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指导意见.docx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指导意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指导意见
abc县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指导意见(修订稿)一、一、命题指导思想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是衡量学生小学数学一二学段学习要求的水平性考试,命题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以及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能力,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与生活内在的联系,特别是考查学生在具体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能力与水平。
通过考试全面了解我县六年级毕业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及能力情况,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以及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等问题,指导和促进小学的数学教学,进一步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命题原则突出基础,体现课改,注重应用,兼顾差异为主要命题思路。
试题内容贴近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重视测试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基本的运算能力,必备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题目的叙述上力求简洁、明了,题图搭配合理,并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一)学科性原则重在考查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也对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数学应用意识以及推理能力进行考查。
(二)科学性原则试题力求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性质,科学地体现检测的难度和区分度。
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情况的测试,要求是了解的内容,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要求理解掌握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其所蕴含的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并且体现《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
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随机现象。
在设计试题时不出偏题怪题,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
(三)综合性原则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查对数学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包括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加强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增加、设置有价值的开放性试题,让学生自由发挥,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导向性原则试题内容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以及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依据,尽可能做到覆盖面广,难易度适中,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标可依,有本可寻,充分发挥试卷的导向作用,力争达到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
1.试题注重应用性试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加强对数学意识的考查,提出生活问题,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想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加强对数感、数学阅读、数学思考、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等。
2.试题体现开放性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避免程式化,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
例如,为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阅读分析的问题;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设计探索规律的问题;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为了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
试题的题型,适当编制部分开放型题,来测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以此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与创新。
例如:
概念、规则等知识的考查,把它们融合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去。
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
如信息多余、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的题型。
题目的呈现方式更接近生活实际。
3.试题关注层次性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的考查。
试题源于课本,但赋予一定的新意或灵活性,使试题源于课本又异于课本,活于课本。
不超出标准,不出偏、难、怪题,不出死记硬背的概念填空题和计算烦琐的题目,使学生复习时真正做到减轻负担,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
三、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数与代数主要考查内容有:
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的认识和表示,数的大小、运算与估算;认识常见的量,了解一般的计量方法,能估计数量的大小;字母表示数,简单的代数式;简单的等式和不等式、方程等。
1.数的认识1)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并能进行数量的估计。
3)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4)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了解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合数。
6)理解小数、分数(包括带分数和假分数)和百分数;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7)能比较小数和分数的大小。
8)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2.量与计量1)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
结合钟面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能正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5)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估测或测量物体的质量。
6)了解计量的一般方法,能解决简单的计量问题。
3.数的运算1)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数据以一、两位数为主,不超过三位数,分数的分母不超过10)。
2)了解运算规律,会应用运算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相互关系,能求简单等式中的未知数。
4.式与方程1)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等式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能用四则运算的相互关系和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5.正比例、反比例1)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在具体问题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和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反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6.探索规律会探求探索规律会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能用合适的数学方法表达和运用规律。
(二)图形与几何主要考查内容有:
空间和平面中基本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缩小;运用数对、方位角度等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图形的简单推理与计算(周长、面积、体积等)。
1.1.图形的认识1)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4)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了解扇形。
6)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7)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8)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2.测量1)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3)认识面积单位:
厘米2(cm2)、分米2(dm2)、米2(m2)、千米2(km2)、公顷,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
4)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5)会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6)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7)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8)了解测量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3.图形的变换1)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能利用方格纸等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4.图形与位置1)了解比例尺;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
3)会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限于正整数)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利用方格纸确定数对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主要考查内容有:
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的调查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1.简单数据统计过程1)会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2)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3)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4)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5)能从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2.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1)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了解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四)解决问题主要考查内容有:
常用数量关系的运用,分数、百分数的运用,平面、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与体积的运用。
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有效的数学方法加以解决;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利用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下面列出小学阶段常用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供教师参考。
1.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1)部分数不相等:
部分+部分+=总数、总数部分数的占比=部分数2)部分数相等:
每份数份数=总数2.比较关系1)相差关系:
大数-小数=相差数2)倍比关系:
1倍数倍数=几倍数、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具体量3)比例关系:
正反比例关系3.常用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总价2)速度时间=路程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4.基本数学思想方法1)量化思想2)符号化思想3)一一对应思想4)有序思考5)分类思想6)整体思想7)类比法8)归纳推理思想9)列表分析法10)画图分析:
线段图、结构图、流程图等11)简化:
从简单问题想起、从特殊到一般12)等量代换法13)数形结合法14)方程思想15)建模思想四、试卷结构
(一)题型数学试卷主要包括:
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与分析、解决问题五类题型,各类题型中将小题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1、填空题、选择题试卷中的填空和选择把小学阶段所学的重要概念,公式以及基础性、常识性的数学技能融合于其中,并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顾及发展性和差异性。
选择题都是单项选择,从4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把它的字母或序号,填在括号内。
2、计算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能力,小学阶段的计算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
根据课标的要求尽量降低计算难度。
计算的数据以一、两位数为主,尽可能在脱式计算过程中能口算。
需要列竖式笔算的也不超过三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般不超过三步。
包括解方程,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中分数四则运算中没有出现带分数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计算,考虑到解决问题中会碰到以及中小衔接的问题,注意适当补充,但相关分值不超过5分。
3、操作与分析这部分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根据图表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考查的主要是空间与图形和统计的有关知识。
4、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涵盖有: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简单应用,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平面、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含有这些知识点的应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开放题计算难度不大,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二)题型比例卷面为8开双面,试卷题型为五大类,分别是一、填空题、选择题(20%)二、计算题(40%)1、口算、估算(12%)2、脱式计算(能简便要求简算)。
(16%)3、解方程(6%)4、图形计算(6%)三、操作分析题(10%)四、解决问题(含综合应用)(30%)(三)知识模块比例数与代数60%图形与几何20%统计与概率10%数学思想方法10%(四)试题难度比例基本要求:
得分率在80%90%左右中等要求:
得分率在60%70%左右较高要求:
得分率在30%50%左右按基本要求、中等要求、较高要求7:
2:
1来编制试题,总体难度系数控制在0.80左右。
(五)测试方式:
闭卷笔试(六)测试时间:
80分钟(七)试卷满分值:
100分五、毕业班复习建议小学数学总复习以人教版教材为依据,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围绕课本整理和复习的内容组织复习。
复习时要面向全体,注重基础,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复习,既要使学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更加巩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解题的技能技巧更加灵活,又要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达到教材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通过富有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的练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在复习中切忌搞题海战术,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钻偏题、怪题和过繁、过难的习题,以致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具体建议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制定复习计划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课标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
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认真领会本指导意见,做到有的放矢。
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
教师要能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
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议首先根据教材中复习整理单元的顺序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三大块进行复习;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
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二)分类整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强化复习的系统性作为复习课的重要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建议使用思维导图、树形结构图、表格等思维工具帮助学生对知识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如分数的意义的内容,可以整理成思维导图,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
再如: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
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和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对于易混概念,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
如:
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比和比例等。
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
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
如化简比和求比值、求公因数和公倍数。
(四)一题多解、一解多题,提高解题的灵活性有些习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
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
有些习题,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
如工程问题和相遇问题中的部分习题,题目的类型不同,但解题的方法是一样的。
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在设计各种题型的练习时,既要有单纯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也要有一定现实生活的题目。
(五)复习题的设计应做到有的放矢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应做到有的放矢,要总结知识,揭示规律,挖掘创新。
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
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
复习一定要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
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在复习中要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
(六)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进行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复习。
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因材施教,适当补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切忌将复习课单纯地看成练习课、考试课,每天就是做试卷,讲试卷,要让学生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
引导学生自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教师不应当面面俱到、满堂灌,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反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