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汇总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504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心理学汇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学前心理学汇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学前心理学汇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学前心理学汇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学前心理学汇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心理学汇总试题.docx

《学前心理学汇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心理学汇总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心理学汇总试题.docx

学前心理学汇总试题

学前心理学总训练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

A.任何时候    B.关键期   C.最佳期    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

(    )

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     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

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

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

(    )

A.视觉    B.听觉    C.触觉    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

A.爸爸告诉孩子:

“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

”孩子就说:

“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

“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    )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    )。

A.榜样    B.强化    C.移情    D.挫折

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像特点的是(    )。

A.想像出现了有意成分          B.想像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想像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D.想像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张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张,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

A.他认为牛、人、猪经常在一起出现,而船不是    B.他认为船是没有生命的,而另外的都是有生命的

C.他认为牛、人、猪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   D.以上理由都不正确

16.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17.“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8.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代词    B.名词    C.动词    D.语气词

19.幼儿语言发展中最早产生的句型是(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20.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    B.“我要吃!

”    C.“这是什么?

”    D.“这儿有个苹果。

21.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儿童的高级情感?

(    )

A.道德感     B.归属感     C.美感     D.理智感

22.3~6岁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    )。

A.先天气质差异    B.个性特征萌芽    C.个性初步形成    D.个性基本定型

23.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    )。

A.1~2岁    B.2~3岁    C.3~4岁    D.4岁以后

24.对其掌握通常可以说明其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    )。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连词

25.下面有关游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B.游戏以想像为条件,没有想像就无法进行游戏

C.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模仿生活中的行为规则,但无法将这些规则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D.合作性游戏是幼儿游戏中社会性交往水平最高的形式

26.“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27.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28.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

“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

”这说明(    )。

A.幼儿想像的独特性 B.幼儿想像的夸张性C.幼儿想像的情绪性 D.幼儿想像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29.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动作的概括    D.知觉的概括

30.幼儿能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一般是在(    )。

A.2岁后    B.3岁后    C.4岁后    D.5岁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积极词汇2.无意记忆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4.关键期5.直观行动思维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怎样科学地组织幼儿复习?

2.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有何优缺点?

3.简述亲子关系的类型及其对幼儿的影响。

4.简述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是依恋?

依恋有哪几种类型?

三、论述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试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2.试论儿童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以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四、案例题(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15分)

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

由于小薇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上奶奶家。

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小薇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琪琪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用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

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琪琪今后的学习。

   你觉得琪琪父母的担心有必要吗?

为什么?

学前心理学总训练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D  )。

A.在速度上基本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进行的

B.在速度上不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孤立进行的

C.在速度上基本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自始至终是成体系的

D.在速度上不均衡,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发展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2.2岁孩子往往会伸手要求站在楼上的妈妈抱,这说明他的(  C  )。

A.大小知觉发展不足    B.形状知觉发展不够  C.距离知觉发展不足    D.想像力不够丰富

3.(B    )。

是词汇丰富的活跃期。

A.2~3岁    B.4~5岁   C.6~7岁    D.5~6岁

4.托马斯·切斯根据9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将儿童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即(    D)。

A.适应型、迟缓型、分离型    B.适应型、冲动型、迟缓型

C.活动型、适应型、分离型    D.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起动迟缓型

5.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 B   )。

A.1~2岁      B.3~5岁   C.12~13岁    D.5~7岁

6.9个月左右的孩子,会不断地抛玩具,以认识玩具本身,这说明孩子处于(B    )。

A.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   B.新异性探索阶段 C.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    D.兴趣广泛发展阶段

7.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A )。

A.15分钟    B.5分钟    C.7分钟     D.10分钟

8.某幼儿能按物点数,然后说出物体的总数,这说明该幼儿( B   )。

A.已掌握数的组成    B.已掌握数的实际意义   C.已形成数概念      D.已掌握数的表面意义

9.(    A)。

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

A.表象    B.符号   C.表征    D.再现

10.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成人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D)。

A.发展为对话言语   B.发展为真正的外部言语   C.任其自然发展    D.发展为真正的内部言语

11.(    A)。

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份。

A.想像    B.直观行动思维   C.情绪    D.感知觉

12.(    B)。

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13.某幼儿在给鸟下定义时说,“鸟是一种飞禽”。

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   )。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14.某托儿所训练刚入所的孩子早上来时向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所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

这是(C    )。

A.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B.情绪的分化

C.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D.情绪的社会化

15.某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快,原因是他坐在汽车里,看到天上的飞机飞得很慢。

说明该幼儿在进行( B   )。

A.内容判断    B.间接判断 C.直接判断    D.形式判断

16.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这种现象称为(  D  )。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记忆容量不足    D.幼年健忘

17.从(   D )。

开始,能够把语音作为自觉意识到的对象。

A.1岁左右    B.2岁左右    C.6岁左右    D.4岁左右

18.( D   )。

开始区别各种色调的细微差别,并开始认识一些混合色。

A.3岁儿童    B.6岁儿童    C.5岁儿童    D.4岁儿童

19.电报句一般出现于(  D  )。

A.1岁至1岁半左右   B.2岁半至3岁半左右   C.2岁半至3岁左右    D.1岁半至2岁半左右

20.(D    ),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构成儿童发展的三大方面。

A.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B.同伴关系的发展    C.兴趣的发展          D.社会性发展

21.幼儿记忆的基本特点是( D   )。

A.有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逐渐发展   B.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C.接近联想优于相似联想             D.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2.青青听妈妈说,“听那孩子小嘴多甜!

”青青问:

“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

”这主要反映青青( D   )。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纯洁性    D.思维的表面性

23.(  D  ),儿童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

A.幼儿末期    B.幼儿早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中期

24.某孩子看见人生病时要打针吃药,当她看到小树长虫时,就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棍给树打针。

这说明幼儿思维的(  A  )。

A.经验性    B.固定性    C.抽象性    D.近视性

25.(  D  )。

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个性调节系统      B.个性心理特征    C.个性的结构系统    D.个性倾向性

26.眼手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B    )。

A.抓握反射          B.伸手能够抓到东西     C.手的无意性抚摸    D.无意的触觉活动

27.幼儿在认识b和d、土和士、方和万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说明(C    )。

A.幼儿方位知觉不够精确    B.幼儿观察的概括性不足

C.幼儿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D.幼儿感觉的适应能力不强

28.知道苹果是甜的,听说“桃子是甜的”,不用去尝,就知道它的甜味这种特征。

这反映了( D   )。

A.知觉的恒常性      B.言语逻辑性的发展    C.语词的概括作用    D.言语的表情技巧

29.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是(  C  )。

A.有意注意      B.选择性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分散性注意

30.写字活动属于儿童学识字的( A   )。

A.第三阶段    B.识字阶段     C.第一阶段    D.接受性言语活动阶段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2.社会性发展

3.原始情绪反应

4.电报句

5.创造想像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什么是依恋?

婴儿依恋的类型包括哪几种?

2.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可分为哪两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

3.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如何辩证把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一般性与个别性之间的关系?

5.幼儿创造想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6.对学前儿童听力的保护和培养,应注意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什么是语言与言语?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题(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例子进行剖析,15分)

张老师教小朋友学古诗,她教孩子们学宋朝朱熹的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张老师觉得诗中包含了很深的道理。

结果,小朋友们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吵吵闹闹,不愿学习。

(提示:

请用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的原理进行分析)

学前心理学总训练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学前期(幼儿期)是指(C  )。

A.2~5岁    B.2~7岁   C.3~6岁    D.4~6岁

2.孩子能听懂许多话,但是会说的不多,这一时期一般在(A    )。

A.1岁~1岁半    B.2岁左右   C.2岁半~3岁    D.1岁前

3.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A  )。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4.以下关于注意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选择性注意是一种有意注意             B.定向性注意的发生早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C.无意注意的发生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    D.本能的定向性注意在儿童和成人的活动中都不会消失

5.婴儿能辨别亲人和陌生人,是因为他们认识事物依靠的是( B )。

A.感觉的恒常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形象思维        D.感觉的概括性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儿童从出生起就有触觉反应

B.口腔触觉是儿童最早的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手段

C.手的触觉是6~12个月的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D.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是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7.对其掌握通常可以说明其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 D   )。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连词

8.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一般是在(B    )。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9.对于学前儿童的“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回忆依靠的是感知                            B.再认依靠的是表象

C.记忆的首要问题不在于存储,而在于检索       D.在整个学前期,再认都落后于回忆

10.幼儿在绘画时经常会在纸上胡乱画很多东西,这主要体现了幼儿的想像(   B )。

A.无预定目的    B.内容零散、无系统    C.受情绪影响    D.易受外界刺激的直接干扰

11.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C    )

A.爸爸告诉孩子:

“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

”孩子就说:

“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

“爸爸没听见。

12.下列关于思维的观点错误的是( A   )。

A.思维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感觉和知觉等低级认知过程中不包含思维成分

B.思维的发生发展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怕鬼的情绪

C.责任感是思维发生发展的产物

D.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13.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D    )。

A.感知          B.动作和表象       C.感知和动作    D.表象

14.5~6岁儿童已经能够正确认识(A    )。

A.早、中、晚的时序    B.日的时序       C.周的时序            D.年的时序

15.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 A   )。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6.幼儿发音的难点在于掌握( D   )。

A.发音规则      B.发音部位和音调    C.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D.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

17.儿童在使用形容词描述的对象中最早出现的是(B    )。

A.动作和体觉      B.物体特征      C.人的外形特征    D.事件情境

18.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D  )。

A.“真香!

”         B.“我要吃!

”    C.“这是什么?

”    D.“这儿有个苹果。

19.儿童的情绪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是在( C  )。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20.下列方法中最适合于调节幼儿情绪的方法是(  C  )。

A.消退法    B.冷却法       C.反思法    D.转移法

21.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C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22.2~3岁儿童处于自我意识发展中的( C   )。

A.自我感觉的发展阶段 B.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 C.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 D.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阶段

23.儿童良好个性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D   )。

A.良好的亲子关系        B.良好的同伴关系     C.正确的性别角色行为    D.亲社会行为

24.“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B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25.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最重要的条件是(  B  )。

A.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    B.微观的社会环境   C.心理成熟       D.遗传基因与生理成熟

26.儿童最早发生的记忆是(C  )。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记忆

27.体现3~4岁幼儿想像的特点的描述是(C    )。

A.想像与记忆的界限不明显  B.想像出现了有意成分C.想像内容零碎、贫乏  D.想像仍以无意性为主

28.反映儿童的直观行动思维的活动是(   B )。

A.儿童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B.过家家,给娃娃穿衣、喂饭

C.儿童通过想像两个苹果加两个苹果做2+2的加法       D.幼儿把自己想出来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29.以“生活情境”为标准,5~6岁儿童会将“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菜”划分为( C   )。

A.“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菜”;

B.“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菜”;

C.“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菜”;

D.任意划分,随情境而改变

30.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是(  B )。

A.词汇数量的增加      B.掌握口语的发展    C.对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    D.听力的发展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什么样的字幼儿容易认识?

                2.简析幼儿想像夸张的原因。

3.何为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

请举例说明。

   4.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5.学前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有哪些?

         6.什么是原始情绪?

它主要有几种?

三、论述题(第1题12分,第2题13分,共25分)

1.试述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四、案例题(根据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所给的例子进行剖析,15分)

佳佳今年4岁,是个非常听话的小女孩。

可是有一天吃午饭时,由于心爱的小狗不见了,佳佳哭了很久。

起初妈妈还耐心地劝她,可后来妈妈有些不耐烦了,就说:

“你再哭,小狗就永远也不回来了!

”佳佳一听,越哭越凶,使平时一向认为佳佳是个乖女孩的妈妈觉得无法理解了。

请根据这一案例分析幼儿理解的特点。

学前心理学总训练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  B  )。

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    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B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3.孩子能知道“我”和他人的区别是(  A)。

A.产生自我意识的表现 B.辨别能力发展的表现C.思维真正产生的表现 D.智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4.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婴儿都能找到藏起来的物体的年龄是在(  B  )。

A.4~6月      B.6~12月     C.12~13月    D.15~18月

5.儿童开始掌握时间概念约在(  D  )。

A.1岁以后    B.2岁以后       C.3岁以后    D.5岁以后

6.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C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7.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B    )。

A.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         B.能伸手抓到东西

C.看到喜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