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硕题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865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硕题库.docx

《公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硕题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硕题库.docx

公硕题库

哈尔滨工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题库

考试科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一,简答题或辨析题

1、为什么说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既是科学技术的历史起点,又是科学技术的逻辑起

点?

2、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都呈现了什么样的特点?

3、在考察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诞生的基础时,有人说,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旧的自然哲学的缺陷,因而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这种看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4、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

5、有人认为,所谓科学事实,就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科学的任务就是原原本本地认识这种客观存在。

你对此持何看法?

6、有人这样认为,“科学研究首先应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理想实验获取客观事实。

”你是否同意这种认识?

为什么?

7、有人认为,科学认识就是科学认识主体原原本本地反映自然界的科学事实。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8、我们说,“科学问题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对此您是如何认识的?

是否现实中还没有解决的矛盾都可以构成科学问题?

9、有人说,“科学问题是因人而宜的,只要我自己认为是需要研究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就可以构成科学问题。

”这种看法是否合理?

为什么?

10、有人说,“所谓科学问题,就是自然界中我还不懂得东西,因此,自然界中处处存在科学问题。

”对此,您持何种看法?

11、关于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传统观点是如何认识的?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

你认为哪种看法更合理?

为什么?

12、归纳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认为,“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和搜集材料开始,然后经过归纳上升为理论。

”这种看法是否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相符合?

为什么?

13、有人说,“由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所以科学研究只能从观察和搜集材料开始。

”这种看法对吗?

为什么?

谈谈您的认识。

14、有人说,“在科学研究中,首先必须以一种没有任何理论负载的中性观察,才能保证所获取的科学事实的客观性。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15、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认为,“作为一个毫无偏见的观察者,它必须不带任何偏见的走进实验室,注视它的油滴。

”其蕴含的意思是,观察是纯粹中性的。

这种看法是否合理?

简要加以说明。

16、有人认为,纯粹的中性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合理性的基础。

你对此持何种看法?

17、大家都熟悉这样的事实,一个医生和一个普通人看同一张病人的肺部X光照片,结果将大不相同。

这里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请简要解释。

18、一些学者认为,“归纳所获得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此,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方法使用,科学研究只能采用演绎的方法。

”对此,您持何种看法?

19、卢瑟福从太阳系受到启示,建立了“有核原子模型”(又称“太阳行星模型”),他在这里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方法?

试说明这种研究方法的特点。

20、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只有既能保证创造性、又能保证科学性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

由于归纳、演绎和类比都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才会在科研中被广泛使用。

21、应用数学方法(数学模型方法)解决问题,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22、为了保证假说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在建立科学假说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3、有人说,在严密的科学中不应有假象和猜测的成分,您对此持何种看法?

24、关于假说的检验问题,有人认为,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通过一个实验完全可以证明假说的对错,从而决定假说的命运。

这种看法是否全面?

为什么?

25、请判断以下陈述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

26、在西方科学哲学家波普看来,科学是不可能被证实的,而只能被证伪。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27、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理论体系是用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起来的?

结合这一案例,谈一谈该方法的使用程序。

28、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是用什么样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起来的?

结合这一案例,谈一谈该方法的使用程序和特点。

29、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运行中的“马太效应”?

有人说,“马太效应是科学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必须预与消除。

”对此您是怎样看的?

30、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是怎样阐明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或行为规范的?

简要的对每一点谈一下您的见解(或评价)。

31、简述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32、什么是技术的基本要素?

在技术发展的历史中,技术要素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33、什么是主导技术和主导技术群?

据此谈一下你对技术体系的认识。

34、结合现代技术革命的历史演变,简述技术体系的更迭过程。

35、简述技术发明和科学发现的联系与区别。

36、如何区分规范性预测和探索性预测?

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37、由于技术的发展本身具有客观规律性,因此只要对这一规律充分认识,就能使技术预测获得准确的结果。

38、由于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技术预测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巧合。

39、技术评估的程序分为哪几个阶段?

其中哪个阶段是最关键的?

在这一阶段中,哪个环节又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

40、有人认为,“技术评估的重点就是探索技术内部诸因素的关系”,这种看法是否确切?

结合技术评估的特点,谈一下您对技术评估的理解。

41、有人说,“技术评估就是对技术的先进性和新颖性做出评价”。

这种看法对吗?

为什么?

42、有人说,“技术评估的目标是社会总体利益的最优化。

因此,技术评估就是尽量找到技术的先进之处、新颖之处。

”这种看法是否合适?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技术评估?

43、技术评估是对技术的评估,所以仅需技术专家参与。

44、有人认为,只要有了市场需求,企业就必定会进行技术创新。

这种看法是否全面?

为什么?

45、在目前,开展技术创新应该成为企业的基本选择。

既然技术创新活动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为什么一些企业却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对此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6、哲学是怎样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的?

47、怎样理解国家干预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8、牛顿曾经说过:

“如果我看得比笛卡儿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中“无私利性”的内涵。

49、有人认为,只要技术掌握在好人手中,技术的负面后果就可以消除。

你是否同意这样的看法?

为什么?

50、法国近代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

“科学与艺术的诞生,是出于我们的罪恶”,“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天边上升起,德性也就消失了”。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简要说明理由。

51、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什么有的人抓住了机遇,有的人却放过了机遇。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52、有人说,“理想实验是一种有效的获取感性材料的实验方法。

要使理想实验获得的材料真实可靠,关键在于必须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为什么?

53、伽利略在对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的研究中揭示了惯性原理。

请问,伽利略在这里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有和特点?

在采用这种研究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54、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扼要说明其特征。

55、科学理论总是以一些不能被证明的基本预设作为基本出发点,因而缺乏充分的理性基础,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始终是有限度的。

56、近代科学是实验科学,很多经验定律是通过归纳法获得的,因此归纳法是科学发现的可靠方法。

57、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科学共同体内每一个科学家获得科学资源、做出科学发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58、在科学理论的经验检验中,判决性实验是在两个对立和相互竞争的理论中决定取舍并最终断定某个理论命运的经验检验。

二,材料题

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1、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曾就“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等问题,对许多化学家采用填表的方式进行过调查,在232份交回的调查表中有33%的人说经常,50%的人说偶尔,17%的人说从未得益于直觉。

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只有7%的科学家报告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也有几位著名的科学家说他们的大部分直觉后来都证明是错误的,而且也都忘记了。

问题:

这一调查反映了直觉和灵感的哪些特征?

2、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在颁奖演说中说了下面一段话:

“人是什么?

是万物之灵?

还是万物之愚?

也许两者兼而有之。

聪明的人类在有了汽车、飞机、电脑等省时的发明之后,并没有丝毫的轻松,还是忙忙碌碌,奔忙如田间的蚂蚁。

科学为人类带来了那么多的时间,为什么会令今人比古人活的还更忙,还更累?

问题:

这段话反映了这位学者什么样的感情?

揭示了科学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为什么?

3、根据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可以把问题分为真问题和假问题。

例如,“如何制造一台永动机?

”“脚气病是由什么细菌引起的?

”等就属于假问题。

问题:

根据我们对科学问题的界定,说明上述问题为什么是假问题?

4、在科技史上有这样两个案例:

a,在历史上一直有人试图发明永动机,但均无结果;b,当很多物理学家在采用提高加速器的能量的办法寻找一种新的粒子一无所获时,丁肇中却用提高观测器精度的办法很快实现突破,发现了J粒子。

问题:

为什么永动机的发明没有结果,而丁肇中却能够获得成功?

5、当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时,曾引起轩然大波,对这项技术的怀疑和指责之声不绝于耳。

但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了30万试管婴儿出生,这项技术作为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也已经被接受,并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一。

问题: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能够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6、我们都非常熟悉,近代自然科学是在和宗教神学的殊死斗争中诞生的。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因捍卫日心说被罗马教皇定为异端,逮捕入狱,坐牢8年饱受酷刑而仍不放弃日心说观点,最后被处以火刑;伽利略由于积极传播哥白尼学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长期监禁。

但同时我们又注意到,历史上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如牛顿),以及当代的一些科学技术专家,虽然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理论上有重大发现,但他们同时又是宗教信仰者乃至是虔诚的教徒。

问题:

如何解释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现象?

由此谈一下你对科学和宗教关系的看法。

7、伽莫夫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哈勃所发现的谱线红移现象为基础,借助广义相对论和高能粒子物理学,提出了我们现在的宇宙是在高密度、超高温状态下,由某种机制引起的原始火球的急剧膨胀形成的看法,并预言了“氦丰度”和“3K背景辐射”。

问题:

怹据这一案例,分析科学假说的构成特征。

8、20世纪70年代,我国某大型钢厂从国外引进一台技术先进的大型轧钢机,但在安装好以后却无法正常使用。

原因是这台机器耗电量巨大,供电问题无法满足,机器一开动,冲击负荷很大,影响整个电网。

因而安装以后,只能放在那里供参观。

直到某大水电站建成以后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问题:

在这件事情上,工厂当时在考虑问题时犯了什么错误?

使用课程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9、爱因斯坦于1905年建立的光量子论指出,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注意到这一点,提出“如果光的性质是这样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假设,这种情况也同样运用于物质?

我们是否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正如光子不能同自己的波离开一样,物质粒子也永远同波是不可分的”这样一个及其大胆的假设。

进而,他又注意到,在几何光学中,光的运动服从光线的最短路程原理即费尔马原理。

而在经典力学中,质点的运动服从力学的最小作用原理即莫泊图定理。

这两个定理的数学形式十分相似。

于是,它得出了物质粒子像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的重要推论,并由此引出“物质波”的概念。

问题:

德布罗意在这里使用的是何种科学研究方法?

结合这一案例,分析这一方法的应用特征。

10、爱因斯坦在谈到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和动机时,曾热情洋溢地谈到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于对知识的追求而非功利性这种忘我的境界,并认为这是一种最深沉、最持久的动机。

但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在临终前却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如果我重新是个青年人,并且要决定怎样去谋生的话,那么,我决不想做什么科学家,……为了希望求得在目前情况下还可能得到的那一点点独立性,我宁愿做一个管子工,或者做一个沿街叫卖的小贩。

问题:

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里涉及到什么样的理论问题?

11、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得出的引力波存在的预言。

由于引力波的效应非常微弱,用观测方法去探测十分困难。

虽然美国物理学家韦伯从1957年起就开始设计和安装可以接受引力波的仪器去进行探测,而且1969年,韦伯曾经宣称他的仪器收到了来自银河中心的引力波讯号,随后许多国家便组成了探测引力波的实验小组。

然而由于所有这些小组都没有收到任何引力波讯号,所以至今韦伯的结果没有得到大家承认。

  问题:

你如何评价韦伯的工作?

是科学、非科学,还是伪科学?

为什么?

12、某研究生正在准备资格考试写作部分。

她从一些已发表的论文中整句整段抄录。

她没有使用引号,但来源被标明“细节请看……”。

资格考试委员会的成员注意到文中不同段落的写作风格不一致,并检查了来源,认为这是剽窃行为。

该校研究生院规定,“剽窃,指在论文、短文或其他文字材料中没有清楚指出从其他地方借用的观点、研究或语言文字”,必须严格处理。

根据规定,将该研究生除名,但她可以在下一个学年重新申请。

问题:

你是怎样认识这位研究生的行为的?

校方的处理是否恰当?

由此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13、1906年,德国物理学家考夫曼通过对高速电子质量观测实验来检验狭义相对论中运动质量随速度而增加的论断,他曾宣布实验得出负结果,未发现高速电子质量的变化。

彭加勒由此实验而怀疑相对论。

十年后,法国有两位物理学家揭示出考夫曼实验装置有缺陷,才解决了这一矛盾。

问题: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受到哪些启示?

为什么考夫曼的实验结果并没有推翻相对论?

14、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向全世界宣布,伽利略在17世纪30年代由于坚持“地动说”而受到教庭的审判是不公正的,正式为含冤而死的科学伟人“平反昭雪”。

并表示“永远不要再发生另一起伽利略事件”。

问题:

罗马教皇为什么会为伽利略“平反”?

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15、沃特森在1845年写了一篇关于气体分子理论的论文,提出了很多后来焦耳、克劳修斯和麦克斯韦提出的内容。

鉴定这篇论文的皇家学会仲裁人说:

“满篇胡说八道。

”就这样把这篇论文打入冷宫,直到45年以后才发掘出来。

沃特森默默无闻地活了好多年,后来神秘的失踪,无迹可寻。

问题:

沃特森的遭遇反映了科学共同体运行中的什么特征?

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16、1904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技术,这项技术的最初目的是为农业提供化学肥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这项技术在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中均被移植到硝化甘油的生产,使得各参战国获得了廉价的氮元素,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面使用火药武器的战争方式。

除此之外,生物毒气弹也是哈伯发明的。

火药武器和生物毒气弹成为20世纪战争的基本武器。

因此,哈伯也被称为20世纪的“战争之父”。

问题:

如何评价哈伯这样的科学家?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能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17、两位微生物专家各自独立地观察同样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显微镜载片,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观察给出不同的描述。

一个说,他看见了细胞中有一个外来物质造成的结团,它是由于着色技术应用的不好造成的凝结物,与细胞有机体的构成没有关系。

另一个会说,这个结团是细胞的一个器官,叫“高尔基体”。

问题:

着色技术是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的一项标准化技术。

何以同样的观察过程竟然产生两个完全不同的观察结果呢?

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18、消息一:

2000年12月,英国众议员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压倒多数通过一项法案,允许科学家克隆人类早期胚胎,并从中提取干细胞进行研究。

消息二:

去年,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禁止一切形式的克隆人实验。

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总统布什已准备在上述决议上签字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同时,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也表示,不会批准克隆人实验的申请。

另外,美国生物技术工业组织也对禁止克隆人实验的提议表示欢迎,该组织发言人表示:

“克隆人实验充满危险而且容易引发道德伦理问题。

问题:

对此,您持何种看法?

请就此而引发的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谈一下认识。

19、消息一:

上海将改革现有的人才统计制度,高级钳工、陶艺老匠等能工巧匠,将名正言顺地被称为人才了。

以往的人才概念必须要有学历和职称。

照此统计,上海的各类人才只有119万人,其中,35岁以下有48.51万人,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1个百分点,比深圳低24个百分点。

上海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蔡处长说,这并不能反映上海的人才现状。

实际的人才概念还应该包括有传统工艺或手艺、有特殊技能却没有学历和职称的人。

消息二:

全国各级组织部门将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通过在职学习持有并载入档案的学位、学历证书,进行一次大规模认真地检查清理,如果发现问题,将予以坚决纠正。

对在学历、学位上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干部,如果本人主动向组织说明情况、表示放弃的,由组织人事部门予以更正;那些不主动说明情况、经检查被发现的,将由纪检监察部门和干部监督部门查处;对仍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谋取学历、学位,欺骗组织的,要从重处理。

同时对那些违反有关规定和职业道德滥发学历、学位证书的学校和单位,将进行整顿,直至取消其学历、学位证书授予资格,并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问题:

根据这两则消息,就学历、文凭和人才之间的关系谈谈您的看法。

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0、案例一:

178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伽伐尼在一次实验中,偶然把解剖了的青蛙放在静电机旁,当用解剖刀触及蛙腿时,意外地发现了蛙腿神经收缩,同时静电机发出火花,从而发现了电流。

案例二:

1932年,约里奥·居里在做用α粒子轰击铍的实验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很强的辐射,这事实上已发现了中子,但他认不出来,而把它看作γ射线。

查德威克是卢瑟福的学生,当时也在卡文迪许实验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他看到约里奥·居里关于这一实验的报告之后,马上加紧实验,只花了一个月时间,就宣布发现了中子,从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奖金。

问题:

这两个案例揭示了科学研究中出现的什么现象?

从“案例二”中,我们可以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21、案例一:

天文学家洛韦尔预言在海王星外有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后,匹克林用望远镜拍照观察了十几年,却一无所获。

直到冥王星被发现后,他才恍然记起自己拍的照片上有这个点,只是当时他记得镜头上有粒灰尘,正在如今冥王星的位置上。

就是这粒灰尘,让第一张冥王星照片静静躺了11年,也让匹克林错过了发现冥王星的机会。

案例二:

在弗莱明之前,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霉菌抑制葡萄球菌现象,可是都没有能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弗莱明在培育菌种时,飘来一粒灰尘,落到了培养皿中。

结果受到污染的霉菌周围清澈透明,葡萄球菌繁殖区域的黄颜色消失了。

原来在灰尘中生成了青霉菌。

就这样,弗莱明发现了抗菌新药—青霉素。

问题:

这两个案例和科学研究中的何种方法有关?

案例中揭示了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的什么问题?

就此,进一步谈一下您的体会。

22、消息一:

2003年,全世界投入用于纳米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资金将超过30亿美元。

纳米技术是自冷战后美国政府投资最多的科学研究项目,甚至超过了人类基因组项目,从2000年起,美国政府约向其中投入了20亿美元的资金。

消息二:

2003年7月1日,《科学》杂志网站上的新闻说,美国国会正在制定法案,要求政府在为纳米技术研究投资之前加以审核,而英国政府也正在加紧考察纳米技术的优点和潜在危险。

几周前,绿色和平组织、英国基因观察组织和ETC组织在布鲁塞尔召开讨论会,旨在唤醒公众重视纳米技术的潜在危害。

ETC组织负责人托马斯请求推迟纳米粒子的研究,直到有清晰明确、一致同意的安全程序问世后再继续进行。

问题:

谈谈您对纳米技术的大致了解情况。

消息二和“科学技术观”中的何种理论相关?

从这两则看上去矛盾的消息中,我们能够受到哪些启示?

23、1997年2月24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

“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的‘克隆羊’已在7个月前,在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降世”。

随后,美国科学家在同年8月完成了猕猴的克隆,我国科学家开始研究熊猫的克隆。

也有的科学家联想到人类的克隆,1997年4月,乌克兰哈尔科夫畜牧研究所的专家公然宣称继续克隆人的实验,但是大多数科学家都反对克隆人,认为这是对技术的滥用。

根据这些资料,分析不同的观点,提出你的科学技术观。

24、有人认为,现在利用化肥代替有机肥促进了粮食作物的高产,由此解决了我国60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断地广泛使用农药,抑制和打退了“害虫”的一次一次的进攻,从而保证农业每年有一个好收成、林木生产有稳定的生产量。

可是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既然化肥和农药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还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呢?

你怎样理解这个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5、2004年底,圆明园开始实施湖底防渗工程。

此时了解圆明园湖底即将铺膜的只有圆明园管理部门、水利和圆明园的上级管理单位。

圆明园管理部门没有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做环境评价。

直到2005年一位环保人士春游偶然发现,才最终引发了这场铺膜事件的激烈争论。

铺膜事件从事发、叫停、召开防渗工程听证会到国家环保总局根据清华大学出具的环评报告要求全面整改,大约100天的时间。

但在这短短的100天时间里,来自民间的环保人士、学者、市民等一些原本并不相识的人却为了保护圆明园遗址和生态不再遭破坏,走过了一段艰辛却有意义的历程。

这件事给圆明园带来直接损失有四五百万之多(相当于一年的游船收入),还不包括铺膜和拆膜的费用。

据圆明园管理部门介绍,圆明园整改工程投资在3000万以上,希望这么多钱能买来我们永远记住的教训。

问题:

1)这一案例涉及到技术研究和开发中的何种方法?

2)讨论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3)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26、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一次讲演中曾讲到这样一件事:

美国罗技公司WAND牌无线鼠标生产中的利益分配是这样的:

一只销售价40美元的无线鼠标,其中有15美元归于分销商和零售商,13美元给零部件供应商,只有3美元给在中国苏州的装配厂,剩下8美元留给自己。

从这个利益分配链上可以看到,罗技公司450名员工的年薪永远要超过苏州那家装配厂4000名职工的工资。

这是因为,苏州的装配厂只是简单的装配,而反映鼠标核心价值的芯片制造技术,是来自零部件供应商。

对此,人们将其称之为“鼠标现象”。

问题:

1)“鼠标现象”揭示了在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是否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面对“鼠标现象”,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该作何种抉择?

3)现在有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叫做“以市场换技术”,即只要市场开放了,技术也会随之而来,通过招商引资可以引进大批技术,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为什么?

27、洗澡,这是普通之至的事情,但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涡流总是向左旋,即是逆时针方向转的。

这是他所用的浴缸的特殊现象吗?

谢皮罗决心穷追到底。

1962年,谢皮罗发表论文,认为这种现象和地球自转有关。

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是顺时针方向形成涡流的;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涡流。

谢皮罗教授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他们纷纷进行观察实验,其结果是屡试不爽,完全与谢皮罗的论断相符。

问题:

1)这一事例说明了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什么问题?

2)对于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三,论述题

1、结合自己所从事过的科研、管理以及其他工作,选择任意一种具体的科学或者技术方法,谈一下其如何应用。

2、结合课程中的相关理论,谈一下你对科学和伪科学区别的认识。

你认为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是否必要?

为什么?

3、结合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谈谈你对科学、伪科学、非科学划界的认识。

4、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