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030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4152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03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03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03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03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03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030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03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030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030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3030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人格发展阶段的()。

A、羞耻感

B、内疚感

C、勤奋感

D、孤独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发展理论

【答案】:

C

【解析】:

6~12岁为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埃里克森指出这一阶段的勤奋感对许多人的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有影响。

2.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另一方面利用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7节>教学评价的种类

【答案】:

B

【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3.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是(  )。

A、知觉

B、感觉

C、思维

D、想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知觉

【答案】:

A

【解析】: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4.教育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等特征的是()。

A、古代学校教育

B、原始教育

C、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

D、社会主义社会学校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

A

【解析】: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等特征。

5.下列对于课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设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概念

【答案】:

D

【解析】:

关于课程本质的论述,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即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

6.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寻求发展

B、矫正行为

C、学会调适

D、开发潜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心理辅导的目标与途径

【答案】:

C

【解析】:

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即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

前者是基本目标,后者是高级目标。

7.创造一个故事,将所有记忆的信息编在一起的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具体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

B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8.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

具体体现在:

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而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

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

9.班级、少先队属于()。

A、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课堂群体

【答案】:

B

【解析】:

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

如学校的班级、小组、共青团、少先队等都属于正式群体。

10.对班级授课制认识不正确的是()。

A、班级授课制可以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B、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班级授课制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D、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6节>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答案】:

C

【解析】:

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难以适应所有学生,而总是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11.孙老师根据小丁的气质类型特点,决定给予其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不在公开场合批评他,鼓励他积极参加公开活动。

由此可以推断出小丁的气质类型是()。

A、黏液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结构

【答案】:

C

【解析】:

抑郁质的特点是行为孤僻,不善交往,多愁善感,敏感等。

孙老师考虑到抑郁质较为敏感,所以不在公开场合批评她,考虑到行为孤僻,不善于交往,就多鼓励其参加活动。

12.厌恶疗法属于()。

A、行为矫正法

B、精神分析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答案】:

A

【解析】:

厌恶疗法是通过呈现或体验厌恶性刺激,来逐步消除不良行为或消极情绪的一种行为矫正疗法。

13.班杜拉认为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A、效能期待

B、替代强化

C、观察学习

D、归因方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C

【解析】: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他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理论

【答案】:

C

【解析】: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15.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与个体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形成、人生观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年龄段是()。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30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发展理论

【答案】:

B

【解析】:

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处于少年期,少年期的人格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16.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采用的实验是()。

A、迷箱实验

B、迷津实验

C、叠箱实验

D、“三座山”实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认知学习理论

【答案】:

C

【解析】:

苛勒的经典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

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

在单箱情境中,将香蕉悬挂于黑猩猩笼子的顶板,使它够不着。

但笼中有一箱子可利用。

识别箱子与香蕉的关系后,饥饿的黑猩猩将箱子移近香蕉,爬上箱子,摘下香蕉。

在更复杂的叠箱情境中,黑猩猩把握了箱子之间的重叠及其稳固关系后,也解决了这一较复杂的问题。

17.各级学校和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相应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其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A

【解析】: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

18.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隐性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分类

【答案】:

A

【解析】:

依据课程的任务,可将其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其中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19.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学习子过程。

A、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B、注意、保持、生成、反思

C、模仿、亲历、保持、动机

D、模仿、生成、动机、反思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A

【解析】:

观察学习指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四个子过程。

20.某同学既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

这是动机斗争类型中的()。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答案】:

C

【解析】:

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

某同学既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

影响自己的学习。

属于趋避冲突。

21.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爱与被爱的需要。

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管理取向?

()

A、建构取向

B、行为取向

C、认知取向

D、人本取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D

【解析】: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认知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观点是学习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人本主义的观点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题干中董老师注重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这是关注学生的表现,符合人本主义的观点。

2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

A

【解析】: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23.马克思说:

“要改变一般人的本质,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是要有一定的教育与训练。

”此说法说明教育具有()。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生态功能

D、政治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说明了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2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功能

【答案】:

D

【解析】: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主要是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25.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以下错误的说法是()。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四个要素辩证统一的过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4节>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C

【解析】:

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A、B、D项均是正确的,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

26.下列关于教材的理解正确的是()。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2节>课程内容

【答案】:

B

【解析】:

教材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教学参考书也属于教材。

27.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

A、结构式观察

B、非结构式观察

C、直接观察

D、参与性观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7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案】:

A

【解析】:

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结构式观察。

28.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1节>德育的含义

【答案】:

D

【解析】: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29.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

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

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

30.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其重要标志是产生了()。

A、杜威的儿童中心思想

B、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思想

C、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思想

D、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A

【解析】:

杜威顺应时代和工业发展的趋势,对传统教育的弊病进行了批判。

主张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应有利于儿童的成长,他所提倡的“儿童中心思想”标志着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31.认为“学校的教学应以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论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社会中心课程论

C、教师中心课程论

D、学生中心课程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理论流派

【答案】:

D

【解析】:

学生中心课程论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校的教学应以活动为核心。

同时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2.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2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C

【解析】:

美国课程的实践活动和日本的综合活动都讲求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直接接触到事物或进行操作,从而获得直接感知的经验,反映了课程注重直接经验的趋势。

3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是()。

A、演示法

B、讨论法

C、榜样示范法

D、评价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B

【解析】: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四种,分别是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

34.班主任对学生李丽的评语是“这段时间你开始主动回答问题,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考试时更加细心,因此你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多,继续加油啊”。

这种评语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全程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7节>教学评价的种类

【答案】:

B

【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这种评价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促使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材料中的班主任进行的正是这种评价。

35.有些人在生病时又想病快点好,又不想吃苦药。

这种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答案】:

C

【解析】:

对于一件事情,既想靠近又想回避的内心状态为趋避冲突。

题干中想病快点好,所以得吃药,又不想吃苦药,所以属于趋避冲突。

36.综合实践活动是(  )。

A、选修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必修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答案】:

D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和选用。

故选D。

37.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多种形式,其中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

A、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

B、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C、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D、通过课程表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分类

【答案】:

C

【解析】: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38.皮亚杰认为,()是主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A、同化

B、平衡

C、顺应

D、调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答案】:

A

【解析】:

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是指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39.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答案】:

D

【解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40.“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D

【解析】:

班杜拉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利用观察学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