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课程讲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4824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SP课程讲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ESP课程讲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ESP课程讲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ESP课程讲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ESP课程讲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SP课程讲课教案.docx

《ESP课程讲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SP课程讲课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SP课程讲课教案.docx

ESP课程讲课教案

ESP课程

ESP课程(导游英语)需求分析

由于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的趋势,旅游业也日趋繁荣。

每年,都有大批的旅游者来中国观光旅游,因此,对英语导游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长。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在大学高年级推广,作为英语高级应用阶段所必修的内容,已成为官方和外语教学界的共识,对其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

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工作还不尽人意”,[6]本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与实际需求脱节。

“需求”这一最常见的术语,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涵。

从心理学中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说到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各样需求分析,如市场需求分析、消费者需求分析、项目需求分析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并且产生“需求公式”、“需求曲线”、“需求函数”等。

任何项目的研发无不从需求分析开始。

外语教学也是如此,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要更有成效,必须与ESP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2.ESP的学习动机态度

二语习得理论和传统的语言学都认为幼儿学会自己的母语是因为有母语的环境,但对为什么在母语的环境中就能学会自己的母语的内在动因缺乏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窦东友认为:

这种说法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深层因素:

需求。

幼儿需要通过言语来和周围的人交流,引起注意,获得食物、关怀和心理满足。

由于身体和智力还没有发达到能满足自身基本生活的程度,通过言语让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这样语言几乎成了唯一的、必不可少的生存手段,这就是幼儿习得母语背后的强大推动力。

的确,即使要学好母语,如果没有背后这样一个内在需求的推动力,也不一定能学好。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课程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是主科,但真正掌握自己母语,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的人也不多见。

从我们自身的经验来看,我们置身一个有方言的环境中,如长沙,如果不是有意地学,住在长沙十几年也不见得会说长沙话,因为我们可以用普通话交流,没有学习长沙话的内在需求。

需求产生动机,外语界对学生学习的动机研究比较深入。

但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motive)多于融入性动机(integrativemotive)。

从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看,窦东友认为:

英语学习动机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层次:

①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获取证书而学英语的短期表层动机;②为了国家、社会需要或个人发展而学英语的长期表层动机;③为了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通过英语获取、交流信息的间接深层动机;④出于对英语语言、文化本身的兴趣的直接深层动机。

而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任何动机,英语学习处于停顿或反感的状态。

但这些学生不是学不会英语,而是没有感受到有学好英语的必要,缺乏内在的驱动力,对应付考试的工具性动机也不强。

即使这样的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如果岗位需要或决心考研,通过努力学习,英语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进步的,也不乏其人。

3.ESP的学习目标

研究大学英语ESP教学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其实际领域的需求问题。

因为课堂教学有限,而需求无限。

在有限的时间内满足特定群体和特定情形的需求是我们学校ESP教学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针对这些需求,制定ESP教学大纲及选择和整合ESP教学材料,注重实用和实效,是ESP教学不懈追求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以及教学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有限性,加之教学报酬的单位时间计酬制,很难鼓励一个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去对多样的教学对象进行需求分析。

但作为教学机构,学校抽出人力、财力对某些专业、某些教学对象及用人单位进行英语教学需求研究,对改进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在研究过程中,借助商务模式,利用商务、工程项目的需求分析原理,全面理解学生的要求,并准确表达学生要求,解决学什么的问

题。

但作为涉世不深的学生,很多时候对自己的需求目标不是很清楚,因此,作为学校还应当考虑社会需求,尤其是用人单位的需求。

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反映课程设置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ESP教学的主体性原则。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ESP教学的全过程,是高职高专ESP教学的头等要素。

缺少师生双主体的积极参与,ESP教学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有过主体的教学和教学的参与,教师实施ESP教学,学生从中吸取知识这一过程已经具备了实际意义上的个体参与。

但与社会和企业所推崇的主体性教学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也就是说,在实施ESP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教师实现了主体,而目前学生则仍在主体之外。

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精神上完全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共同建构起更为理想的主体性教学。

ESP教学的交际性原则。

ESP教学的交际性应贯穿于ESP教学各环节之中。

在各环节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第一语言特征,而且还要考虑到所有语言和语言学习的共性。

特别是在课堂里,学生不仅跟教师交际,还要与其他学生交际,要充分考虑学生各自的心理,社会需求特征,融专业英语知识的传授于课堂教学之中。

依照海姆斯的观点,“仅仅获得语言结构的知识是不够的,人们必须对所学语言的文化也具备相当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交际并使用与某一具体社会情景相应的词汇和语言结构来回应”。

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从语言所表达的功能意念出发,创设与企业岗位相一致的情景,将结构、功能及情景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较真实的环境中感知理解运用语言材料。

ESP教学的参与性原则。

ESP教学的参与性教学是建立在交往与互动基础上的教学,它必然会超越传统教学单纯的“传道授业”功能。

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就等于他的生存意识的建立,这是凸显自身主体地位的一种心理驱力和行为状态。

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学生注重的是行为过程中主体性的尽可能发挥,并彰显自身的价值。

如果参与意识能渗透在ESP教学中,学生就不再会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有效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达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提到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能力标准是描述一种职业中需要按照一定行业标准所进行的活动,即工作和学习取得成功的具体要求,它包括能力要素、能力标准适用范围、信息与文献资料、教学环节要求、所需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关键能力等。

基本能力。

高职高专英语的基本能力是指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从社会角度上讲,基本能力为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

它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

基本能力具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

从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能力要求而论,基本能力应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语言能力指一个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完成听、说、读、写、译等任务的能力;交际能力除语言能力以外,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自我管理学习任务的能力,一般可以通过策略培养实施。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作为一名当代高职学生,除了具备基本能力外,还必须具备本专业能力和专业外语的能力。

因为这是提升业绩的制胜点,没有这个支撑,职场生涯犹如无源之水,会逐渐干涸。

专业能力既体现在日后的工作、管理、涉外或商务等活动中的运筹帷幄之功,又可体现在决胜千里之外之力;它既要有基本素质、基本能力的支撑,更需要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积淀。

关键能力。

所谓“关键能力”,也称为核心能力,它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这是学生适应企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

就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而言,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重的是两个方面:

一是对整个高职专业外语教学未来发展敏锐的洞察能力;二是对高职高专就业市场把握的预见能力。

它有助于掌握能够形成先行一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从而使专业外语教学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使学生可借助英语在就业市场上抢得先机。

总之,通过加强ESP课程建设,探索“专业英语+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充分认识专业英语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优势,我们相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4.ESP教材及教学方法探讨

4.1ESP教材

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以ESP需求分析为基础、真实性为原则,精心编写、选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能力训练的教材。

教材作为学习输入的主要信息源,对ESP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真实性是ESP教材及其教学法要遵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则,真实语料必须来自既定的目标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体现ESP相关的社会信息。

同时,以需求分析结果为基础来选择教材可以减少ESP教材选用中存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对符合需求的教材,还应进一步分析其真实性的含量,确定其是否在目标方面迎合真实的交际需求,在选材方面具有真实的交际内容,在练习方面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和真实的交际任务。

其次,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不宜太难,应具有通用性、恰当性,在语体上应尽量接近实际交际语言,在呈现方式与练习形式上需体现英语学习的实践性,注意与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相衔接等。

在具体操作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打破传统教材单一文字的形式,结合发音、图像、视频等输入方式,使其立体化,多方位、多层次地配合教学。

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还需对教材进行不断地评估,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提高教材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外语院校的专用英语教材编写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确定复合型专业和复语习的本科生的真实需求,方能编写出有特色的ESP教材,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需求。

4.2ESP教学法

外语院校英语教学较为传统,一直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这并不是说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但是与日益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ESP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改变教师的角色。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的习得。

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决定了ESP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师作为知识提供者的角色和学生“listeningbylistening”的学习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不同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学习任务,让学生learningbydoing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能力,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同时,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从大讲语言知识、语言理论和语言规律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上来,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以“必需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使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实用的特色。

在这一点上,外语院校的英语教师通常具有一定的ESP教学法意识,在部分课堂上也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但是,许多教师ESP教学法的意识比较欠缺,需要努力学习,不断进行教学法研究,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5.对ESP教学能力的自我评估

为使ESP师资队伍的培养走向正规化,不少学者提出建立ESP教师培养体系与资格证书制度,笔者认为推进ESP教师的专业发展,完善ESP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需要教师和校方在观念、知识、机制上的共同努力。

教师的准备既在于教师自身,也在于学校支持机制的准备,达到教师发展的目标可取得惠及学生、提高教师的双赢效果。

5.1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一直是语言教学界关注的问题,许多学者(Robinson1991;Jordan1997;Swales1985)对此问题都有简要的论述。

Robinson(1991)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关键素质是灵活性:

灵活地从普通语言教师转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师,并且还包括在短期时间内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要求。

我国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实质上是学术英语(EAP)。

担任其教学的教师由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

对多数语言教师而言,他们都面临从普通语言教师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转移,需要适应新角色所带来的新的要求;其中最为明显的要求是具备教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并且还要学会尊重学生;因为就专业知识而言,学生往往比语言教师的知识更为宽泛。

而这一点对于语言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同样需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从专业教师转向语言教师。

专业教师需要熟悉和了解语言教学的规律性和特点,还需要掌握语言教学的基本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语言水平。

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同样要面临诸多的挑战。

Jarvis(1983)归纳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一般能力:

分析专门用途英语和情景

评估教材以及相关的资料

评估学生的成绩

确定学习能力目标

设计和解释工作计划

规划教学和学习策略

归划个人辅导内容

评估教学目的

Jarvis(1983)所提出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一般能力和普通语言教师的一般能力大相径庭。

作者(李红1999)曾对语言教师的主要职责做了一项研究。

该研究表明了语言教师的主要职责为:

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

选择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

监查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进步

批改课堂和家庭作业

编写教学材料

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料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Jarvis所提出的能力和作者的研究成果有很大部分的重合。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的能力和普通语言教师的能力没有本质性的区别。

不满,认为费时低效要改变状况,是否可考虑运用此方式。

学习者只有在真正感到能利用语言有效地在真实环境中进行交际或在学到新鲜而实用的知识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实现自主学习。

如果无论是英语专业的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是仅仅围着级别考试转,而是实实在在地在学习专业内容的同时巩固已学的语言知识,并进一步学习与专业内容有关的一些语言技巧,那么情况将大为不同。

而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在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课中融人某种专业方向的内容,这既可以解决学习专业内容时间过少和语言技能提高时间有限的双重矛盾,又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动机。

语料的运用教材真的存在吗这是所提出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所有实践者所期盼解决的问题。

所提出的主要困境就是“旅毗耐街力一,以由初,而司,花洲匕,”,确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和教师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需要分析、材料研究和材料扩展。

许多教材都声称能满足万课程的需要,但是按照拐的评价没有一本教材能够名副其实,他提出建议设立一个对所有教师开放的语料库,收集各种真实语料并且实行以内容、语言技能等交叉索引,方便查找。

我们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提议,但这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和技术支持。

在没有这样的语料库之前,我们认为所有尝试编制的璐教材都是有价值的,教师可在熟悉并利用相关教材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他的现有资源,包括报纸、杂志、音像材料、互联网以及其他来源的真实语料和中的一些可用材料以及教师自行设计的一些材料。

〕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方式,课程的语料也不可避免地为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而以不同方式组织起来,这就使得课程的材料不会千篇一律、枯燥乏味,而是显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学习者群体的差异就教学对象来说,和沙晓〕即哭一样,在我国有着广大的学习者,英语专业的学生仅仅是学习者中的一小部分,而来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和在职的专业工作人员构成了邓学习群体中的多数。

因工作或学习的需要,这部分学习者必须强化本专业领域的专门用途英语。

因此,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在语言水平、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课程的设计应做出不同的调整

7.结论

在西方最早研究ESP教学的专家Hutchinson&Waters谈到,ESP不是一种“特殊种类”的英语,[2]ESP有其特殊的语言特性,但不存在某种特殊的语言种类。

ESP与普通英语之间的共性大于特殊性。

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差异,但教学的过程是相同的。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有所不同。

ESP教学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原因。

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则侧重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以学习为中心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思想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过程”,其观点重视在进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时,应该分析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Hutchinson和Waters需求分析强调语言运用有助于陈述教学目的,在ESP教学值得关注的应当是语言运用(languageuse),而不是语言学习(languagelearning)。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好几年了,在高年级开设ESP课程已经成为趋势,但如果各种ESP教学与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和概括性的层面,不去做大量、深入、具体的需求分析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恐怕很难收到实效。

ESP课程(导游英语)需求分析

由于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的趋势,旅游业也日趋繁荣。

每年,都有大批的旅游者来中国观光旅游,因此,对英语导游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长。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在大学高年级推广,作为英语高级应用阶段所必修的内容,已成为官方和外语教学界的共识,对其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

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工作还不尽人意”,[6]本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与实际需求脱节。

“需求”这一最常见的术语,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涵。

从心理学中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说到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各样需求分析,如市场需求分析、消费者需求分析、项目需求分析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并且产生“需求公式”、“需求曲线”、“需求函数”等。

任何项目的研发无不从需求分析开始。

外语教学也是如此,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要更有成效,必须与ESP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2.ESP的学习动机态度

二语习得理论和传统的语言学都认为幼儿学会自己的母语是因为有母语的环境,但对为什么在母语的环境中就能学会自己的母语的内在动因缺乏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窦东友认为:

这种说法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深层因素:

需求。

幼儿需要通过言语来和周围的人交流,引起注意,获得食物、关怀和心理满足。

由于身体和智力还没有发达到能满足自身基本生活的程度,通过言语让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这样语言几乎成了唯一的、必不可少的生存手段,这就是幼儿习得母语背后的强大推动力。

的确,即使要学好母语,如果没有背后这样一个内在需求的推动力,也不一定能学好。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课程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是主科,但真正掌握自己母语,出口成章、下笔千言的人也不多见。

从我们自身的经验来看,我们置身一个有方言的环境中,如长沙,如果不是有意地学,住在长沙十几年也不见得会说长沙话,因为我们可以用普通话交流,没有学习长沙话的内在需求。

需求产生动机,外语界对学生学习的动机研究比较深入。

但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motive)多于融入性动机(integrativemotive)。

从当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看,窦东友认为:

英语学习动机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层次:

①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获取证书而学英语的短期表层动机;②为了国家、社会需要或个人发展而学英语的长期表层动机;③为了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通过英语获取、交流信息的间接深层动机;④出于对英语语言、文化本身的兴趣的直接深层动机。

而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也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任何动机,英语学习处于停顿或反感的状态。

但这些学生不是学不会英语,而是没有感受到有学好英语的必要,缺乏内在的驱动力,对应付考试的工具性动机也不强。

即使这样的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如果岗位需要或决心考研,通过努力学习,英语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进步的,也不乏其人。

3.ESP的学习目标

研究大学英语ESP教学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其实际领域的需求问题。

因为课堂教学有限,而需求无限。

在有限的时间内满足特定群体和特定情形的需求是我们学校ESP教学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针对这些需求,制定ESP教学大纲及选择和整合ESP教学材料,注重实用和实效,是ESP教学不懈追求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以及教学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有限性,加之教学报酬的单位时间计酬制,很难鼓励一个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去对多样的教学对象进行需求分析。

但作为教学机构,学校抽出人力、财力对某些专业、某些教学对象及用人单位进行英语教学需求研究,对改进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在研究过程中,借助商务模式,利用商务、工程项目的需求分析原理,全面理解学生的要求,并准确表达学生要求,解决学什么的问

题。

但作为涉世不深的学生,很多时候对自己的需求目标不是很清楚,因此,作为学校还应当考虑社会需求,尤其是用人单位的需求。

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反映课程设置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ESP教学的主体性原则。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ESP教学的全过程,是高职高专ESP教学的头等要素。

缺少师生双主体的积极参与,ESP教学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有过主体的教学和教学的参与,教师实施ESP教学,学生从中吸取知识这一过程已经具备了实际意义上的个体参与。

但与社会和企业所推崇的主体性教学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也就是说,在实施ESP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教师实现了主体,而目前学生则仍在主体之外。

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精神上完全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共同建构起更为理想的主体性教学。

ESP教学的交际性原则。

ESP教学的交际性应贯穿于ESP教学各环节之中。

在各环节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第一语言特征,而且还要考虑到所有语言和语言学习的共性。

特别是在课堂里,学生不仅跟教师交际,还要与其他学生交际,要充分考虑学生各自的心理,社会需求特征,融专业英语知识的传授于课堂教学之中。

依照海姆斯的观点,“仅仅获得语言结构的知识是不够的,人们必须对所学语言的文化也具备相当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交际并使用与某一具体社会情景相应的词汇和语言结构来回应”。

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从语言所表达的功能意念出发,创设与企业岗位相一致的情景,将结构、功能及情景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较真实的环境中感知理解运用语言材料。

ESP教学的参与性原则。

ESP教学的参与性教学是建立在交往与互动基础上的教学,它必然会超越传统教学单纯的“传道授业”功能。

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就等于他的生存意识的建立,这是凸显自身主体地位的一种心理驱力和行为状态。

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学生注重的是行为过程中主体性的尽可能发挥,并彰显自身的价值。

如果参与意识能渗透在ESP教学中,学生就不再会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有效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达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提到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能力标准是描述一种职业中需要按照一定行业标准所进行的活动,即工作和学习取得成功的具体要求,它包括能力要素、能力标准适用范围、信息与文献资料、教学环节要求、所需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关键能力等。

基本能力。

高职高专英语的基本能力是指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从社会角度上讲,基本能力为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

它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

基本能力具体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

从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能力要求而论,基本能力应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语言能力指一个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完成听、说、读、写、译等任务的能力;交际能力除语言能力以外,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自我管理学习任务的能力,一般可以通过策略培养实施。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作为一名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