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964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docx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题a卷

一、知识再现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

食盐、、、。

3、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大量的事实说明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4、微生物是,具有同其它一样的共同特征。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我们观察到水中的微生物有、、、。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二、精挑细选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A、反射B、折射C、不变

2、凸透镜是()、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B、中间薄边缘厚C、一样厚

3.下面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A白糖、纯碱、维生素CB食盐、水晶、玻璃C沙子、味精、黄铜矿

4、蟋蟀的耳朵在()。

A、头部B、足内侧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A、200B、2000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C、无关

7、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凸度B材料C面积

8、下列物体不具有放大镜功能的是(    )。

A、装上水的透明塑料袋    B、没装水的透明塑料袋   C、透明的玻璃球

9、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放大镜的看到的视野最大。

A、

B、

C、

10、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A.老花镜。

B水珠。

C。

平玻璃片。

 

三、科学探究。

1请写出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名称

2、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3、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染色

烧杯放置切片标本

碘酒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四解决问题

1为什么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2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请你简单的写一写细胞的作用。

 

五材料分析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

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

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

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

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

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看到了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请你举出几例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题b卷

一、知识再现

1、早在,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2、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眼。

3生物是由_______构成的,动物的卵,比如鸡蛋,也是由一个个_______组成。

4我们把这种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

许多岩石都是由

集合而成的,花岗岩由、、等矿物组成。

5取一些池塘或鱼缸里的水,可以采集到,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

6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和。

二、精挑细选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

A、相同      B、大     C、小

2、下图是分别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到的同一块青苔,这种现象说明()

 

甲乙

A、甲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乙图是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结果

B、甲图是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结果,乙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

C、甲乙都是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结果。

3、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的人是(      )。

A、罗伯特•胡克    B、列文虎克    C、贝克兰

4、用圆形的鱼缸养鱼,从侧面观赏鱼缸内的鱼,看到的鱼应该()。

A、比实际的鱼小B、比实际的鱼大C、没有变化

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我们首先转到镜筒下的物镜是。

A高倍物镜B低倍物镜C都可以

6.我选择用__________放大报纸上的字。

A、近视镜B、老花镜C、平玻璃片

7.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下列仪器中,()适合进行观察研究。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8、()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泰特B、牛顿C、培根

9、倍数小的放大镜,其视野(  )。

  A、大    B、小    C、一样

10.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A.玻璃B.雪花C.食盐

三连线题

1、把下列微生物名称和对应的图形连在一起。

船形硅藻

鼓藻

草履虫

变形虫

 

 

2、将下列各种晶体和对应的物质名称用线连起来。

【原创】

 

维生素C雪花水晶白糖

四实验探究

1.小明将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步骤用图画表示出来,但不小心把顺序弄乱了,现在根据你的实验经验,请你将正确的实验步骤用数字序号补充完整

 

 

2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写出相应部分名称

()

()

()

()

()

(2)、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填物镜或目镜)。

(3)、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3请你画出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

 

五解决问题

1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哪些?

 

2请你写出微生物对人类有哪些好处?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a卷

一知识再现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__,整个世界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   。

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__,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把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称为_________。

3.米饭中有一种叫________的物质,它遇到碘酒会产生_____色的新物质。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我们也可以表述为小苏打和白醋发生了__________。

5铁生锈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6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__________。

二精挑细选

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B、木板制成飞机模型C、泥土烧成瓷器

2、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了 B、衣服脏了   C、牛奶馊了 D、蜡烛点着了

4.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A、产生大量气泡B、溶液变颜色C、发出耀眼火花

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

6.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下列哪种食物中含有比较多的淀粉。

A、香蕉  B、猪肉  C、萝卜  D、马铃薯

7.烧开水时有白色雾产生,这是现象。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都不是

8、如图所示是一把铁制的剪刀。

它的下列自述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我的造型既特殊又美观B、我经过磨砺会更加锋利

C、我惧怕潮湿的空气,在那里我会变得十分难看

三实验探究

1

现象

变化的特点

共同点

属于哪种变化

水结冰

木条折断

木屑与铁钉混合

在面包上滴碘酒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

蜡烛燃烧

2、铁生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某科学小组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如图所示:

甲试管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的棉花球上;

乙试管中把铁钉放入后注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快速冷却的水,将铁钉浸没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丙试管中加少量干燥剂,再放一团干的棉花球,把铁钉放在干棉花球上,塞紧橡皮塞。

 

(1)上图所示是用于研究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

(2)甲中的铁钉,能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乙中的铁钉只能和接触;

因为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的防止溶解到水中;丙中的铁钉只能和

接触,因为试管中的干燥剂很好的吸收空气中的。

(3)一星期后观察发现,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和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1分)

(4)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是和共同作用的原因。

(2分)

 

四解决问题

1.小强在家帮妈妈做饭,突然锅里的油着火了。

如果你是小强,你有哪些办法?

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你的办法。

方法一:

理由:

方法二:

理由:

2.小明在完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实验时观察到有大量    产生,收集这些气体,可以使燃着的火柴        ,这种气体可能是        。

这种变化产生了          ,是       变化。

回家后,他看到爸爸在喝啤酒,打开瓶盖有很多气体冒出来,他想这也是化学变化。

你认为他想得对吗?

这些气体是哪里来的?

是什么变化?

请你用学过的科学知识来解释。

五材料分析

铁为什么会生锈?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李明在家里做作业。

忽然听见“收破烂”的叫买声。

他想起自家车棚里有一块废铁,不如拿出来换点钱吧!

想到这里,立刻跑到车棚里,里里外外翻了个遍。

咦!

奇怪,原来那块光洁白亮的铁块怎么不见了呢?

于是,他又认认真真地找了一遍。

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块和那块废铁同样大小的黄棕色的东西。

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那黄棕色的东西是一层铁锈。

好奇心使他想到:

铁为什么会生锈呢?

是不是铁和什么发生反应的结果呢?

李明马上拿着铁块跑回屋子里,找出《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认真地读起来。

原来,铁与空气接触就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的铁就会产生铁绣。

氧化铁是疏松的物质,生成后不久就会从铁的表面脱落,新暴露在空气中的铁表面,继续氧化生锈。

金属受到的这种破坏作用叫腐蚀。

如果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就会加快它和空气中的氧气以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也就是说,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里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铁变得又松又软,好像一块块破碎的海绵。

全世界钢铁工人每年辛辛苦苦炼出的钢铁,至少有百分之十以上因为生锈而损失掉了!

(1)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所获得的信息,请你说说车棚里的废铁为什么会生锈?

(2)比较铁与铁锈,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3)为防止因铁生锈而造成损失,请你介绍三种以上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b卷

一知识再现

1.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这类变化叫做,在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类变化叫做。

2我们细细地咀嚼米饭后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中含有的在唾液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产生了麦芽糖。

3.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是由组成的,它们总是在或快或慢地发生着。

4

5

6

7

8

二精挑细选

1.下列物质的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

A纸片揉成一团B蜡烛点燃C水结成冰

2.下面两种物质混合后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小苏打和白醋B唾液和淀粉C水和面粉

3.下列食物中,含有淀粉成分的是()

A鲫鱼B萝卜C玉米

4.下列环境中放置的铁片,不容易让铁片生锈的是。

A干燥的纸箱内B露天阳台C水池中

5.食物滴上碘酒后,变蓝色,说明食物中有()

A、蛋白质B、脂肪C、淀粉

6、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倒向蜡烛的火焰,火焰()。

A、会立即熄灭B、不会熄灭C、半分钟后熄灭

7.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冒气泡B、溶液颜色变浅C、有红色物质附在铁钉上

8、下列属于物质的有。

A、梦B、光C、雷锋精神

9、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下面食物中不是在微生物帮助下生产的是。

A、米饭B、臭豆腐C、白酒

10、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C百炼成钢D大浪淘沙

三实验探究

11、给下列的变化用连线的方法分类:

蜡烛熔化成蜡烛油水蒸发了

物理变化

铁块打造成刀瓷器摔破了

钢筋生锈石灰岩遇盐酸

化学变化

饭菜馊掉了火药爆炸

气球爆裂热水变冷

削好的苹果会变色水泥的制造

2.根据牛牛同学关于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图回答问题。

实验时,牛牛发现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石蜡一边从固态变成了液态,这是变化;一边被燃烧掉,产生光和热,并有缕缕黑烟升起,这是变化。

牛牛发现汤匙中的白糖先由固态变成了液态,这是变化,然后开始变色,这是变化,最后颜色加深直至变成了“黑炭”样的物质。

在实验过程中你觉得要注意的问题是。

3、这是一个小组同学在研究铁生锈的因素的实验,他们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三枚同样大小的铁钉,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里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每天观察记录。

(根据作业本改编)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盘子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点生锈

水盘子

水变色

生锈

锈多了

锈更多了

菜油盘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1)铁生锈速度最快的是在盘子,铁生锈速度最慢的是在盘子。

(2)通过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3)请写出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至少三种)

四解决问题

1.小明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晾干后送给你,你能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什么办法?

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1、在放有50克小苏打的烧杯里倒入适量的白醋,马上在烧杯上盖上玻璃片后:

(1)我们会看到了什么现象?

 

(2)用手摸烧杯和玻璃片,我们有什么感受?

 

(3)打开烧杯上的玻璃片,把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烧杯中,不能碰到烧杯中的液体,观察到什么现象?

根据这个信息,我们可以做出怎样的判断?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烧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

五材料分析

国球——我们的骄傲

这个给我们国家带来无数冠军、荣誉的乒乓球竟然是用棉花制成的。

原来,棉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与浓硫酸及浓硝酸的混合液会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叫低度硝棉的物质。

原来人们利用低度硝棉制成了一种特殊材料——赛璐珞,人们就用它来制作乒乓球。

赛璐珞是第一个以天然原料加工的人造的塑料,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它质轻,有良好的弹性、韧性和机械强度,可制成透明与不透明的制品,又容易染成任何一种颜色。

它的缺点是加热到80℃时便开始软化变形,碰到火种会引起激烈的燃烧。

在历史上,赛璐珞曾被用来制造摄影胶卷、电影胶片,为发展摄影及电影艺术做出过杰出贡献。

因为它容易燃烧,如今已“退休”、“让位”给其他塑料去做摄影胶卷。

由于赛璐珞具有优异的弹性,而且强度高、不易碎裂,因此人们用它来制作乒乓球。

直到今天,赛璐珞依然是制乒乓球的最好材料,没有第二种材料能够胜过它。

赛璐珞受热后容易加工,人们用它做眼镜架。

如果眼镜架断了,还可以自行修补:

只需在断裂口处滴1~2滴丙酮后将断裂处压紧,待丙酮蒸发后就修补好了。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变化。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化学服务于生活。

请你举出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