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0475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doc

《安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睿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doc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姓名:

安睿

学校:

温宿县镇六校

【摘要】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一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必具备德才兼备的品格,在这一完善品格养成的过程中,在家庭教育中作为人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起着极大的作用。

而且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社会发展对一个人的起码要求,在人品质的发展中,小学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小学阶段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行为的最佳时期。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方式又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侧面。

因此,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实施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全面认识家庭教育入手,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作用,以及培养小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家庭教育,小学生,道德品质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否认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有的发展全面,有的发展不均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

凡是家庭教育抓得好、科学,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得不好,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情,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季节,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

那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哪些影响?

一、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生存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其永远的教师。

因为他们与孩子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

家庭教育它是一种生活式的教育,它不像是学校教育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它是通过无意识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实现的。

家庭生活对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通过对家长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地模仿,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便接受了教育。

而且由于长时间的影响和反复的实践练习,其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这种教育一旦形成其影响便很难消失,将伴随人的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牢牢记住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时刻做好榜样带头作用,为孩子今后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道德品质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

道德教育是人成长的过程中一生相伴的警示牌,因为它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它关乎着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是社会发展对一个人的起码要求。

一个人只有做到了“人”才能称之为人,这就是我们经常说“要做事得先学会做人”的道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是无意识占据着主

三、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质形成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方式

1.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就是指人一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与影响。

教育,《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辞海》中的解释是:

“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计划的活动。

”《教育大辞典》中的解释是:

“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由此可见,教育,其一就是对人施以影响:

其二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其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要求。

人从出生之日起,为了生存和适应社会生活,必然要接受各种教育与指导,因而就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活的基本场所,人在那里接受了最初的和最长时期的教育与影响。

家庭教育给予人初始的感染和上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其它类型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而它具有奠基性,感染性,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特别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可以对学校教育由于更对地考虑孩子的共性而教育效果较弱的方面,如对子女的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等等进行弥补。

如果说现代人必须在教育中生存的话,那么家庭教育便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重大作用。

可见,现代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绝不可少。

2.家庭教育在人成长各阶段的作用

家庭教育在人成长的各个时期,其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影响和作用力度在人成长的各时期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1)学龄前期的家庭教育

人在这个时期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作用最大,是一切教育中最具有奠基性的教育,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家庭几乎是他的全部天地,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会在情绪情感,智力发展等方面对其产生影响,并起到教育作用。

(2)在学校读书时期的家庭教育

进入了小学,开始了人一生的重要时期,孩子首先感到“我是学生了”,并逐步扩大了对社会的接触。

学校教育步入了儿童的生活中,但是对家庭的依赖仍然很强。

因此家庭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家庭教育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在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上对儿童的影响作用十分重大。

(二)小学生品质形成的特点及家庭教育的作用

1.小学生品德形成的特点

小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基础打得不牢,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人的品德结构一般是由四部分组成,即: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

根据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道德认识上,小学生表现为从具体形象向逻辑抽象性发展的趋势。

第二,在道德情感上,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特点表现于:

(1)每个年级都有道德情感的五级水平。

(2)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

第三,在道德意志行为上小学生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道德意志控制力和自觉性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2.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人的道德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性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

首先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然后受教育者通过心理内部的矛盾运动,将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通过活动形成心理特征。

总之,家庭教育在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上有德天独厚的条件,只要重视,会对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起到重要的作用,塑造出良好品德的雏形。

3.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习惯是一种行为的动力定型,是经过反复练习而长期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条件反射的长期积累,是反复强化的结果。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则会造成孩子心理上对教育力量的一种抵抗。

总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能忽视。

教育方式不同,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四、培养小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

(一)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提高教子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能采用基本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即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实施品德行为教育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不到一半,说明我们家长的急需要对小学生品德行为教育中采取的态度和具体教育方法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它会有助于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就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言,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应该包含以下具体的内容:

1.家长言行一致,给予孩子榜样示范

家长的言行会成为子女效法的榜样,模范行动会成为教育的表率。

严氏家训中认为: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

”家长要做好榜样示范,特别是在家长言行有误时,千万不要回避,要承认错误,立即纠正,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勇于承认失误和改正错误的榜样。

2.严格要求孩子,及时批评孩子的错误

正确的教育方式决不是要排斥在教育中队孩子的严要求和必要的批评,相反,这是正确的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出

能适应新世纪激烈竞争社会的下一代,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同时还要让孩子在受挫折(或失败)中经历磨练和锻炼,让孩子在严格的教育中成长为有品德良好,意志坚强的人。

3.要善于鼓励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家庭教育的方法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使之易于为孩子接受。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家长要善于创设家庭教育的环境,在游戏中,在读书,讲故事中让孩子接受教育。

哪怕对待孩子的严重错误,也不能完全的说教和严厉的惩罚来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孩子在家长的爱心中,在自己最能接受的方法中,心悦诚服地认识到错误,这样实施的改正效果才能最好,也达到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创造良好的和谐家庭氛围,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

孩子是父母一面真实的镜子的写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会被自己的孩子复制。

不管是对是错,因为正处在道德观形成的关键而又无意识时期,父母的行为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模仿目标,所以作父母的要树立好榜样,随时随地都要有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的意识。

在家里,要注重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学习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

(三)尊重孩子的意见,塑造真正的民主家庭

做家长的如果拥有了健全的教育知识,但却只是一味的强加在孩子的身上,缺乏与孩子的沟通。

这样的教育还可能成功吗?

其民主只是表面上的做做样子。

所以做家长的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塑造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也是家里的一份子,而不是一颗任其摆布的棋子。

如在报培训班时多问问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家长认为对孩子有用的就管他三七二十一都替孩子做主了。

总之,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一生所产生的重大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基础工程,使家庭教育科学化,为孩子成才,实现其人生价值创造条件。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因此我们在教育小学生时要贵在坚持。

而家长和孩子呆的时间最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同时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采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这样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本质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慎著:

《说文解字》,[B],中国书店1998年版。

【2】《辞海》(缩印本),[B],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469页。

【3】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第一卷),[D],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三页

【4】冯素媛.家庭教育简论.新乡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130-132

【5】莫雷.教育心理学.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356-360

【6】http:

【7】罗昭万.现代家庭教育现状与正确的教育对策.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6):

14-15

【8】家庭教育现状让人忧思.网易亲子

【9】杨荣昌.国外学校德育危机矫治策略与启示.河南大学学报,2006

(2):

125-130

【10】《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B],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00页

【11】杨春明:

《成长比分数更重要》,羊城晚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5-1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