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docx
《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在工农业生产、气象、环保、国防、科研、航天等部门,经常需要对环境湿度进行测量及控制。
对环境温、湿度的控制以及对工业材料水份值的监测与分析都已成为比较普遍的技术条件之一,但在常规的环境参数中,湿度是最难准确测量的一个参数。
这是因为测量湿度要比测量温度复杂得多,温度是个独立的被测量,而湿度却受其他因素(大气压强、温度)的影响。
此外,湿度的校准也是一个难题。
国外生产的湿度标定设备价格十分昂贵。
、湿度定义
在计量法中规定,湿度定义为“物象状态的量”。
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用RH%表示。
总言之,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水蒸气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
湿度很久以前就与生活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用数量来进行表示较为困难。
对湿度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湿气与干气的比值(重量或体积)等等。
、湿度测量方法
湿度测量从原理上划分有二、三十种之多。
但湿度测量始终是世界计量领域中著名的难题之一。
一个看似简单的量值,深究起来,涉及相当复杂的物理—化学理论分析和计算,初涉者可能会忽略在湿度测量中必需注意的许多因素,因而影响传感器的合理使用。
常见的湿度测量方法有:
动态法(双压法、双温法、分流法),静态法(饱和盐法、硫酸法),露点法,干湿球法和电子式传感器法。
1双压法、双温法是基于热力学P、V、T平衡原理,平衡时间较长,分流法是基于绝对湿气和绝对干空气的精确混合。
由于采用了现代测控手段,这些设备可以做得相当精密,却因设备复杂,昂贵,运作费时费工,主要作为标准计量之用,其测量精度可达±2%RH以上。
2静态法中的饱和盐法,是湿度测量中最常见的方法,简单易行。
但饱和盐法对液、气两相的平衡要求很严,对环境温度的稳定要求较高。
用起来要求等很长时间去平衡,低湿点要求更长。
特别在室内湿度和瓶内湿度差值较大时,每次开启都需要平衡6~8小时。
3露点法是测量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是热力学的直接结果,准确度高,
测量范围宽。
计量用的精密露点仪准确度可达±).2C甚至更高。
但用现代光一电原理的冷镜式露点仪价格昂贵,常和标准湿度发生器配套使用。
4干湿球法,这是18世纪就发明的测湿方法。
历史悠久,使用最普遍。
干湿球法是一种间接方法,它用干湿球方程换算出湿度值,而此方程是有条件的:
即在湿球附近的风速必需达到2.5m/s以上。
普通用的干湿球温度计将此条件简化了,所以其准确度只有5~7%RH,干湿球也不属于静态法,不要简单地认为只要提高两支温度计的测量精度就等于提高了湿度计的测量精度。
5电子式湿度传感器法
电子式湿度传感器产品及湿度测量属于90年代兴起的行业,近年来,国内外在湿度传感器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湿敏传感器正从简单的湿敏元件向集成化、智能化、多参数检测的方向迅速发展,为开发新一代湿度测控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将湿度测量技术提高到新的水平。
三、湿度测量方案的选择
现代湿度测量方案最主要的有两种:
干湿球测湿法,电子式湿度传感器测湿法。
下面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以便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湿度测量方法。
干湿球湿度计的特点:
早在18世纪人类就发明了干湿球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的准确度还取决于干球、湿球两支温度计本身的精度;湿度计必须处于通风状态:
只有纱布水套、水质、风速都满足一定要求时,才能达到规定的准确度。
干湿球湿度计的准确度只有5%一7%RH。
干湿球测湿法采用间接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干球、湿球的温度经过计算得到湿度值,因此对使用温度没有严格限制,在高温环境下测湿不会对传感器造成损坏。
干湿球测湿法的维护相当简单,在实际使用中,只需定期给湿球加水及更换湿球纱布即可。
与电子式湿度传感器相比,干湿球测湿法不会产生老化,精度下降等问题。
所以干湿球测湿方法更适合于在高温及恶劣环境的场合使用。
电子式湿度传感器的特点:
而电子式湿度传感器是近几十年,特别是近20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
湿度传感器生产厂在产品出厂前都要采用标准湿度发生器来逐支标定,电子式湿度传感器的准确度可以达到2%一3%RH。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尘土、油污及有害气体的影响,使用时间一长,会产生老化,精度下降,湿度传感器年漂移量一般都在±2%左右,甚至更高。
一般情况下,生产厂商会标明1次标定的有效使用时间为1年或2年,到期需重新标定。
电子式湿度传感器的精度水平要结合其长期稳定性去判断,一般说来,电子式湿度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不如干湿球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是采用半导体技术,因此对使用的环境温度有要求,超过其规定的使用温度将对传感器造成损坏。
所以电子式湿度传感器测湿方法更适合于在洁净及常温的场合使用。
四、湿度传感器选择的注意事项
1.选择测量范围
和测量重量、温度一样,选择湿度传感器首先要确定测量范围。
除了气象、科研部门外,搞温、湿度测控的一般不需要全湿程(0-100%RH)测量。
2、选择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湿度传感器最重要的指标,每提高—个百分点,对湿度传感器来说就是上一个台阶,甚至是上一个档次。
因为要达到不同的精度,其制造成本相差很大,售价也相差甚远。
所以使用者一定要量体裁衣,不宜盲目追求“高、精、尖”。
如在不同温度下使用湿度传感器,其示值还要考虑温度漂移的影响。
众所周知,相对湿度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严重地影响着指定空间内的相对湿度。
温度每变化0TC。
将产生0.5%RH的湿度变化(误差)。
使用场合如果难以做到恒温,则提出过高的测湿精度是不合适的。
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精确的控温手段,或者被测空间是非密封的,±5%
RH的精度就足够了。
对于要求精确控制恒温、恒湿的局部空间,或者需要随时跟踪记录湿度变化的场合,再选用±3%RH以上精度的湿度传感器。
而精度高于±2%RH的要求恐怕连校准传感器的标准湿度发生器也难以做到,更何况传感器自身了。
相对湿度测量仪表,即使在20—25C下,要达到2%RH的准确度仍是很困难的。
通常产品资料中给出的特性是在常温(20C±0C)和洁净的气体中测量的。
3、考虑时漂和温漂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尘土、油污及有害气体的影响,使用时间一长,电子式湿度传器会产生老化,精度下降,电子式湿度传器年漂移量一般都在±2%左右,
甚至更高。
一般情况下,生产厂商会标明1次标定的有效使用时间为1年或2年,到期需重新标定。
4、其它注意事项
湿度传感器是非密封性的,为保护测量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应尽量避免在酸性、碱性及含有机溶剂的气氛中使用。
也避免在粉尘较大的环境中使用。
为正确反映欲测空间的湿度,还应避免将传感器安放在离墙壁太近或空气不流通的死角处。
如果被测的房间太大,就应放置多个传感器。
有的湿度传感器对供电电源要求比较高,否则将影响测量精度。
或者传感器之间相互干扰,甚至无法工作。
使用时应按照技术要求提供合适的、符合精度要求的供电电源。
传感器需要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时,要注意信号的衰减问题。
当传输距离超
过200m以上时,建议选用频率输出信号的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管理概述
要做好仓库温湿度管理工作,首先要学习和掌握空气温湿度的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的基本知识。
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
一般而言,距地面越近气温越高,距地面越远气温越低。
在仓库日常温度管理中,多用摄氏表示,凡0度以下度数,在度数前加一个“-",即表示零下多少摄氏度。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空气干湿的程度。
表示空气湿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绝对湿度。
是指单位容积的空气里实际所含的水汽量,一般以克为单位。
温度对绝对湿度有着直接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水汽蒸发得越多,绝对湿度就越大;相反,绝对湿度就小。
饱和湿度。
饱和湿度是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容积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量的最大限度。
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多余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变成水滴。
此时的空气湿度便称为饱和湿度。
空气的饱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温度越高,单位容积空气中能容纳的水蒸气就越多,饱和湿度也就越大。
相对湿度:
相对温度是指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量(绝对湿度)距离饱和状态(饱和湿度)程度的百分比。
即,在一定温度下,绝对湿度占饱和湿度的百分比数。
相对湿度用百分率来表示。
公式为:
相对湿度二绝对湿度/饱和湿度X100%,绝对湿度=饱和湿度对目对湿度,相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相对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干燥。
空气的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与温度之间有着相应的关系。
温度如发生了变化,则各种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露点:
露点是指含有一定量水蒸气(绝对湿度)的空气,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所含的水蒸气就会达到饱和状态(饱和湿度)并开始液化成水,这种现象叫做结露。
水蒸气开始液化成水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如果温度继续下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超饱和的水蒸气,就会在商品或其他物料的表面上凝结成水滴。
此外,风与空气中的温湿度有密切关系,也是影响空气温湿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库内外温湿度的变化:
从气温变化的规律分析,一般在夏季降低库房内温度的适宜时间是夜间10点钟以后到次日早晨6点钟。
当然,降温还要考虑到商品特性、库房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讲压力的基本概念
一、压力和压强
1、压力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强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物体单位面积上收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压强二压力/受力面积,即P=F/S
F:
压力,国际单位是牛
S:
面积,国际单位是米2
P:
压强,国际单位是牛/米2,即帕斯卡,简称帕(Pa)
1Pa=1N/m2
1hpa=100Pa
1KPa=lOOOPa
二、液体压强
液体有流动性,它的压强有不同于固体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
P=pghp液体密度千克/米3,
三、大气压强
1、大气的压强
空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通过用水银做测试,大气压强是760mm汞柱,水银的密度是13.6沐03千克
/米3,可以计算出大气压强为P=pglhl.01*05帕。
2、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上面的大
气层越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气压计:
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
大气压不但随高度而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等于760m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二1.01325>105帕。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3、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压缩空气的应用:
许多机器设备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
例如,矿山上用压缩空气开动风镐、风钻。
火车上用压缩空气制止车轮转动-制动,无轨电车、公共汽车上用压缩空气开关车门,等等。
四、浮力
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德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F浮二G排二p液gV排
V排: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p液:
这种液体的密度p液
G排:
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
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
第二讲温度的基本概念
一、温度计
物理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1、试验用温度计:
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摄氏温度:
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摄氏温度,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3、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温度的下限是-273.15C,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
科学家们提出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这种温度的单位名称叫开尔文,简称开,符号
是K。
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
T=t+273.15K
4、体温计
测体温用的医用温度计-体温计里面装的液体是水银。
由于人体温度的变化
范围是35T到42C,所以它的刻度范围通常也是35E到42C,每一小格是OTC
二、溶化和凝固
1、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溶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晶体都有一定的溶化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而且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几种物质的熔点Cc,在标准大气压下)
钨
3410
纯铁
1535
钢
1515
灰铸铁
1177
铜
1083
金
1064
铝
660
铅
328
锡
232
萘
80.5
海波
48
冰
0
固态水银
-38.8
固态甲苯
-95
固态氮
-210
固态氧
-218
固态氢
-259
3、溶化吸热,
凝固放热
晶体在溶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溶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溶化过程中要吸热,反过来,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放热,但是温度不变。
非晶体在溶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或放热,但是温度改变。
三、蒸发
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
四、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几种液体的沸点CC,在标准大气压下)
液态铁2750
液态铝1740
357
水银
亚麻仁油
甲苯
287
111
水
100
酒精
78.5
液态氨
-33.5
液态氧
-183
液态氮
-196
液态氢
-253
液态氦
-268.9
五、液化
降低温度,气体液化:
试验表明,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压缩体积,气体液化:
有些气体只要压缩就能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
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使它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液化放热:
液体汽化的时候要吸热,相反,气体液化的时候要放热。
六、升华和凝华
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换,还可以发生在固态、气态间的转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生产中可以利用升华吸热来得到低温。
第三讲湿度的基本概念
一、绝对湿度
1、定义或解释
A、空气里所含水汽的压强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B、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2、单位
绝对湿度的单位习惯用毫米水银柱高来表示。
也常用1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克数来表示
3、说明
A、空气的干湿程度和单位体积的空气里所含水蒸汽的多少有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水汽密度越大,汽压也越大,密度越小,汽压也越小。
所以通常是用空气里水蒸气的压强表示湿度的
B湿度是表示空气的干湿程度的物理量,空气的湿度有多种表示方式,如: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等。
二、相对湿度
1、定义或解释
A、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
B、在某一温度时,空气的绝对湿度,跟在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值,叫做当时的空气相对湿度。
2、说明
A、实际上碰到许多跟湿度有关的现象并不跟绝对湿度直接有关,而是跟水汽离饱和状态的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提出了一个能表示空气中的水汽离开饱和程度的新概念一一相对湿度。
也是空气湿度的一种表示方式。
B、由于在温度相同时,蒸汽的密度和蒸汽压强成正比,所以相对湿度通常就是实际水蒸气压强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强的百分比值。
■—*
三、露点
1、定义或解释
A、使空气里原来所含的未饱和水蒸汽变成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B、空气的相对湿度变成100%时,也就是实际水蒸汽压强等于饱和水蒸汽压强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2、单位
习惯上,常用摄氏温度表示。
3、说明
A、人们常常通过测定露点,来确定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所以露点也是空气湿度的一种表示方式。
例如,当测得了在某一气压下空气的温度是20C,露
点是12C。
那么,就可以从表中查得20T时的饱和蒸汽压为17.54mmHg,12C时的饱和蒸汽压为10.52mmHg。
则此时,空气的绝对湿度p=10.52mmHg,空气的相对湿度B=(10.52/17.54)W0%=60%。
采用这种方法来确定空气的湿度,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
但这里很关键的一点,要学会露点的测定方法。
B、露点的测定,在农业上意义很大。
由于空气的湿度下降到露点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就凝结成露。
如果露点在OC以下,那么气温下降到露点时,水蒸汽就会直接凝结成霜。
知道了露点,可以预报是否发生霜冻,使农作物免受损害。
C、气温和露点的差值愈小,表示空气愈接近饱和。
气温和露点接近,也就是此时的相对湿度百分值大,人们感觉气候潮湿;气温和露点差值大,即此时的相对湿度百分比值小,人们感觉气候干燥。
人体感到适中的相对湿度是60-70%。
D、严格地说,露点时的饱和汽压和空气当时的水汽压强是不相等的。
由于未饱和汽的压强随温度的变化是遵循下列规律Pt=P0(1+t/273).
在日常的温差下,压强的变化很小,所以近似地当作不变来处理。
如上例中在某一汽压下,空气气温是20C,露点是12C,那么从图中可见直线几乎和t轴平行。
四、未饱和汽
1、定义或解释
还没有达到饱和程度的汽叫做未饱和汽。
2、说明
A、液体在汽化时,它的分子不断从液体内飞出,形成蒸汽,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也有些分析要从蒸汽中返回液体。
在一定的温度下,如果单位时间内返回的分子数小于分出的分子数,则蒸汽的密度还可以继续增加,在宏观上表现出蒸发继续进行,这时的蒸汽就是未饱和蒸汽。
B、未饱和汽和一般的气体一样近似地遵循理想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
C未饱和汽和饱和汽的性质完全不同,但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的方法是增加压强和降低温度。
增加压强可以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增加汽的密度,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返回液体的分子个数。
降低温度可以减低液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从而减少单位时间内飞出液体的分子数,使汽化和液化从不平衡变为平衡。
因此不论是增加压强(或减小体积),还是降低温度,都可使液体和汽达到动态平衡,使它变成饱和汽。
反之,把饱和汽变成未饱和汽也有两种方法:
增大汽的体积;提高汽的温度。
五、饱和汽
1、定义和解释
如果汽跟产生这个汽的液体处于动态平衡,这个汽叫做饱和汽。
2、说明
A、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分子不断在液面上克服其他分子的引力,而进入大气,形成蒸汽分子。
同时,蒸汽分子由于热运动还不断返回液体,当液面敞开时,蒸汽分子在单位时间内返回液体的分子数,小于逸出液面的分子数,液体不断蒸发。
液体不断蒸发。
在密闭容器内,随着蒸发过程的进行,容器内蒸汽的密度不断增大,返回液体的分子数也不断增多,当单位时间内从液体里逸出的分子数和返回液体的分子数相等时,液面上方汽的密度不再变化。
但是由液体里逸出和由汽返回液体里的分子的运动仍然在不断地进行,这时汽和液体间就达到了动态平衡,宏观上表现为蒸发现象停止。
这种和液体保持动态平衡时的蒸汽叫做饱和汽,这时的温度和压强分别叫做“饱和温度”和“饱和汽压”。
B、一定的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汽压是一定的,但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当温度变化时,原有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分子逸出和返回的数目相等。
经过一个驰豫过程建立起新的动态平衡,这时饱和汽的密度随之变化。
在同温度下,各种物质的饱和汽压是不同的。
液态物质温度升高到它的沸点时,其饱和汽压和外界压强相等。
C、若温度不变时,容器内饱和汽的密度就保持不变。
这时如果增大饱和汽的体积,汽的密度一定减小,饱和汽成了未饱和汽,容器内的液体又开始蒸发直到汽达到饱和,汽的密度又恢复原状。
反之,如果减小饱和汽的体积,汽的密度一定随着增大,要恢复原状,就有部分饱和汽转化为液体。
总之,在有液体存在时,只要液体和汽的温度保持不变,无论饱和汽的体积增加或减少,饱和汽的压强不改变,也就是说,一定液体的饱和汽压的大小只和它的温度有关,和它的体积无关。
饱和汽和一般的气体性质不同,它的压强、体积跟温度的相互关系并不理想气体三条实验定律。
D、驰豫过程:
物质系统由非平衡状态自发地趋于平衡状态的过程。
驰豫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叫做驰豫时间。
物质系统内部温度由不一致趋于一致也是一种驰豫过程。
不同过程驰豫时间往往差别很大,其数值同具体过程有密切关系。
六、过饱和蒸汽
1、定义或解释
在一定温度下,超过饱和蒸汽应有的密度而仍不液化或凝华的蒸汽。
2、说明
A、由于过饱和蒸汽的密度对应于较高温度时饱和蒸汽的密度,所以过饱和蒸汽也叫做“过冷蒸汽”。
B、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气体并不稳定,如果受到扰动或出现水汽凝结时的依
附物,如尘埃等,就会部分液化或凝华而回到饱和状态。
湿度概念的补充讲座湿度反映了气体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在计量法中规定,湿度定义为“物象状态的量”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RH%表示。
总言之,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水蒸气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
一、相对湿度(Relativehumidity)
在相同温度下,空气中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含量之间的比例。
详细解释:
压力为P,温度为T的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给定的湿空气中,水汽的摩尔分数与同一温度T和压力P下纯水表面的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相对湿度是两个压强值之比,气体中的水蒸气压(e)与其气体的饱和水蒸气压(es)的比/用百分比表示:
rh=e/es100%
但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导致饱和水蒸气压的变化,rh也将随之而变化。
冰会产生的蒸汽压强低于液态水。
因此,当液态水以冰的形式出现时,冷凝会在相对湿度低于100%的情况下产生。
相对湿度的大小表示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
当f=100%时,表示空气已经达到饱和;未饱和时,f<100%;过饱和时f>100%。
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仅与大气中水汽含量有关,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