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防群治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4060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防群治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群防群治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群防群治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群防群治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群防群治调研报告.docx

《群防群治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防群治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群防群治调研报告.docx

群防群治调研报告

年XXX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调研

群防群治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综治工作方针已经深入人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完善与否成为影响我县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因素,群防群治队伍也日渐成为维护基层治安秩序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县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群防群治队伍,在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县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逐步增强,为构建和谐柯坪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群防群治队伍的基本情况

治安保卫委员会(简称治保会)是根据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而建立起来的,是属国家宪法保护的基层群众性的治安保卫组织。

自解放初期建立治保会以来,各地治保组织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公安机关指导下,为维护当地治安,促进经济建设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由于人、财、物的流动,静态治安环境转向动态治安环境,治安形势的变化对治保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农村治保会的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县各派出所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状况,XXX摆脱了单纯依靠公安独揽治安工作的旧思路,注重向乡镇、村(社区)要“警力”,向群众要“警力”,聚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维护社会治安。

90年代以来维稳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县直各单位也都设立了专兼职门卫,目前,我县还没有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和保安公司,各单位门卫的报酬X元/月-X元/月不等均由本单位解决并加强对其管理。

全县辖X乡X镇X个村X个社区,X个村民小组,目前,县、乡(镇)、村三级共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领导机构41个,治保委员会X个,委员X名,治保小组X个,成员X人,十户联防组织X余个,;1955年建立了调解委员会,因当时没有成立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主要负责对乡村法律方面的问题进行调解,目前全县共有调解委员会、调解中心X个,其中乡镇调解中心X个,村民调委会X个,社区调委会X个,厂矿企业调委会X个,配备人民调解员XX名。

1957年建立了民兵组织,目前全县X个村(场)都组建有民兵治安小分队,共有队员XX名,各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均有专(兼)职治安员或门卫。

群防群治队伍中本科占1%,大专占10.3%,中专占20.6%,高中占53.1%,初中占15%;人员来源主要由所在乡镇村推荐,群众选举,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统一管理,组建成一支责任心强、年轻、有战斗力的队伍。

目前,全县以基层一部一所为龙头的群防群治网络已建立健全起来,并在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群防群治经费筹集、管理、使用情况及装备配备情况

全县各村除由村委会主任或支部书记兼任的治保主任报酬由县财政每年补贴XX元外,其他治保、调解组织成员及民兵治安小分队、十户长等工作经费无保障,有时只能以减免义务工来作为其报酬,群防群治队伍的装备问题县、乡财力及村集体经济也是无力解决。

三、群防群治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积极整合治安资源,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

XXX总人口为XXX万人,但是全县只有XXX余名公安干警。

面对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要搞好全县的治安防范工作,有效减少案件的发生,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全县各乡镇、各单位治安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形成群防群治网络。

我县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在一年一度的政法工作会议上,主管政法的县领导与各乡镇、县综合治理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了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书,并把该项工作列入年度的目标考核中,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

通过采取这种形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

(二)人防物防相结合,提高群防群治网络的效能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党委积极组织派出所干警、武装部干事、联防队员、民兵治安小分队、十户联防组织经常性开展统一大清查行动,县、乡镇综治办、派出所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不定期组织治安巡逻检查,坚持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

在具体工作中,突出抓了“三个结合”一是治安巡逻与安全防范相结合。

在巡逻过程中注意发现各类不安全隐患,及时提醒有关单位和居民群众搞好防范,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预防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是治安巡逻与督促检查相结合。

在平时加强对重点要害单位(部门)安全防范督促、检查、指导的基础上,把易放松警惕的夜间作为对重点要害单位(部门)防范工作进行督导的重要时段,发现问题,当场指出,当场监督整改,有效地预防了重点要害单位(部门)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三是治安巡逻与服务群众相结合。

在治安巡逻中,公安干警及联防队员在遇到群众有困难时,积极为群众排扰解难,同时也激发了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性。

(三)强化基层,构建群防群治防控体系

为了有效整合基层维稳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群防群治组织在维稳工作中的作用,XXX以公安机关为龙头把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起来,拧成拳头,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实用性、协调性、开放性,集打击、预防、管理、控制于一体的高度动态化、社会化、科技化的治安防控体系。

在整个网络体系运作中,把乡村干部、党员、农民以及乡村治安力量全部纳入稳定工作管理范围,实行分片包干,定点管理,职责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群防群治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

---领导重视是搞好群防群治工作的关键。

我县的群防群治工作始终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并多次亲临我县检查指导群防群治工作,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一把手”对群防群治工作常抓不懈,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安排部署工作,并把该项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中之重来抓。

各乡镇每年都组织一至两次群防群治队伍骨干分子集中培训班,由乡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举办岗位练兵活动,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使群防群治队伍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们深深感到,一个地方的群防群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领导重视是关键。

---条块结合,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在工作机制上,着眼于“三个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构筑了纵横交错的工作网络。

一是组织机构网络化。

乡镇成立了以党委一把手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组,下设办公室。

乡镇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乡镇党委书记任主任,专抓政法综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副主任,行政村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专人专职,定岗定责。

二是工作制度规范化。

制定了责任制度、会议制度、报告制度、督查制度、信访接待制度等,印制了排查调处工作月报表,进一步规范了排查调处日常工作。

三是排查调处制度化。

就是把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有机结合起来,既对一个乡镇一个时期的突出问题集中排查调处,又对各村、各社区每半月排查调处一次,县每一个月排查调处一次,做到经常化排查调处和重点排查调处的有机统一。

---群众参与是搞好群防群治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群防群治工作的力量源泉,也是群防群治工作的最终受益者。

几年来的实践让我们体会到搞好群防群治工作的根本在于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参加义务联防,增强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参与意识,营造“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风气。

只要真正把广大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就能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犯罪分子,扶正怯邪、弘扬正气,把我们的群防群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工作上水平。

县综治委、综治办经常对群防群治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并把此项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考核中,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年都对群防群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多次表彰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维稳工作先进乡和优秀“十户长”,从而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关心和参与群防群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群防群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在开展群防群治,促进全县社会治安稳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的社会治安环境仍然十分复杂,我们面临的治安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组织领导力度不够。

个别基层党支部对群防群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象抓经济建设一样真正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以落实,没有建立长效机制。

片面认为抓社会治安、维护稳定是公安一家的事,统一组织领导的力度不大,对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缺少规划,制度建设不完善、落实不到位,政府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在社会治安防控中的工作职责不明确,难以形成防控工作合力。

二是经费不足,无法保障人员、经费、装备的落实,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不够高。

由于我县属于国定贫困县,财政十分紧张,政府无力将群防群治工作所需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乡、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无法解决村调解委员会、治保会等群防群治组织的办公经费、无法解决装备问题,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十户长”等人员的待遇无法落实,工作积极性不够高。

三是群防群治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是个别村对治安防范工作重视不够。

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流于形式的多,实际行动少,致使基层群防群治组织不力,基层控制预防犯罪的能力较弱。

二是一些单位参与意识不强。

有的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一些企业存在着“重经济利益、轻安全防范”的倾向,内部防范制度、人员、经费、措施不落实;三是有的地方发动群众不充分。

治安人员待遇得不到落实,不能很好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是群防群治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是治保、调解等组织中有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的工作能力差,责任心不强,有的在群众中缺乏威信,有的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工作不敢抓,不敢管。

二是工作指导不力,人员培训不够。

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乡综治委、派出所对群防群治队伍培训较少,致使业务水平不高,治安防范工作能力不够。

四、解决办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群防群治工作是综合治理的重要部分,群防群治队伍是综合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乡镇综治委牵头,完善各项制度,落实群防群治的工作职责,主要领导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动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真正把责任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要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二)加大财力支持,确保“有钱办事”。

群防群治组织是我县基层治安工作的重要力量,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治安防范工作的投入力度,在有限的资金中济出部分资金对群防群治经费给予补贴,用于改善办公条件,保证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装备的落实。

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出钱买平安”的意识,在经费上要走“三个一点”(即财政拨一点,辖区内有关单位支持一点,群众交一点)相结合的路子,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面向社会多渠道筹集群防群治经费。

(三)进一步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我县各乡镇要理顺群防群治队伍的管理机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任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的新办法、新路子。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对群防群治工作的指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抓系统、系统抓”的原则,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要大力推广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的工作经验,优化治安防范模式,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持久性,努力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进群防群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和健全群防群治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维稳队伍的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奖惩机制,调动农村群防群治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县、乡镇综办每年要对农村群防群治队伍进行培训1-2期,提高村级综治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是量化、细化“十户长”、治保主任、调解主任、民兵的工作职责,由乡镇组成考评小组定期对“十户联防”进行考核、评议,加大奖惩力度,打消村级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思想。

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十户长”和民兵组织的管理、督查,加大民兵值班、巡逻力度,规范“十户长”信息上报工作,通过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将村“十户”联防、民兵组织的工作实效与蹲点乡领导、乡干部及村干部的年度考核、月工资相挂钩,形成真正的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齐抓共管的格局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群防群治网络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