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4769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地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2.查阅资料,了解北京历史文化传统及北京的城市职能

3.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了解北京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2.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学生暑假北京研学旅行,介绍自己看到的和自己对北京的了解,运用一系列图片导入本节课。

今天让我们来通过学习认识北京、了解北京。

 

【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导入:

要想更好地了解北京,我们首先要知道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 

教学过程:

 

过渡:

我们首先来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1、图8—2,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完成导学案后到黑板前指图。

 归纳:

北京的地理位置——绝对位置: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东八区;相对位置:

东南与天津为邻,其他方位与河北省为邻;位于华北平原北缘,距渤海较近。

 

过渡:

北京的地形有何特征?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8—2,从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和地形差异等方面归纳北京的地形特征。

 归纳:

北京以山地、平原地形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和北部起伏大,东南部地形平坦,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余脉西山,东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缘。

 

过渡:

在上述地形地势的影响下,北京的河流流向有何特征呢?

(自西北向东南) 课堂活动:

读图8—2,完成下列任务。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1)找出永定河、潮白河,说一说它们的大致流向,想一想,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势有何关系?

 

(2)找出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和怀柔水库,说一说这些水利工程的位置特点和主要作用。

 归纳:

北京河流众多,为北京提供了水资源,河流流向受地势影响多由西北向东南流,均属海河水系。

 

过渡:

北京的河流水量一般不大,径流季节变化大,甚至某些河流经常断流,这些河流大多有结冰期,这些特征与北京的气候特征有关。

 

课堂活动:

利用投影仪展示北京的气候统计资料,根据资料引导学生说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归纳:

北京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七八月常有暴雨。

 

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完成P.71“活动”3。

利用投影仪展示图8—2。

 

【政治文化中心】 

教学导入:

 

了解了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后,我们再来了解北京的主要职能,大家看书找一找,我们能用什么样的镜头来展示北京的城市职能。

 

教学过程:

 

1.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找资料等形式,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

 2.教师活动:

利用投影仪展示北京8处景观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图片反映了北京哪个城市职能。

 

3.归纳:

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所在地,设有众多国家机关,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和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政治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

北京教育、科技、文化发达,集中众多科学研究机构和百余所高等院校,还有诸多世界闻名的文化场所——文化中心。

 

【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导入:

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和文字,设问:

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包括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解呢?

我们可以用哪些镜头来展示北京的建设成就呢?

 

2.学生分组讨论要选择的镜头和展示的建设成就,讨论后分组回答。

 

3.学生交流、展示学习结果,教师归纳总结:

 北京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

 

(1)北京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区不断完善。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建设了许多高楼林立的功能区,同时也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

 

(2)北京城市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了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多条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在北京交会,对外陆路交通便利,北京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世界第二,对外航空运输发达。

 

(3)因主要职能的要求,北京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金融业、会展业、文化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发达;第二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4)因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因此北京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

 

【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当堂检测和当堂达标,并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和提升。

【课堂小结】 

找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课后活动】

讨论:

 

1.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北京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如水资源匮乏,大量集聚的人口和产业更加剧了用水的困难等。

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北京面临着哪些发展中的问题?

请上网查询后举例说明。

 

(2)北京人多车多,交通问题备受关注。

解决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同学们有着不同的建议。

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北京在实施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时,遇到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改扩道路上有一幢名人故居,如果按规划路线修路,就必须拆掉名人故居;否遇,道路就得改线,可这样做,又有损于城市道路系统的总体布局。

对此,你有什么见解?

【板书设计】

北京市黑板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大致了解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比如,地理位置特征要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来分析,地形特征要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等四方面来分析。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因势利导,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来学习新的知识,同时狠抓学生的预习,既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效果分析

(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通过及时利用暑假有一部分同学去北京研学旅行让这一部分同学谈谈对我国首都北京的了解,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以此导入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主动性很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三)教师角色的变化

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教师不再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是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促进了学生的主动能力的发展,非常符合新课程理论的标准。

 (四)利用课件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是:

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而且直观形象,再一个课堂容量增加,改变了原来“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的旧式课堂,非常单调,枯燥无生机。

 

教学反思

本节是“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的第一节,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成就。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归纳区域特征的能力。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采取了读图归纳、图文转换、启发诱导、引入思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法,让学生自学体验为先,教师重点点拨为辅,感觉学习效果好。

本课继续坚持“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会的,不用讲”和“重视对学生的赞赏和鼓励”。

由于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分组教学,其间穿插成果展示、即时练习、拓展延伸等方式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中展示自我。

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地图以及相关的阅读材料、视频等,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和用图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分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和荣辱感。

同时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激励,相互借鉴,实现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成就”三部分内容.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自然地理环境”这部分内容中,首先,教材利用70页“活动”,引导学生读“北京在中国的位置”、“北京地形的分布”2幅图,归纳北京的地理位置,并用简洁的正文归纳出北京在地形区中的相对位置。

通过读“北京地形图”,可引导学生得出北京的地势特点,从而引出北京河流的流向特征。

在“政治文化中心”这部分内容中,首先,教材正文阐述了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安排“北京四合院”“京剧”“历史悠久的北京”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其次通过其它两个活动题巩固加深学生对北京城市职能的了解。

在“城市建设成就”这一部分内容中,教材从城市形态,城市面貌,城市交通、城市环境等方面举例说明了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题训练学生收集、整体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评测练习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位于太行山以西

B.北京著名的文化遗产有故宫、长城、秦陵兵马俑

C.北京多风沙,受台风影响大

D.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交通、科研中心

2.读“北京市略图”,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黄土高原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C.区内河流无结冰期D.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3.下列旅游景点中属于北京市的有(  )

A.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圆明园

B.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故宫、天坛、圆明园

C.大明湖、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天坛、长城

D.中山陵、孔林、长城、故宫、鼓浪屿、天坛

4.北京市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众多B.经济发达C.交通方便D.科研力量雄厚

5.在北京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过程中,对待原有的老胡同、四合院方法可取的是(  )

A.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B.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C.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D.应全部拆除

6.北京市目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A.水土流失、绿化减少B.交通堵塞、水资源匮乏

C.气候恶化、面积减少D.住房紧张、绿化增加

7.关于北京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②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③北京市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北京工业发展的方向是高新技术产业;⑤北京拥有的名胜古迹:

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⑥北京位于低纬度、东半球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④D.③⑤⑥

◆能力提升

1.与北京市接壤的省、市是(  )

A.河北省、辽宁省B.河北省、天津市

C.天津市、河南省D.河北省、山东省

2.(2015泰安)读图,北京地铁主要向东部和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