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085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 人民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1人民版必修3

【课前思考】

你知道我国古代艺术有哪些表现形式?

现在还有哪些依然存在?

 【本课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2.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3.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

提高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5.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突破】

重点:

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音乐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难点:

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

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

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

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书法艺术

1.含义与特点

(1)含义: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

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1)汉字:

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

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其演变规律:

由繁到简。

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简表

字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1、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2、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4、楷(真、正)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5、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3、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4.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简表

朝代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秦代

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东晋

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

赵孟颓,创立赵体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总结:

书法风格的因素:

(1)社会环境

(2)个人性格(3)书法材料的进步

5.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

(1)自发阶段:

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

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书法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北京xx奥运会会徽说明

每一个会徽的后面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充溢着中国北京的盛情和期盼。

在这个会徽中记载着中国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诺。

这就是“舞动的北京”,这就是“北京奥运会会徽”。

  里程碑

  “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

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它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

在通往“北京xx”的路程上,人们将通过它相约北京、相聚中国、相识这里的人们。

  承诺

  “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之印。

这方“中国印”镌刻着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风范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现着一个面向未来的都市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诉求。

它是诚信的象征;它是自信的展示;它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北京向全世界、全人类做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承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枚以先贤明言创意、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会徽,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敬重与真诚。

当我们郑重地印下这方“中国印”之时,就意味着xx年的中国北京将为全世界展现一幅“和平、友谊、进步”的壮美图画,将为全人类奏响“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乐章。

  形象

  “舞动的北京”是这个城市的面容。

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

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的理念。

手书“北京xx”借汉字形态之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千万种表达浓缩于简洁的笔划中。

当人们品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时,一个“新北京”诞生了。

  美丽

  “舞动的北京”是中国人崇尚的色彩。

在这个标志中,红色被演绎得格外强烈,激情被张扬得格外奔放。

这是中国人对吉祥、美好的礼赞,这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诠释。

红色是太阳的颜色,红色是圣火的颜色,红色代表着生命和新的开始。

红色是喜悦的心情,红色是活力的象征,红色是中国对世界的祝福和盛情。

  英雄

  “舞动的北京”召唤着英雄。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成就英雄、创造奇迹、塑造光荣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充满力量与动感的造型是所有参与者用热情、感动和激情书写的生命诗篇,是每一位参与者为奥林匹克贡献力量与智慧的宣誓。

奥运英雄传承体育与文化结合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它为奥运健儿欢呼,为艺术喝彩。

  精神

  “舞动的北京”是中华民族图腾的延展。

奔跑的“人”形,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灿烂。

优美的曲线,像龙的蜿蜒身躯,讲述着一种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它像河流,承载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它像血脉,涌动着生命的勃勃活力。

在它的舞动中,“以运动员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被艺术地解析和升华。

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

活力的北京期待着xx年的狂欢,奥林匹克期待着全人类与之共舞。

  邀请

  “舞动的北京”是一次盛情的邀请。

会徽中张开的双臂,是中国在敞开胸怀,欢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加入奥林匹克这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盛典。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友善而又好客的中国人的心情写照,也是北京的真诚表达。

到北京来,读解这座城市的历史风貌,感受这个国家的现代气息。

到北京来,共享这座城市的每份欢乐,体会这个国家的蓬勃生机。

到北京来,让我们在xx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1.中国画:

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1)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

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3.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1)地位: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其他:

人物画、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三)音乐艺术

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

①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②在河南舞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距今约9000年的“骨笛”,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③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铜编钟等乐器,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2.汉、唐时期的音乐

①秦汉设立乐府机构,广泛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②东晋:

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清商乐”;

③南北朝、隋唐时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热潮,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以歌舞大曲的排场上演,乐器繁富,规模宏大。

3.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

①戏曲音乐繁荣;

②器乐艺术发达,形成了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

③产生出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等一大批名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

依照音乐形态的变化,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就是充分的例证。

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

(四)舞蹈艺术

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

(1)萌芽:

青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

(2)产生:

夏商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

(3)发展:

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

汉代设乐府,大!

力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

(4)鼎盛:

隋唐时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等,集中培训了大批专业乐;舞艺人。

他们继承前代乐舞传统,吸收各族乐舞,创造出许多新作品,显示了古代宫廷舞蹈的辉煌成就。

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传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

(5)衰落:

明清时期的宫廷舞蹈在内容上多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但在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代:

《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

(2)两汉时期:

各地乐舞有了相应发展,出现了歌舞繁荣的局面。

(3)南北朝时期:

“胡舞”盛行,代表作有《西凉乐舞》

(4)隋唐时期:

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大交流、大融合和大创造。

(5)宋代:

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有许多节目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及兴盛原因

①由于地方特点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在形式上瑰丽多彩;

②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③民间舞蹈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五)戏曲艺术

1.戏曲的发展历程

(1)历史渊源: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2)初步形成:

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3)元:

杂剧的兴盛:

兴盛的原因:

①元朝对艺人的保护政策②因为科举制的停考,部分文人投身于民间艺术③吸取前带的精华

衰落:

①科举制的恢复②元杂剧模式过于呆板

(4)明:

传奇剧的繁荣:

①形成:

宋元南戏+元杂剧的艺术成分

②四大唱腔:

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其中,昆山腔经艺人精研细磨形成“水磨调”

(5)清朝:

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形成:

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并吸取昆曲等其他剧种的艺术优点而成

推广:

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②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④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

二、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1.政治:

政策的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繁荣

2.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教育:

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

3.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

4.对外关系:

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总:

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具体:

(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

(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只有民族性的文化,才有世界性)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书圣”的是(B)

A、王献之B、王羲之C、王夫之D、王律之

2、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副山水画是(B)

A、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B、展子虔《游春图》C、文征明《春深高树图》D、朱耷《荷石水禽图》

3、元曲由下列哪些剧种组成(D)

(1)滑稽戏

(2)讲唱戏(3)传奇(4)杂剧(5)散曲

A、

(1)

(2)(3)B、(3)(4)(5)C、

(1)

(2)D、(4)(5)

4、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C)

A、篆书B、隶书C、草书D、楷书

5、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A)

A、文人画B、山水画C、花鸟画D、油画

6.按兴盛的先后顺序年排列中国古代画种(A)

(1)风俗画

(2)人物画(3)宗教画(4)山水花鸟画

A、

(2)(3)(4)

(1)B、(3)

(2)

(1)(4)C、(4)

(2)(3)

(1)D、

(2)(4)

(1)(3)

7.中国画中,最有代表性的画科是(A)

A、山水画B、文人画C、花鸟画D、油画

8、《玄秘塔碑》是谁的书法代表作

(2)

A、颜真卿B、柳公权C、苏轼D、蔡襄

9、至今犹存的,《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是

(1)

A、傩舞B、胡舞C、队舞D、盘鼓舞

10.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志在山,钟子期曰:

“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这里弹奏的琴曲是(A)

A、《高山流水》B、《阳关三叠》C、《渔樵问答》D、《平沙落雁》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材料二有人说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画一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他著名的诗篇。

请回答:

(1)料一提供的作品是什么体裁?

(元曲(散曲))

(2)这一体裁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谁?

其代表作品是?

(关汉卿;《窦娥冤》)

(3)材料二中所说的人是谁?

他的画大多属于哪种题材?

(王维;他的画大多是山水画)

(三)问答题

1.简述什么是文人画?

起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案:

文人画中国传统绘画重要风格流派,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形式。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

文人画讲究意境与神韵的呈现,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体系。

代表人物有苏轼、王维、朱耷、石涛以及扬州八怪。

2.什么是书法?

中国的书法有哪几种主要的字体?

答案: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

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事物的物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包括:

篆书(通常包括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战国篆书和秦代小篆); 隶书;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和狂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2人民版必修3

【专题学习目标】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1、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

尤其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方面如数学、农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

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中国书法、篆刻、绘画、雕塑、艺术门类齐全。

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文学体裁丰富,佳作迭现。

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

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基本脉络,了解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从科学与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步的原因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专题重难点】

重点: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概况

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除了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的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这些发明和成就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开始落后于西方。

2、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灿烂辉煌。

古代文学成就包括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形式多样,作品繁富;古代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和雕塑艺术等。

学习中可采用图表法勾勒出古代科技发展地方基本脉络。

结合时代背景,形成知识结构。

难点:

科技文化发展作用和影响

从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容和功能作为切人点,以政治、经济、思想、为纽带分析掌握古代科技文化的历史作用。

了解古代科技文化对当时和现今的影响。

【学法引导】

本专题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这一专题内容繁多,学习是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这一专题。

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结构,具体知识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

然后了解每一个线索的构成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

在这个基础上把握古代科技文化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

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结论,得出科技文化的作用及对我国发展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本专题的具体学习可以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

探究学习:

就是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

主要在掌握“是什么”的基础上,探究“为什么是”,“怎么是的”,“是又如何”的问题。

材料学习法。

即在学习中,运用识读、记忆、体验、表达、制表归纳、置疑、比较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材料,并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

学习本专题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概括、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收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和置疑。

通过合作或独立学习,提出问题,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

从而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第1课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课前思考】

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

你了解科举领先和后来衰落的原因吗?

【本课学习目标】

1.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了解数学、建筑、医学的相关知识。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2.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在实践中能用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

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全面提高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

内化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追求真理的思想。

【重难点突破】

重点:

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的掌握,可以利用图表法整理。

以四大发明为主线辅以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筑、农学、发展进步的情况。

形成古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网络结构,系统地掌握科技发展的多方面成就。

难点:

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科技发展的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进的结果。

所以在分析古代科技发展原因的时候,要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对外对内交往、科技继承与发展、科技人员素质、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去分析。

也可以运用比较法,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比较,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

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秦汉时期:

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

③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

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意义:

①地位: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②作用: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①战国:

“司南”

②北宋:

a、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它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有磁性,然后让指南鱼浮于水面,就可以指向南方。

b、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③南宋:

《事林广记》中,还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④清代:

罗盘

2.指南针的传播:

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北宋和南宋的书籍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载

②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③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历程:

涉及因素:

(1)实践经验:

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

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2)知识积累:

①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②《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

③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火药的应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2)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