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467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学案.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学案.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复习学案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重点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突出考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抢夺海外利益及争夺殖民霸主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着重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国际关系、世界市场等)。

【归纳总结】

一、开辟新航路

(一)背景:

(1)经济: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

欧洲答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3)宗教:

传播天主教;

(4)商业: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路(直接原因);

(5)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

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6)其它:

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2、过程

(1)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2)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3)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4)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

(1)对世界:

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

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主要影响)

【方法技巧】

(一)新航路开辟可归纳为“一、二、三、四、四”

一个中心:

以欧洲为中心。

两条主要航线:

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三大影响:

对欧洲、对亚非拉地区、对世界。

四个人物: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四大原因:

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政治原因、宗教原因

(二)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商业危机是指旧航路受奥斯曼帝国阻断,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物价上涨。

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全球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

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

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

(三)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正确。

14~16世纪,欧洲开辟新航路,打破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

始出现,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这一时期,欧洲兴起文艺复兴,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

出来。

(四)用多种史观评价新航路开辟

革命史观

是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之路

社会史观

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全球史观

是世界各地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

现代化史观

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文明史观

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五)正确评价哥伦布

对哥伦布的评价应本着客观、全面的原则,既要看到哥伦布对增强世界各地交往的贡献,也要看到其作为殖民者的罪恶的一方面。

作为开拓者,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将全球连成一体,使世界贸易空前扩大,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大贡献,推动了西欧和世界的进步。

作为殖民者,哥伦布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

此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了长期而又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六)新航路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同时又是殖民掠夺之路。

①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

②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导致“商业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③殖民掠夺之路:

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导致东方国家日益贫困和落后。

(七)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性质

封建性的海外活动

资本主义性质的探险活动

经费来源

国家财政支付

私人筹资

目的

显示明朝的国威(政治)

去寻找贵重金属(经济)

扮演角色

友好使者

殖民者扮

过程

时间早、规模大、人数多、船的吨位大,远达非洲东海岸

具探险性质的小规模航海,完成了环球航行过程

意义

促进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

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结果

贡赐贸易,不计成本,实行海禁

为资本原始积累所驱动,远洋活动蒸蒸日上

不同的原因

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典题探究】

史学家黄邦和说:

“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表明“地理大革命”(  )

A.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C.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

【答案】C

【解析】这里的“地理大革命”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不能说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B项错误;据材料“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得出“地理大革命”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地理大革命”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并没有奠定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故D项错误。

【考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一)荷兰殖民扩张

1、主要方式:

进行海外贸易

17世纪时,荷兰达到海上贸易的鼎盛时期,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殖民帝国和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

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

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阿姆斯特丹拥有最大的储存仓库和金融设施,成国际金融中心

3、特点:

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过程:

(1)英国早期一方面进行正常的对外贸易,一方面从事海上掠夺,并得到政府的支持,被称为“海盗国家”

(2)17世纪英国势力渐增,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殖民国家

(3)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成为最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

2、英国殖民扩张的优势:

(1)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②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

(2)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④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3、特点:

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主要是通过殖民战争实现的。

(三)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殖民国家:

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对殖民地国家:

(1)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黑奴贸易: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3、对世界:

(1)大大拉开了东西方历史进程的距离

(2)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方法技巧】

(一)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1、目的:

掠夺财富

2、方式:

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贩卖黑奴

(二)欧洲殖民扩张可归纳为“一、三、四”

一个前提:

新航路开辟。

三大影响:

对世界市场、对殖民地、对殖民国家。

四种方式:

野蛮掠夺、屠杀印第安人、黑奴贸易、不平等贸易。

(三)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方面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资本,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另一方面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

(四)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

(1)政治制度优势: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经济实力优势:

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强大军事优势:

摧毁西班牙“无敌舰队”;英荷战争摧毁荷兰的殖民优势,确立海上霸权。

(4)地理位置的优势:

地处大西洋沿岸,位于世界贸易中心;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

(5)意识形态的变化:

英国宗教改革后新教徒强烈的奋斗进取精神和思想意识的解放。

(6)政府的支持:

政府推行重商主义,一贯支持本国的海外殖民活动。

(五)全面客观地看待殖民主义的后果

(1)对世界市场而言: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2)对殖民国家而言:

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而言:

殖民扩张是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六)五种史观全面认识早期殖民扩张

(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得以拓展。

(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典题探究】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其他国家工业的实际促进比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国工业的促进还要多。

仅就亚麻布一项而言,据说,这些殖民地的年消费量可达300万英镑以上,当然,我不敢保证这一数据的准确。

但是,这一巨大的消费量几乎全_由法国、佛兰德斯、荷兰和德国提供。

”材料中所述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  )

A.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西葡两国错失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工业发展机遇

C.西葡两国同英法荷德等国展开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

D.殖民地与宗主国形成“原料供给——市场占有”关系

【答案】B

【解析】A项说法本身错误,且在材料中无反映,故A项错误;据材料“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对其他国家工业的实际促进比对西班牙和葡萄牙本国工业的促进还要多”及“这一巨大的消费量几乎全由法国、佛兰德斯、荷兰和德国提供”可知,西葡两国殖民扩张掠夺回来的财富并没有没有转化成资本原始积累,错失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工业发展机遇,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在国际市场的争夺中,西、葡逐步衰落,法国、荷兰在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故C项错误;西班牙和葡萄牙与由法国、佛兰德斯、荷兰和德国都是殖民国,故D项错误。

【考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背景

1、前提:

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2、资金:

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妈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3、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4、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资产阶级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和奖励

5、市场:

英国海外市场的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二)过程:

纺织部门→动力→交通运输部门

(三)发明:

1、纺织——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

2、动力——蒸汽机(瓦特)

3、交通——汽船(美富尔顿)、蒸气机车(火车)(英史蒂芬孙)

(四)首先发生的行业:

棉纺织业

(五)时间:

1765年-1840年

(六)标志:

1、开始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2、标志性成就:

1765年亚特改良蒸汽机

3、完成标志: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

(七)特点:

1、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2、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慢向周边地区扩展

3、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4、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纺织,机器制造,冶金,采煤,交通运输等部门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

(八)影响:

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3、引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变化:

迅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

4、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方法技巧】

(一)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可归纳为四个“一”

一个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一次革命动力:

蒸汽动力的使用。

一个完成标志:

机器制造业诞生。

一个新时代: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二)改良蒸汽机的意义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新时代: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两大革命:

动力革命和交通运输业革命。

三大变化:

城市化、工业化、平等化。

(三)易混易错

(1)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凯伊的飞梭。

错误。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

能说成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2)“工场”和“工厂”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样的。

错误。

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

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3)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错误。

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用机器制造机器。

(四)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评价

(1)奴役性: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控制着这些国家、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2)改造性: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旧思想、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促使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

(3)全球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五)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

大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极大提高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组织形式:

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

(3)社会关系:

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4)政治上:

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5)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6)世界市场:

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六)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①出现的时期不同。

工厂制度是第一工业革命的产物,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②生产手段不同。

工厂制度主要靠机器生产,垄断组织主要是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③规模不同。

工厂制度相对于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工人集中;而垄断组织,是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或强强联合,规模空前扩大。

④影响不同。

工厂制度的出现推动了机器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垄断组织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联系:

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要表现。

②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

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公司)。

(七)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影响:

(1)破坏性:

政治上,发动鸦片战争等侵华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攫取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如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萌芽夭折。

(2)建设性:

带来工业文明、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思想观念,例如刺激中国民族工业产生、西学东渐。

【典题探究】

01.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

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

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废除了《谷物法》。

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  )

A.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D.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答案】A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02.18世纪一位欧洲思想家曾说:

“就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论,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都比任何政治家更清楚地知道其自身的利益”。

这段话论述的是(  )

A.国家经济利益建立在重商主义之上    B.个人利益至上是人文主义发展的本质

C.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    D.自由放任是满足个人利益的必然要求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8世纪,得出此时西方进行工业革命,经济思想上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人文主义的内涵是以人为本,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个“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得出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综合,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就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论,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得出自由放任是满足个人利益的必然要求,故D项正确。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归纳总结】

(一)背景:

1、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二)表现:

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

(三)成就:

1、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2、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新的交通工具:

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四)特点:

1、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的技术紧密结合,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2、多个国家同时并举。

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叉。

4、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五)影响:

1、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

3、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方法技巧】

(一)部分历史概念

1、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是资本主义

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机器生产:

是指使用机械化劳动,生产规模大。

3、工厂制度:

是第一工业革命的产物,属于资本注意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

(二)用多元史观全面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3)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

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

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4)从革命史观看,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线索

阶段

推动事件

主要特征

重大作用

雏形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

萌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改造全世界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②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壮大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现

进一步拓展

早期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依靠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商品,以武力和实力作后盾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手段

(四)两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

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

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反抗:

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

“师夷长技”、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度层面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

(五)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资本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

市场

英国海外市场扩大,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劳动力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自然科学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大大提高

社会环境

英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国际环境相对稳定

工业动力

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

电力和内燃机动力代替蒸汽动力

动力机器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工业结构

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钢铁等工业兴起;各国以轻工业为主导,促进工业化进程

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兴起,钢铁工业得以技术改进。

开始由轻工业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欧美主要国家实现近代化

工业部局

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

世界工业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