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什么是声音》WORD教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136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什么是声音》WORD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什么是声音》WORD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什么是声音》WORD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什么是声音》WORD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什么是声音》WORD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什么是声音》WORD教案1.docx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什么是声音》WORD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什么是声音》WORD教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什么是声音》WORD教案1.docx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什么是声音》WORD教案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安居第一中学蒋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目标:

  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鼓一只,吉他一把,纸屑若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

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

  多媒体课件:

声波动画(可到网上查询)。

  设计思路

  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

本节课是本书的第一节,又是初二学生刚刚进入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

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

  一开始,就进行情景创设。

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接着围绕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几个学生活动。

  声音的产生:

  1.开展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产生声音的过程,和较多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

  2.讨论生活中有趣的发声现象。

比如动物的交流方式。

  声音的传播:

  1.通过学生讨论生活事例、设计在固体中和液体中的传声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师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声波:

因为比较抽象,在这里不宜进行展开,可采用多媒体的动画造型让学生头脑中初步产生一个模型即可。

  声速的估测:

学生第一次在物理中涉及到估测的设计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由“击敲长铁管听声”事例引入启发,让学生拓展联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

例如:

电铃声,钢琴曲片段,工厂烧电焊声,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瀑布声等。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

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

(同学回答)

  教师: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

  老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同学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同学刚才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同学们也可以课后上网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

  二、探究性活动一

  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探究性活动──小结──验证──事例交流。

  

(一)探究性活动:

  组织学生活动:

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

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

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

  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

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下组参与讨论。

然后教师请同学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

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问题:

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演示:

击鼓。

鼓面在振动吗?

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

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些运动”的方法?

  

(二)小结:

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

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三)交流:

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

比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方式。

  说明

  1.学生的发声活动是在开放的互动式形式中进行,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发声方法,汇报体验和感受。

例如对学生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可激起水花,利用树叶吹奏发声等,更应该鼓励,并让学生在现象中归纳问题的本质。

如果学生不能对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可做一定地提示和演示。

  2.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学生难以调动,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

例如①动物的发声方法:

蝉是怎么发声的?

蚊子和苍蝇发出“嗡嗡“声是怎么回事?

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等。

②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

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音?

能否一试?

可让学生讨论发言,增加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探究性活动二

  情景创设:

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猜想:

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做个最简单的小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就用我们的课桌做传声物。

这个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

(联想医生听到病人身体器官运动的条件)如何操作?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也可提示:

发声体(源)──人耳(接受体),中间为传声物质(即课桌)。

  活动:

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感受听到的声音。

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固体可以传声)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事例或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

(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等)。

  问题:

那么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声呢?

  讨论:

你能否用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体验一下?

如果你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能否举一些生活事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这时,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设计和探究,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照固体传声的小实验,提出问题:

用什么做发声物比较简单?

传声物是什么?

把发声物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活动:

方案设计好以后,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教师下组辅导。

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事例。

  问题:

空气可以传声吗?

举事实说明。

1.听到铃声 2.听到人的说话 3.听见脚步声等等。

  进一步猜想:

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

声音能不能传播呢?

为了证明这个猜想,最好做实验试一试。

  联想:

同学们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一想这个实验该怎样做?

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

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然后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

思路理清楚后,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这个实验由教师演示,比两个同学上台辅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

①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②抽气后再放入气体,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

及时纠正猜想的谬误,最后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

  引导:

通过刚才这一段的学习,同学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怎样的认识,能不能请个代表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

  学生:

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四、声波

  问题:

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

  学生实验:

用铅笔不断地点击水面,你会看见什么?

(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

  那么空气中是否也是类似情形呢?

  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

  五、声速以及估测

  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媒体显示:

声速表。

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问题:

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抢答,并说出理由)。

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并回答。

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声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

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

如果我们想知道声音在室温状态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该怎么办?

说出实验方案。

  引导:

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

  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量?

  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组织学生讨论,要求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办法。

  学生讨论交流。

  说明:

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声源离人耳的距离适当,不宜过近。

测时间的工具也尽可能准确。

当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只要原理得当,应该给予鼓励。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

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

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

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

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提问:

(1)到了深夜则人歇物停,一片宁静。

说说看,为什么“人歇物停”就“宁静”了呢?

你们对“喧闹”与“宁静”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大家再说说看,鼓、锣、小提琴、口琴、瓶子等物体,你不动它,它能自己发出声音吗?

怎样做就能使它们发出声音呢?

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

[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然后让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

请他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说说有什么感觉?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总结:

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

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

得出结论后,再通过几个实验来证明:

发声体在振动。

1、敲击音叉,然后放到水中,水飞溅起来。

2、在鼓面上洒一些纸屑,敲击鼓面,纸屑跳动。

3、在桌面上放一杯水,用力敲击桌面,杯中的水跳动。

解释上节课的实验,为什么喇叭一打开,小纸人会“翩翩起舞”,那是因为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小纸人也随着一起动。

[想想议议]

[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事例1:

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事例2:

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事例3:

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事例4:

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事例5:

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事例6: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

[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老师在总结的基础上讲: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扩展:

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发声体都在振动,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课本上图1.1-3是早期机械唱片表面的放大图,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声源离我们的耳朵都有一定的距离,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学生的猜想可能五花八门,老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证实猜想:

实验: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

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质疑:

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

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

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学生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演示实验: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提醒同学们再注意观察:

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铃声逐渐加强。

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

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

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

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问题:

月球没有空气,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分析: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提问: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

请学生看图1.1-6,以击鼓为例:

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wave).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

事例1:

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事例2:

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事例3:

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

事例4: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

……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

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投影]

问题1:

声音在15℃和2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2:

声音在25℃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

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3:

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问题1: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2:

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25℃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学生的发现: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方案一:

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v=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可以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

如果有学生设计出来,要表扬学生:

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祝贺同学们成功的设想,课后若同学们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