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4236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docx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docx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西方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理念,其后卫生部又制定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规定二级以上医院须建立康复医学科;同时指出,承担医疗第一线任务的综合性医院对康复负有重要责任。

但在实际工作中,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探讨和解决。

1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现状1.1康复科设置的几种模式和特点1.1.1独立设置康复科

在新建医院或医院管理者较重视康复的医院中,一般独立设有康复医学科或康复中心。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科设置合理、完整,可在短期内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利于学科健康发展,关键是必须选好学科带头人。

1.1.2在理疗科基础上组建康复科

国内大多数综合医院是在原理疗科的基础上组建、发展康复医学科。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整合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但需要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发展较缓慢。

1.1.3在临床科室基础上设置康复科或开展康复工作

确切地说,此种康复应称为医疗康复。

如在神经内科或骨科等临床科室基础上,开展康复治疗工作。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促使临床医务人员具有康复意识和手段,尤其有利于专科疾病的早期康复;缺点是易受经济利益驱动和病种局限而影响康复的完整性。

1.1.4为应付检查而拼凑设置康复科

有些综合医院在原有科室基础上,挂一块康复科牌子,添置一些康复设备,部分地开展一些康复治疗工作,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这种松散组合只是一种为应付检查的权宜之计,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康复的开展。

1.2康复发展明显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现象

自20多年前现代康复医学理念从西方引进至今,我国的康复医学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国内的康复医学发展明显存在地区间不平衡现象。

究其原因:

一是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快的省、市和地区,康复医学发展优于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二是受观念的影响,与全民康复意识的普及有关,普及程度高的地区发展相对较快,反之则较慢。

2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问题2.1康复的观念依然陈旧

2.1.1政府官员的观念重形式、轻内容

政府官员对康复工作的重视多是在形式上,缺少实质性内涵,呈现“三多一少”现象,即政府官员在康复学术团体中兼职较多;针对残疾人福利事业、社会捐赠较多;政府的一般号召多;支持康复发展的政策性导向较少,因此,尽管费力不少,康复医学的发展仍较缓慢。

2.1.2医务人员的观念重临床、轻康复重临床、轻康复的意识在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些医务人员认为,临床工作还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精力去搞康复,因此把康复作为一项从属工作。

有些医院管理工作者则单纯考虑经济效益,认为开展康复工作投入人力、物力多,而经济效益不高,所以不愿在康复方面多花精力。

2.1.3患者和家属的观念关注生命,忽视健康

家属对患者的前期抢救治疗,往往舍得花钱,强调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但对后期的康复治疗则不易理解,认为回家锻炼,慢慢恢复就可以了,以致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

殊不知,一旦后遗症形成,则悔之已晚。

2.2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2.2.1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缓慢

国内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唯独康复医学教育20多年来发展甚慢,至今全国仅有两所康复医学院及少部分医学院校开设的康复专业,加上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的康复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不超过1000人。

在美国,康复医学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规模较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事实上,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已形成医师、护士和治疗师培养三足鼎立的格局。

3.2.2康复医学教育发展不平衡

目前,国内的康复医学教育培训基地不仅少,而且分布明显失衡,如我国现有的康复医学硕士、博士点绝大部分在东部地区;卫生部的康复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广东等东南地区。

2.3康复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2.3.1康复专业人员严重短缺

国内不仅康复医师少,康复治疗师也严重短缺。

据统计,全国康复治疗师仅有2万人左右。

而按国际一般标准,我国康复治疗师的最终理论需求为30万人左右,故现有数量离理论需求及卫生部的最低要求都相差甚远。

2.3.2康复专业人员学历低,专业水平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康复医学不仅起步较晚,而且专业人员学历层次较低,多为中专、大专,仅有少量的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就更少,甚至有不少人员尚未经过正规的康复培训。

康复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康复事业的需求。

2.4医保政策对康复的限制2.4.1医保政策对康复存在认识误区

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在制定医保政策时,十分关注医疗费用上升的幅度和财政的承受能力,但由于观念未转变,康复意识未宣传到位,决策者误把康复治疗视作疾病后的恢复训练,故而在许多省、市地区,不少康复项目未能列入医保报销范围,影响了康复医学的健康发展。

3.4.2低劳务成本收费挫伤康复工作者积极性

由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福利性,使康复医疗实行低劳务成本收费,不少康复治疗项目收费偏低。

这样既挫伤了康复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不少临床医务人员不愿从事康复工作,也影响了医院管理者支持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

3促进康复科发展的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提高全民康复意识3.1.1宣传医学新模式和健康新概念

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按照新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对因病致残的患者,应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尽快融入社会、回归社会。

4.1.2提倡绿色疗法概念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上升迅猛,尤其是药费增幅过快,以及因药物使用不当引起药源性疾病增多的情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而康复治疗则是一项相对花钱少、副作用小的安全可靠的绿色疗法,理应大力提倡。

4.1.3增强全民康复意识

康复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但又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

如浙江、杭州等省、市,虽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康复医学发展的速度远不如兄弟省、市,其原因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转变观念,普及和提高全民康复意识的工作做得不够,未能让全社会了解康复,认识康复,支持康复。

3.2康复要发展,教育须先行3.2.1重视康复医学教育投入

综观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史,只有当康复医学教育得到提高和普及后,才能使康复医学事业快速发展。

因此,政府部门重视并加大对康复医学高等教育的投入已变得十分关键。

2.2.2抓紧专业人员在职轮训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现有康复专业人员数量少,学历层次偏低,大多数人甚至未经过正规、系统的康复培训,而他们又一时难以从现有岗位上撤下来,因此,建立和完善在职培训(或轮训)、考核制度,提高专业队伍整体素质显得很有必要。

3.3完善等级医院评审机制,严格准入制度3.3.1严格检查,坚持标准

卫生部已对综合性医院设置康复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要求,因此,建议利用这一契机,在医院等级评审中,严格检查,坚持标准,通过评审,真正促进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

3.3.2坚持学科建设的科学态度

坚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原则,以科学的态度,从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等基础着手,严格准入制度,防止康复医学科建设因数量滥、质量低而影响学科发展。

3.4调整医保政策,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3.4.1针对老龄化社会特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已于20世纪末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人口数量之多,发展速度之快,对康复需求之迫切,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亟需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

4.4.2坚持早期康复原则,调整医保政策

不少学者通过调研指出。

康复的介入对降低医疗费用,尤其是药费比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国外学者已明确提出早期和超早期康复概念。

有的国家规定,对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必须早期康复介入,否则保险公司可以拒付医疗费用,以促使患者抓住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减少后遗症,降低残疾率和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担。

因此,国内的医保政策应借鉴国外的这些经验。

第二篇:

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康复科管理者加强科室康复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是在中康复科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功能评定和康复方法(针法、灸法、传统手法、导引功法、中药、情志调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矫形器等)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科室。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康复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康复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开设独立的康复门诊,根据诊疗工作情况,可开设相应的康复功能治疗区,如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区、物理治疗区、作业疗法区等,进行分区建设,统一管理。

三级医院应开设康复病房,床位数不低于30张,并应根据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学术特点,设置相应的康复单元(如脑病单元、骨关节病康复单元、儿童康复单元、老年康复单元、疼痛康复单元等)。

二级医院应设置中医康复门诊,有条件的可设置病房,床位数不低于15张。

开设康复病床的,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以8~10平方米为宜。

第八条中医医院康复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康复诊室、康复治疗区。

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治疗区域应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置。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

在配备基本评定工具的同时,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以配备康复测评系统;并应配备中药浸浴设备、熏蒸(洗)设备、低频治疗设备、电针治疗设备、微波治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疗效水平的设备,有条件可配备手功能治疗设备、运动训练器等设备。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各种诊疗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康复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康复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医生在掌握中医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应接受1年以上的康复医学专业培养,掌握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建立康复理念。

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与功能障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能分析康复评定结果并用于指导临床康复治疗,能掌握康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根据疾病的病种和所处阶段开具相应的康复治疗处方。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熟悉中医特色疗法,对康复科常见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诊疗水平,对常见的疑难病与难治性功能障碍形成系统的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

能够及时发现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康复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疑难病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并能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行临床科研设计,领导下级医师进行康复医学科的科研工作发展。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康复科中医类别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康复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康复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常用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本科主要病种的诊疗方案(规范、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并掌握10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1)及康复科常用技术(见附件2)。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跟师学习、参加学习班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康复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中医康复科专病的诊疗专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重病症的诊疗技术方法,掌握国内外康复学新进展。

中医医院康复科治疗师应系统接受康复治疗技能的培训,具备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

在医师指导下,负责具体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工作的实施。

第十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应有从事康复相关专业5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二级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应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主任应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康复相关专业临床工作xx年以上,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

学术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康复特色的传承和创新,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发展方向与发展规划,指导重点项目的制定和实施。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康复科的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康复科专业5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高级研修班、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康复理论素养、老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康复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做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名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在护理人员培训中,要注重专科特色,培养符合科室需要的专科护理人才结构队伍。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护士应熟悉康复科常见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康复科常见病与不同功能障碍的基本护理和方法。

应经过康复科规范化培训合格,掌握本科疾病常用护理技术;基本了解康复科特色技术操作的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康复科护士长是康复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康复科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2年以上康复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3年以上康复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康复科要积极应用中医康复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康复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非药物疗法)应用、辨证论治优良率、中医治疗率、中药辨证使用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四、服务技术

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康复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医院的级别和功能提供康复医疗服务,以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为重点,与其他临床科室建立密切的团队工作模式,选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深入其他临床科室,提供早期、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为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作好准备。

中医医院康复科诊治疾病以脑病、骨骼肌肉系统疾、老年病为主,具备相应疾病与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诊治能力。

二级医院应能对科室常见疾病的康复诊疗工作。

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建设专病门诊,并能开展康复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的诊疗工作,同时根据临床工作开展相关临床科研工作。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采取适应技术开展以下康复诊疗活动:

疾病诊断与康复评定。

包括疾病的中西医诊断、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手功能评定、言语及吞咽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肌电图与临经电生理检查等。

基础治疗。

针对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临床问题,由康复医师实施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在康复医师的组织下,由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康复工程等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专业技术服务。

包括:

针法、灸法、传统手法、传统功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

第二十七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结合本科室临床实际,形成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定期对本科室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八条强化中医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积极使用中医药治疗,做到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充分发挥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中医康复诊疗的指导作用。

及时开展病例讨论,重视传统功法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康复理论、技术方法、康复用具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五、环境形象

第三十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康复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区域应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传统康复疗法、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作业疗法等区域。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康复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展板布置等形式,重点传播康复预防和改善功能障碍的理念,介绍康复技术和家居环境改良方法,彰显本科室诊疗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依据病种的变化及时调整。

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康复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摆放人体骨骼肌肉系统模型,悬挂经络、穴位等相关知识的挂图等,设立康复预防常识宣传栏,开设橱窗、展柜、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方法。

六、附则

第三十四条中医医院康复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五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康复防治疾病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六条民族医医院康复科建设和管理相关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

综合医院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及对策综合医院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及对策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双高期的到来,由于离退休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期望值不同,离退休人员的党建工作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却牵动大局。

如何做好该群体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落实好两个待遇,关心思想动向,身体健康状态,共同营造和谐医院,创建和谐社会,让老同志身心健康、安享晚年。

关键词:

综合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

d6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2-2589(xx)14-0283-02

广东省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随着医院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不仅直接关系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医院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若思想政治工作不及时有效的跟进,易导致离退人员整体上的不稳定。

医院要善于把改善与维护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紧结合起来,实实在在为离退休人员谋利益、办实事[1]。

多年来,医院老干处针对离退休人员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积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确保离退休人员“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一、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离退休老干部长期接受党的思想教育,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进程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因此,进一步发挥老同志退休后的光和热,把他们难能可贵的经验和智慧转化为推动医院党建工作的精神动力显得尤为重要。

1.共同构建和谐医院的需要。

医院离退休干部是构建医院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2]。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医院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早期参加工作的员工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员工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心理容易失衡,随着离退休职工队伍不断壮大,部分人忽视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而导致社会风气低下。

上、下级和同事间、朋友间人际关系淡化,容易产生消极思想,讲怪话、发牢骚,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医院团结,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积极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给予必要的关怀,不断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断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值”,促使他们由消极变得积极,失落变得充实,身心愉悦,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从而有利于化解离退休职工不满的思想和情绪,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令他们对进一步构建和谐医院、和谐社会充满热情和信心。

2.积极发挥离退休员工余热。

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离退休后,仍然可以搭建平台,让他们为医院的改革发展进谏良言、出谋划策,为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长治久安充分发挥着必要的参谋、积极的监督作用。

而且,离退休老干部有自己丰富的社会资源,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能充分利用,仍然对医院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离退休干部的子女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一部分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者领导干部,通过医院关工委搭建平台,让离退休人员言传身教去帮助、教育职工子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离退休老干部的个人问题,还关系到其家庭,以及整个医院职工队伍思想稳定的基石。

二、新形势下离退休人员思想存在的主要问题

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十分繁杂而重要的工作。

离退休工作不是中心工作却影响中心工作,不是大局却牵动大局[3]。

不仅关系到老同志的晚年生活质量,而且也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关系到医院乃至社会稳定的大局。

当前,离退休人员思想存在以下方面的思想问题。

1.对单位的感情无法割舍。

医院艰苦创业的时期,正是他们年富力强、身壮力健的时候,现阶段医院取得的一切成果,他们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医院的发展,有他们一步一步走过的足迹。

到达年龄,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并退下来,是他们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落感、孤独感在所难免。

2.对自己的健康情况显得特别关心。

目前离退休人员年龄逐年增高,他们希望可以健康长寿安度晚年,而又减少疾病困扰,不影响生活质量。

然而高发病带来的健康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并且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新病旧患越来越多。

肿瘤、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都已经成为较为常见的疾病,而且多种疾病并存,令其身心受困。

随着糖尿病、老年性痴呆,慢性肾功能不全、各种癌症、心脑血管病等难治性疾病持续增多,致残率不断增高等,退休人员对患病后能不能及时有效治疗,高昂的医疗费用能不能及时有效报销,病后生活能否自理,经济上的困难如何得到保障等等非常关心。

3.对生活待遇的落实越来越关注。

综合医院,退休人员多,学历职称不均衡,思想复杂。

离退休后实际收入减少了,生活水平略有下降,心理不平衡,同事间普遍存在攀比心理。

特别是部分社保人员,经济状态不好,收入更低,他们与在职医护人员比、早退休与晚退休比、与其他行业人员比,与晚辈的收入比,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失落感比较重,心态严重不平衡,到处申诉,争取得到改善和关注。

4.对社会不良现象的不满情绪。

随着双高期的到来,老年人越来越多,新形势下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由于过去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