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4224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真题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真题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真题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真题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化学真题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真题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中考化学真题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真题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真题练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中考化学真题练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2018·苏州中考)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

A.铜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D.氯化钠

【解析】选D。

铜和金刚石都是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2.(2018·广州中考)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质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明确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是实心球体,A错误;由图示看出,质子、中子与电子并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B错误;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它们都比电子质量大的多,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错误,D正确。

3.(2018·黄石中考改编)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

生活中的现象

解 释

A

美酒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

分子质量很小,故液体均易挥发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

速度加快

D

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得间隔缩小

【解析】选B。

美酒飘香,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A正确;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是因为乙醇、油漆中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为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损失,需要密闭保存,B错误;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C正确;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D正确。

4.(2018·连云港中考)铀235(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铀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该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

D.该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解析】选B。

铀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铀235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均为92;铀235

原子核

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该原子核内有235-92=143个中子。

5.(2018·安徽中考)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

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解析】选B。

由钒元素的元素名称可以确定其为金属元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相等,由图中信息可以确定,钒元素的原子序数及核外电子数都为23,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

6.(2018·呼和浩特中考)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

D.该原子的质量由构成其原子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解析】选D。

由元素的名称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

元素,A正确;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B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电子的运动空间越大,原子越大,C正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由质子和中子决定,D错误。

7.(2018·

泸州中考)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

(2)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信息如图1所示,从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

A.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

C.氧元素有O2和O3两种单质

(3)图2是硫化氢(H2S)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解析】

(1)氧是8号元素,核内质子

数为8,核外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6个电子,据此可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单元格所提供的信息,其中原子序数为8,相对原子质量

为16,氧元素符号为O,名称为氧,属于非金属元素。

从图中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A。

(3)根据分子的构成,反应物为H2S和O2,生成物为H2O和S,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

(1)

 

(2)A

(3)2H2S+O2

2H2O+2S

置换反应

8.(2018·盐城中考)下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属于离子的是    (填写离子符号)。

(2)若D表示某元素原子,则m=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在A、C形成的化合物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    。

【解析】

(1)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等的是离子,故A、B、C中属于离子的是B,其符号为Na+。

(2)

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电子数,则17=m+2+8,则m=7,为非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3)A为氢元素,C为硫元素,且C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2个电子,A、C形成的化合物为H2S,因为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故C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

(1)Na+ 

(2)7 得到 (3)-2价

【知识链接】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

9.(2018·福州中考节选)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下图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

【解析】①元素周期表中,正下方的数字即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即X=11;③2+8+Y=11,Y=1;④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最外层少于4个电子易失去,因此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这1个电子而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⑤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Na+。

答案:

①22.99 ②11 ③1 ④失 ⑤Na+

10.(2018·益阳中考)如图所示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2)写出11号和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任写一点)。

【解析】

(1)由于元素的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为钠元素,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为氯元素,钠为+1价,氯为-1价,故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

(3)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可以看出,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

(1)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NaCl

(3)电子层数相同

【备选习题】

1.(2018·青岛中考)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I),具有“智力元素”之称。

健康成人体内的碘元素含量为25~50mg。

已知碘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

A.28B.53C.74D.103

【解析】选B。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碘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2.(2018·泰安中考)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D.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解析】选D。

A选项中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故错;B选项中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故错;C选项中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的数目可能变也可能不变,故错。

3.(2018·安徽中考)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解析】选D。

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A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镓元素符号是Ga,B正确;根据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C正确;根据图可知信息:

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其单位为1,而非“g”,故D错误。

4.(2018·乐山中考)如图分别是铝元素、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铝原子第一电子层有3个电子

B.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氯与铝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2

【解析】选B。

根据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一电子层有2个电子,A错;根据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值即为原子的质子数可知,氯

原子的质子数为17,B正确;氯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错;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故铝元素

的化合价常显+3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故氯元素的化合价常显-1价,氯与铝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D错。

5.(2018·呼和浩特中考)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得多

D.

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

【解析】选D。

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与中子数相同,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同,钠原子的性质活泼,易失电子,钠离子的性质稳定,电子的质量相对于质子和中子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质量基本相等。

6.(2018·烟台中考)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解析】选D。

A选项中①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错;B选项中其离子符号应当是Mg2+,故错;C选项中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D选项中②的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其化合价为+1价,故正确。

7.(2018·潍坊中考)如下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  )

选项

现象

解释

A

a烧杯溶液变红色

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碱性

B

a烧杯溶液变红色

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C

b烧杯溶液为无色

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

D

b烧杯溶液为无色

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

【解

析】选A。

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使酚酞变红,A正确,D错误;氨水使酚酞变红的原因,并不是氨气与酚酞发生反应,B错误;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C错误。

8.(2018·重庆中考A卷)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2)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

(3)下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

(1)氯化钠由离子构成,金刚石由原子构成,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2)因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1,故该粒子为钠原子,是金属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3)观察图示可知,①②③分别为一氧化碳分子、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④为碳原子,⑤为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而原子种类及个数

都不会改变,故选D。

答案:

(1)氯化钠

(2)失去 (3)D

9.(2018·泸州中考)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主要是因为 

 。

(2)写出由8号、13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解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由图可知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2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即化学性质相似;8号元素是氧元素,根据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可知,一个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所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13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

答案:

(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 

(2)Al2O3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钾肥的是()

A.KClB.CO(NH2)2C.Ca3(PO4)2D.(NH4)2HPO4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

B.硫酸用于除铁锈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3.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a表示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

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B.图b表示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C.图c表示向少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产生

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D.图d表示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过程中固体中氧元素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

4.下列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之初,要不时地移动试管

B.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时,先在软质塑料瓶内加水,后通入二氧化碳

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

D.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CO和CO2:

先通过灼热氧化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5.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72

B.质子数为72

C.电子数为53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

6.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处理后的海水(主要成份是氯化钠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图中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③中,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变化

D.反应④中的反应物是两种酸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3的无色透明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Cu2+、Cl﹣、SO42﹣B.Mg2+、Na+、Cl﹣、CO32﹣

C.Na+、Ba2+、Cl﹣、NO3﹣D.H+、NH4+、NO3﹣、Cl﹣

8.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分析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没有预热试管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9.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A.稀有气体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

10.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硬度都很大B.都是黑色固体

C.都能导电D.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11.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

B.面粉

C.牛奶

D.食盐

12.以下化学药品保存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保存浓盐酸B.

保存固体氢氧化钠

C.

稀释浓硫酸D.

闻气味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某化合物化学式为且HnMO2n已知在该化合物中M的化合价为+6,则n值为_____。

14.如图表示的是向盛有l0mL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相同浓度)后,溶液pH的变化曲线.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

甲是_____溶液;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_____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_____(指示剂除外);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用语:

_______

15.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利用木炭和活性炭具有___性,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但由于它们的___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能将CO和CO2鉴别开的溶液是___。

16.在500ml的烧杯中注人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道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白磷和红磷相比,最易燃烧的是________,少量白磷应保存在_______。

(3)如何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B装置制取气体,为了控制反应的速率,应将长颈漏斗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装置C制取气体时,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C装置在实验室制取CO2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铁丝网代替多孔隔板,则产生新增杂质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的实验目的是_____;

(2)实验二,证明Ca(OH)2能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三X、Y分别是水和汽油中的一种,加入X、Y后,观察到a中固体消失并得到棕色溶液,b中固体不消失,则物质X是_____;由实验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有关。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将含有杂质(不溶于水)的氯化钡样品12.5g放入39.6g水中充分搅拌,完全溶解后过滤。

取20g滤液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得到4.66g沉淀。

请计算:

①配制的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详解】

A、KCl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正确。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NH4)2H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C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

A选项氧气用于炼钢,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B选项硫酸用于除铁锈,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选项干冰用做制冷剂,不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选项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选择C。

3.B

【解析】

【详解】

A、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

1,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铜的质量,固体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元素的质量分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

B。

4.A

【解析】

【详解】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之初,要先给试管预热,不时地移动试管,待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符合题意;

B、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时,应先通入二氧化碳,后加水,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压强变小,软质塑料瓶会变瘪,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C、测定溶液pH值时,应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试纸润湿,会影响实验结果,不符合题意;

D、将混合气体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澄清石灰水,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再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固体由黑变红,说明有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解析】

A、中子数=1﹣53=72,故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53,故错误.

C、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故电子数是53,故正确.

D、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2,两者之和是1,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新信息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学会对新信息的选择使用;同时应熟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6.C

【解析】

试题分析:

A、反应物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生成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还是+4价,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错误;B、根据生成物为氢氧化钠溶液、氯气、氢气,海水为反应物,则可在化学反应式是2NaCl+2H2O

2NaOH+Cl2↑+H2↑,不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故B错误;C、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H2

2HCl,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变化,故正确D、NaHSO3不是酸,是盐,故错误故选C

考点:

工艺流程题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Cu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Mg2+、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H+、OH-能结合生成水,NH4+、OH-能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要注意在碱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试管外边有水,容易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炸裂,故选项错误;B、加热固体前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预热,可以防止试管炸裂,故选项错误;C、试管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