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试的部分详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4654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考试的部分详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艺术考试的部分详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艺术考试的部分详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艺术考试的部分详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艺术考试的部分详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考试的部分详细复习资料.docx

《艺术考试的部分详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考试的部分详细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考试的部分详细复习资料.docx

艺术考试的部分详细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

一、音乐欣赏部分

(一)了解部分:

1、《采茶舞曲》:

周大风词曲。

作于1958年春。

这首歌原为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

后来,根据这首歌又创作了歌舞曲《采茶舞曲》,因而得以广泛传唱。

该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协作组织选作音乐教材。

《采茶舞曲》最显著的特点是:

歌曲糅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

全曲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旨在赞美江南秀美的景色及茶香西湖的新气象。

音乐优美婉转中带有轻巧的色彩。

第二部分较之第一部分更加舒展、柔婉。

2、《欢乐歌》:

是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之一。

乐曲的旋律流畅明快、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

这首乐曲采用将母曲放慢加花变奏的手法发展而成。

曲式结构:

倒装变奏曲式。

即:

A1A2A。

《欢乐歌》的第一变奏(A1)为四二拍,中板速度。

音乐情绪给人以优美抒情、典雅明朗的印象。

第二变奏A2的音乐情绪,渗入了欢快活泼的因素在内。

乐曲最后——母曲A部分,形成乐曲的高潮,其情绪欢快活泼、喜庆热烈。

总之,乐曲表现了人们在节日里无比欢乐地心情。

3、《鳟鱼》:

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

他谱写的600多首艺术歌曲对后人影响很大,因此被誉为“歌曲之王”。

《鳟鱼》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A大调钢琴五重奏》又名《鳟鱼钢琴五重奏》。

全曲共分五个乐章。

其中第四乐章用歌曲《鳟鱼》的音乐主题写成。

《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结构图:

变奏曲式A(主题)+A1(变奏)+A2(变奏)

+A3(变奏)+A4(变奏)+A5(变奏)+A6(变奏)

(二)理解部分

1、《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

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歌曲的齐唱为多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后面采用卡农的形式写成轮唱,具有进行曲的风格。

歌曲以跃动的生机勃勃的音调,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游记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

歌曲采用了民间打击乐的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的旋律为素材,从而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冼星海(1905~1945)作曲家。

13岁学习小提琴,193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后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

1935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如《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和《到敌人后方去》等。

1938年任教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及《生产大合唱》等。

冼星海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象征,唱出了中华儿女澎湃激昂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撼动人心的感召力。

2、《蓝色的探戈》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1908~1975)。

擅长写作严肃的轻音乐曲,被称为“半古典音乐作曲家”。

《蓝色的探戈》作于1951年,采用了欧洲探戈及拉丁美洲探戈的节奏。

此曲为安德森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首著名的轻音乐舞曲,包括了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使用了欧洲风格的典型节奏:

四四拍XXXXXXXXXX这种节奏带有明显的推动力。

其旋律使用了布鲁斯音阶,这段音乐的情绪颇为活泼。

第二主题使用了拉丁美洲风格的典型节奏:

四四拍XXXXXXXXX。

其旋律采用大调式音阶写成,这就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的旋律节奏宽广,使用了八度、九度大跳,因而造成一种飘逸、悠远、幸福、欢乐的音乐情绪。

探戈:

起源于阿根廷的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舞蹈音乐,以切分节奏为主要特点。

后来,传入欧美各国。

3、《雷鸣电闪波尔卡》: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

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等。

《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曲

波尔卡:

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

二、演唱演奏部分

(一)了解部分

1、《十送红军》:

江西民歌,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企盼。

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十送红军》的全曲可分三个部分,即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CA的结构形态。

从而使各段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歌曲情绪深情的。

2、《渴望春天》:

[奥地利]莫扎特作曲家,古典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

《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

歌曲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心情。

歌曲采用D大调,八六拍。

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a+b)B(c+b)。

歌曲情绪愉快地。

(二)理解部分

1、《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是国家的象征。

2、《摇篮曲》: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为“德国三B”。

13岁就为生活而奔波。

20岁到各地演出,结识了李斯特、舒曼等艺术家。

舒曼称他为“有重要意义的后起之秀”。

1862年,迁居维也纳,担任合唱指挥、乐队指挥。

勃拉姆斯一生写有大量作品。

其中,有四部交响曲,多部协奏曲及管弦乐曲等。

《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

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稳,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地勾画出一副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表达了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感受到和平、幸福和温馨的生活气息。

歌曲用F大调。

单二部曲式。

全曲有两个乐段构成,方整性结构。

歌曲为四三拍,从第三拍弱起,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

歌曲情绪温柔地。

八年级上册

一、音乐欣赏部分

(一)了解部分

1、《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是传统京剧《铡美案》中包拯(净)审判陈世美(老生)的一段西皮唱段。

唱段开头的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刚直正义的威慑力量。

随后四句西皮原板演唱,表现了包拯用平静缓和的情绪对陈世美好言相劝的形象。

由于陈世美的诡辩,彻底激怒了包拯。

唱腔转入西皮快板。

保证用激烈的言辞,激动的情绪,历数陈世美的罪状。

这部分唱腔节奏紧凑、字一字一板,演唱的铿锵有力。

最后,唱腔在坚定的散板中结束,表现了包拯愤怒、蔑视、除恶务尽的决心。

2、《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早期的优秀曲目之一。

乐曲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一连串分裂的断句,顿挫的节奏,犹如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芭蕉叶上,使人联想到芭蕉婆娑起舞之态,更使人想象到芭蕉丰收之后的欣喜之情。

因此,乐曲所表现的已经极富南国之情。

3、《图画展览会》:

是由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于1874年参观亡友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

全曲共分为《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的花园》、《牛车》、《为孵化的鸟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墓穴》、《鸡脚上的小屋》、《基辅大门》。

(二)理解部分

1、《嘎达梅林》:

由辛沪光(女)作于1956年。

这部交响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的人民起义——想封建王爷和军阀做斗争的历史故事。

作品沿用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结着条线索逐渐展开。

民歌风格的主题展示了草原的辽阔优美和蒙古族人民的劳动生活。

嘎达梅林和蒙古族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他号召人民起来斗争。

反抗达尔罕王出卖土地,并勾结东北军阀强行开垦的行经。

2、《溜冰圆舞曲》:

是有法国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于1882创作的管弦乐。

乐曲采用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形式,由序曲、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构成。

每个段落都想一幕冰上芭蕾舞。

《智斗》:

是仙丹京剧《沙家浜》第四场中的一个片段。

这场戏着重刻画了三个人物形象。

阿庆嫂——沉着、勇敢、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

胡传魁——愚蠢、残暴的草包司令形象。

刁德一——狡诈、凶狠、阴险的汉奸形象。

三人分别属于:

旦、净和老生的行当。

3、《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由陈哲、王健作词,郭峰作曲。

该歌曲有四个部分构成,教材中是第二部分。

这部分的音乐洋溢着时代的朝气,倾诉了人猛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

这部组歌在演唱形式和配器上也有创新。

独唱、领唱、重唱、轮唱、齐唱、合唱并用。

增强了歌曲的表现力。

在配器上,钢琴、乐队、电声乐队有机结合。

既带有古典风格又有现代气息,使这部组歌成为一部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二、演唱演奏部分

(一)了解部分

1、《我的祖家是歌乡》:

是台湾高山族的民歌。

主要流传与高雄、台东一带排湾支系的民歌。

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

这首歌通过赞美祖祖辈辈喜爱常歌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崇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C羽调、2/4拍。

小快板速度,单羽缎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

情绪欢快、活泼、带有舞蹈性。

2、《踏雪寻梅》:

是由黄自创作的一首表现冬天自然风光的歌曲。

这首歌曲为2/4拍、降E大调,两段体结构。

歌曲以轻快活泼的曲调抒发了人们去欣赏梅花时的兴奋、喜悦的心情。

(二)理解部分

1、《美丽的村庄》:

意大利民歌。

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D大调、2/4拍。

2、《走近西藏》:

朝鲜族作曲家张千一作曲。

歌曲是电视剧《孔繁森》中的主题歌。

这首歌并没有直接歌颂孔繁森的只言片语,却用含蓄的欢娱提出了两个“也许”的问题。

然后回答概括了孔繁森走进西藏的功绩,也歌颂了孔繁森为了西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歌曲为C宫调、4/4拍、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歌词中的“呀拉嗦”“呀拉哩嗦”是藏族民歌的一种衬词,没有实际含义。

八年级下册

一、音乐欣赏部分

(一)了解部分

1、《渔舟唱晚》

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编曲:

娄树华,筝演奏家,河北玉田人。

定谱:

曹正,筝演奏家,生于辽宁新民县。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全曲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

这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

形象的刻画了渔夫荡漾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

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浆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2、《卡门序曲》

管弦乐,作者比捷,法国作曲家。

代表作品:

歌剧《卡门》,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

作者塑造了卡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

通过卡门爱情生活的不幸,揭示了19世纪吉普赛人的悲惨遭遇。

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A+B+A+C+A的结构形式)。

歌剧序曲:

是戏剧开幕前由乐队演奏的音乐,通常由歌剧中主要的音乐材料组成,用以概括全剧的基本内容,带有暗示剧情的意义。

音乐会序曲:

是作为音乐会曲目进行表演的乐曲。

就《卡门序曲》而言,因为后一小段是暗示卡门的“悲惨命运”,带有不祥的气氛,在音乐会中,常常会省略掉。

3、《饮酒歌》

选自歌剧《茶花女》,作曲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的美称。

其代表作有歌剧《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

《饮酒歌》为单三步曲式结构。

(二)理解部分

1、《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作曲何占豪、陈刚,1959年写成并首演。

作品以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感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2、《十八相送》

越剧《梁山泊与祝英台》选段。

《十八相送》是以喜剧情调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泊的淳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

3、《天鹅湖场景》

选自舞剧《天鹅湖》。

作曲: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

《天鹅湖》为四幕芭蕾舞剧。

交响曲《天鹅湖场景》是舞剧第二幕的开头场面的音乐。

这段音乐是贯穿整个舞剧音乐的主题——天鹅主题,以这个基本主题为主导动机,发展成整个芭蕾舞剧音乐。

二、演唱演奏部分

(一)了解部分

1、《阿西里西》

贵州彝族民歌,肖树文作词。

在彝族中,“阿西里西”是“我们的好朋友”的意思。

歌曲表现了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歌唱美丽的家乡》

是一首苗族的“飞歌”。

全曲包括四个乐句。

全曲旋律以一个乐句为基础,第二个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仅在结尾处作了一点小的改变。

第三乐句基本是第二乐句的重复,第四乐句,则是在原来旋律进行的基础上变化而成,节奏变得紧凑,因而情绪显得十分活跃。

(二)理解部分

1、《大海啊故乡》

作者王立平,作曲家,吉林长春人。

《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

创作于1983年。

歌曲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

虽然采用三拍子,但不拘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韵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穷。

歌曲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2、《猎人合唱》

选自歌剧《自由射手》。

作曲,韦伯,德国作曲家。

代表作品歌剧《自由射手》,钢琴曲《邀舞》。

《猎人合唱》是一首男生合唱曲。

歌词充分的表现了猎人们坚毅勇敢、勤于劳作的豪爽性格,歌曲的节奏生动、活泼,歌曲的旋律流畅、,奔放,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音乐风格。

九年级(上)

一、欣赏部分

(一)了解部分

1、《沃尔塔瓦河》:

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作者(捷)斯美塔那。

这部交响诗套曲创作于1874年9月,它由六个乐章组成。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斯洛伐克纵贯南北的最大河流,捷克人民把它比作民族的摇篮。

乐曲《沃尔塔瓦河》是通过描绘两岸美丽景色以及风俗人情,来表现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蝶恋花•答李淑一》:

这首词作者毛泽东,于1957年写成。

他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追思杨开慧、柳直荀二位烈士,表达了革命者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

《蝶恋花•答李淑一》由赵开生编曲,是解放后弹词开篇的优秀作品之一。

这首弹词开篇,以委婉柔美、表现细腻的唱腔,颂扬了革命烈士的不朽功力和对革命的赤胆忠心。

它既在评弹书场中演唱,又是歌唱家的独唱曲目。

1961年获全国业余歌曲创作一等奖。

3、《月光》:

作者德彪西,法国作曲家,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

《月光》表现了精美绝伦的旋律,丰富多样的节奏,更有细腻无比的和声色彩变化,描绘出一幅月光照耀下,夜色迷茫,景物朦胧的绝妙画面。

乐曲由三部分组成。

(二)理解部分

1、《命运》:

作者贝多芬,德国作曲家。

欧洲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于1805年开始创作,于1808年完稿。

主部主题:

2、《春江花月夜》:

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叫《夕阳箫鼓》。

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叫《夕阳箫鼓》。

《春江花月夜》全曲一般分为十段。

人们遵循中国古曲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

这些标题是:

一、江楼钟鼓;二、月上东山;三、风回曲水;四、花影层叠;五、水云深际;六、渔歌晚唱;七、回澜拍岸;八、桡鸣远濑;九、欸乃归舟;十、尾声。

以上是编者根据对乐曲内容的理解而设的,不宜机械地去寻求标题与音乐之间的具体联系。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兰花花》——陕北民歌。

是一首十分动人的反封建情歌,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

这首优美的民歌,从30年代唱至今天,受到几代中国人的喜爱,家喻户晓,久唱不衰。

《兰花花》是根据延安临镇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编创阵创出来的。

二、演唱演奏

(一)了解部分

1、《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是塔塔尔族反映爱情生活的一首民歌。

歌曲表达了一位青年在爱情上的伤感、思恋和向往,歌词中通过许多景色的描绘:

沙滩、月光、幻梦、踪影等,表达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著。

这是一首三段体结构的歌曲(单三部曲式)。

2、《念故乡》:

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用英国管吹奏的旋律,是建立在五声调式基础上的曲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这段旋律的歌唱性很强,又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故乡的情绪,因而引发了许多人在情感上的共鸣。

正是这种原因,德沃夏克的一位美国学生给这段迷人的旋律填上了歌词。

后来,一首名为《回家》的独唱曲及合唱曲被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

在我国,这首歌被译为《念故乡》。

(二)理解部分

1、《黄河水手歌》:

是一首著名的陕北民歌,属于山歌类。

歌词以极朴素的语言,平铺直叙的手法,表达了黄河岸边的水手们的豪放性格和在平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九十九”词句,并非表示具体数字,而是“很多很多”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歌曲的曲式为单一部曲式,是有内部扩充句的一段体结构。

2、《歌唱祖国》:

由王莘作词、曲,是著名的爱国歌曲。

创作于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看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王莘脑海里反复酝酿,《歌唱祖国》是在回津的列车上一气呵成。

这首歌曲发表后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号称“第二国歌”。

理论常识部份

一、名人

1、贝多芬:

(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作品有:

贝多芬的作品《第九交响曲》(合唱)、《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月光曲》、《悲怆钢琴奏鸣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2、斯美塔那:

(1824--1884)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

贝德叶赫•斯美塔那,被誉为“新捷克音乐之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作品有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3、华彦均:

(1893-1950),人称“瞎子阿炳”,民间音乐家,代表作品有二胡曲三首:

《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三首《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华彦均病逝于1950。

4、聂耳:

(1912----1935)作曲家,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毕业歌》、《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

5、王莘:

(1918—2007)作曲家,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人。

自幼喜爱音乐,学过二胡、笛子和江南丝竹等。

1935年参加上海救亡歌咏运动。

1938年到延安鲁艺韶光系学习,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并开始创作歌曲。

主要作品有《歌唱祖国》(兼作词)、《青年之歌》(兼作词)、《边区儿童团歌》《反内战大合唱》等歌曲,《煤店新工人》《纺棉花》等歌剧音乐。

其中代表作《歌唱祖国》曾在中央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的建国三年来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获一等奖。

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6、冼星海:

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多种题材的作品近300多首,他在创作中坚持不懈的追求作品的民族风格、民族气质,他的许多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

作品有《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生产大合唱》等。

7、吴祖强:

作曲家。

原籍江苏武进。

作品有交响音画《在祖国的大地上》、清唱剧《与洪水搏斗》,以及与杜鸣心合作的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和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

8:

柴可夫斯基:

(1840—1893)俄罗斯著名作曲家。

受俄国贵族教育及西欧资本主义的影响,很多作品反映了19世纪下半叶俄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渴求个人幸福和惶惑苦闷的心绪。

主要作品有《意大利随想曲》、第六交响曲《悲怆》、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歌剧《黑桃皇后》管弦乐曲《1812年序曲》和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等

9、莫扎特:

誉为“音乐神童”。

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莫扎特作品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数十部交响乐曲,大量的协奏曲、室内乐和歌曲。

10、王洛宾:

有“西部歌王”之称,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

代表作品:

《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11、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湖南邵阳人。

18岁中学毕业后任小学音乐美术教员,后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

1937年参加上海文化届救亡演剧队,进行抗日宣传。

1941年苏北新四军抗日根据地,1943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从事教学和创作。

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

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作有钢琴曲《牧童短笛》、歌曲《游击队歌》和管弦乐曲《森吉德瑪》等。

二、演唱

1、变声期知识:

每一个人从童声过渡到成人声音都要经过变声期。

变声期一般出现在12至15岁左右。

变声期间可能会出现声音沙哑低沉、音高不易控制等现象。

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嗓子,不要大声喊叫或大声歌唱,不要模仿成人歌唱或者压着嗓子歌唱,避免嗓子过度疲劳。

2、歌唱的呼吸:

就是吸气和呼气。

吸气时,口鼻同事进气。

小腹收缩,腹部和腰部均有扩张感觉。

呼气时,胸腔及两肋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气流从口腔呼出。

3、咏叹调:

西洋歌剧中一种用于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抒情独唱曲,用于刻画人物的形象和心理。

通常篇幅比较大,音域比较宽,富于戏剧性,音乐旋律性比较强,表现力丰富。

咏叹调在歌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作音乐会独唱曲目。

4、衬词:

“衬词”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语言与曲调共同担负起了音乐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刻画,音乐情感的表达。

它与曲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5、合唱人声分类:

男声、女声、童声、混声

三:

演奏

1、管弦乐种类:

铜管乐器(小号、圆号、大号、长号等)、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巴松管、低音大管)、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打击乐器(定音鼓,三角铁,木琴,钢片琴,中国罗,响板,沙锤,小军鼓等等)

民族管弦乐队:

由我国民族管弦乐器组成的较大型的管弦乐队称作民族管弦乐队,通常由吹管、拉弦、弹拨、打击四个乐器组组成。

我国民族乐队的形式很多,如:

丝竹乐队、吹打乐队、芦笙乐队等。

2、室内乐:

原指室内演奏的小型重奏曲。

如:

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

现在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

3、重奏:

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

根据乐曲的声部及演奏者的人数,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以至七重奏、八重奏等。

由于演奏的乐器不同,因而又有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等等的形式。

乐器及器乐演奏形式

(1)独奏:

由一人演奏某种乐器,可用其他乐器伴奏。

(2)重奏:

一人演奏一个声部,同时进行多声部演奏。

(3)合奏:

按乐器组种类的不同进行分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一声部,共同演奏同一乐曲。

4、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

因乐队主要由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组成,故名。

乐曲的风格明快、流畅、秀雅、柔和。

5、二胡:

拉弦乐器。

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

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

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6、小提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