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5326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届云南省高三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4月16日9:

00-11:

30】

2020年云南省高中毕业生复习统—检测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学理论体系约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得到长足发展,中医学将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和精气学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引入,与其自身固有的理论和经验相融合,完成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理论构建,因而这些本为关于世界存在和变化的哲学观念与学说,亦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阴阳学说,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石之上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阴阳学说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事物存在着相互对立、制约、互用、交感、消长、转化、自和等运动规律和形式,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世界本身就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

中医学将阴阳学说用于解释人体,认为人体是由各种既对立制约又协调统一的组织结构、生理机能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素问》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学说帮中医学构筑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贯穿于其中的各个方面,指导着历代医家的理论思维和临床实践。

五行学说,既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又是一种原始而质朴的系统论。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可在不同层次上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类,整个宇宙是由此五类不同层次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生克制化运动所构成的整体。

中医学以五行学说解释人体,将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五志等分归于五行之中,构筑以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并以五行的生克规律阐释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帮助中医学建立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和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整体思想,构筑了人体脏腑经络的系统模型,并用于解释疾病的病理传变和指导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精气学说,是古代先哲们探求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精气学说认为,精气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本原,精气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和调控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此学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渗透到中医学中,促使中医学建立了“精”为人体生命的产生本原,“气”为推动和调控生命活动的动力的精气理论,并对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病因病机理论、养生防治理论等的构建具有方法学方面的重要意义。

阴阳、五行、精气诸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限制,仍存在着较多的局限。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非常复杂的,用古代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诸学说尚不能全面且深层次地阐释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规律和机制。

因此,对人体复杂生命过程的研究,还应该在中医学整体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吸收中国古代人文学科的精华,一方面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细微层次的研究,以逐渐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摘编自王新华、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五行和精气学说既是古人认知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B.中医学的阴阳观念,既可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又能指导医家的诊断和治疗。

C.中医学的精气理论是一种用来解释宇宙的生命本原以及人体病因病机、养生防治的学说。

D.中医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人体,认为生理病理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生发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指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代和背景,再论述了古代哲学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

B.第二段引用《素问》中的句子,意在证明阴阳学说帮中医学构筑了独特的辩证理论体系。

C.通过分别论述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D.文章既肯定了三种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五行、精气学说在影响古代中医学时,它们三者之间也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B.中医分热证、寒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阴阳学说在中医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C.中医学既用阴阳学说,又用五行学说解释人体,难免存在矛盾之处,有一定的局限性。

D.要认识人体复杂生命的规律和本质,须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中医学进行理论改造。

【答案】1.C2.B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

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C项,“用来解释宇宙的生命本原”有误,原文是“精气学说,是古代先哲们探求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选项混淆了哲学的精气理论与中医学的精气理论之间的区别。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意在证明阴阳学说帮中医学构筑了独特的辩证理论体系”错误,原文是“中医学将阴阳学说用于解释人体,认为人体是由各种既对立制约又协调统一的组织结构、生理机能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素问》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此处的引用论证意在强调阴阳和谐的必要性。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

能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项,“它们三者之间也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于文无据,文中并未提及三者关系。

C项,“难免存在矛盾之处,有一定的局限性”有误,原文是“阴阳、五行、精气诸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确实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两种学说共同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文本中并没有提及两者的矛盾。

D项,“须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中医学进行理论改造”有误,原文说“对人体复杂的生命过程的研究”应该“在中医学整体思想的指导下”“吸收中国古代人文学科的精华”“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细微层次的研究”,并未隐含改造中医学理论的信息。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会展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展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为国民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会展业的发展能够为城市的其它一些相关联的产业产生更多的影响,其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城市会因为会展行业的影响而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由于会展经济的发展而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大量游客以及一些经济机构。

(摘编自何建东《会展经济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价值探讨》《科技经济导刊》)

材料二:

由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制定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正式将会展业纳入服务贸易业态范畴。

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相继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精简审批程序等政策法规,从而扶持、引导和规范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会展产业融合成为我国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目前,我国会展业融合发展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内部融合和外部融合。

所谓内部融合,就是会展业通过服务、技术、业务等方式突破单一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会展业与其它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会展旅游、文创会展等;而会展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融合发展,如农业会展、工会展;则为外部融合。

我国会展业起步晚,并且一直被视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促进手段,这导致了我国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国际影响力低。

尽管2017年我国会展业室内展览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会展在服务供给质量方面仍然严重落后于会展强国。

在推动会展强国建设中,会展品牌建设尤为重要。

首先要培育会展国家品牌。

一般来说,大型会展活动和国际性政治经济会议影响力最大,其主要由政府主导,最终对外展现国家综合实力,如北京奥运会、G20杭州峰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等,其次要培育会展企业品牌。

在会展企业品牌方面,要鼓励其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

另外,要培育会展城市品牌。

会展城市应立足发展实际,依据城市产业、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机整合,使之形成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

(摘编自姚陈敏等《新时代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新机遇>,《商业经济研究》)

材料三;

在信息快速迭代的时代,会展业需要掌握精准的品牌营销技巧来加深大众印象,但追本溯源,首先需要酿“一壶好酒”。

换言之,就是把好产品这一关。

关于品牌营销,我们常常看到的概念有“营销为王”“流量为王”等,但无论营销方式多么出其不意,归根结底,若没有过硬的产品作为支撑,短暂的流量涌入也只是刹那的狂欢,而无法带来细水长流的价值。

会展要以产品为核心打追品牌,需以产业为核心进行产品延伸。

越来越多的会展活动不再是单一的展会形式或会议形式,主办方围绕产业主题将会展活动不断向外延伸。

除了核心的展会项目,很多会展主办方都围绕产业、展商以及观众,精心设计了更多衍生场景。

如做深做精垂直领域,在展览会的基础上打造顶级产业论坛;免费提供场地,为品牌展商设计盛大的品牌推广项目,促进主办方与展商的密切合作交。

(摘编自《青岛日报》2019年8月27日)

4.下列对“会展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展业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业态。

B.会展业之所以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因为会展业能以多种形式促进城市其它一些相关联产业的发展。

C.会展产业融合是我国会展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内部融合指会展业与其它第三产业的融合,需突破单一产业发展方式。

D.我国会展业起步晚,一直被视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手段,因此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会展业整体落后于会展强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奥运会、G20杭州峰会、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是为了对外展现中国综合实力,主要由政府精心策划、组织的会展国家品牌。

B.培育会展城市品牌需要立足城市实际,将城市多方面特色资源有机地整合,并使之形成与其它会展城市不同的会展品牌。

C.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片面强调“营销为王”,运用出其不意的营销方式,而没有质量过硬的产品,将无法长远发展。

D.很多会展主办方以产品为核心,精心设计衍生场景,避免会展形式单一,将会展活动不断向外延伸,有利于更好地打造品牌。

6.中国会展业有哪些方面的发展机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D5.A

6.①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契机;①政策法规扶持、引导并规范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①会展业现有的行业基础,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项,“因此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会展业整体落后于会展强国”错。

根据材料二,“我国会展业起步晚,并且一直被视为服务经济发展的促进手段”,导致的结果是“我国会展品牌塑造意识不强、国际影响力低”;且我国会展业并非整体严重落后于国际会展强国,只是“我国会展在服务供给质量方面仍然严重落后于国际会展强国”。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

A项,由“其主要由政府主导”可知,并非“主要由政府精心策划、组织”。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

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

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结合材料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会展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为国民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概括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契机”;

结合材料二“由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制定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次正式将会展业纳入服务贸易业态范畴。

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相继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精简审批程序等政策法规,从而扶持、引导和规范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可概括出“政策法规扶持、引导并规范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二“目前,我国会展业融合发展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可概括出“会展业现有的行业基础,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

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

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

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

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叶落桃园

刘庆邦

大叔第一次从台湾往家里写信是1979年,从他1949年离开大陆,时间整整过去了三十年,如果他离开大陆时还是一个青年的话,三十年后他差不多已经变成了一个老人。

后来大叔回忆说,为了写这第一封信,他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眼泪不知打湿了多少信纸。

算起来,他的父亲母亲都七十多岁了,他不知父母还是不是在世。

他担心这一辈子恐怕不一定能见到父母了。

一想到这里,他就禁不住流下泪来。

大叔把信寄给在香港九龙的朋友,由朋友转寄到大陆的河南省沈丘县刘庄店镇南面三里的刘楼村。

在信封上,收信人大叔没写三爷的名字,写的是自己的名字,他的名字叫刘本德,我们村还有一个叫刘本德的,他是刚刚摘帽的地主家的儿子。

队长从大队里把信捎回后,就交给了村里的刘本德。

村里的刘本德确有一个舅舅在香港居住,他以为是舅舅给他寄的信。

他拆开信,找识字的人把信念来念去,信上的话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于是,他把信退还给了队长。

既然信已经拆开了,队长就把信交给一个在村里教小学的老师,让老师在吃饭场里把信念一念,看看这封信跟村里人到底有没有关系。

老师念信时,三爷也在饭场里吃饭。

三爷对这封信并没有很注意听,他不会想到会有人给他写信。

但是,当他无意中听到写信人自我介绍说:

我的大名叫刘本德,我的小名叫天增,天增?

三爷听到“天增”二字,如在晴天里听到天边传过来的一声雷,他一下子愣住了,同时他的手不由得哆嗦了一下,手里的饭碗差点儿掉在地上。

他对念信的老师说:

你再念一遍,他是说他叫天增吗?

老师把那段话又念了一遍,确认写信人的小名是叫天增,老师说,天是天地的天,增是增加的增。

三爷的眼圈儿顿时有些发红,说话也有些喃喃,他说:

天增是我的大儿子啊!

又说:

天增你这孩子,你真的还活着吗?

快,快把信念给他娘听听!

三爷让老师拿着信跟他一块儿回家去了。

三奶奶生了病,正在床上躺着。

听老师念了信,特别是听大叔在信里写遭:

娘啊,儿不能在娘跟前尽孝,都是儿的不孝啊!

三奶奶一下子哭了起来。

她还像儿子小时候叫儿子的小名一样,说:

增儿啊,增儿啊,你真是小增儿吗?

老师是本字辈,他劝三奶奶说:

三大娘,大哥有信儿了,这是天大的喜事,你应该高兴才是啊!

三奶奶不哭了,挣扎着从床上坐了起来,她说:

我早就知道,俺大儿不会死。

他娘还没死呢,他怎么能死!

他不回来,我就不死!

村里年轻人说,以前没听三爷三奶奶说过他们还有一个大儿子呀,两个老人的嘴可真够严的。

村里人估计,名字叫刘本德的大叔既然还活着,一定是在台湾做了官,发了财,混出了人样儿。

当时生产队还没有解散,土地还没有分田到户,打工的潮流还没有兴起,人们还都在村里待着。

听到大叔来信的消息后,人们纷纷到三爷三奶奶家里去了,好像大叔已经从台湾回来了一样,他们要看看大叔长什么样。

来到三爷三奶奶家里,他们要求看信,要求把信的内容听一听。

看到了大叔的信,他们像是看到了大叔一样,喜事让三奶奶的精神好了不少,她不在床上躺着了,要求吃饭,要求吃药,说一定要等到她的大儿子回来,跟她的大儿子见上一面。

接着,三爷三奶奶就把已经分开家的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开始商量给大叔写回信的事。

商量的结果,一是告诉大叔,他的爹娘都还活着,全家人都很好,二是希望大叔能赶快回来与家人团聚。

三爷的二儿子也是读过初中的人,这封回信本应由他来写,但他不敢写,他说他现在是提笔忘字,写不成句儿。

他又说,台湾使用的是繁体字,他不会写繁体字。

家书抵万金,给大叔回信事关重大,没办法,三爷只好请那位念信的老师来写。

等大叔踏上大陆的土地时,时间又过去了九年,到了1988年秋天,大叔在台湾住在桃园县,他从桃园机场坐飞机,绕道香港,飞到郑州。

从郑州下飞机后,他打了一辆出租车,不惜长途奔跑几百里,不惜花费好几百元的打车费,直奔家乡而来。

是年,大叔已六十多岁,两鬓已有了白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大叔一见到三爷三奶奶,就按传统的礼仪,双膝跪地,给二老磕头,他说:

爹呀,娘呀,都是儿子不孝啊!

大叔喜极而泣,磕第三个头时,眼泪已经流得一塌糊涂。

三爷和三奶奶也哭了。

三奶奶说:

我的儿,赶快起来吧!

你回来了,啥都有了!

三爷也说:

你不能回来,这不能怨你,不能怨你。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叔写信时“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回大陆访亲时“眼泪已经流得一塌糊涂”,“眼泪”这一细节写出了两地亲人不得相守但终于相见的苦乐悲欢。

B.三爷听到“天增”时,“愣住”了,手“哆嚓”,眼圈“发红”,说话“喃喃”……这些动作神情,反映了他由震惊、怀疑到确认的心理变化过程。

C.“生产队”“分田到户”“打工”等词语,以及关于大叔从台湾绕道香港回乡的情节,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体现了这篇小说偏重纪实的特点。

D.标题“叶落桃园”意蕴深远,既指大叔住在台湾桃园县,又暗示了大叔少小离家,死里逃生,流落异乡,有家难回的坎坷经历,可谓一语双关。

8.小说第三自然段对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9.小说围绕“信”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答案】7.D8.①推动情节,自然合理。

因姓名相同,大叔的信被拿错拆开,后面队长把信交给老师,老师念信等情节发展自然,在情理之中。

②前后照应,情节紧凑。

照应上文大叔写信的收信人是自己的名字,村里还有一人也叫刘本德,上下文呼应,结构紧密。

③设置巧合,制造波澜。

大叔把信寄给香港的朋友转寄,与他同名同姓的人碰巧有个舅舅在香港,队长和村民产生了误会,信拿错被拆开,情节起伏。

9.①“信”是行文线索使情节更集中紧凑。

写信——念信——听信——回信,文章围绕信展开情节,集中展现主人公的经历命运。

②“信”是情感寄托物,有助于表现人物情感。

大叔写信时的悲苦,三爷夫妇听信时的激动,全家写回信时的慎重,都在“信”中体现。

③“信”是交流的载体,有助于挖掘故事内涵。

漂泊在外的大叔与家人相互来往的信,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报平安的含义,还包含着浓浓的亲情,体现了两岸根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情愫。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又暗示了大叔少小离家,死里逃生,流落异乡,有家难回的坎坷经历”错,“叶落桃园”的“桃园”既指大叔住在台湾桃园县,也指大叔在大陆的家,大叔最终回到了自己的祖籍。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的作用。

考生首先要概括故事情节,看看写了什么;然后思考这个情节有没有用到设置的技巧,有什么作用;再思考它与人物、主题的关系。

第三段写“队长从大队里把信捎回后,就交给了村里的刘本德。

村里的刘本德确有一个舅舅在香港居住,他以为是舅舅给他寄的信。

他拆开信,找识字的人把信念来念去,信上的话跟他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于是,他把信退还给了队长。

既然信已经拆开了,队长就把信交给一个在村里教小学的老师,让老师在吃饭场里把信念一念,看看这封信跟村里人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情节的设置推动了后面一系列情节的发展:

大叔的信被拿错拆开,队长把信交给老师,老师念信等情节发展自然,在情理之中;

第三段信被错拆,照应了上文大叔写名字的情节,“在信封上,收信人大叔没写三爷的名字,写的是自己的名字,他的名字叫刘本德,我们村还有一个叫刘本德的,他是刚刚摘帽的地主家的儿子”,由于同村有另一个人也叫这个名字,导致了后面一系列情节。

这样写使情节前后照应,发展合理;

好容易大叔写了这封信,结果由于名字相同,恰好那个人有个舅舅在香港,导致信被错拆,这封信还能不能交到三爷手里?

幸好队长把信交给了老师,让老师当众读信,才有了三爷听到大叔的小名之后知道了儿子没死,才有了三爷三奶奶回信,大叔辗转回到祖籍一家人见面等情节。

这样的情节设置有巧合有波澜,读来引人入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物”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其作用不外乎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

有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本文围绕“信”来叙事,好处是:

使得事件有一条集中的线索,全文情节围绕“信”展开,大叔写信,信被错拆,老师念信,三叔听信、认信,请老师代写回信,这样写使小说情节集中、紧凑,集中展现主人公的经历命运。

“信”对写人的作用是,“信”是情感的载体,大叔和三爷一家的情感都在“信”中得到展现。

比如大叔“为了写这第一封信,他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眼泪不知打湿了多少信纸”;三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