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559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docx

《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docx

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

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

下面给大家整理的是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搜集评价数据的教学实践论文运用技术与传统方式怎么去搜集评价数据,究竟应该怎么去操作呢?

一起学习一下!

【摘要】基于教学设备条件,根据数据实用化原则,利用智能APP后台数据,结合画“正”字和举手等传统的数据收集方法,混合方式搜集评价数据可以全方位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数据搜集。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习现状和知识掌握动态,帮助教师利用各种数据分析改进教学,从而实现教师精准教授、学生轻松学习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搜集模式APP后台数据提高教学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智能化。

利用各种教学辅助软件提高教学效率,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跨时空教学,基于教学大数据改进教学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门。

教师可以运用多维教学评价数据,指导自己的教学,实现“高效轻负”。

但是,在数据搜集方面,我们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盲人摸象式教学:

不用数据,全凭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关注数据,所有教学都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解来进行。

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已经会的教师还在拼命讲;学生希望听的内容,教师则一带而过。

这都是因为教师心中没有数据意识,不会用科学的评价数据来指导教学,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分析不全面、不准确,从而导致自己教学低效。

2.片面运用数据式: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虽然一些学校教师通过导学案上的评价数据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但学案上反映的数据是不够的,不能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有准确全面的了解。

所以,单纯以导学案的评价来指导课堂教学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智能数据难实现:

为了全面了解教学班级数据,现在很多学校正在尝试使用智慧教学平台提供的更加精准全面的数据来指导教师教学。

但智慧教学面临了几大问题,如技术门槛高、难以推广,教学资源少、实用性差,教育投入高、全面实施难等。

基于以上几点问题,在领悟到教学评价数据对教学的重要性后,我们开始探索运用几个技术门槛低且免费的智慧教学APP来搜集一部分数据,同时运用传统的方式来协助搜集教学评价数据。

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进行全方位、混合式地搜集教学数据,并以此来指导教师教学。

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二、混合搜集数据模式的定义

所谓混合搜集数据模式,就是基于简单实用的原则,采用一些快捷易用的数据搜集方式。

例如,我们运用“洋葱数学”移动APP后台数据了解学生是否参与预习,运用“作业盒子”移动APP的数据来了解学生的预习程度、学习效果。

在课堂上,利用学生举手的方式,快速了解课堂生成情况;在课后,利用画“正”字的方式来搜集课堂后测数据,再利用作业盒子的数据来了解教学补救措施是否有效,详见下页图1。

根据学校教育硬件情况,教师依据个人技术应用能力,可以找到一个经济、有效的教学评价数据搜集方式,并以此来辅助的自己教学,利用教学评价数据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度以及要针对哪一个层面的学生进行教学等。

要解决教学评价数据运用片面化的问题,就要针对“课前预习一课中生成一课后监测一课后补救”等所有教学环节的数据进行全面收集,运用数据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补救、个体辅导等,让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混合搜集数据模式的实践研究

我们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搜集与应用模式。

(一)课前数据:

准确把脉前数据

1.课前数据的收集

课前教学数据的搜集主要是指运用两个教学APP的后台数据,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学习后的测试数据,从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1)借巢移动APP数据监控预习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改革中,教师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监控学生是否真预习,是否看了课本,初中数学课本上的核心概念和典型例题是否看懂了。

我们通过移动APP-“洋葱数学”(优秀微课集)的后台管理功能,建立班群,利用后台数据管理功能清晰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是否观看了教学视频,每一个视频的配套练习是否全部完成。

另外,“洋葱数学”还拥有所有课程的数据统计功能,每个学生只要完成相应的课程就有一定积分,并开设了相应的排行榜。

为了争取到达该榜的前三名,很多学生在家里使暗劲学习,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积分或得到“洋葱券”奖励,把自己所学的版本看完后,又去选其他版本的视频来看。

(2)利用智能软件分析预习效果

为了检验学生预习效果,是真看视频还是刷视频,我们选择采用了免费作业管理软件——“作业盒子”。

“作业盒子”是一个作业运程监控软件。

我们摒弃了纸质学案,在“作业盒子”中制作电子学案,把每一节课的预习作业录入其中。

“作业盒子”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能帮助我们轻松便捷地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数据收集流程如下图2所示。

“作业盒子”的后台可以搜集到每一道题目的正确率、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正确率、每一道题具体哪些学生有错误,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查询其错误原因。

2.课前数据的应用

预习阶段数据搜集方法主要通过两个免费的移动APP来实现,通过查询后台数据可以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第一,随时随地监控学生预习情况,特别适用于假期里进行预习作业的“布置一反馈一评价”;第二,利用“洋葱数学”中学生的积分增长情况与学生成绩增长情况进行协同性分析,判断学生预习能力和自主学习品质;第三,“洋葱数学”的数据可以监测学生预习效果,学案在“作业盒子”中的数据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精确预设,课前教师就知道教什么内容,主要针对哪一部分学生来教,从而避免经验性预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相关数据匹配性分析与应用

“洋葱数学”的后台数据除了监控学生预习情况,最大的应用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匹配性分析,即对每个学生每周的积分进行统计,再对其班级平均分进行统计。

通过将学生积分与班级平均分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预习进度是否低于班级平均水平。

随后,教师再结合该学生每周数学检测平均成绩,将其与预习情况进行匹配性分析,引导学生自我检查预习过程是否扎实有效。

对于平均成绩与积分情况不匹配的学生,教师还可要求他自我反思并改进预习方式。

(2)电子学案后台数据的应用

电子学案在“作业盒子”的后台数据主要应用于指导教师开展有效的课堂预设。

针对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问题要进行重点预设。

它还可以帮助教师调整课堂教学侧重点,根据每一道题目错误所集中的人群,进行针对性教学。

以“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一课为例,本节课电子学案中设置了有9道题目,其中第1、2、4题比较简单,可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而第3、7题的正确率只有44%和46%,主要问题:

先提公因式后再用平方差公式,或都连续用两次平方差公式,或用平方差公式后还要提取公因式。

教师可以分析三类不同错误所占的比例,以及以上两道题目错误主要分布在班级哪几个层次的学生中。

(二)课中数据:

及时反馈

利用数据精准地进行课堂预设,教师可以将课堂讲解内容集中在大部分学生不懂的内容上,进而突破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课堂局限,留下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实践活动,并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堂后测,以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有所突破。

课中,建立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典型例题的解法及相关变式训练。

当学生完成单独思考与练习后,教师可以采用举手数数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每一道题目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的最佳解决方案和典型错误,利用移动黑板拍照技术来展示学生成果,进行及时分享与纠正。

新的课堂模式基本流程如下图3所示。

1.课中数据收集

课堂中为了及时捕捉课堂生成,教师主要采用让学生举手的方式来统计学生对问题掌握情况以及某一练习的正确率。

教师再利用移动黑板的拍照功能来采集学生作品。

2.课中数据应用

课堂生成是教学资源,教师将采集到的学生错误进行展示,让学生总结不同错误原因,让学生经历“出错一悟错一知错一改错”的学习反思过程,同时分享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种解决方法,并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以平行线一道习题讲解为例,如下页图4、图5,AB∥CD,P为定点,E,F分别是AB,CD上的动点。

(1)如图4,试说明么P-么BEP+么PFD;

(2)如图5,若M为CD上一点,么FMN-么BEP,且MN交PF于N,试说明么EPF与么PNM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首先,教师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该题。

接着,教师针对第一小题完成情况进行调查,让会做的学生举手,全班36位学生中有3位学生有困难。

教师针对第1小题辅助线作法进行了纠正,错误的方法是作PQ//AB//CD,正确的是作PQ//AB,再通过平行线的传递性证明三条直线都平行,再次调查发现犯这样错误的学生有9位。

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发现第2小题有多种不同的证明,于是可让这些学生分别讲一讲是怎么想出这种方法的。

在全班进行展示后,再让学生举手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方法及其理由。

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三)课后数据:

监控效果

课后,教师主要利用画“正”字的方式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且运用“作业盒子”进行补救式教学。

1.传统画“正”宇的方式统计后测数据

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将在课堂中针对课堂讲解的重点内容进行15分钟的课堂后测。

测后,教师及时批阅,除了对学生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外,还要采用画“正”字的方式来对每一道题目的错误情况进行统计。

针对犯错频率比较高的题目,教师要在回家作业中予以体现,同时要对错误比较多的学生进行及时个别辅导。

2.“作业盒子”数据分析补救效果

根据课堂后测的数据统计情况,我们会针对课堂主要问题进行补救性重点讲解,同时对个别错误率非常高的学生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

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易错问题,教师要在“作业盒子”中编辑几道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以“每日精题”的形式完成,再通过“作业盒子”的后台数据,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个数据则作为教师编写阶段性复习资料的重要依据。

四、数据教学改进的效果分析

1.数据监控使先学环节落实有效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改革中,教师遇到最大的困难是需要学生在课余、在家里完成预习,因而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控学生的预习情况。

我们利用两个移动APP不但完成了预习作业的监控,还曰通过后台数据了解到了每个学生的预习程度,把先学后教实验中的先学问题解决了,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具体预习情况,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2.数据使教学精准选点,清晰选人

课前学案完成情况的数据可以让教师轻松进行课堂教学定位,如哪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内容需要重点讲解,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都是基于数据的,数据不但可反映到每一个教授的知识点,同时还可让教师知道哪一个层次的哪些学生需要重点教学。

课堂教学内容,选准对象是高效的基本前提。

3.随机数据及时准确,灵动生成

为了及时、准确地捕捉课堂生成,我们采用传统举手方式,又利用移动黑板技术,第一时间把课堂生成结果通过PAD拍照反馈给全班学生,把最优解决方案和课堂典型错误分享给全班学生,让全班学会最佳答案,同时从不同学生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这样能让课堂生成非常灵动,也能使教师运用及时生成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4.数据促进教学改进,学生受益

当学生完成纸质测试卷后,教师用画“正”字的方式收集学生在每一道题目中的错误情况。

数据将用于综合复习,教师选学生错误比较集中的练习,不至于让复习变成“炒冷饭”,学生不需要在“题海”中迷失。

教师通过准确选题,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总之,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要有数据意识,要掌握不同的数据收集方式,善于利用数据,必须让数据说话,用数据来反映教学问题,同时用数据来指导教学,从而实现精准教学。

参考文献:

[1]刘良华,王小明.指向改进的教学与评价[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1).

[2]王本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南(第5版)[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5).

[3】耿书丽.教学评价策略与技巧[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5).

[4]高铁刚,王馨,寇海莲.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