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567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精品.docx

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精品

南昌市

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山地某时刻近地面气温(受地形影响)分布图(单位: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气温分布推测,图示山地的大致走向是

A.东西向B.南北向

C.东北一西南向D.西北一东南向

2.该地区欲建设农民新村,下列四地中最适合

的选址是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下表为江西、福建、黑龙江、河南四省2009年粮食及稻谷产量(单位:

万吨),依据表格数据回

答3-5题。

3.甲、乙、丙、丁依次是

A.黑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江西省B.江西省、河南省、黑龙江省、福建省

C.黑龙江省、河南省、江西省、福建省D.河南省、黑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

4.乙省比丁省稻谷总产量明显更少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B.地形C.气候D.人口

5.与丙省相比较,甲省粮食作物生产的优势有

A.纬度位置低B.年降水量大C.劳动力资源丰富D.机械化水平高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调水顺利进京(如右图所示)。

由于地面起伏,调水过程中,有的地段能够自流,有的地段需要人工提水。

读图回答6-8题。

6.输水线路郑州到石家庄段自流情况表现为

A.黄河以南自流

B.黄河以北自流

C.黄河南、北均自流

D.黄河南、北均不自流

7.工程进入常态化运行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京津地区,雾霾减少B.京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

C.丹江口地区,云量增加D.丹江口地区,昼夜温差减小

8.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①江淮地区伏旱②江淮地区梅雨③华北地区春旱④华北地区夏涝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右图为我国一地理野外考察队从甲地到达乙地看到

GPS接收机分别显示的界面(“精度5.Om”表示误差值不

超过5m)。

据此判断9-11题。

9.考察地在

A.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土高原

10.甲、乙两地的昼夜状况是

A.甲为白昼,乙为黑夜B.甲为黑夜,乙为白昼

C.甲、乙均为白昼D.甲、乙均为黑夜

11.甲乙两地之间的行进线路全程相对高度,

A.最大不超过233mB.最大不超过228m

C.最小不小于218mD.最小不小于213m

第Ⅱ卷(非选择题160分)

二、非选择题:

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做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需要做答。

第42—48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做题(5题,共135分)

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草豆荚是世界最贵重的香料之一,下图中乙地区(阴影部分)是世界主要香草豆荚产区。

草豆荚从采收、杀青、发酵、干燥、再到生香需要几个月时间,这些处理过程只能人工完成,豆荚成品必需在阴凉干燥的自然环境下才能保存。

(1)试评价乙地香草豆荚的生产条件。

(12分)

(2)简要分析甲地气候干燥的原因。

(10分)

(3)说明香草种植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4分)

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构想受到空前重视,这一构想有利

于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右图是京津冀

区域略图。

(1)分别列举京津冀三地优势工业部门。

(6分)

(2)根据自然条件分析,张家口建设为生态涵养区,承德

建设为高科技园区的合理性。

(8分)

(3)简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对缓解京津冀城市化问题的积极意义。

(6分)

(二)选做题请考生在42、43、44道地理题中任选—题做答,在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10分)旅游地理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

帝:

,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一带”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该地区旅游业发

展具有广阔的前量,“丝绸之路“路线图见下图所示.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安卡拉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4分)

 

(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在喀什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6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5年1月4日,贵州省遵赤高速习水发生塌方地质灾害,

规模约10万立方米,塌方造成交通双向中断(如右图所示)。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简述贵州省塌方灾害多发的原因。

(4分)

(2)为减少塌方灾害的发生,简述贵州省今后在修建高速公路

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6分)

44.(10分)环境保护

2014年,右图所示地区发生了沙漠污染事件,原因是附

近工业园区的化工企业,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沙漠。

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在图示地区长期排污带来的主要危害。

(4分)

(2)简要说明沙漠受到污染后治理难度大的原因。

(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D

A

B

D

B

B

B

D

A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D

C

C

C

D

C

C

C

D

B

A

B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C

B

A

D

D

B

A

B

B

A

C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36.(26分)

(1)水源充足(2分),水热丰富(2分),劳动力廉价(2分),海运便利(2分);湿热的气候不利于产品保存(2分),当地消费市场小(2分)。

(2)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2分),冬季风来自陆地(2分),年降水较少(2分),(纬度低)气温高(2分),蒸发量大(2分)。

(3)香草产品出口有利于增加收入(增加外汇)(2分),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2分)。

37.(20分)

(1)北京:

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2分),天津:

化工工业(2分),河北:

钢铁(能源)工业(2分)。

(2)张家口地区建设生态涵养区,有利于阻挡风沙(减少沙尘对京津城市的危害)(2分),(位于河流上游)有利于改善河流水质(2分);承德位于京津城市东北部,位于京津盛行风垂直郊外(2分),不易受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2分)。

(3)减轻人口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有害物的排放,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减轻城市住房压力。

(任答一点2分,答对三点以上6分)

38.(26分)

(1)①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3分)

②依法司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3分)

③对人民负责,创造条件接受监督,树立司法权威和公信力;(3分)

④深化改革,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3分)

(2)①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通过完善法律促使企业提升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3分)

②规定政府的环保责任有利于企业更好接受政府监督,促使其增强环保意识;(3分)

③通过行政手段增加企业违法成本,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分)

④规定公众的举报权利有利于企业接受公众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4分)

39.(26分)

(1)①丝绸之路列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3分)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传承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利于发展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3分)

③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3分)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丝绸之路成功申遗,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进而推进文化创新,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3分)

(2)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对待各民族文明要做到和而不同;(3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不同民族的文明应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实现共同发展;(3分)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明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分)(3)答案示例:

保护文化遗产,助推中国梦;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每条2分,言之有理,语言通畅,答出2条即可)

40.(25分)

(1)由民国时期汽车修理厂发展而来;汽车制造成本高、规模小、技术落后;改革开放以后抓住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与日本五十铃汽车合作,向现代企业迈进。

(6分)

(2)原因: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落后;动乱的社会环境;技术落后,成本高。

(6分)

(3)原因:

改革开放的推动;向日本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股份制企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8分)

认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江西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不断技术创新;坚持改革开放。

(5分)

41.(12分)答:

(1)高中历史教材:

对“封建制度”的解释:

是指五大社会发展形态中的一个社会形态即封建社会阶段的政治经济等制度的总和。

(2)的解释:

认为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斗争(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斗争),没有“胡”“华”称呼之分。

对于鸦片战争立场明确,认为是以禁鸦片贸易为导火线的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9分)

(2)没有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释;受到西方观点和中国古代和近代传统认识的影响;国家意识不够强。

(3分)(说明:

本题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42.(10分)

(1)交通便利,靠近旅游市场(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任答一点2分,答对二点以上4分)

(2)饮用水(食物)短缺(2分),防风沙(2分),防晒(防暑)(2分)。

43.(10分)

(1)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起伏大)(2分),地处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岩体土体不稳定)(2分)。

(2)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地形坡度;加固岩体与土体;修建坡面排水沟;加强坡面地基活动的实时监测。

(任答一点2分,答对三点以上6分)

44.(10分)

(1)造成空气污染(2分),造成地下水(河流水)污染(2分)。

(2)沙漠地区降水少(植被少)(2分),环境自净能力弱(2分);经济技术落后(治理能力差)(2分)。

45.(15分)(l)变化:

从静态的财政体系向动态的财政体系转变;从以土地人口为基本的税源(或农业税)向商业税转变;从中央政府占主导向地方政府占主导转变。

(6分)原因:

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开销及战后的条约赔款;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削弱;洋务新政的支出(如办企业、教育、新军)。

(任意一点,2分)

(2)措施:

按照西方的财税理论,划分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系统,划分国、地税收系统。

(2分)

影响:

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为统一全国财政奠定了基础;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财政税收制度向现代化方向的转型。

(5分)

46.(15分)

(1)条件:

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英国政府的殖民政策损害殖民地人民的经济利益;启蒙思想的影响;北美殖民地人民较高的自治意识和能力,共同的地域与文化心理。

(4分)发展:

通过制定1787年宪法,走上民主道路;随着西进运动与民主建州,民主制度在空间上扩展;美国内战后消除了黑人奴隶制,保障了黑人公民权;二战后面对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最高法院宣布种族隔离违宪。

(4分)

(2)普法战争前的民族主义表现为争取民族自主与统一,推动德国完成了统一并走上近代化道路。

普法战争后的民族主义表现为扩张主义,成为对外推行侵略政策的思想武器,推动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

(7分)

47.(15分)

(1)材料一的观点: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民族利己主义政策,企图祸水西引。

材料二的观点: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特殊背景下签订的,暂时有利于苏联,长远来看不利于反法西斯斗争和世界和平。

(6分)方法:

全面、辩证、客观、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

(2分)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的备战赢得了时间;但丧失警惕,致使卫国战争初期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侵略野心;推迟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7分)

48.(15分)⑴时代背景:

政治:

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文化:

思想专制、八股取士;对外:

逐渐走向闭关锁国。

(6分)农学和天文学。

(2分)

⑵赞同。

(2分)

徐光启借鉴西方的科学,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

与利玛窦等合作翻译了《泰西水法》等科学著作。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