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9.4%。

其中,安排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试点补助资金139.4亿元,安排地方试点奖补资金32亿元。

(1)概括这则

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

(2)新闻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语病类型并修改。

(2分)

修改:

(3)请你根据新闻内容,从关爱贫困学生方面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3分)

 

得分

评卷人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5分)

大海

海上的黄昏让人感到充实平静,太阳在另一边的海平面落下去的时候,海面上灿烂得仿佛熔金灌注。

猩红色的薄暮在头顶一层层推进,在天边逆转成蓝色的夜。

一艘船静静地靠过来,在黄昏里泊进港口,仿佛离人回到故乡。

我在海边的这座房子里已经待了一天,我一直在看着窗外的大海。

我回到了这里,回来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海岸线在不断靠近、延伸。

澄澈的阳光下,似乎看得见海面上温暖的波光。

车子还在行进,空调干涩的风在无声地向外溢出,我降下车窗,让海风吹入。

海滩上弥漫着腥咸的海风,那边有一个小小的城堡,一个孩子正吃力地挖着沙子,另一个正提着小水桶,踉踉跄跄地走来。

日光将人影揉捏成细长的阴影,纯粹而厚重。

螃蟹像个傻瓜,不停地移动着小小的石块,努力着,扑腾着,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海潮涨了又退,贝壳和小虾被抛出这不断的循环之外。

贝壳在阳光下光彩熠熠,小虾还在挣扎,可怜兮兮。

这些景象让我想起曾经的时光。

清晨,看日出,海面上一片晨光熹微的景象,海鸥晨起,在海面上扑腾着准备享用早餐。

下午,我会戴着草帽,在阳光的暴晒下去捡拾贝壳,再将它们一个个抛入海水里。

有时我也会无聊到去欺负正在“哼哧哼哧”搬石头的螃蟹。

我听着“呜呜——”的汽笛声,它们和蔼而悠远,仿佛带着乡愁。

而我站在沙滩上,凝望孤帆远影。

傍晚,我站在这里,早已不是原来的我了。

房屋变迁,人事更迭,但是还依然在这里,早晨,午后,夜晚,一丝一毫都没有改变。

⑪晚上我走出房间,来到海边。

夜晚的海是密不透风的黑色,和夜幕融在一起,变成最原始的黑。

远处的灯塔送来遥不可及的光,却不过是令人更绝望。

⑫我走在岸边,身旁就是黑色的海,无形的黑色在脚边汹涌着,深不见底,我看不见安全的边界,只觉得潮水一次次涌来,打湿了我的鞋尖。

⑬我突然觉得,夜里的海,就像是我的未来,一望无际,深不见底。

⑭我现在的家在河边,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宽阔的河流缓缓流淌的声音。

平稳从容的水声,像是大海,却又与大海不同。

有时河上会传来汽笛的声音。

恍惚间我以为自己身处海边,海风的咸味似乎都已钻入鼻腔。

而在下一秒,我往往意识到,自己正身处内陆的都市,在灰暗的斗室里,距海万水千山。

白炽灯闪了又闪,像是在揶揄我。

⑮我想,也许是当年在海边的时候我太贪婪了,在那里透支了所有的快乐,所以现在才会受此煎熬。

有一首歌的歌词里,是这样说的:

“曾经我放纵享受,到最后无处解脱。

越心痛就越快乐,越想快乐越寂寞。

⑯但是人不能让自己总是生活在回忆中。

我们陷入回忆时,会看不见未来。

谁都想回到过去,但你终究不会变回曾经的你,与其痴心妄想回到过去,不如珍惜此时此刻。

即使再不舍,终究必须往前看吧,就像在小学校门口死死拽着家长衣角的小孩一样,都要长大。

⑰我在沙滩上转过身,看向来时的路,准备回去。

再让我看你一眼吧,就一眼。

就当是你送别我。

最后,以及最后的最后,离开的也只会是我。

大海还在那里啊,时光改变我,带走我,将我扭曲变形,最后化成坚硬的墓碑。

任明亮的晨雾在时光里变幻成猩红的薄暮,昼夜平分,潮汐涨退,它就在那里,浸入海风,眠于潮汐。

螃蟹还会日复一日地忙碌,海凝望着它,仿佛露出恬然的笑意。

就当是在守护我吧,把我卑微的灵魂放在海里,不要浅浅地浮在水面,让它沉入深海。

在蚌含着珍珠的身体里,在鲨鱼的胃里,在螃蟹的巢穴里,在乌贼漆黑的肚子里,有我的灵魂。

像诗里说的一样,赶开一群群

黑夜,只留下钟鼓和太阳。

            (作者:

张启聪,有删节)

8.文章第

段中的哪些景物让作者感到“充实平静”?

(3分)

9.分析文章第⑦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2分)

10.分析第⑭段作者叙写现在家在河边的生活的叙述方式及用意?

(3分)

11.分析第⑯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12.结合具体景物的理解,分析结尾句子“赶开一群群黑夜,只留下钟鼓和太阳”的含义。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共12分)

“差生”活得好未来才会好

①最近,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提出一个

观点,博得大家一致认同。

戚教授认为:

我们未来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今天班里的那些“差生”;因为,未来为你提供卖菜、收电费、开出租车等日常服务项目的,很可能就是今天这些“差生”。

这些人,能真正让你切实体会到生活质量的高低。

②毋庸讳言,任何一所中小学都有所谓“差生”,并且,“差生”被边缘化似乎成了一种普遍趋势。

有些学校更是公然歧视“差生”——给“差生”戴“绿领巾”,展览“差生”作业、试卷,将“差生”驱赶到最后一排,为“差生”单独编班等等。

校园里的“嫌贫爱富”,流行病般侵蚀着太多校长、教师的心。

正是因为“差生”被普遍当成了“累赘”,所以,当看到魏书生、李镇西、雷夫等优秀教师偏爱“差生”的时候,我们才感到格外欣慰。

③对分数的狂热膜拜,使我们忽略了太多不该忽略的东西。

挫败感本已经使“差生”苦不堪言,遭白眼又给他们伤口撒盐。

我们常常纳闷,为什么越是“差生”毛病就越多——抽烟、上网、逃课、出走……有多少人能像张德芬那样,分析出这些毛病其实是孩子在竭力逃避无颜面对的现实?

而“标签效应”也告诉我们: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而这,也正是“差生”被称作“差生”之后越来越差的原因之所在。

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创办了“波尔塔瓦幼年违法者工学团”(后更名为“高尔基工学团”),“工学团”的学员全都是失足少年。

一个后来成为马卡连柯得力助手的学员卡拉巴林这样回忆道:

“马卡连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

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的、人道的接触。

”就是凭着这种“温暖的、人道的接触”,马卡连柯创造了教育的奇迹。

当年那些违法学生,被他成功塑造成了专家、学者、干部、国家勋章获得者和卫国战争英雄。

⑤没有谁不喜欢这样的句子——“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但是,我们不妨想想看,如果“差生”今天收到只有歧视与侮辱,那么,明天他奉还社会的,除了冷酷与怨恨还能有什么呢?

难道,我们只有真切体会到了痛彻骨髓的“恨出者恨返,祸往者祸来”才愿意睁开倦怠的眼睛关注一下“差生”的生存质量吗?

⑥智者说:

“源头之石,改变了河流的走向。

”愿那幸运地做了“源头之石”的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意识到自己对于河流的意义,意识到河流对于大海的意义;愿每一条河流在回望迢遥来路的时候都能够深情地说:

“感谢那源头之石,赋予了我有尊严的流向。

(作者:

张丽钧)

13.题目中的“差生”指的是怎样的学生?

(2分)

14.分析第②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和作用。

(3分)

15.根据第③段的内容,简述“标签效应”是怎样在所谓“差生”身上形成的。

(2分)

16.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3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除文中所提到的方法外,还有哪些具体方法可以帮助所谓“差生”。

(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0题。

(共11分)

(一)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述而》)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选自《论语》)

(二)子曰:

“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

”(《述而》)

子曰:

“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

子曰:

“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

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节选自《论语》)

【注】[注释]①识(zhì):

记住。

②厌:

满足。

③好古:

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

赶上,追上。

⑤鄙夫:

鄙陋浅薄的人。

⑥亡:

指不知道的东西。

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

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交友态度?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3-24题。

(共4分)

使至

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表现的画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5.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

一种是明白了;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心中了无牵挂。

有的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

请以“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乔治·居维叶是法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

一天晚上,一只长着两个大犄角青面獠牙的“怪兽”冲进了他的实验室,用非常骇人的声音喊道:

“我要吃了你!

”正在埋头工作的居维叶闻声抬起头来,看了一眼这个不速之客。

当他看到“怪兽”的四只蹄子时,忍不住笑出了眼泪:

“什么怪兽!

你是吃不掉我的——自然法则告诉我,一切长蹄子的动物都是吃草的。

”装扮成怪兽的学生见恶作剧被拆穿,只得解开兽皮,摘下面具。

望着自己的“蹄子”,他这才想起老师平时教过的生物学常识。

人们的许多失败,其实并不是发生在未知的世界里,而是跌倒在常识里。

因为越是浅显的道理,往往越容易被忽视和遗忘。

要求:

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准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1、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答案】D(2分)

【考点】本题考查辨识形近字读音的能力。

【解析】A.jí∕jìsuǐ∕suíliáo∕liáoB.jù∕jùkuāng∕kuàngmí∕mǐC.jī∕jítiē∕tiēxuè∕nuèD.zhuó∕zhuōxiē∕qièbiǎn∕biān

2.【答案】B(2分)

【考点】本题考查辨识音同字、近音字字形的能力。

【解析】A.而—尔园—源B.涌—拥步—部声—生C.径—胫D.憾—撼蜜—密急—及雀—鹊

3.【答案】D(2分)

【考点】本题考查成语理解运用的能力。

【解析】A.“差强人意”表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

B.“安居乐业”安定地居住在一起,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不能用作“人们的生活安居乐业。

”C.“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

泛指见多识广、学问深厚的人。

D.“粉墨登场”用粉墨化妆,登台演戏。

今多指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含贬义,极少数时可表中性)但也可以指单纯的登台表演(中性)。

4.【答案】

(1)青春作伴好还乡

(2)且欲与常马等不得(3)此去蓬山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每空1分,若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该空不得分。

共8分)

【考点】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积累能力。

【解析】解答这类试题一定熟背课标规定的文言文以及古诗,并力求不写错别字。

其次,在理解诗意、文意的基础上要会理解运用的默写。

5.【答案】

(1)《童年》小茨冈(每空1分,共2分)

(2)金顶大仙的话语,从侧面反映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上的艰辛,十四年光阴终于修成正果。

(写出唐僧师徒“历尽艰辛”1分,“终成正果”1分,共2分)

【考点】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积累和赏析能力。

【解析】名著阅读考查既有作品人物的识记,也有故事情节、内容、主题、重要句子的理解。

6.【答案】B(3分)

【考点】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连贯能力。

【解析】此题为排序题,做题时要注意前后句的贯通和衔接。

本题主要论述的道理是“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

”接着这段话指出“不见得我们能够将自己热

爱的事情作为职业”,随后话题开始转折,并用“它是……”和“也是……”的句式,指出这件事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所以本段在论述的时候,采用的是逻辑顺序。

7.

(1)【答案】(2分)中央财政安排贫困学生营养补助提至每生每年800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能力。

【解析】做这类题可以按照“谁(哪个部门)”、“做了什么事”的思路提取关键词加以概括。

【举一反三】做概括新闻主要内容这一类题,首先要把握新闻结构中导语的作用,即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所以,找出导语、从导语中概括主要内容是关键。

(2)【答案】(2分)成分残缺,缺少谓语。

应在“是为了”后面加“提高”。

(指出病句类型1分,修改意见1分。

共2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解析】病句的辨析应该首先从句子主干的搭配入手,本题句子后面宾语是“困难和问题”,很明显前面缺少了谓语,应在“是为了”后添加“解决”与之搭配。

(3)【答案】(3分)例:

上调贫困学生营养补助,提升中华民族教育质量。

(2)改善贫困学生生活,提高孩子身心素质。

(修辞1分,内容2分。

共3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写标语的能力。

【解析】宣传标语一般有语言简洁,内容突出,且便于人们记诵的特点。

加上修辞的运用更能强调这一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2题(共15分)

8.【答案】(3分)

(1)“太阳在另一边的海平面落下去的时候,海面上灿烂得仿佛熔金灌注。

”这种景象让作者心中感觉到“充实”。

(2)“猩红色的薄暮在头顶一层层推进,在天边逆转成蓝色的夜。

”“一艘船静静地靠过来,在黄昏里泊进港口,仿佛离人回到故乡。

”这些景象让作者心里感受到“平静”。

(第一点一句1分,第二点两句2分。

共3分)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充实平静”心情的理解,应该结合文中具体的景物描写来感悟体验作者此时的心情。

9.【答案】(2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承接上文作者回来时在海边所见到的景象,领起下文对曾经的时光的回忆。

(每点1分,共2分)

【考点】本题考查句段在文章结构方面作用的分析能力。

【解析】分析句段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主要从其在文中的位置来判断。

处在文章开头,作用一般为开启下文;处在文章结尾,作用一般为总结上文;处在文章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答案】(3分)

(1)插叙。

(2)与以前家在大海的生活场景进行比较,突出以前家在海边生活的快乐,以及对现在家在河边寂寞生活的不满。

(“插叙”1分,作用2分。

共3分)

【考点】本题考查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解析】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順叙、倒叙和插叙等。

此时身在海边的作者,写到现在家在河边的生活,明显使用插叙的方式,在对比中突出以前生活的快乐,和对现在生活的不满。

11.【答案】(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用小学校门口死死拽着家长衣角的小孩最后都要长大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不管一个人对过去有多么的不舍,终究必须往前看的道理。

(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作用2分。

共3分)

【考点】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解析】答题时可以抓住“像”这一关键比喻词,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比喻修辞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12.【答案】(共4分)“黑夜”比喻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与不幸,“钟鼓和太阳”比喻生活要积极进取,向往光明,追求希望。

所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摆脱对生活的不满,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生活必须向前看,以积极的心态继续努力,追求光明和希望。

(对“黑夜”的理解1分,对“钟鼓和太阳”的理解1分,整句话含义的理解2分。

共4分)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解析】此题在解题时,首先要注意对句中“黑夜”及“钟鼓和太阳”等具体景物的理解,然后再结合上下文分析整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共12分)

13.【答案】(2分)考试分数低,平时纪律表现不好的学生。

(“分数低”1分,“表现不好”1分,共2分)

【考点】本题考查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此题应该一般从成绩和表现两方面作答。

答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注意答案的全面规范。

14.【答案】(3分)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歧视“差生”,偏爱考试成绩好的学生的现象,比喻为“嫌贫爱富”;并将这种现象在校园里的蔓延,比喻为“传染病”,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当前学校好多校长和老师歧视“差生”,“差生”被边缘化几乎成了一种普遍趋势。

(答出“比喻论证”1分,能结合原文分析作用2分。

共3分)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

【解析】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论证方法的种类及其作用,然后才能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

文章第②段中划横线句子,将歧视“差生”,偏爱考试成绩好的学生的现象,比喻为“嫌贫爱富”;并将这种现象在校园里的蔓延,比喻为“传染病”;所以该句明显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证明了当前学校好多校长和老师歧视“差生”,“差生”被边缘化几乎成了一种普遍趋势。

15.【答案】(2分)

(1)当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学校校长、教师等人贴上所谓“差生”的标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