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4278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docx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docx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十一中教研

福州第十一中学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研究处

20XX年11月29日星期五第82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福州第十一中学

从20XX年秋季起,我市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

为了切实做好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我校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认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确立现代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各学科课程改革研究小组,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以科研推进课改。

高中新课程研究课题――教学实施、评价与管理(模块教学与学分认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考试、课堂教学方式与评价)。

为迎接20XX年秋季高中新课程启动为契机,树立新课程意识,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积极探索课改教学新模式,借助我校创建语言文字示范校平台,盘活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努力构建新型的学校教研文化。

  

明确工作目标:

1、以课程改革为主线,加强课改培训力度与

高初中教学衔接,做好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组织各种新课程的校本培训、通识培训、学科培训等,提升广大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2、以校本研究为抓手,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特别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经验交流,促进广大教师新课程实验能力的提高;3、以专业化成长为目标,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作用,大力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帮助教师提升自我专业化水平,丰富教学经验;4、以课题研究为平台,认真做好我校“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继续做好理解教育研究实验工作,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教育信息化,重建学习型校园文化。

      二、建立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负责人:

俞黄榕,成员:

陈学斌、刘秀玲、黄敏伶、社区一人、家长一人。

专家组负责人:

陈学斌;成员:

刘秀玲、黄敏伶、林秀云、王绮兰、郑祥明。

三、树立新课程观,做好培训工作。

(一)我校各学科成立了学科课程改革研究小组(以教研组为单位)。

由学校相关学科的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和全体教师组成,集中解决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总结和推广课改成果。

组织教师参加市教院举办的新教材培训。

同时,派校长、骨干教师到兄弟省、市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实地考察,学习经验,收集相关资料。

购买和征订有关新课程实验的各种版本的书籍。

从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

(二)全体教师都是实施新课程改期的主力军,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实施的共识。

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积极支持、理解并主动参与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实施。

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好师资培训与培养工作。

组织老师外出(四省市)学习新课程改革经验。

06年6月,我校派出教学骨干前往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兄弟省市的教学经验。

(三)推进学科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省、市、课程改革实施的有关文件。

明确教学目标,把握住重点难点。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书籍及相关资料。

聘请专家莅校指导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听报告、看录像,学

习关于课程改革的专家报告和讲座等。

06年4月5日俞黄榕校长在校教工大会上要求我校要当好学校管理制度重建的样本;要当好学科教学的样本;要成为校本教研培训的样本;要当好新课程教学设备配置的样本。

切实起到了实验示范和辐射的作用。

高中课改是一次重要机遇,高中课改让所有的普通高中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新一轮事业的奔跑、竞争,对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次考验,甚至是一次重新洗牌的严峻挑战。

普高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变革,任务重,责任大。

我们既要克服恐慌心理,又要克服轻视心理,应认真研究、科学把握、稳妥推进,确保首轮实验获得成功。

06年8月2-3日我校召开以践行新课改,打造新品牌为主题的教育教学研讨会,研讨议题1.反思教学现状(师资队伍、学科教学管理和教科研)提出整改措施;2.作为“福州市课改样本校”,如何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与要求,切实落实新高一开局工作。

3.提出针对初、高三工作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4.加强教研祖长队伍建设的建议。

2、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尤其在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贯穿研究性学习方式,利用图书馆,结合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3、改变课堂传授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让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实施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4、06年8月23--25日,新高一年段在闽清台山假日酒店进行为

期3天的新课程培训。

参加对象新课程实验领导组成员、高一全体教师、部分教研组长。

培训内容:

学习文件福州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试行)、福州市普通高中学科课程设置和选课指导意见(汇编)、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新课程实施方案(汇编)、国家教育部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学科新课标、有关新课程实验的论文与材料、先行的四省市经验材料。

传达精神我校外出江苏等地考察情况极先、参加各学科国家级研修、省级培训、市级培训情况交流、有关会议精神。

我校共有8人参加国家级研修班培训、11人参加省级新课改培训、高一全体教师参加四级培训。

(四)校本培训: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训。

2、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英语培训。

3、对老师进行特长培训,以适应开发校本课程的需要。

4、继续做好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五)学科教学培训:

1、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以拓展与更新学科知

识、完善知识结构、探索研究性学习新模式的培训和以掌握学科新课程标准、分析新教材,明确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特点和相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培训。

2、成立各学科教研沙龙,建立培训、教学和教科研相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积累新经验。

3、组织新高一教师参加相关学科的培训,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4、每位教师撰写学习新课标、新课改论文,校内交流,汇编成册。

(六)对学生进行适应新课程实验学习方式的培训。

了解新课程的实验方案。

了解新课程的学分管理的特点。

行政班管理与选修班教学的操作方式相关问题。

选课指导。

(七)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1、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基本立足点,重在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

者”、“合作者”、“引导者”。

3、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

5、评价体系:

一是逐步完善课堂评价,对学生实行多向评价,

多元评价,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二是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以评价为导向促进教师教学。

(八)多媒体进教室

电脑、投影仪等屏幕进教室,为新课改提供物质保障。

加强信息技术的指导,本学期录用3位信息教师加强信息

队伍建设。

(九)课程的开发指导。

1.认真研究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体系。

编写出合

适我校的校本教材。

2.校本课程的开发准确把握各学科各课程的特点,改变单纯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发,联系学校实际,增强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形成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高中新课改即将全面启动之时,我校已历兵秣马,未雨绸缪,邀请了市教育局中教处黄处长等领导,专家来校作课改讲座,开展校本培训,争取在课改的新起跑线上继续发挥领跑示范作用,创优晋级、晋级创优;践行新课改,打造新品牌成为每一个十一中人的光荣与梦想。

 

新课改中教师如何转变观念

——海南考察之行的体会与思考

张腾

任何一种事物当它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时,它就不得不进行变革,课程改革也是如此。

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顺利进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投身于这场改革的洪流中才不至于落伍。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观念及具体操作的问题困扰着我们,此次海南之行解决了我们思想上、具体实施工作上的一些困惑。

下面就此次之行做个总结。

根据课改目标和大纲的要求,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而课改设想的实现,其关键在于教师,这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在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1)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而这就得靠老师在学习中的引导。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

教师不仅仅是指导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2)由“良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

新课程追求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

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为此,教师有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要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与学生共同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3)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

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

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4)由“灵魂的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教学活动以师生共同探究人类共同知识经验、智慧、情感、价值观为主线展开,交往双方彼此真诚平等的心灵敞开,各种不同见解的相互碰撞,新异的思想火花不断产生,在交流中双方各自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在了解对方、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发展了自己。

   (5)由“一桶水”向“源头活水”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源头活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在教学结构上,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创造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创造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

树立创造意识,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

体现在教材的处理和使用上,要扩展教学内容,改善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创造性使用教材,将教学内容从书本、课堂扩展到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方面;体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学习、分层自助学习、合作学习等。

体现在教学任务目的上,教师不能仅把传授书本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多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会多种处理信息的方法。

(6)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

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

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教育者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认识能力和人格品质教育的关系,通过学习活动全方位地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体验。

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恰当运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激励性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与能力。

   (7)由“蜡烛”向“电源”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

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源源不断的“电源”,在照亮了世界的同时展现自己生命的光辉。

这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搜集能够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的并且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学内容,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探索、调查、讨论的建议,为我们广泛利用教学资源铺平了道路。

我们可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社会、文化、自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等。

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对信息的收集、筛选、储存、加工过程中,实现对事物各层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重组、创生。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学校课程以及课程内容的载体(特别是教材)将越来越不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或者说课程与教材的内容及外延将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与教学资源,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8)由“园丁”向“引路人”转变

 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怪才的发展。

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

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充分认识到它的必要性、重要性,并且坚持下去。

努力并尽快在教学中改变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感受新课改

郑榕

高中课改,改什么?

如何改呢?

虽然在外出考察前,我已经认真地学习并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可心里还是摸不着底,一连串的问题不断地在脑海中闪过。

但经过这次对海南、深圳课改学校的实地考察,与一线专家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我对高中新课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以极大的热忱与高度的责任心去投入,去坚持,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实现的。

在考察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

“稳中求进”是的,我们必须根据本校的特点,借鉴他们的课改成果和经验,探索适合本校的课改道路,力求在课改中前进,再前进中解决困难。

深圳市翠园中学从1999年开始新课改以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总的做法是:

1、长短结合(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2、循序渐进(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近的先解决,远的缓解决)3、划出时间特区(即在高一年级划出统一时间开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课)4、信息技术支撑(在翠园中学网站上设置了“高一新课程”专栏,并开发工作软件)。

5、重点课堂教学(学习方式转变)6、逐步形成体系(三年内初步建立适应时代需要、以学生为本的翠园中学高中课程体系)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分共15分。

学生每年都要开展,并且三年累计不少于3个研究课题。

其学分认定条件是:

有符合要求的课题研究方案;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并有记录;有课时保证;由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完成;有课题研究成果。

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每学年两个学分。

由学校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和实践的效果等进行认定。

在实践活动方面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高一主要是军训。

他们将学生带到“深圳市青少年德育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军训活动。

高二是井冈山实践活动。

其目的是:

利用井冈山和深圳市两地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国情教育、山水人文教育和教育扶贫。

高三主要是社区服务,学校为学生设置了为期五天的“社区服务日”,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各种社区服务活动。

活动的内容有到福利院关怀孤寡老人,有到火车站、汽车站等公共场所做义工,有到社区宣讲科普知识,有到工厂体验生活等。

活动的方式主要有:

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宣传、郊游、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

学校根据既定程序和社区提供的有关学生服务的对象、实践、项目、体会以及被服务者的意见等认定学分。

在课程安排上,海南中学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一套可行性的做法是:

必修课“定餐制”,选修课“配餐制”,校本课程“自助餐制”。

排课、选课力求做到:

1、贯彻执行国家标准;2、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3、要建立在本校已有的课程资源上;4、要有利于教育教学管理的统一性;5、花10天让学生选择,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对于老师要求在思想上有充分的准备,加强培训力度。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

要求每个教师不仅从理论上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而且在实际中明确新课程与以往课程的不同,转变教学理念,变“教课本”为“用课本”。

其次在实践中的积极准备,加强集备。

课改后,许多学科由必修和选修组成,对教师的备课有了更高、更大的要求。

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因此集备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作到及时反思。

对每堂课做好教学反思,教师间相互交流,大胆提出疑问,寻求改进的方式,集备组可根据反思建立教学意见录,为课改教学积累资料。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课改后,备课量的增大,参考资料匮乏,更需要建立教学资源库,每位教师将收集到的资料能及时实现资源的共享,也可在网上建立交流园地,让大家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图书馆,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更不可忽视与外校资源的交流,如果可能,可与一些学校定期共同集备,更好实现资源的互补。

考察报告

郑祥明

20XX年11月10日至16日,在分管教学陈学斌副校长带领下,我校教师13人赴海南、深圳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考察学习。

考察组先后到海南省重点中学海南中学、三亚第一中学、深圳翠园中学、深圳高级中学和深圳罗湖区教育信息中心进行交流座谈,听取这四所中学的有关领导介绍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验情况。

通过这次考察,对他们在实施高中新课程中的组织管理、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我校实施高中新课程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对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将遇到的相关疑难问题的思考。

下面就这次考察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海南、深圳四所中学的主要做法

1、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顺利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措施,我们所考察的四所中学都很重视新课程实验背景下各种管理制度的重建。

例如,海南中学出台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高中新课程编排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评价体系构建设计》、《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等一系列文件,并把这些文件汇编成册。

其他三所中学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类似的相关文件。

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各项管理提供了依据,为教师和学生的课程实施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2、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的途径

新课程倡导训培中心下移,校本的培训成为教学培训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我们考察的四所学校在课改培训上都狠下功夫,都在努力构建校本培训的新体系,寻求校本教研的新路子。

3、学校实际的课程设置方案

课程的设置是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考察的四所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中十分重视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同时注重结合学校的实际体现各自的特色。

如:

海南中学选课实施:

定餐制——配餐制——自助餐的层层递进的方式。

①定餐制:

是针对必修模块而言的,要求学生按课程标准的规定修习所有必修模块,打好共同基础,修满必修学分。

②配餐制:

是针对选修模块而言。

高二组织教师按学生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倾向,把各学科模块相对合理地配成几种套餐。

让学生选择,学校力争开足80%的选修模块。

该方案实行后发现学生走班次数不多,便于管理。

③自助餐:

高二开设音、美、体、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选修模块和校本课程。

4、建立了相应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在编排方式和知识的呈现方式上与旧教材有很大的不同,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与之相适应。

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更重视社会实践和探究活动,注重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

我们所去参观的四所中学,特别是海南农垦中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提出:

课堂教学要成为师生的互动,同时不能只看形式,要看实质。

因此,他们对教师的角色要求提出了下列九个转变: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由信息员向信息平台转变;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由统治者向平等者的首席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转变。

同时,还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上在导与学方面制定了课堂教学综合评价表,其中突出了教学过程的评价。

5、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制度。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对学生评价的改革,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评价体系有赖于人们从思想认识到实践操作过程获得统一。

课改实验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

我们考察的四所中学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为评价体系的构建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视过程性评价。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每个模块的学分认定由过程性评分和模块测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如海南中学对学生的评价中,过程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

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

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单一评价的模式。

如海南中学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海南中学对教师的评价也采用了学生评(问卷调查),同行评(备课组内教师评),领导评的三级评价方式,其中以学生评价为主。

三是海南中学开发了学分管理系统。

他们认为学校开发的学分管理网络平台,使得学分认定更具有体系化,可操作和便于实施。

学分管理系统的使用,顺应了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能进一步推动中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促进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落实。

二、海南、深圳四所中学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参加新课程培训后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相应的变化,但传统的教学行为根深蒂固,一些学校教师还是新课程老办法,与新课程要求有较大的差异。

学校的中老年教师很难适应新的要求,由于各级的培训多停留于理论层面,缺少实际的操作指导,教师感到如何按新课标理念进行教学实施力不从心。

2、课改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却没有减少内容含量。

“打基础不能开快车,否则事与愿违”。

新课标的安排也许有些太理想化。

必修课时这么少,对教师的教学是个极大的挑战,对于理科的挑战比文科还要大。

其次,课改加大了选修分量,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了,老师讲课的灵活性大了,的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