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5170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9 大小:17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docx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docx(2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docx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库附答案

山东大学马原题库

绪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19世纪四十年代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B.狭义的马克思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是()

A.工人罢工

B.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固有予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起义

D.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7.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实事求是

C.阶级性

D.科学性

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新陈代谢B.科学性与革命性

C.合逻辑性D.与时俱进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

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文艺复兴

2.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A.康德B.黑格尔

C.费尔巴哈D.笛卡尔

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密B.李嘉图

C.马歇尔D.萨缪尔森

4.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圣西门B.傅立叶

C.欧文D.费希特

5.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历史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9.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

A.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

B.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

C.防止和反对实用主义

D.防止和反对经验主义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2.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

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恩格斯:

《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页。

材料三:

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

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

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恩格斯:

《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模拟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A4.A5.C6.B7.A8.C9.D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BC3.AB4.ABC5.BCD6.BCD7.CD8.BCD9.ABCD10.ABCD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第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第二,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还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来加以回答。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这一判断是错误的,因为: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的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客观真理。

真理只存在适用范围和条件的问题,而不存在所谓过时的问题。

第二,从现实情况看,尽管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人类解放的任务尚未完成,作为无产阶级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也就不存在过时的问题。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时代的旗帜。

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在一起,它的自我批判性、开放性必然使它随着时代、条件、国情的改变而不断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会过时,但这并不排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事物所发表的个别观点、结论、提法需要修改和补充。

“过时论”者常常借口马克思主义中的个别结论不再适应现实情况,或者抓住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于实际中所出现的某些失误和偏差,而从整体上、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

 

(四)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这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但是它们又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完备而严密的有机整体。

第一,从体系结构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失去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理论前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许多范畴和原理就会失去理论支撑;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失去理论归宿。

第二,从本质特征上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因为它自始至终都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观察和思考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实际上它自身就是在实践中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真理。

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共同逻辑起点和理论归宿,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第三,从发展历程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情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它们又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自我补充、完善和发展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又是一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它从诞生以来,就表现为一个过程统一体。

第四,在当代,破坏、割裂和肢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手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否定其逻辑方面的彻底性和严密性,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它的三个主要思想来源的“简单相加”,把它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看成是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理论拼盘”,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另一种是否定其历史方面的彻底性和严密性,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立起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对立论”。

这些观点和看法都是错误的。

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就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今天,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给出了整个物质世界和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一种用来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和对各国工人斗争经验的总结,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观点都渗透和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它没有任何私利可图,其根本利益与自身解放同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完全一致。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它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

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彻底的科学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密不可分的。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不把他们的理论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仅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某些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就会因脱离实际而发生失误。

因此,要根据实践的变化,去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

这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质正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实践、认识、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而创新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会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趋势,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更加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论断,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方向,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其次,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要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五)材料分析题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以及采取行动的指南,我们不应当把它看成包容一切学科的知识总库,它也不提供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它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它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品质,不要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可以各取所需的词语和生搬硬套的条文,不要把原理当作标签任意贴到各种事物上去,而是要理论联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随着时代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去认识,去解决。

马克思主义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某些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我们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第四,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

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讲新话。

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同样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

()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4.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5.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

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论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

8.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10.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小康的过程中: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活动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1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14.“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15.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

()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B.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C.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

D.正确的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

16.恩格斯认为:

“时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充分说明了:

()

A.主观的时空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B.时空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空只是物质存在的形式D.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形式

17.揭示事物发展形式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

18.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最终其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实践B.科学实验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政治实践

19.关于人类意识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有:

()

A.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B.人类的意识完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类意识形成的初期不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20.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唯一的B.人脑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C.无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认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D.否认意识的主观性将会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

21.“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种观点属于:

()

A.反映论B.不可知论C.先验论D.唯心论

22.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通过:

()

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C.社会实践D.必要地物质手段和条件

23.一元论都承认的观点有:

()

A.世界有统一性B.思维可以认识存在

C.世界是可知的D.世界时变化发展的

24.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矛盾分析方法B.科学的实践观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5.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指:

()

A.人们在逻辑思维中所产生的矛盾B.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事物之间的斗争性D.事物之间的同一性

26.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

()

A.阶级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唯物史观

27.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缺点,又要看到其优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是: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28.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

()

A.唯物辩证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29.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是:

()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B.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0.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

()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

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抽象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

2.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3.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