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完整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5367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完整版.docx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完整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完整版.docx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完整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题型

单选(4选1)

多选(5选多)

判断改错(错误的并改正)

简答(适当解释说明)

论述(案例分析,具体阐述)

革兰氏染色属复染法,初染,媒染,脱色,复染4个过程

革兰阳性(呈紫色)革兰阴性(呈红色)

第二章

1.细菌大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

2.细菌结构:

①附属结构:

鞭毛、菌毛(光镜下看不见,不能作为鉴定依据,没鉴定价值)或纤毛;

②表层结构:

糖萼(荚膜或粘液层);

③内部结构:

细胞质、质粒、芽孢。

3.细菌功能:

①动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观察细菌动力可用悬滴法或压滴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其运动,也可将细菌穿刺接种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

鞭毛具有鉴定价值,采用鞭毛特殊染色(如镀银染色)可观察有无鞭毛及鞭毛数量、分布;一般染色不能看见鞭毛(如革兰氏染色)。

4.芽孢的功能:

①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强大抵抗力;

②以是否杀死芽孢作为物品消毒灭菌判断效果的指标。

③芽孢在菌体的位置和直径大小随菌种不同,这种形态特点有助于细菌鉴别。

5.细菌生长曲线(要求整个过程,结合生长曲线记忆4个时期比较容易,可能是简答题)

细菌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以倾注平板法计数孵育后的菌落数换算菌落形成单位()。

生长曲线:

连续检测细菌不同培养时间的,以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作出一条反映细菌生长数变化的规律曲线。

典型的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①迟缓期。

也称为准备时期,是细菌适应环境的过程。

特点:

细菌的核酸、蛋白质、辅酶等物质合成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细菌数量恒定或极少量增加。

②对数生长期。

特点:

细菌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细菌数量成对数增加。

细菌代谢活跃、稳定,其大小、形态、染色性和生化反应典型,对外界因素反应敏感,是检测细菌生物学性状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适宜阶段。

不添加培养基下一般细菌对数期维持4~8h。

③稳定期。

特点:

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和等环境变化,细菌生长速率降低,细菌死亡数增加使生长繁殖菌数和死亡菌数处于动态平衡,细菌数量达到最大,即处于稳定期。

此时期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较多,通常维持10h。

向培养基系统中补充营养物质,取走代谢产物,改善培养条件,可延长稳定期。

由于代谢产物较多,是细菌生化反应试验鉴定的最佳时期。

④衰亡期。

特点:

细菌死亡速率逐步增加,活菌数减少,死亡数大于增加数,细菌形态不典型,甚至出现自溶,该时期的细菌不能用于细菌的鉴定和研究工作。

6.细菌的生化反应:

由于不同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各不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不同。

根据此特点,利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来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反应。

7.灭菌:

破坏和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和细菌芽孢的方法。

消毒:

是破坏物体上活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包括细菌芽孢和非病原微生物。

防腐:

直接使用防腐剂破坏或抑制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无菌:

防止感染病原体进入灭菌组织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无菌即不存在活微生物。

第四章

1.病毒的大小以纳米()测量单位。

2.病毒的结构:

分为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基本结构:

包括核心(含一种类型核酸即或)和衣壳(蛋白质结构),二者构成核衣壳。

辅助结构:

包膜(功能:

①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②与宿主细胞膜亲和及融合;③决定病毒种、型抗原的特异性)和其他辅助结构(纤维刺突或纤突)。

第七章

1.细菌标本采集原则:

①尽早采集。

一旦怀疑细菌感染,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学检验,对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②选择不同采集时机和标本种类。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可预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根据病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时机采集不同种类标本。

③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感染可带来生命危险,临床医生会在细菌学检验出结果之前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将影响病原菌的检出。

因此应尽可能在抗生素使用前留取标本。

④遵守无菌操作。

在采取如脑脊液、血液或穿刺液等正常状态下的无菌部位标本,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不得被其他部位细菌污染。

在有正常菌群寄居的部位,如口咽部、鼻咽部和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应采取措施避免正常菌群的和其他菌群的污染。

盛放标本的容器应无菌。

⑤正确保存和运送。

采集的标本均含有病原体或潜在的病原体,必须做好标本的正确保存和运送,容器应密封不易碎,标本不得污染容器的口和外壁。

采集的标本应及时运送,远距离运送时,一般应冷藏(但对脑膜炎和淋病奈瑟菌,需保温35~37℃)。

2.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其中①②③为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④为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⑤为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①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

又称‐()试验。

必须在有氧环境中才能分解葡萄糖的是专性需氧菌;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的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的是兼性厌氧菌。

细菌以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分解葡萄糖的称为氧化型;细菌以无氧降解的方式分解葡萄糖的称为发酵型;不能分解葡萄糖的细菌称为产碱型。

利用此试验可区分细菌的代谢类型。

用于细菌种属间的鉴别。

肠杆菌科细菌为发酵型,非发酵菌通常为氧化型或产碱型。

微球菌属可氧化葡萄糖,葡萄球菌属能发酵葡萄糖。

②甲基红()试验。

原理: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某些细菌可进一步将丙酮酸分解为乳酸、乙酸、甲酸等,使培养基的下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出现红色(阳性)。

有些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物质,培养基的酸碱度维持在6.2以上,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黄色(阴性)。

主要用于大肠埃希菌(阳性)和产气肠杆菌(阴性)的鉴别。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等为阳性,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为阴性。

③V‐P试验。

原理:

细菌在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生成丙酮酸,有些细菌可将丙酮酸进一步脱酸产生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溶液中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二乙酰(丁二酮),进而与培养基中的精氨酸所含的胍基发生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反应阳性)。

试验常与与甲基红试验一起使用,两试验的结果阳性、阴性相反。

即甲基红试验为阳性的细菌,在试验中则为阴性(如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甲基红试验为阴性的细菌,在试验中则为阳性(沙雷菌属、阴沟肠杆菌)。

④吲哚试验。

原理:

细菌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与试剂中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作用,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⑤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当细菌利用铵盐作为唯一氮源,利用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碳源时,可在枸橼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分解枸橼酸钠,使培养基变碱变成蓝色(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有助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⑥氧化酶试验。

试验结果未产生颜色反应(如肠杆菌科)为阴性,10S内产生颜色反应变为深紫色(或深蓝色)(如弧菌科、奈瑟菌属)为阳性。

⑦卵磷脂酶试验。

产生卵磷脂酶的细菌,会在菌落周围形成乳白色混浊环并扩大(阳性)。

用于产气荚膜梭菌的鉴定。

⑧敏感试验。

用于肺炎链球菌和甲型链球菌的鉴别。

肺炎链球菌为阳性,甲型链球菌为阴性。

⑨杆菌肽敏感试验。

鉴别A群链球菌和非A群链球菌的重要试验,A群链球菌为阳性,其他群链球菌为阴性。

⑩凝固酶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凝固酶,使血浆凝固、不流动(阳性)。

表皮及腐生葡萄球菌的凝固酶(阴性)。

用于葡萄球菌的鉴定,常作为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I指吲哚试验,M指甲基红试验,V指试验,C指枸橼酸盐利用试验)试验的两种细菌的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

+

+

产气肠杆菌

+

+

 

3.病毒大小的测定方法:

①电子显微镜直接测量;②超过滤法;③超速离心法。

4.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①动物接种;②鸡胚培养;③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为主要的病毒分离培养技术,广泛使用的组织培养技术是细胞培养。

根据细胞的来源、染色体特性和传代次数的不同,分为:

①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是正常细胞)②二倍体细胞培养(是正常细胞,广泛用于病毒分离和疫苗制备)③传代细胞培养(类似肿瘤细胞,常用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不能用于疫苗制备)

5.病毒的理化性状的检测:

①有包膜病毒对乙醚、氯仿、胆盐等脂溶剂均敏感,无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有抵抗。

即乙醚敏感试验中有包膜病毒为阳性,无包膜病毒为阴性。

②耐酸性试验中,不同值下不同病毒会被很快灭活。

如肠道病毒可耐3,鼻病毒在3-5环境中很快被灭活。

6.试比较病毒与细菌的异同处?

区分细菌的芽孢和真菌的孢子(补充)

7.真菌的培养方法:

①试管培养法(最常用。

常用于分离培养、菌种保存);②大培养法(培养后菌落较大,用于观察菌落,但该法容易污染,常用于纯种的培养、研究);③小培养法(又称微量培养法,是观察真菌结构及生长发育的有效方法,用于菌种鉴定),其又分为:

玻片法、琼脂方块培养法、小型盖片直接培养法。

第八章

体外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㈠纸片扩散法(又称法),被推荐为定性药敏试验的基本方法。

①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地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浓度梯度。

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定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性,并且抑菌圈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呈负相关。

②抗菌药物纸片。

选择直径6.35,吸水量20μl专用药敏纸片,—20℃保存备用,每次未用完的药敏纸片放4℃保存。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纸片4℃保存不宜超过1周,否则效价会降低。

③培养基。

水解酪蛋白()琼脂为药敏试验的标准培养基,为7.2~7.4,琼脂厚度4。

④细菌接种。

接种物的准备可采用液体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

用0.5麦氏比浊标准管(1.5×108/)校正菌液浓度,于15内接种完毕。

各纸片紧贴在琼脂表面,给纸片中心相距﹥24,纸片距平板內缘﹥15。

⑤结果解释和报告:

接种正确时,细菌生长的平面是连续的而抑菌圈呈均匀的环状。

测量抑菌圈直径,参照标准判断结果。

分为三级:

⑴.敏感(表示测试菌可被测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所达到的血药浓度所抑制或杀灭),⑵.中介(指测试菌对常规剂量用药后体液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的反应性低于敏感株,但在测定药物浓集部位的体液或高于正常给药量临床上使用有效。

),⑶耐药(指测试菌不能被在体内感染部位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

⑥(法试验的)实验影响因素(简答题)

A.培养基质量。

培养基的成分、、深度、硬度和湿度等对结果的准确性由直接影响。

B.药敏纸片。

药敏纸片的含药量是影响抑菌圈大小的重要因素,其次还有药敏纸片的保存方式。

C.接种菌量。

接种菌量正确与否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大菌量使抑菌圈减小,相反可使抑菌圈扩大。

D.试验操作质量,接种后贴药片的时间,孵育条件和温度、时间,抑菌圈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质控菌株本身的药敏特性是否合格,有无变异等都是影响纸片法药敏结果的因素。

⑦质量控制。

采用标准菌株是进行药敏试验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常用的临床药敏质控标准菌株有:

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大肠杆菌25922,铜绿假单胞菌27853、粪肠球菌29212或33186等。

标准菌株的抑菌圈应在允许的预期范围内,超出控制范围应检查原因并及时纠正。

每次药敏试验应将标准菌株和待测菌在同一条件下做药敏试验。

㈡稀释法:

是定量测定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作用的体外方法,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又分为常量肉汤稀释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稀释法所测得的某抗菌药物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指能杀灭99.9%以上测试菌量的最低药物浓度。

测试的方法有培养基、药物稀释、细菌悬液接种等,与相同,不同之处:

当无肉眼可见菌生长管中的菌落数≦最初接种菌落数的0.1%,该管的最低药物浓度即为。

㈢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的意义:

①治疗混合性感染;

②预防或延迟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③联合用药可减少剂量以避免达到毒性剂量;

④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时常常效果更好。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可出现4种结果:

①拮抗作用:

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显著低于单独抗菌活性;即<A或B

②无关作用:

两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活性等于其单独活性;即=A或B

③累加作用:

两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活性等于两种单独抗菌活性之和;即=A+B

④协同作用:

两种药物联合作用显著大于其单独作用的总和。

即>A+B

㈣联合抑菌试验

棋盘稀释法是目前临床实验室常用的联合抑菌定量方法

棋盘稀释法部分抑菌浓度()指数的判断标准:

指数﹤0.5为协同作用;

指数在0.5~1为相加作用;

指数在1~2为无关作用;

指数﹥2为拮抗作用。

第九章

1.干粉培养基的质控程序:

①原料的挑选(挑选各成分较稳定的试剂,各种化学试剂一般选用分析纯);

②配制过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手册要求进行);

③培养基的一般质量控制(包括:

外观、无菌试验、培养基的量、培养基的、性能试验)。

培养基的一般质量控制:

(简答题)

A外观:

液体培养基应澄清、无混浊,固体培养基应无菌落生长,不干裂。

B.无菌试验:

培养基制作完成后,应检测每批培养基的灭菌效果。

无菌生长为合格。

C.培养基的量:

斜面培养基的长度为试管长度的2/3,平板的厚度应为4,其他平板厚度一般为3。

D.培养基:

配制好的培养基应与规定的相差±0.2以内。

E.性能试验:

每一批新配制的、新购入的培养基,均应用已知性质的标准菌株进行预测。

合格者方可使用。

2.灭菌器用温度记录装置,或者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7953和12980的培养液或菌片(含菌量为5×10^6∕片),化学指示剂等监视灭菌效果。

环氧乙烷消毒器使用枯草芽孢杆菌9372为生物指示剂。

3.生物安全水平及适用范围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是根据实验室内实验对象的危险度评估,而采取的不同程度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环境免受污染。

目前分为4级: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1)是微生物的基础实验室,进行实验用的都是最低等级的污染物或安全的微生物,完全符合标准实验室操作,如枯草芽孢杆菌;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2)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如:

沙门菌属、乙型肝炎病毒等的实验操作。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3)的操作对象一般是可以经呼吸道传播的危险微生物,如:

结核分枝杆菌,伯氏柯克斯菌。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4)进行试验研究的物质是一些非常高危险性并且可以致命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并且现今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者治疗方法来处理。

如(出血热病毒)

第十章

1.医院感染():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指在医院内获得病原体并发生的一切感染,即只要感染因子来源于医院,就可以算作医院感染。

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通常认为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包括:

①在住院期间获得感染并且发病;

②在住院期间获得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感染。

③探视者和医疗结构的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④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通常认为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不包括:

①入院前已存在的感染;

②住院前获得的感染,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住院后才发病;

2.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

(简答题)

①大多数为条件致病微生物;

②多数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或多重耐药;

③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以感染多种病原体;

④以细菌及病毒最多见,真菌感染明显增多,新病原体不断出现;

第十一章

1.进行血液细菌培养(血培养)的指征:

①当患者发热(≧38℃)或低体温(≦36℃)时;

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特别是存在核左移时),或绝对粒细胞减少(成熟中性粒细胞计数少于1×10^9∕L);

③合并有明显感染症状体征、伴有感染病灶存在时。

怀疑有脓毒血症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细菌培养。

2.血液标本的采集要求:

①采血时机。

理想的血液细菌培养应该是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之前进行,故采集血培养应尽可能在患者寒战或发热前;

②采血部位。

应行经皮外周静脉穿刺采血(一般采集肘静脉血),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严格无菌操作;

③采血份数。

对每名患者应至少从不同部位采集血培养2~3份,这样可以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对怀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应间隔1h,连续采集3份血进行培养。

同时使用需氧和厌氧培养瓶,分别注入;

④采血量。

通常采血量应是培养基的1∕5或1∕10.,适当的采血量能提高阳性率;

⑤血培养瓶的使用。

根据不同的血培养方法,采集到的血液标本应立即注入血培养瓶或含有的无菌容器中,并尽快进行培养,其中对某些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有抑制作用,不能用于此类细菌的培养。

进行血培养时已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使用树脂等能中和或吸附多种抗菌药物和其他能抑制细菌生长物质的培养瓶,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无论是否已注入血液标本,血液培养瓶均不能冷藏或冷冻保存。

血液标本不能直接涂片观察,因为细菌数量太少,要先做细菌增加培养。

(补充)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细菌、真菌学检查

1.标本采集。

采用腰椎穿刺术无菌采集脑脊液标本。

做脑脊液培养时应同时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

标本采集后应在常温下立即送检,培养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时,应将标本置于35℃保温送检。

用于常规细菌检测的脑脊液量应为1或大于1;用于检测抗酸菌的脑脊液量应为5或大于5。

第十三章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细菌学检查

1.脓性分泌物是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感染最常见的标本。

采集标本时,应避免皮肤表面细菌污染。

2.封闭性脓肿。

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和脓肿壁标本置于厌氧运送培养基内送检。

按厌氧要求送检。

3.放线菌感染标本。

患者感染处流出的脓液中有“硫磺样颗粒”,能提示有放线菌感染。

第十四章

1.病毒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下呼吸道感染少见,但更易引起严重疾病及死亡。

2.痰液标本的检查方法(痰标本是下呼吸道细菌学检查的主要标本)

一般细菌、真菌涂片检查目的有:

①确定标本是否适合做细菌培养,采用标本直接涂片镜检,依据低倍镜下(×100)白细胞和上皮细胞数目的多少来判定(在每个低倍视野中鳞状上皮细胞﹤10个,或白细胞﹥25个,同时几乎见不到鳞状上皮细胞为符合要求的痰标本,否则视为不合格痰标本)。

白细胞

(个/低倍镜视野×100)

鳞状上皮细胞

(个/低倍镜视野×100)

判断是否合格

>25

<10

合格(可用于细菌培养)

>25

10~25

尚合格(可用于细菌培养)

<10

>25

不合格(重新留标本)

 

②初步判定是否有病原菌存在,选痰液中脓、血性部分涂片,干燥固定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第十五章

1.电镜检查可用于病毒性肠道感染的检测。

2.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关的病原菌主要有:

艰难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

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呈现的是黄绿色水样粪便。

第十七章泌尿系统感染

1.膀胱穿刺法是目前判断膀胱内有无细菌感染的金标准,也是尿液厌氧菌培养的最佳采集方法。

常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取尿液法,该方法患者较痛苦较少用,常在怀疑厌氧菌感染时、采集中段尿困难者、中段尿培养结果与病情不符时采用。

2.清洁中段尿采集法简单、易行,是最常用的尿培养标本收集方法。

3.尿液检测细菌计数的影响因素:

(简答题)

①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可能抑制尿液中细菌生长;

②大量输液或应用利尿剂,尿量较大,尿液稀释,尿中营养成分降低,细菌繁殖速度减慢,其次还会导致尿液中的细菌被稀释;

③尿液的:

<5.0或>8.5,均可能抑制细菌生长;

④尿频:

细菌在尿液中的停留时间缩短,数量减少;

⑤营养要求高的细菌生长相对缓慢;

⑥采集尿液时,外阴部的消毒剂混入尿中,抑制细菌生长。

4.尿液检测结果解释及报告

尿液中一般细菌及假丝酵母菌培养菌落计数(检测结果)

结果解释及报告

>10ˆ5∕

提示可能为泌尿系统感染

10⁴~10ˆ5∕

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是否为泌尿系统感染

<10⁴∕

可能为采集时污染

一般一份尿液中多为检出一种病原菌,少数可能会在同份尿标本中分离到2种病原菌。

第十八章

1.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生殖道支原体、杜克嗜血杆菌的分离培养是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软下疳的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阳性者可确诊。

2.分离培养与鉴定是所有目前能够培养的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

第二十二章

1.葡萄球菌属多数菌株具有嗜盐性,耐盐性强。

2.链球菌属

①A群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致病力强,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丹毒、软组织感染、猩红热等,还可导致急性肾小球炎、风湿热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②B群链球菌又称无乳链球菌,主要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

③肺炎链球菌又称肺炎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菌血症等。

④草绿色链球菌又称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人体口腔、消化道、女性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常不致病,偶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最常见病原菌。

3.肠球菌属

肠球菌的主要特征:

革兰阳性球菌、菌落灰白色,触酶阴性。

鉴定方法:

①试验(快速筛选鉴定试验);

②胆汁‐七叶苷试验(本试验不能区别肠球菌与非肠球菌,需做耐盐受试验进一步鉴定。

只能用于非D群肠链球菌鉴定);

③耐盐受试验(本试验结合胆汁‐七叶苷试验可对肠球菌作出鉴定)。

第二十三章

肠杆菌科

1.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特征:

①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有菌毛,多数有周身鞭毛;

②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血平板生长为灰白、湿润、光滑的菌落;

③在肠道选择培养基(、、等)上,因乳糖分解或不分解,生长为不同特征的菌落;

④生化反应活跃,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阴性(邻单胞菌属除外),触酶阳性(痢疾志贺菌除外),硝酸盐还原阳性。

2.大肠埃希菌的主要特征:

革兰阴性菌,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形成发酵乳糖的菌落。

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阳性,葡萄糖产酸产气,在克氏双糖铁琼脂()斜面与底层均产酸、产气,H2S阴性,尿酶阴性,动力阳性,++--

3.沙门菌属

肥达反应用于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4.志贺菌属

①志贺菌产生的强烈内毒素作用于肠黏膜,使其通透性增高,促进肠黏膜对内毒素的吸收,导致一系列中毒症状,引起细菌性痢疾,典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为:

腹痛、发热、水样便,后转为脓血黏液便,伴有里急后重。

②志贺菌典型生化反应为:

不发酵乳糖,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产生H2S,即--。

不产生尿酶,动力阴性,为-∕++--

5.变形杆菌属(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兼性厌氧)

鉴定:

根据典型的迁徙现象,迅速分解尿素,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为++,为-∕++--,可鉴定为变形杆菌,变形杆菌尿酶试验阳性(红色)。

6.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兼性厌氧,4~40℃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28℃,4℃下增菌培养。

第二十四章

㈠假单胞菌属

1.人类非发酵菌感染中,假单胞菌占708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

2.假单胞菌属的主要特征:

①革兰阴性,动力阳性;

②专性需氧,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某些菌株具有明显的菌落形态或色素;

③氧化酶阳性,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通常为氧化型;

④可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或氮气;

⑤浅黄假单胞菌和稻皮假单胞菌氧化酶阴性,常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