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补充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301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刺补充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冲刺补充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冲刺补充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冲刺补充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冲刺补充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刺补充练习.docx

《冲刺补充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刺补充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冲刺补充练习.docx

冲刺补充练习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冲刺补充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禅机/泰山封禅扎染/安营扎寨劲旅/疾风劲草

B.道行/出身行伍纰缪/绸缪婉转折耗/百折不挠

C.同侪/跻身文坛嬗变/各擅其长伉俪/引吭高歌

D.炫耀/头晕目眩沉疴/百舸争流女娲/蝇利蜗名

2.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游说/说古道今粮囤/囤积居奇行草/衣食住行

B.积攒/攒三聚五伺候/伺机而动仿佛/借花献佛

C.裨将/大有裨益横亘/横眉怒目折耗/折长补短

D.纤细/纤毫毕见露脸/崭露头角蹊跷/独辟蹊径

3.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如今的汽车市场百花齐放,汽车越来越年轻时尚化,连最保守的德国人都在汽车外形设计上作出了令人__▲___的变化。

(2)譬如粘一棵柳树,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他们能把铜丝__▲___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粘到铜胎上。

(3)解决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的“择校热”问题,不可能__▲___,长远之计是让好的学校更多、让近的学校更好。

A.张口结舌恰如其分一挥而就B.瞠目结舌恰如其分一蹴而就

C.瞠目结舌恰到好处一挥而就D.张口结舌恰到好处一蹴而就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

每一代中国人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空中楼阁步步为营呕心沥血B.虚无缥缈循序渐进处心积虑

C.虚无缥缈步步为营处心积虑D.空中楼阁循序渐进呕心沥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物价部门能够回应民意、听取民意、尊重民意,充分了解公众对药品定价的期待,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医疗实惠才有可能实现。

B.国家广电总局将针对抗日题材电视剧的播出出台新的规定,并将重新审查所有抗日剧,这一举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5月15日,上海食药监部门从“牧联冻品商行”采购原料的13家餐饮单位开展了全面的执法检查,责令其中5家单位停业整顿。

D.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增加了大气中的光化学氧化剂,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多。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产生不良心态,而这势必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

B.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水利专家建议,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加强节水科技成果的研究和推广。

C.在王安忆看来,散文的情节和散文的语言一样,都具有“先天”的状态,它扎根在你的心灵里,长得如何,取决于你的心灵养料的丰厚。

D.在福岛核事故处理必将长期化的情况下,如何促使日本政府认识国际协作的重要性,接受更多国家加入核事故处理的行列,值得人们思考。

7.批注指阅读时对文章的“批评”和注解,它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请为下面语段的画线句添加批注。

要求: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个字。

(5分)

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

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

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

8.南京2014年青奥会口号是“分享青春,共筑未来”,这一口号以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向全球传播。

请从内容角度分析这一口号的妙处。

(4分)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和句式,可增删词语,使之句式协调一致,前后关联通畅。

(4分)

俗语道“名山出名茶”,名山与名茶犹如孪生儿。

名茶为名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名山为名茶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大凡是名山,或高峻雄奇,或秀丽迷人;名茶的口感则浓厚纯正,或甘润而醇和。

名山与名茶,相得益彰。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

(4分)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渺的大海上,突然遭遇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往里面灌水,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

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老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

“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漕:

宋代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的简称。

②长门事:

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③玉环飞燕:

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⑴上阕中的“风雨”意象内蕴丰富,请作简要说明。

(3分)

⑵下阕叠用“长门事”“玉环飞燕”等典故,请简析其用意。

(3分)

⑶全词结尾“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⑴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⑵▲,夕揽洲之宿莽。

▲,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⑶操千曲而后晓声,▲。

(刘勰《文心雕龙》)

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⑸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⑺▲,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沉重的犁铧

任冬生

①土地是从不甘心受制于人的。

不管我们在它们身上刻下多深的印记,它们也不会忘掉自然本性,打消回归念头,在年年庄稼成长期间,逐渐僵硬、板结,企图与大地融为一体。

②土地是我们的命根,若是它们成功了,我们将失去一切,我们是不会也不能任其发展的。

因此,每年秋收过后,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借助耕牛之力和犁铧之利,将它们分崩瓦解。

③以牛和犁铧实现打破土地僵局的,不只是我们。

走出大山后,我也曾在别处见过,一头矮小温顺的黄牛,拖着一勾轻巧的犁和扶犁人,漂浮在平整的土地上。

那情景给我的感觉,像是小孩玩家家。

之所以有那样轻浮的感觉,是因为我们的牛,不是矮小温顺的黄牛,而是高大威猛野性十足的牦牛。

我们的犁,犁辕是用沉重铁实的桦木制成,犁把长五六米,起码也有一两百斤。

只有这样强劲的蛮牛和沉重的犁铧,才有力量剖开山地瘦硬的肌肤。

力气与胆量小的人,是扶不起那副犁铧,驾驭不了那两头牛的。

因此,扶犁耕地是男人的专利。

男人要是扶不起犁,便会被人看扁,便算不得一个真正的男人。

④我们的牛,除了在耕地时召回,其余时间流放山上。

届时,村里的年轻人,骑上马,爬到高高的天爷山找牛。

因为长时间囿于土地,疏于照看,牛顺从嘴巴引领,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他们分成几拨,上下几十里山路,漫无目的满山搜寻。

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些野惯了的牛,哪肯轻易就范,极不情愿地被撵下山,个把脾气火爆的,怒气难平,见人就顶,吓得我们躲进屋里,或是远远地看着他们驯牛、拴牛鼻绳。

⑤头几天,牛的肝火正旺,野性未驯,架牛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我们一人负责拽牛鼻绳,一人顺着牛脾气,轻抚皮毛,缓和牛的敌对情绪,慢慢将一根圆木头子上插着的一对木栓,卡在牛颈脖上,用皮绳套牢,然后用同样方法,套住另一头牛。

架好了牛,再将犁把一头挽在圆木上“8”字形的藤结活套里便成了。

有时,不管你给牛以暴力,还是盐巴诱惑,它就是不就范,还用铜铃大眼仇视你,用两把尖利牛角顶撞你,半天架不上去,只好作罢。

但是,再强大野蛮的牛,也抵抗不住土地的磨砺。

几天下来,它们便不再做无谓的抵抗,任由你绑架了。

⑥我们将锋利的铧头,插入土地,借助牛的蛮力,奋力撕开土地坚硬的肌肤。

而土地,依靠其强大后盾,紧紧团抱在一起,死死咬住铧头,顽强抵抗我们的入侵和撕裂。

我们拉开了一场艰辛的拉锯战。

⑦在这以暴易暴的拉锯战中,最辛苦的自然是我们的牛了,它们一方面要对抗来自天上的秋阳炙烤,一方面要对抗脚下的土地阻力。

不多会,它们便吃不消了,梗着脖子,汗如雨下,两眼无光,气喘如鼓,嘴角和鼻洞流下粘糊糊的白沫,每前进一步,蹄子深陷泥中,仿佛用尽了最后力气。

扶犁人跌跌撞撞地跟在后头,不时狠劲抬、压沉重的犁头,调整铧头角度,以确保耕作顺畅和犁沟深度。

手中的藤条,在阳光下旋起刺眼的白光,就是不忍落到牛的身上。

转弯了,掉头了,他们便会长长的吆上几嗓子,和牛说说话,叫它们听话,给它们打气。

在他们身后,吐出两股黑色泥流,像汽车卖命排放的尾气。

⑧就这样,一个人,两头牛,一副犁铧,来来回回,缓慢行进在瘦硬倾斜的梯田上,拉出一道道歪歪扭扭的曲线,直到把一片片土地填满;直到把我们拖垮,筋疲力尽,瘫在土地坚硬的外壳上。

(选自《散文世界》,有删改)

11.文章第②段画线句的含意是什么?

(4分)

12.请结合第③段内容,概括作者认为“扶犁耕地是男人的专利”的理由。

(6分)

13.文章第⑥段描写了犁地情形,请简析其表现特色。

(4分)

14.本文题为“沉重的犁铧”,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抚摸那条船

彭晓东

那条船,是河上的精灵。

老李用那条船将河东河西连接起来,然后通往不远处的古镇。

在日月的轮回中,老李孑然一身。

只有那船、那河、远远近近的山,和那些永远的过客,是他的欢乐。

有一天,最后一趟乘客离船而去,四周又归于寂寞。

一个装得满满的背篼,静静地依在船头。

老李揭开遮布,竟看到了一双眼睛,一双明亮而对世界陌生的眼睛。

老李忙打开包被,抱出了这小小的生命。

那是怎样一个玲珑剔透的生命啊。

老李禁不住用他的胡须轻轻蹭了蹭孩子的小脸。

孩子的哭声飞翔在宁静的河面上,让他感到了一生从未有过的快乐。

他把一滴水点到孩子的嘴唇上,孩子竟不哭了。

这个被遗弃的女婴,老李给她取了名字,叫小鱼儿。

老李依旧摆渡,依旧在黄昏清洗船,只是背上多了小女孩。

小女孩和船都成了河上的精灵。

“老李,谁的孩子?

”常有人问。

老李笑笑,不答,只撑他的船。

也有奶孩子的妇女,把孩子接过去,坐在篷里喂上一口,下船时还给老李。

小鱼儿就这么长大着,和水边的植物一起生长。

船,因有了女孩而变得格外热闹了。

有要过河的来了,小鱼儿便会走到船头迎接,进船里拍拍凳子说,请坐。

许多人上船下船总要摸摸小鱼儿的脑袋,亲亲她的小脸,逗逗她。

人们都说,小鱼儿每天在这河上,养得很好呢。

老李摆渡挣不了多少钱。

清汤寡水的日子,却还是想办法常常给小鱼儿开小灶。

老李一筷子一筷子把好东西夹给小鱼儿,小鱼儿却趁父亲不注意,又把好吃的偷偷压回父亲碗里。

小鱼儿学会了唱歌,学会了用野草和山花编织各种小花篮。

她把花篮挂满了船舱,让芬芳笼罩着老李的生活。

小鱼儿爱美,爱新衣,老李便常常在小鱼儿睡熟后借着星光和月色去捕鱼,去捕捞那些小鱼儿眼中美丽的企盼。

后来,河上修起了桥,老李便不再摆渡了,只用他的船打鱼。

老李依旧在每一个黄昏里洗他的船,依旧在洗船时听小鱼儿轻轻地唱。

成长是父亲心中淡淡的喜悦。

眼看着小鱼儿长得像水边的植物一般茂盛,老李却在一天天老去。

小鱼儿二十岁那年,这河附近变成了三峡移民区。

这里将在人们的关注中,永远只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那年,小鱼儿有了爱情,比河岸上的五彩石还美。

也在那年,老李生了病,或许秋后就将去见天堂的色彩了。

小鱼儿和她的爱情,想带着父亲外迁。

远方,就是山的那边,有更幸福的云朵。

小鱼儿告诉父亲他们的决定,老李迟疑了一下,微笑着说:

“你们去吧,去吧。

这是好事儿。

只是我老了,离不开这儿啦。

小鱼儿到外迁地建房去了。

那些傍晚,夜暗得象黑色的帐幔,从天上抛下来。

又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地涂抹在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

老李一直呆坐在船头,这个曾经依偎过女儿小生命的温暖船头,把目光投向远方,那里有小鱼儿的新家。

小鱼儿回来时,迎接她的只有这条船了。

船浮在水面上,很孤单。

那些日夜,船记住了小鱼儿的眼泪。

邻村有人愿意买下这船,小鱼儿却说,不。

船,沉静着,在等待。

小鱼儿来了,脚步很轻,仿佛怕惊醒了船。

她轻轻地抚摸着船。

凸的、凹的、涩的、滑的,残留的河泥,附着的青苔。

她拿出帕子,一寸一寸,学着父亲擦洗船。

她将船擦得光亮,直至显出木质的纹路。

外迁的那天,小鱼儿把花篮挂满了船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

11.文中两处关于“把花篮挂满了船舱”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小鱼儿什么样的情感活动?

请具体说明。

(4分)

12.文中画线的文字着力描写了浓黑的夜色,有什么作用?

(4分)

1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李形象。

(6分)

14.本文写了以摆渡和打鱼为生的老李和养女小鱼儿之间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论虚荣

[英]培根

“苍蝇坐在战车的轮轴上说道,我扬起了多少尘土啊!

”伊索氏这个寓言说得实是巧妙。

类此,有些个妄人,无论任何事情,或是事情自动,或由大力者推动,只要他们在其中有一点关系,他们就以为这些事情是完全依仗着他们的力量的。

好夸之人一定是好党争的,因为一切的夸耀都是靠着比较的。

这种人也必然是过分的,因为如此方可以支持自己种种的夸耀。

他们又不能守秘密,所以他们是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用处的。

然而在政事中这一种品性也是确有其用的。

每逢人们需要造成一种大才或大德的名声的时候,这些人就是很好的吹鼓手。

例如,一个人在两位君王之间交涉,想引他们联合起来向第三者作战,他就对两方面都言过其实地夸张对方的兵力;又如在两个私人之间交涉的人,他对双方都夸张他在对方的影响,结果是把他自己的声望提高了。

所以在上述的以及类此的事件中,往往会由无物之中竟生有物;盖谎言足以引起意见,而意见能引起实行也。

在将帅与军人方面,虚荣心乃是一种不可缺的性质;因为如同一块铁由别的铁而磨得锐利一样,由于夸张而人们的勇气就互相磨利了。

在冒着资财或身体之危险的大事业中加入一种天性好夸的人可以使事务更有活力;而那些天性厚重庄肃的人则有似压舱物而不类风帆。

在学问的名声方面,若没有一些夸耀的羽毛,则这种名声的飞腾是很慢的。

写《虚荣之轻视》一书的人也不反对让自己的名字出现于题页上。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盖伦,都是富于夸耀性的人。

虚荣心确是使一个人留名的一种助力,而才德之所受于人性的酬劳其直受于人类的好德之心者决没有受之于才德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也。

西塞罗、塞奈喀、小普利尼的名声若不是与这些人本身的某种虚荣心连在一起的话,也不会经久如新的;这种虚荣心就如同天花板上的一层油漆一样,它使得那天花板不但能够发亮而且能够持久。

但是说了这么多,我用“虚荣”这个字眼儿的时候,却并不是指泰西塔斯说缪西阿努斯有的那种性质,所谓“他有一种能够漂亮地炫耀他的一切言行的本领”:

因为这种性质并非是出自虚荣心的,而是出自天生的豪气和见识的;并且这种性质在有些人方面是不但漂亮而且优美高尚的。

因为逊谢、退让与节制得宜的自谦,都不过是炫耀之术也。

在这些炫耀之术中,没有比小普利尼所说的那一种更好的了,那就是在你自己所长的某方面,如果别人也有一点长处,当不吝惜地多多地赞誉称扬那人。

因为普利尼说得很巧妙:

“在称扬别人的时候你其实是替自己做好事;因为你所称扬的那人在那一方面若不是比你还强就是不如你。

如果他是不如你,那么他既然值得称扬,你自然更加值得称扬了;如他是胜过你的,那末假如他不值得称扬的话,你就更不值得称扬了。

”好自我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轻视的,愚蠢之人所艳羡的,谄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时他们也是自己所夸耀的言语的奴隶。

(水天同译,有删改)

15.作者对“虚荣”的态度充满了思辨色彩,请结合“虚荣”的本质作简要说明。

(6分)

16.“写《虚荣之轻视》一书的人也不反对让自己的名字出现于题页上。

”这句话如何理解?

(6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百年萧红的寂寞

唐宝民

2011年6月2日,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百年诞辰,与近年来大红大紫的那些新潮女作家们相比,我依然喜欢寂寞的萧红。

虽然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69年了,但她依然在感动着我,不时地引发我对她长久的怀念。

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其经历最为悲苦也最具有传奇色彩,无论是幼年丧母的惨痛,还是长大后逃婚出走的凄惶,漂泊流浪的苦楚与艰辛,最终玉殒香江的凄凉结局,都让人为之浩叹唏嘘。

她颠沛流离短促而悲凉的一生,虽饱含放逐的寂寞和孤独,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命运强加给自己的一切,勇敢地与命运做着最顽强的抗争,以不屈的精神让生命充满了壮美的情怀,完成了对于苦难的壮丽超越。

她的文字没有时尚华丽的成分,只是用平实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去书写黑土地、呼兰河,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真性情。

就如胡风在为《生死场》作的后记中所概括的那样:

“蚁子似地生活着,糊糊涂涂地生存,乱七八糟地死亡,用自己底血汗底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粮食,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威力下面。

”这种来自底层体验所产生的痛感,让她记录了中华民族一个时代的悲歌,最真实地呈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使她的作品具有了一种博大而深沉的文化意蕴及丰厚的文化内涵。

她渴望着生命中能拥有一份值得永远珍藏的爱,然而,每一次爱的经历,于她而言都几乎是一场灾难,都以遍体鳞伤而告终。

她与萧军在离乱中相识相恋,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相濡以沫地度过了六年幸福的时光,然而却没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与端木蕻良短暂的感情使萧红愈发寂寞,她带着一颗残破的心远走香港。

萧红病倒在香港,曾经爱过她的人都不在身边,年仅31岁便玉殒香江,孤独葬于浅水湾,可谓“叶落他乡情难酬”。

1942年1月12日,一个美丽而孤独的灵魂凄惨地死去,“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半生尽遭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

”作为物理意义上的生命已经不存在了,曲终人散之后,渐行渐远的她已经定格为一个时代的背影,但她的文字和精神却向死而生,洗尽铅华,万古长存,诚如作家刘烨所说的那样:

“在多灾多难的现代文学史上,我最敬重的是鲁迅,最感动伤怀的是萧红。

有着为奴隶的萧红,我才感到心原来还未被生活、意志、理性熬炼成石头。

15.萧红离世69年,依然引发作者对她长久的怀念的原因有哪些?

请加以概括。

(6分)

16.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的理解。

(6分)

17.作者为什么认为萧红是“寂寞”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七、作文(7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

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行善事;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特蕾莎修女)

要求:

全面理解三则材料内容,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

我知道世上有一些极骄傲也极荒凉的灵魂,他们永远无家可归,让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

作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

(周国平)

文明造就了宫殿,但并不容易造就高贵者。

如果开化了的人仅仅为获得生活必需的舒适而在一生的更多时间里受雇于人,那么他为什么要住得更好呢?

(梭罗)

要求:

理解三则材料内容,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

我才是真正的石头。

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

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

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一般更容易被自己发现的道理说服,而不太容易被别人脑袋中想出来的道理说服。

——(法)布莱兹·帕斯卡尔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致。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备选材料:

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

(毕淑敏)

私德有如内衣,脏不脏自己知道;声名有如外套,美不美他人评价。

(余光中)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汪国真)

过错,是短暂的遗憾;错过,是永远的遗憾。

(汪国真)

人活着,像航海。

你的恨,你的风暴,你的爱,你的云彩。

(绿原)

其实蜗牛可以爬得快一些/只不过它们爱所有风景/它们才不希望像那些/每时每刻奔跑者/失去了什么却浑然不知/直到生命只剩下一个终点(高璨)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l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正礼乐。

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

(选自《汉书·艺文志》,有删节)

20.文段中提及的“传”即《左传》。

《左传》与《》、《》合称“春秋三传”。

(2分)

21.从文中看,左丘明写作《左传》的目的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中觉慧是封建家庭叛逆者形象,他受新思想的影响,彻底革新自己,勇敢地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并要娶她为妻。

B.《老人与海》中写老人既与马林鱼搏斗,又称马林鱼为兄弟,视它为朋友,寓指人与自然的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