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书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4627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字和书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文字和书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文字和书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文字和书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文字和书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字和书面.docx

《文字和书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和书面.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字和书面.docx

文字和书面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主要内容:

文字及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文字同语言的关系,汉字同汉语的关系,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文字的类型,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节文字和语言

教学重点:

一、文字的作用是什么二、文字同语言的关系三、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

文字的出现为记录人类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如果说语言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的本能生活方式,那么文字则使人类由原始蒙昧状态进入了文明状态。

3、文字促进思维的发展。

我们把有文字的社会称为文明社会,把没有文字的社会称为原始社会。

文明社会的人群和原始社会的人群在思维上的区别也相当大。

有了文字,人类不仅通过表音符号思维,而且可以通过表形表意文字思维。

文字使思维有了表象。

设想不用文字符号来完成一个简单的方程运算是多么困难。

小结:

文明社会靠口语和文字文本来交流和传承文化,原始社会仅仅靠口语来交流和传承文化。

文字的出现,人类不仅可以通过文字文本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大容量地传承文化,而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

可以说,在人类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是第一个里程碑,文字的出现是第二个里程碑,它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从史前时期进入有史时期。

二、文字同语言的关系

1、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

语言中的语素、词这些单位包括音和义两个方面,记录语言的文字要通过“形”记录语言的音、义两个方面,所以文字有形、音、义三个部分。

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或者说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和语言中的语素和词发生关系的,这是文字的关键。

不同的文字就在于“形、音、义”的关系不同。

即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字体系。

一般来说,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可以把文字分为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

意音文字是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而拼音文字是只表音的文字,也可以称为纯语音文字。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文字,每一个字必须能够读出音来,每一个字的读音都和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相联系,这是文字的本质,这样就可以通过音和语言中的语素和词发生联系。

2、语言是一种系统,文字也是一种系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符号系统要求有一定的书写要素和书写规则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

一种文字通常要适应它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

汉字长期维持在方块字的阶段,或者说汉字长期维持在语素音节文字的阶段,和汉语的特点是有关系的:

(1)汉语方言的差别很大,形成的时间也比较早,同一个语素在不同的方言区读音不一样,这就使汉字容易和语素直接联系起来,即在一般情况下采取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语素。

(2)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居多,或者说汉语的语素的语音形式很少小于音节或大于音节,像英语中语音形式大于音节的money或者语音形式小于音节的s,在汉语中很少,古代汉语尤其如此,这又使汉语的字往往代表一个音节。

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好些形态变化的形式是用音位来表示的,为了记录这些形态变化,需要有小于音节的字母,所以印欧语言的书写系统一般都是拼音文字系统。

3、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这只是从文字自发起源的角度说的。

从现代制定文字的角度看,文字和语言是不同的,用什么文字体系去记录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和语言的结构虽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比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都是采用了拉丁字母。

同一种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系统,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文字有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两种拼写法,韩语、越南语曾经采用过汉字的书写体系,后来都实现了拼音化。

三、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拼音文字可以通过字母的拼写反映语言中符号的语音面貌,即通过字母和字母拼写规则了解读音,但拼音文字无法通过字母和字母的拼写规则所提供的有关读音直接了解语素、词的意义。

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有这样一些特点:

1、汉字尽管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明确的读音,但从字形上一般不能判定一个字的具体读音,有些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大致的读音。

一个字中可以确定大致读音的部分通常被称为声旁。

2、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确定义类。

字形中可以确定义类的部分被称为形旁。

但不能因为有些汉字可以通过字形断定义类而认为汉字可以独立于汉语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

汉字和其他拼音文字一样,每个汉字必须有确定的读音,并通过这种读音确定是语言中的哪一个语素或词,其字义才能确定下来。

3、汉字的字形和汉语的读音不是直接联系的,或者说不能从汉字的字形中严格地确定一个字的读音,所以读音尽管变化了,字形可以不变。

这种读音改变而字形不变可以从古今差异和方言差异两个方面去理解:

(1)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尽管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记录语素或词的方块汉字并没有变,只是在字体上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

所以现代人尽管不懂古代汉语的读音,通过汉字仍然能了解古文大致的意义。

(2)从方言的差异看,尽管方言之间在语音上有了很大的区别,但汉字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同一个汉字,各地人尽管读音不同,但都知道它所代表的是汉语中的哪一个语素或哪一个词。

方言之间的人经常听不懂对方的话,但通过汉字书面语可以互相了解。

一本南方人写的书,北方人基本上也能够看得懂。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教学重点:

一、文字的产生二、文字的发展三、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根本区别四、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五、几种重要的字母

教学内容:

一、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创造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语言学家专门为某一种语言制定的文字,这种文字一般是拼音文字。

语言学家创制的文字都是以语言学家对该语言的语音结构有了充分的理解为前提的。

另一种是在人类还没有语言学知识的前提下自发地形成的,文字的起源指的就是这一种文字的创造过程。

在人类掌握了语言学知识以后,创造文字的过程并不复杂,但在人类掌握语言学知识以前,人类为创造文字曾经付出了艰巨的劳动。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主要通过史诗和传说来记录本氏族或部落的人口、财产、对外战争的情况以及内部发生的大事。

但由于有声语言在记录上受到限制,通过长期的摸索,人们找到了口语记事以外的两种主要方法:

实物记事和图画记事。

实物记事最常见的办法是结绳和刻木。

现在我们能观察到的结绳的方法有的还保留在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中,如我国的独龙族出门远行时,用结绳计算日子,每打一个结算一天。

刻木是在木头上刻上各种花纹或图案,也包括在器物上刻花纹或图案。

这种方法不仅古代有,现在无文字的民族有的还在使用这种方法。

图画记事是通过图画来记录各种事件,表达各种思想。

这种方式和现代人看到的各种绘画作品中表达事件和思想的方式是一样的。

现在能了解到的图画记事首先体现在无文字部落的活生生的图画中,比如印第安人奥基布娃部落的图画记事。

现在能了解到的原始人图画记事的另一种方式是岩画。

处于早期文化发展阶段的人类往往在岩石上凿刻图画,或用矿物颜料在岩石上绘图画,包括线条、浮雕、彩画等。

岩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许多地方都有发现。

在中国北方多表现为动物、人物、狩猎,和西伯利亚的岩画有较多的相似处,表现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

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岩画除了动物、狩猎外,还有采集、房屋、村落、农作物、宗教仪式等内容。

图画记事不仅可以记录事物,还可以比较方便地记录事件的过程。

图画记事的这种性质更接近自然语言记事的性质,在自然语言中不仅要有记录事物的词,也要有描述事件的句子,图画记事正是文字产生的前身。

二、文字的发展

文字的发展从造字法的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意音)三个阶段:

1、由记事图画直接发展出来的象形的表意文字,可以分为象形字和会意字两种情况。

2、表音字的出现。

由象形字和会意字构成的表意字尽管可以通过形体知道它所表示的意义,但是有两个弱点:

一是这种由形知义的过程往往不是很准确,有时候人们不一定知道象形字和表意字代表的是哪一个语素或词;二是语言中有很多虚词和意义抽象的词是很难象形和会意的。

表意字必须和语言中的语素、词等对应,有明确的读音,才能真正表达语言中的单位。

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步。

当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后,就可以借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另一个同音词,比如用“之”(去)来记录表示偏正关系的虚词“之”。

这就出现了单纯的表音字,中国传统文字学把这样的表音字称为假借字。

假借字都是由早期的表意字转变过来的,如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中国古代的汉字、中国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和中国西南地区彝族的彝文,都能证明这一点。

3、意音文字。

单纯的表音字或假借字的出现表明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字可以通过声音直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不必依赖表意。

于是人们在表意字的旁边加上另一个字,这个字只表示读音,也就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一个字是表意的,另一个是以假借的方式来表音的,这样就可以造出更多的字。

中国传统文字学把这样的意音文字叫作形声字。

文字发展到这一步,形成了3种不同类型的字形:

表意字、单纯表音字、形声字。

这3种不同类型的字形共同构成了意音文字,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而又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

如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中国古代的汉字。

表意文字是古代意音文字的基础。

但只靠表意字不可能完整而全面地记录语言,因为很多抽象的词和虚词是不可能通过表意字来记录的,表音字的出现以及由表音字和表意字的结合而形成的意音字解决了这个困难。

因此,在表意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表音文字是文字能够完整而全面地记录语言的关键一步,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进展。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文字造字方式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

记事图画—→表意字—→纯表音字—→意音字

文字体系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

记事图画—→音意文字体系—→纯表音文字体系(音节文字体系、音位文字体系)

三、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根本区别

从根本上说,造字方式只有表意和表音两种,意音文字不过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

同样从根本上说,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只有两种,就是意音文字和纯表音文字(又叫拼音文字)。

能够完整记录语言的纯表意文字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一个语言都有大量不可象形会意的语素或词。

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根本区别在于记录语言的方式有差异。

拼音文字只通过字母记录一个语言的音节或音位。

不同的语素或词,只要读音相同,字形都相同。

比如英语的book,代表了“书”和“预定”两个词,由于这两个词的语音形式相同,都写成相同的字。

意音文字也必须记录语言的语音,不过意音文字除了记录语音,还要通过象形和会意等表意方式把不同的语素或词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即使两个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一样,只要是不同的语素或词,通常都必须通过形体区别开来,比如“长、常、场、尝、肠、偿”等不同的语素或词,尽管语音形式相同,但通常不把它们写成相同的字,而是保留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以便说明它们是不同的语素或词,所以意音文字的字数很多。

汉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字的数量很大。

有人把汉字说成是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都是一种比喻或形象的说法,严格说来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这种说法使人误以为汉字只和表形表意有关系,和语音没有关系。

这种说法的产生是因为汉字最早形成时普遍使用了象形和会意的方法。

而完整的文字系统必须完整地记录一个语言的读音,汉字和所有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一样,也必须完整地记录汉语的读音。

汉字作为意音文字,除了表意,还表音。

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音节,所以汉字是通过字形记录汉语音节的文字。

汉字的这种性质可以概括为:

(1)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2)不同的语素往往用不同的字表示。

也有人把汉字称为语素音节文字或语词音节文字,这些名称是为了反映汉字既表音又表意的意音文字性质。

语素音节文字的提出还反映了字体变化对象形字和会意字的影响。

汉字在早期的造字过程中广泛地使用了象形和会意的方法,当时这些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形体上体现称呼语素或词的意义,但随着文字字体的演化,人们已经很难从象形字和会意字中看出语素或词的意义,继续把这些字称为象形字和会意字也太不合适。

不过尽管字体变化了,象形和会意已经看不出来,但在同音语素或同音词中,这些汉字仍然能把这些语素或词区别开来,所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

通过对汉语这种活生生的意音文字的分析可以看出,意音文字在记录语言时提供的信息量和表音文字相比是不一样的,因为对于具有相同语音形式的一组不同的语素或词来说,表音文字所用的字都一样,但意音文字还要从字形上把这些语素区别开来。

从这个角度看,意音文字有助于区分同音语素或同音词。

也正是由于意音文字通常能够把同音语素或同音词区分开来,它就不可能完全按照一个字一个音形的原则来造字。

四、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1、文字的改进:

指在不改变文字体系的情况下对文字系统进行改进。

由于语言的变化,有些拼音文字字母不完全能够反映实际读音,需要局部改进拼写方法,这是属于文字的改进。

汉字的简化也是属于文字的改进。

2、文字改革:

指将文字从一种文字体系改变成另一种文字体系。

3、汉字能否实现拼音化?

目前还不可能:

(1)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功能。

如jīn这个音节所表达的语素多达11个(巾、斤、今、紟、金、津、衿、矜、筋、禁、襟),通过不同的汉字可以把这11个语素区别开来,这有利于书面语中减少歧义。

(2)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空间的功能,或者说超方言功能。

汉语方言众多,分歧很大,在这些方言没有统一以前,用音节文字或音位文字来作为各种方言的统一文字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拼音文字要求用某地的方言作为标准,其他方言地区的人学习的不仅是文字,还包括权威方言的语音。

比如现代中国人要学会以北京话为语音基础的音位文字,不仅仅是一个学会拼音方案的问题,而且得学会北京话语音。

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所以方言区会普通话的人往往限于一定文化阶层,如记者、广播电视工作者、社交工作者、服务行业工作者、教师等等。

在语言内部方言分歧很大的情况下,拼音化都会遇到很多困难。

汉字能长期保持在意音文字的地位,和汉语的这种特点是有关系的。

正是因为汉字的超空间功能,汉字对汉文化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汉字是意音文字,同一个字尽管在不同的方言区读音不一样,但都代表同一个同源语素,不同方言区的人可以借助汉字,越过方言语音差异,通过本地读音把同一个字跟同一个语素或词联系起来,获得本源的意义。

历代王朝政府的政令和思想观念都可以借助汉字迅速推行到汉语各方言区的每一个角落。

任何一个方言区的文化因子都可以迅速波及到其他方言区。

中国纵横几千里,虽然方言的语音千差万别,却能书同文。

我们说汉字是一种超时空性或超方言性很强的文字,在这方面拼音文字是远不及汉字这种意音文字的。

(3)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

就像不同汉语方言区的人可以越过方音阅读不同方言区的文化资料一样,现代人常常可以借助汉字直接阅读先哲的思想。

只要学会了汉字,便可以读懂一些古文,这是因为学会了汉字就等于掌握了很多语素和词。

(4)汉字已经记录了丰富的文本,汉字对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必不可少的。

汉字作为意音文字比古埃及意音文字等更有长的历史,有更多的文献资料,记录了更多的文化。

没有哪种意音文字在进入音节或音位文字时发展到汉字这样一种完善的程度、记录了这样多的文本。

意音文字发展得越完善,体系越繁杂精密,延续的时间越长,记录的文本越多,就越容易迈入音节或音位文字。

汉字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成熟的地步,已经走入一种稳定状态,而汉语方言又有着这样大的分歧,不借助汉字,我们便不能继承丰富的文化遗产。

从继承文化的角度看,汉语拼音方案并不能取代汉字在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拼音文字有它的优势,它易于学习和书写,易于形式处理,易于输入计算机。

但这种优势也正是它在统一方言差异和继承古代文本方面无能为力的劣势。

借助汉字,我们能充分继承文化遗产,能使方言区的人互相理解。

当然,汉语拼音文字的设想并没有失去它的意义,至于前景如何,那还待于实践的检验。

四、几种重要的字母

字母是拼音文字的最小书写单位。

目前世界上表音文字所采用的字母体系多种多样,主要有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梵文字母等。

腓尼基字母的发源地大体上在今天的叙利亚一带。

这里处于欧亚之间的连接点,腓尼基字母向东向西发展,分成两支,东支产生了阿拉伯字母、梵文字母等,西支产生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

所以腓尼基字母是现代大部分拼音文字字母产生的基础。

第三节书面语

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的语言都以口语的形式存在着,至今,世界上仍然有许多民族没有记录语言的文字,因而也就没有书面语,只有口语。

口语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文字是因为记录语言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类的有声语言,文字的创造也就无从谈起,也就不可能有书面语的产生。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的基础,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

同时,口语又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口语与人们日常交际紧密相连,社会生活的每一微小的变化,都首先通过口语反映出来,因此,口语的变化总要先于书面语的变化。

口语不断为书面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使书面语向前发展,不至于与口语差距太大,从而适应人们的交际需要。

因此,书面语具有保守的一面,其发展变化总是要落后于口语,书面语的发展要服从口语的发展。

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口语和书面语逐渐有了分工,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

总的来看,口语具有简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书面语具有语句雅正、结构严密的特点。

相应地,有一些词语由于长期使用场合上的分工,在风格色彩上也逐渐地有了差别,例如“父亲”、“母亲”、“夫人”多用于书面语,与此对应的“爸爸”、“妈妈”、“妻子”则用于口语。

尽管这些词语在意义内涵上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却有比较严格的使用界限,不能混用。

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

主要内容:

文字及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文字同语言的关系,汉字同汉语的关系,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文字的类型,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节文字和语言

教学重点:

一、文字的作用是什么二、文字同语言的关系三、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1、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2、文字通过书面语能更好地记录人类的文化活动。

文字的出现为记录人类文化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如果说语言使人类摆脱了动物的本能生活方式,那么文字则使人类由原始蒙昧状态进入了文明状态。

3、文字促进思维的发展。

我们把有文字的社会称为文明社会,把没有文字的社会称为原始社会。

文明社会的人群和原始社会的人群在思维上的区别也相当大。

有了文字,人类不仅通过表音符号思维,而且可以通过表形表意文字思维。

文字使思维有了表象。

设想不用文字符号来完成一个简单的方程运算是多么困难。

小结:

文明社会靠口语和文字文本来交流和传承文化,原始社会仅仅靠口语来交流和传承文化。

文字的出现,人类不仅可以通过文字文本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大容量地传承文化,而且加深了思考的深度。

可以说,在人类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语言的出现是第一个里程碑,文字的出现是第二个里程碑,它使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或者说从史前时期进入有史时期。

二、文字同语言的关系

1、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

语言中的语素、词这些单位包括音和义两个方面,记录语言的文字要通过“形”记录语言的音、义两个方面,所以文字有形、音、义三个部分。

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或者说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和语言中的语素和词发生关系的,这是文字的关键。

不同的文字就在于“形、音、义”的关系不同。

即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字体系。

一般来说,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可以把文字分为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

意音文字是既表意又表音的文字,而拼音文字是只表音的文字,也可以称为纯语音文字。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文字,每一个字必须能够读出音来,每一个字的读音都和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相联系,这是文字的本质,这样就可以通过音和语言中的语素和词发生联系。

2、语言是一种系统,文字也是一种系统。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符号系统要求有一定的书写要素和书写规则来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或词。

一种文字通常要适应它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

汉字长期维持在方块字的阶段,或者说汉字长期维持在语素音节文字的阶段,和汉语的特点是有关系的:

(1)汉语方言的差别很大,形成的时间也比较早,同一个语素在不同的方言区读音不一样,这就使汉字容易和语素直接联系起来,即在一般情况下采取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语素。

(2)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居多,或者说汉语的语素的语音形式很少小于音节或大于音节,像英语中语音形式大于音节的money或者语音形式小于音节的s,在汉语中很少,古代汉语尤其如此,这又使汉语的字往往代表一个音节。

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好些形态变化的形式是用音位来表示的,为了记录这些形态变化,需要有小于音节的字母,所以印欧语言的书写系统一般都是拼音文字系统。

3、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这只是从文字自发起源的角度说的。

从现代制定文字的角度看,文字和语言是不同的,用什么文字体系去记录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和语言的结构虽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比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都是采用了拉丁字母。

同一种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系统,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文字有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两种拼写法,韩语、越南语曾经采用过汉字的书写体系,后来都实现了拼音化。

三、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拼音文字可以通过字母的拼写反映语言中符号的语音面貌,即通过字母和字母拼写规则了解读音,但拼音文字无法通过字母和字母的拼写规则所提供的有关读音直接了解语素、词的意义。

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有这样一些特点:

1、汉字尽管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明确的读音,但从字形上一般不能判定一个字的具体读音,有些字可以通过声旁确定音类或大致的读音。

一个字中可以确定大致读音的部分通常被称为声旁。

2、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确定义类。

字形中可以确定义类的部分被称为形旁。

但不能因为有些汉字可以通过字形断定义类而认为汉字可以独立于汉语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

汉字和其他拼音文字一样,每个汉字必须有确定的读音,并通过这种读音确定是语言中的哪一个语素或词,其字义才能确定下来。

3、汉字的字形和汉语的读音不是直接联系的,或者说不能从汉字的字形中严格地确定一个字的读音,所以读音尽管变化了,字形可以不变。

这种读音改变而字形不变可以从古今差异和方言差异两个方面去理解:

(1)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尽管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记录语素或词的方块汉字并没有变,只是在字体上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

所以现代人尽管不懂古代汉语的读音,通过汉字仍然能了解古文大致的意义。

(2)从方言的差异看,尽管方言之间在语音上有了很大的区别,但汉字基本没有变化,所以同一个汉字,各地人尽管读音不同,但都知道它所代表的是汉语中的哪一个语素或哪一个词。

方言之间的人经常听不懂对方的话,但通过汉字书面语可以互相了解。

一本南方人写的书,北方人基本上也能够看得懂。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教学重点:

一、文字的产生二、文字的发展三、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根本区别

四、文字的改进和改革五、几种重要的字母

教学内容:

一、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创造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语言学家专门为某一种语言制定的文字,这种文字一般是拼音文字。

语言学家创制的文字都是以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