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题研究报告9.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850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课题研究报告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态课题研究报告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态课题研究报告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态课题研究报告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态课题研究报告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课题研究报告9.docx

《生态课题研究报告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课题研究报告9.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课题研究报告9.docx

生态课题研究报告9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小学

“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高滩岩小学郭世权

一、前言

2008年我校承担《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系重庆市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为[渝教规办2008—07—008—06])课题于2008年1月正式开题,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认真组织研究,集合全校师生,开展了扎实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已到结题阶段。

我校子课题在区生态教学研究课题组及相关领导的指导下,相继成立了课题小组,课题组长:

王严华、主要研究人员:

陆建华、郭世权、程巧、郑汉平、何俊伟、蒋艳。

承担实验班级15个,43位教师,他们都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实验对象主要为全校学生。

实验周期为2年,第一年为第一阶段,后一年为第二阶段。

在学校课题研究组的精心策划下,扎实而有效地推进。

在研究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开展了以《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二、研究背景

目前,小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高要求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小学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学效益不高等问题;老师与学生交往互动性差,教学方式单一、陈旧;学生失去了在自然常态下正常的心理、行为反应;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依然存在围绕单纯的分数提高,满堂灌、满堂练、课后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仍然是小学教学研究的疑难问题。

当我们用生态学思想来认识课堂教学活动,把教师、学生看作在课堂教学这个特殊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因子时,就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考路线,朝向更符合生态原理的方面来思考教育问题,这就需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我们要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探索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间形成一种相互激发、相互提高、互生互长的生态关系,追求教学的平衡、协同、和谐、高效,促进师生生命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

三、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以生态学的思想来认识课堂活动,把教师、学生看作在课堂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相互作用的要素,参照生态学的原理,以“信息”为传递纽带,产生新的思考路线,朝向更符合生态原理的方面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让课堂回归自然、让个体回归自然,营造健康、自由、开放、发展的生态空间,促使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交互程序,从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建构小学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有效模式。

通过研究与实践,基本达到了以下目标:

    1、构建自然、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源动力。

2、以生态化的观念,探索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

3、探索预习环节的预习指导策略和加强学生自学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方法。

4、探索小学各学科生态化课堂教学方式,初步形成基本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秉持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1、 实践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重点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探索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2、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从发展的角度观察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重要目标,在新的理念与传统教育经典思想之间厘清源流,寻求融合,谋求发展。

3、创新性原则

本课题研究注重传承、借鉴基础上的创新,在学习、吸收、消化传统教育经典思想中寻找创新点,取得新突破。

研究成果做到视角新、思想新、方法新。

能够推广应用,在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

1、调查法:

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如问卷、座谈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现状、学生状况及教师教学方式等问题的调查,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方式对课堂生态的影响,制定改进措施。

2、文献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前沿信息,吸纳优秀成果,丰富理性认识,提高研究水平。

3、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侧重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必须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教学行为方式的改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生命的“自然成长”,从而实现教学优质化。

五、研究过程

(一)实验前期准备阶段

1、统筹安排,加强课程的管理,促进研究的顺利进行。

我校为了务实研究,加强管理,以校教科室为主研管理机构,制定了课题相关计划、制度,构建了“学校——教科室——学科组”三级研究网络,从而使科研工作层层有人管理,人人参与研究,促进了研究的落实。

2、新理念的形成:

要搞好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教师必须有相关理论作基础。

因此,我校积极参加相关“中小学生态化教学”课题的研究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收集有关资料,定期组织学习。

学习形式主要有理论讲座、优秀课例、沙龙活动、外出取经等。

3、确立了分学科组研究,结合学校的形式,进行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多学科的渗透。

(二)实验具体操作阶段

本课题用两年时间完成,分为研究准备阶段、前期研究阶段、中期研究阶段和后期总结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2008年2月—2008年6月):

筛选问题,进行课题论证,申报立项。

前期研究阶段(2008年9月—2009年6月):

调查研究,形成前期调查报告,撰写实施方案,开题。

落实研究任务,边研究边改进。

中期研究阶段(2009年7月—2010年6月):

中期调研,形成中期研究报告,进一步修订方案,改革方法、策略,提高研究实效。

后期总结阶段(2010年7月—2010年9月):

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汇编研究成果和优秀教案实录,刻录课题研究资料光盘,完成结题工作。

六、研究管理

(一)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案

1、我校主研人员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逐步改进前期研究中出现的只注重某一学科的研究,其他学科比较薄弱的局面,以学校教科室牵头(郭世权负责),力求语文、数学、综合学科三个组均衡发展,同步进行的方式,不断修订研究计划,开展工作。

郑汉平负责语文学科组,何俊伟负责数学学科组,蒋艳负责综合学科组的研究。

2、教科研一体化,充分发挥教研组的能动作用,积极组织语文、数学、综合学科教研组开展有效的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

(二)学习培训

1、组内培训:

课题组主要分语、数、综合学科,各学科负责人对参研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收集学习资料,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参研教师专题学习;指导教师充分利用进修学院培训部网页,查阅学习资料,丰富学习培训内容,了解教育生态研究的前沿信息。

2、校级培训:

开展“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讲座。

一是生态化教学理念的讲座,二是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讲座。

3、校外培训:

积极组织主研和教师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每一次研讨活动,回校后进行传达和交流。

(三)注重研究的管理过程,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1、把研究与学校常规管理紧密结合,把教师的考核纳入期末考评之中。

2、把研究与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因为经验与问题来源于课堂,所以我们重点把研究深入到课堂,听“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

还与“家长开放月活动”结合,要求教师的展示课要紧紧围绕生态教学模式设计。

其次就是写“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教案,纳入学校教案检查环节之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3、抓好生态课堂管理,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管理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还包括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以及教师对课堂环境的管理等等。

在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上,我们的要求是:

(1)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2)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预习提纲。

(3)根据预习提纲制定合理的预习指导方案,交给学生预习方法。

(4)结合课堂模式,不生搬硬套,灵活运用。

(5)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

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合理分配学习小组等。

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上,我们的要求是:

(1)每节课配齐学习用品。

(2)上课积极预习、专心听讲。

(3)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4)遵守课堂纪律。

(5)小组合作积极探究,在组长的领导下实现自我管理。

4、各学科组每学期承担校级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汇报课和成果总结交流。

5、举行课题沙龙活动。

七、研究成果和研究效果

(一)探索小学生态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促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纽带,是教师模仿、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桥梁,它有利于我们指导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有利于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源动力,建构自学、自主、自由的课堂,凸现教学的生长性、生成性。

“情境创设——预习指导——交流展示——教师精讲——巩固拓展”这一教学模式,其实它主要体现了一个“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思想。

为此,我们在研究模式中以“先学后教、当堂达标”为统领,构建了我校的基本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情境创设目标导向交流展示教师精讲巩固拓展

揭示课题预习指导发现问题归纳小结全课总结

但在实际操作中既遵照模式,又不拘泥于模式。

既要从整体上把握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更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与创新。

我们主张在基本的教学程序的基础上实现多元的、变式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同时又重视了对模式中各环节的具体的研究,同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预习指导和预习习惯、能力的培养上。

(二)探究预习指导的策略

1、抓好“预习指导课”。

陶行知说: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普遍提高自学能力。

由于把预习纳入课堂教学环节之中,就是便于教师的指导,使预习真正落到实处,这就改变了过去沿袭已久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如何进行课堂预习指导,预习指导如何整合到教学模式之中,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因此,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后期研究阶段,我们重点以“预习指导课”作示范,采取了三个学科组分别推选二至三位教师在各自的组内上预习指导示范课,教研组通过“预习指导课”的预习、指导、反馈等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有效的解决这一难点。

预习指导课(短课)的基本模式:

(1)揭示预习主题

(2)展示预习提纲

“预习提纲”是预习指导的一条主要方式。

预习提纲的设置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的一个个预习提纲,以供学生预习和教师指导。

主要包括:

预习的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疑点和预习采用的方法(读、标、划、查、问等)以及尝试的习题等明确地给学生,使其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避免预习的盲目性,使学生的预习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可以提高预习效率。

预习提纲实际上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它适用于任何学科的教学。

(3)指导学生预习

一是学生预习形式多样化,当然预习指导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形式不能千篇一律。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拔,使预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是对低、中、高年级指导的程度上有区别:

低年级在要求、步骤、方法上均要给以细致的、一步一步的指导,重点从预习兴趣上培养;中年级在要求、步骤、方法上半扶半放指导学生预习,重点从促成学生预习动机的形成上培养,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高年级在提出的要求、步骤、方法上放手让学生预习,教师只给予相机的点拨,重点从自觉预习的能力上培养。

(4)交流评价、检查预习情况

这是预习效果的检测、评估阶段,其中生成出来的问题为后面教师精讲环节提供了讲解的依据。

预习效果的检测与评估即是对学生预习结果的检验、测试与评价。

测评手段应多样化,诸如问答式、问卷式、演示式、交谈式、采用学生小组内、小组间互查互评预习情况;小组长抽查组员预习情况;预习等次评比、展示等。

只有采用多种测评手段,才能全面考查学生对预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例如,黎巧老师在总课题组组织的研讨活动中展示的一节课题课:

预习指导教学《送你一片绿荫》

(20分钟短课)

教学目标

  按照“归纳自然段段意”预习指导方法归纳每一段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学习借助关键词、中心句、综合每句话的意思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教学环节

(一)复习“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现在你们还能回忆起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方法呢?

1、摘句法(中心句):

首句尾句中间句

2、取舍法:

抓住主要舍次要

3、概括法:

细读总结再归纳

……

(二)新课

1、方法的总结,其目的是为了在学习中更好的运用。

2、这篇课文,我们在上节课对其生字词语已经进行了学习。

那现在我们将来进行自然段段意的归纳。

3、请按屏幕上的要求进行自由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

a、自由默读课文

b、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按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试着将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写在预习纸上(如采用的是摘句法,可直接在文中用横线勾画出来),并标明你所用的是哪一种方法。

4、四人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预习情况

5、学生代表上台汇报

6、班级同学提问或质疑

(三)教师做最后总结

在预习的过程中,每一位同学对同一问题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这是很正常的。

但刚才在归纳自然段段意时,哪位同学归纳得更为恰当呢?

这是我们课堂上下一个环节将解决的问题。

而本堂课所要展示的仅为预习指导部分,因此本堂课到此结束。

2、预习指导的形式

为适应课改的需要,根据我校的课堂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以下几种预习形式:

(1)问题式预习法:

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的一个个的问题,以供学生预习。

(2)尝试练习预习法:

它适用于数学学科计算类的教学,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课本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其形式为:

第一次尝试练习——预习课本——订正尝试题——第二次尝试练习。

如徐红珊老师的研究展示课: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1、第一次尝试计算,请两名学生上台竖式计算144÷6351÷3是否对?

请大家预习课本后就知道了。

2、学生预习

(1)看课本例1中竖式的计算过程并思考,被除数的百位上不够商1怎么办?

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填空:

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位除以这个一位数,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位的上面。

记住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

3、交流预习情况和教师精讲例1(课件呈现全过程)

4、检查尝试题

5、二次尝试计算276÷2783÷9

(3)动手操作预习法:

它适用于科学学科、数学学科和体育等学科的教学,比如对于几何内容则适合采用实验操作法,如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的过程,知识的形成。

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其主要过程是:

看课本的主要内容和操作过程——模仿操作——演示讲解——提出不同的操作方法。

如郭世权老师的一堂课:

“认识三角形”

1、看书52——53页中例1和例2的内容,两个例题主要讲了那几点知识?

并把重要的地方勾画出来或做上标记,并认真理解。

2、按课本上的方法拉一拉四边形和三角形两种框架,你发现了什么?

3、模仿例2那样折一折、并画出三角形的折痕,再思考三角形的高与底有什么关系?

4、、完成练习十中的1、2、3、4题。

(4)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学生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

(5)小组合作式预习法:

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

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徐荣东老师在区课题研究的展示课:

“蹲踞式起跑”

自学提纲:

一、各就位

1、找准一条线

2、双脚间距

两脚间隔一拳的距离站在起跑线前。

3、定左脚位置

左脚先向后量出一脚的距离,再量出半脚的距离,画出一条横线和一个前脚印出来。

4、定右脚位置

右脚先向后量出三脚的距离,画出一条横线,和一个右前脚掌

5、五点着地

两手撑地与肩同宽,四指并拢,虎口向前。

二、预备

6、重心前移

臀部稍高于肩,身体重心前移,两手臂伸直支持上体。

三、跑

7、跑出

两手迅速推离地面,用前脚掌扒地,同时后腿要把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把身体向前送出。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自学预习提纲,尝试着练习……

(三)尝试把传统的“教学案”变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学教案”

由于把预习纳入课堂,一是教学模式(课堂结构)起了变化,二是我们的备课(教案编制)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教案可以说不能完全适应“模式”的需要,因此,“学教案”就应运而生。

它是一种学与教的整合方案(先学后教),这种方案主要体现在“教案围绕学案转”,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先学后教的功能。

学教案的主要内容为:

(1)学教内容

(2)学习目标

把教学目标改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有学习的方向。

(3)学生的预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预习过程(学案)设置在学教案的左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案)设置在学教案的右边,体现了“教案围绕学案转”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附教案)

高滩岩小学数学学科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第51页例5

学习目标

1、认真通读例1的信息和问题,知道简算的过程,掌握简算的方法。

2、用例1的简算方法完成预习中的“做一做”的题目。

3、积极汇报交流自己预习的收获并提出疑问,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简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

学具学案

板书设计

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的数

867+98699+58475—97*299+103

=867+100—2=700+58—2=475—100+3=300+100—1+3

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

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教学过程

 

学生独立计算后,校对得数。

男生:

我觉得不公平,女同学的三道题都是一个数加整百数,算起来当然快,如果我们算右边3道题,比她们还要快。

 

预习提纲:

1、看完例5后思考并回答:

(1)张阿姨的对话框里的话与计算的过程有什么联系?

(2)867+98简算的关键在哪里?

2、做一做例1下面的“想一想”699+58475-97怎样算简便?

3、预习作业“课堂活动”1、2题

4、拓展思维:

做一做*299+103怎样算更简便?

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学生补充或评价。

 

 一、竞赛引入、揭题明标

  1.教师:

老师这里有一组题,我们来比赛一下。

男同学算左边3道,女同学算右边3道,看谁算得快。

出示:

298+99867+98135—97

147+100496—30032+200

  教师:

现在我宣布女同学的计算速度最快!

该表扬。

男生有什么要说的?

  教师:

看来,大家都觉得用一个数加整百数计算更容易些。

那么,左边3道题有没有办法也转化成加减整百数,使计算更简便呢?

下面我们把867+98作为例题进行学习。

2、从学习目标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二、预习指导有重点。

(重点在“预习1”)

1、指导预习1:

通读例1并看条件和问题后思考:

(1)张阿姨的对话框里的话与计算过程有什么联系?

(2)867+98简算的关键在哪里?

2、指导预习2、3、4: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和提示,了解预习情况。

 

二、汇报交流,检查预习效果

过渡:

同学们都自学了例5而且还做了预习作业,下面我们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教师板书;

867+98=867+100—2

2、检查预习作业

3、讨论思维拓展题299+103

三、教师精讲,小结简算规律:

(1)把接近整百的数看成整百来加减。

(2)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

四、课堂练习,反馈总结

练习九

教学反思

 

(四)体现“六个转变”

通过不断的实验与研究,我校的课题研究得到不断的深入和不断的提高,主要发生了以下几个转变过程:

研究学科:

由单一学科研究转变为语、数、综合学科研究。

教师观念:

由消极抵触转变为积极实践。

教学方法:

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

教学模式:

由传统模式转变为生态教学模式。

预习方式:

由课外学生独立预习转变为课内教师指导预习。

教案编制:

由教学案转变为学教案。

(五)取得的成绩

我校积极进行阶段总结,物化成果,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行总结,积极撰写研究论文,曾有四篇生态化论文在区《进修与教研》2010总第61期上发表,三篇获一等奖,五篇获二等奖,七篇获三等奖,郑汉平、何俊伟被评为区课改先进个人,学校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集体,承担了一次区课题研究活动。

附表:

“中小学生态化实践研究”成效统计表

学校情况

学校获奖

教师获奖

学生获奖

08-09学年

09-10学年

国家级

市级

区级

国家级

市级

区级

国家级

市级

区级

教师42

 人

学生706

 人

教师42

 人

学生706

 人

 

 

 先进学校

 

 

 15

 

 

 

“中小学生态化实践研究”成果对比统计表

获奖成果

课题研究前

课题研究中

竞赛获奖

教师

学生

其它

公开发表(篇)

 

 4

市一等奖

 

 

 

市一等奖(篇)

 

 

市二等奖

 

 

 

市二等奖(篇)

 

 

市三等奖

 

 

 

市三等奖(篇)

 

 

区一等奖

 

 

 

区一等奖(篇)

 

 3

区二等奖

 

 

 

区二等奖(篇)

 

 5

区三等奖

 

 

 

区三等奖(篇)

 

 7

总 计

 

 

 

总 计19

 

 19

 

 

 

 

八、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

1、预习到底是课内有利还是课前有利以及对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争议。

2、预习指导还存在着研究时就用,不研究就停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认识还不够。

3、教师的备课要坚持备生态课的教案时还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要编写预习提纲,教师的指导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等,教师不会坚持到底。

对策:

1、课题可以结题,研究不中断,通过不中断的方式继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加强制度建设,多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多给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获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