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669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加几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9加几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9加几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9加几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9加几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加几教学案例.docx

《9加几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加几教学案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加几教学案例.docx

9加几教学案例

《9加几》教学案例

一、情境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各数的认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也是进一步为学习8、7、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的基础。

作为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我力争通过创设情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比较等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亲身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我设计了“填一填、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一系列活动展开教学。

开课伊始,通过填一填、算一算这样一组习题的复习唤起学生的回忆,使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再现,并为“凑十法”的教学埋下伏笔。

然后让学生充分观察运动会主题图,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用自己的方法数出饮料的盒数,并让学生在交流、比较几种不同的数法中感受到用“凑十”的方法计数的优越性,为理解、掌握凑十的方法打下基础。

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计算9+3、9+7,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计算9+3、9+7时我们是怎样算的,加深“凑十法”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为了使新知识巩固加深,我又设计了做一做、议一议等活动,并把练习巧妙地融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练习,这样不仅实现巩固新知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例1、例2、做一做及第99页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通过数数,渗透“凑十”的方法,感受到凑十法的优越。

2.通过操作体验凑十的过程,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教具:

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

小棒20根。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下面陶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请看大屏幕。

1、看图填数

(1)你能一眼看出草莓有多少个吗?

你是怎么数的?

(12)

(2)那你能一眼看出星星有多少颗吗?

(15)

(3)那小棒有多少根呢?

(16)

师:

同学们的眼力可真好!

那下面这一组加法题你还会算吗?

2、口算

10+2  10+5  10+810+6 l0+3  10+7

师:

哎!

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

(10加几就是十几)看来同学们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通过数数,渗透“凑十”的方法,感受到凑十法的优越

师:

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很多学校都举行过运动会。

今天陶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到一所小学的运动场去看一看!

请看大屏幕:

出示第96页、97页的情境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

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把你看到的与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交流。

(跳绳的有3人,跳远的有7人,跑步的有6人,踢毽子的有9人。

师小结: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刚才有的同学还看到了这些运动员在数饮料,——看!

这些饮料箱子里面有,箱子外面也有,(课件局部放大数饮料画面)那一共有多少盒呢?

请同学们数一数!

3、学生汇报、交流数的方法:

一共有多少盒?

你是怎样数的?

预设会出现的几种方法

点数法:

1、2、3……12、13

接数法:

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盒子外面的,10、11、12、13。

箱子外有4盒,然后再接着数盒子外面的,5、6、7、8........

凑十法:

把外面一盒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是13盒。

——追问:

为什么要拿一盒?

为什么要把箱子里的9盒凑成10盒?

师:

他们数的都是对的,那这几种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为什么?

师小结:

看来,在这里用“凑十”的方法可以很快地数出结果。

那在计算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呢?

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运动会的场景看一看(课件再次回到运动会的场景)。

(二)教学例2怎样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计算问题

师:

刚才同学们从这幅图中找到了参加各种比赛的人数,老师根据你们找到的信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大屏幕上显示此问题:

(1)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2)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

要求“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

板书:

9+3=

2、9+3等于几?

该怎样算呢?

我们一起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1)踢毽子的有9个人,就用9根小棒表示(师说完就在黑板上摆9根小棒,然后让学生也摆上9根小棒);跳绳的有3人,就用3根小棒表示(边说师生同时摆3根小棒)。

们借助小棒算一算!

然后把你的算法在组内交流一下,听清楚了吗?

开始吧!

(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

师:

你为什么要从3根里面挪1根过来呢?

(因为9和1凑成10)

师:

刚才同学们通过摆小棒算出了9加3等于12,下面老师就把同学们用小棒计算的过程在算式中表示出来。

请看:

(4)刚才同学们从3根小棒里面挪出1根过来,实际上就是把3分成了几和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算式中把3的分成表示出来)

(5)挪出的1根和9根凑成了10根,在算式中就是9和这里的1相加等于—10?

(完成相应的板书)

(6)10根与2根合起来是12根,也就是10再加2等于12。

(完成板书,同时也完成了思路图)

(7)现在我们一起把9加3的计算过程说一说?

师:

刚才我们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出了9+3=12,那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2、想一想:

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板书:

9+7=

(1)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

当然,你也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开始吧!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汇报演示并板书

3、揭示课题:

9加几

师:

同学们,观察一下: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样的加法?

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9加几的加法。

板书课题:

9加几

4、观察、小结计算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想一想计算9+3、9+7的时候,我们都是怎样算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对,刚才我们在计算的时候,都要想“9和1凑成10”,把3或者7分成了1和几,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几等于十几。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教科书第98页做一做。

(1)做一做的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师:

9+3和9+7我们已经会算了,那如果是9加上别的数你还会算吗?

(会)好,请看大屏幕:

出示第98页做一做的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

①哎!

圈一圈、算一算。

想一想:

怎样圈?

为什么要圈一个呢?

(生说后师先用课件圈一个,再让生算!

②这就是做一做的第1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8页在书上完成这道题。

③汇报、交流。

对的同学给自己打“√”。

师:

刚才同学们通过圈一圈、算一算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出了9加几的结果,那如果不用圈,只看图,你还能计算出9加几的结果吗?

请看大屏幕:

出示第98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一做的第2题。

①图中画的是什么?

这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②你能根据图意把这两道算式补充完整并算出得数吗?

③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书上98页完成这道题。

④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的同学给自己画个笑脸!

师:

刚才同学们看着图,不用圈,也能算出9加几的结果,真不错!

那如果连图片也没有了(出示补充题:

想一想、算一算),像这样的题,你还能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出9加几的结果吗?

2、补充题:

想一想、算一算。

9+2=9+6=9+7=

1

1010

师:

刚才大家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出了9加几的结果,那如果现在只有9加几的算式,你还能很快的算出它们的结果吗?

(课件出示蚂蚁回家图)

3、小蚂蚁回家

师:

现在有只小蚂蚁迷路了,想请我们把它送回家,每做对一题小蚂蚁就可以向前走一步。

你们能帮帮它吗?

(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用手势判断对或错。

师:

小蚂蚁到家了,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了它,真棒!

谢谢你们!

四、全课小结

想一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像这样9加几的加法我们都是怎样算的呢?

五、课堂作业第99页练习十七的1、2、3题(在书上完成)。

三、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同样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能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平等开放的氛围,提供操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现就以《9加几》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使已有知识经验成为新旧知识的桥梁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关联程度越高,就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已有认识经验的激活程度越高,越能实现对新知识的个性化学习。

【精彩回放】

师: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下面陶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请看大屏幕。

师:

你能一眼看出草莓有多少个吗?

生:

12

师:

你是怎么数的?

生:

盘子里十个和外面2个合起来是12个。

师:

那你能一眼看出星星有多少颗吗?

生:

15

师:

小棒有多少根呢?

生:

16

师:

同学们的眼力可真好!

那下面这一组加法题你还会算吗?

10+2  10+5  10+810+6 l0+3  10+7

(学生快速、整齐地回答)

师:

哎!

你们怎么算得这么快?

生:

前面我们学过10加几就是十几

师:

哦,原来10加几就是十几,看来同学们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

“9加几”的学习基础是:

20以内各数的认识、10加几以及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

开课导入,通过一组习题的复习唤起学生的回忆,使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再现,使学生感受到按群计数的优越性,这样的复习安排为后面“凑十法”的教学埋下伏笔,使新旧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精彩回放】

师: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刚才有的同学还看到了这些运动员在数饮料,——看!

这些饮料箱子里面有,箱子外面也有,(课件局部放大数饮料画面)那一共有多少盒呢?

请同学们数一数!

(留一会儿时间学生数)

师:

一共有多少盒?

你是怎样数的?

生1:

13盒

师:

你是怎样数的?

生1:

箱子里有9盒,接着数10、11、12、13

师:

哦,你是从9接着数的

生2:

我也数的是13盒,我是把箱子外面的拿1盒放进箱子里,箱子里就是10盒,再和外面剩下的3盒合起来就是13盒

师:

你为什么要拿一盒放进箱子里呢?

生2:

因为箱子里有9盒,拿1盒进来就是10盒

师:

也就是9和几凑成10

生2:

9和1凑成10

师:

你为什么把箱子里凑成10盒呢?

生2:

凑成10盒后可以很快看出有13盒

师:

还有不同的数法吗?

(停一会儿)

……………

师: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数出了一共有13盒饮料:

有的是从9盒开始接着往后数;还有的同学是从外面拿1盒放在箱子里和9盒一起凑成10盒,10盒再与外面多的3盒合起来就是13盒。

他们数的都是对的,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为什么?

生1:

我喜欢拿1盒放在箱子里和9盒凑成10盒,这样能一眼看出是13盒

生2:

我也喜欢先凑成10的方法,这样简便些

生1:

我喜欢先放1盒到箱子里和9盒凑成10盒,这样能很快知道是13盒

师:

看来,在这里用“凑十”的方法可以很快地数出结果。

那在计算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呢?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

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相互交流和比较,感受到用凑十法的优越性。

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英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根普在其名著《数学学习心理学》中提出:

“逻辑推理所展现的只不过是数学产品,而不能告诉学习者这些结果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揭开、开展出来的。

它只教数学技巧,而不是数学思考。

”由此可见,要教会学生思考数学问题,一定要引导其经历结果是如何得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过教师灌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为思维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是传授得一清二楚,学习者就越不需要思维;只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会主动思维。

【精彩回放】

师:

刚才同学们从这幅图中找到了参加各种比赛的人数,老师根据你们找到的信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大屏幕上显示此问题)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想一想:

要求“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呢?

生:

9+3=(师板书9+3=)

师:

9+3等于几?

该怎样算呢?

我们一起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踢毽子的有9个人,就用9根小棒表示;跳绳的有3人,就用3根小棒表示。

(师在黑板上摆出小棒,学生在桌上摆出小棒,)

师:

你们们借助小棒算一算!

然后把你的算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并说)

生:

我是把这边的3根里面移一根到9根这边就是10根,再和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

师:

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生:

是的(齐答)

师:

(边演示)你为什么要从3根里面挪1根过来呢?

生:

因为9和1凑成10

师:

为什么要把9凑成10呢?

生:

因为前面学过10加几等于十几

生:

这样就能很快的算出结果

师:

刚才同学们通过摆小棒算出了9加3等于12,下面老师就把同学们刚才用小棒计算的过程在算式中表示出来。

请看:

(边演示边板书完成思路图)

师:

刚才同学们从3根小棒里面挪出1根过来,实际上就是把3分成了几和几?

生:

把3分成了1和2

师:

挪出的1根和9根凑成了10根,在算式中就是9和这里的1相加等于几

生:

10

师:

10根与2根合起来是12根,也就是10再加2等于12。

师:

现在我们一起把9加3的计算过程说一说?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

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于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

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观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饮料盒,比较数的方法,渗透用“凑十法”记数的优越性;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一摆,理解“凑十”的算理,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并让学生想一想计算9加几时我们是怎样算的,加深“凑十法”的理解和掌握,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可以及时内化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比较等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亲身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的思维,而不是通过灌输、传授使学生被动的接受。

总之,本节课教学突出了凑十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转化思想。

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表象,通过口述凑十的过程,在数学语言的不断交锋、碰撞与合作中,形成操作过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程序,通过想凑十过程,在头脑中形成原来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识内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