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日志说说心情随笔精美文章.docx
《情感日志说说心情随笔精美文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日志说说心情随笔精美文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情感日志说说心情随笔精美文章
情感日志说说心情随笔精美文章
导读:
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情感日志说说心情随笔精美文章》的内容,具体内容:
感情是很脆弱敏感的,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心去呵护与经营,把自己的的情感写在日志里只给自己看。
接下来和我一起来看看有关心情随笔情感日志,供大家参考。
心情随笔情感日志:
流氓是生活方...
感情是很脆弱敏感的,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心去呵护与经营,把自己的的情感写在日志里只给自己看。
接下来和我一起来看看有关心情随笔情感日志,供大家参考。
心情随笔情感日志:
流氓是生活方式
我一直认为流氓是种爱好或生活方式。
它不应该成为讽刺字眼。
它不是人,只是被人选择的一种活法。
就像口味,你喜欢的榴莲,在别人那里可能是掩鼻躲避。
口味有错?
我认为没错。
女人喜欢情调,无论是思想举止大胆还是保守克制。
在内心都会有一个情结希望有个人能陪她一起去打破。
陪她做不敢做的事,尝试以往渴望的种种。
流氓不是人渣。
但所有的人渣都拥有流氓特质,个个是调情高手。
往往一段情感的终结者,也是这个选择"流氓"的人。
再加上人渣的作祟,所以它背负了不该有的标签。
而被伤害的人都会认为单纯的自己被这个流氓的家伙用满嘴的谎话,满心的虚假与不着调忽悠了。
并且记着以后不能在遇到这种人。
其实,亲爱的,
外面的世界跟他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
但在他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他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而且当初也正是因为他的不守规则,才吸引的你。
作为闪电被分手的人,你应该庆幸。
ta没有往下继续拖着就是最好的结果。
"对不起"与"我爱你"是一样的沉重,说"对不起"的那一个不一定不伤心,因为每一个"对不起"都辜负了一个良苦用心。
而且,我知道你还是会沉溺下一个流氓。
这是刚入世的你所无法抵抗的诱惑。
直到最后,你过了愚爱的阶段。
你懂得了所有的套路,秉持着阴谋论的思维,排斥所有接近你的人。
有被杀的觉悟,才有开枪的资格。
孤独的时候会抱怨为了总是遇人不淑。
你枪法精准,一击毙命。
错过了拿着真心对你好的人。
懂你醒悟时,想着若那些微小的选择可以改变,惨不忍睹的瞬间是否也能被阻碍呢?
或许哪天,你也选择了流氓。
才会懂得
世间所有愁与怨的消弭,大抵一边靠忘,一边靠将心比心吧。
心情随笔情感日志:
书画世家薪火相传
南昌城东,有个江南园林式的主题公园——贤士湖公园,虽然不大,但设计精巧,清幽秀丽。
亭台楼阁,镶嵌在绿树碧水之中。
岸上曲径通幽,湖中小桥蜿蜒。
贤士艺术馆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青瓦灰墙,高低错落,典雅迷人。
4月28日上午,一扫前几日潮湿弥漫,萧雨绵绵的景象,天空艳阳高照,公园内鸟语花香,春意怏然。
贤士艺术馆披红挂彩,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书香世家春满园------彭友善、吴惠生及子女书画展"将在这里开展。
馆内外早已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馆外场地两厢摆满了祝贺的花篮。
馆内装饰风格古朴、典雅,与本展览格调上非常契合,更衬托出作品的观赏效果。
也许是人们观展心切,未等开幕,人们就迫不及待的先睹为快。
在众多人群中,名家荟萃。
不但有书画艺术界的老面孔,还有不少后生可畏的青年才俊,墨客名流个个气度不凡。
收藏界、出版集团、各大专院校师生、老年书画协会、媒体新闻记者及远道而来的客人等高手云集。
它是艺术大家庭的又一次团聚,大家相互切磋、交流、品评、观赏。
气氛热烈、融洽。
展览作品的作者,彭氏家族一行5人,盛装出席,穿行于人潮之中,应接不暇,请求合影、签名、采访的人一拨又一拨。
尤其是年迈9旬的吴惠生老人,她是有求必应。
家人儿女担心母亲身体,赶忙救驾劝导。
人们崇仰书画世家名望,不少人非要作者5人签满而不罢休。
当然,最养眼过瘾的还是欣赏作品。
全家6人的作品,按辈分大小分别为彭友善、吴惠生夫妇,彭石天、彭开天、彭乐天、彭中天5大版块,主要以表现花鸟、动物为主,还有人物山石,蔬果鱼虫。
技法水墨写意,赋彩晕染。
各有所长。
画面或轻盈,或优雅,或休闲,或惊叹。
以画虎见长的有彭友善、彭石天、彭开天,所画之虎神形兼备、虎虎生威。
绘画之余她们还各有志向。
彭乐天热衷于少儿美术教育,口碑卓著,门徒众多。
彭中天虽主修经济,身为商界人士,却向往文人生活。
热衷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崇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条。
他主动探寻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被文化部"十三五"规划特聘为专家委员。
北大、社科院、江西财大等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北京华章东信文化投资集团总裁。
被业界称为中国文交所之父。
家族中作品最多,分量最重、感染力最强的当数长子彭开天。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立意深远,技艺精湛。
特别是他的非洲动物写生系列,鲜活生动,别具一格,惊心动魄,经久不衰。
还有新近创作的主题鲜明,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表现手法的作品,内涵丰富,品位不俗。
由于彭开天具有素描、水粉深厚的西画造型基础,在大学期间,当同学们还在苦练造型基本功的时候,他已经能熟练地用水粉作人物肖像写生了,因此他是同学们崇拜并极力效仿的偶像。
1974年,他用水粉为他父亲写生的《彭友善听雨楼作画》中,可以印证这点。
后来他受家庭艺术传承的影响,立足中国画创作和探索,西画优势滋养了他的笔墨情趣,充实了他国画的技术内涵。
从他几幅画,如《伏虎》、《肯尼亚红泥大象》、《夸父追日》等作品中都是他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
彭开天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珠海、三亚、宁波、太原等地举办过画展,尤以2010年珠海父子画虎联展,2012年宁波画展、2013年台湾画展为艺坛所瞩目。
上午十点,展览开幕仪式开始,出席嘉宾阵容强大,省市政府、文艺书画界等头面人物悉数光临,纷纷亮相。
领导和主持人在谈到举办这次展览的意义时都强调,书香世家,彭友善、吴惠生及子女书画展,是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文化盛事,展览不仅展示了彭友善、吴惠生及子女所创作的精湛的书画作品,更是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以传统文化传家继世的标准楷模。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重祖训重传承重文脉重诗教。
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人们往往将诗书传承三代或三代以上的家庭,称为世家。
真正的世家精神,不在于豪宅大院、钟鸣鼎食,只有文化意义的"书香门第"才是传统世家的标准楷模。
彭友善吴惠生这个书香世家所秉持的崇德弘文、清操自守的家风精神,在当前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教育意义。
书香世家的先行者的彭友善号超真,别号虎癖居士,自然信徒,江西余干人。
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家、美术教育家。
其毕生致力于中国画中西合璧艺术道路之探索,人物、花鸟、山水、走兽、鱼草、兰竹、无所不擅,各具风貌。
尤其倾心于为虎传神写照,将虎的精神与中华民族之精神相联系。
他一生始终自觉将自己的艺术关注于家国命运与民族兴衰。
创作了《恶梦》、《同舟共济》、《永生》、《百虎图》等一批极具人文情怀与民族精神的代表作品。
早在70——80年代就享誉海内外。
吴惠生出身名门,擅吟诗书文词,她陪伴彭友善先生度过艰难困苦而又充实光辉的一生,他们相濡以沫,诗画相伴。
她凭籍自己丰厚的国学功底和文艺修养,常常为彭友善的画作题词炼句,使作品的诗情画意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当家庭生存环境面临最为险恶困顿之际,她以对生活的坚韧达观和对艺术的执着信念,写出了堪称当代《陋室铭》的散文《听雨楼琐记》,给彭友善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撑和艺术滋养。
彭友善吴惠生夫妇所营造和坚守的崇德弘文、清操自守的家风,泽被子孙后代,家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精诚团结、淡泊名利、继承传统、奉献社会的良好家风。
彭家的长女彭石天、长子彭开天、次女彭乐天、次子彭中天、以及外孙彭大卫等几乎无不钟情诗文书画。
这次展览展出了一家几代人鲜为人知的艺术精品和创作历程,表现了几代人在艺术人生道路上不懈的追梦和奉献精神。
四月的春天,姹紫嫣红,百花盛开,人们刚送走读书节,现在我们又步入书香世家的艺术殿堂,不觉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这是一种奇妙的精神享受。
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书香世家出现,形成全社会崇德弘文、读书尚艺的文化氛围。
心情随笔情感日志:
慈母
母亲是吃尽了苦头的,承受了别人难以承受的负担和压力。
母亲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坚守在农村。
母亲是坚强的,母亲是朴实的,母亲也是快乐的。
母亲识字不多,能写上自己的名字,认识常用简单的字,为此也很自豪和快乐。
父亲是公家人,常年奔波在外,家庭的担子落在了母亲的肩上。
母亲生了我们姊妹五个,两个姐,一个哥,一个妹,可谓子女满堂。
因家庭劳力所需,大都在农村务农成家,个个争气,家家幸福。
40年代,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家里就母亲一个劳力,孩子多,嘴多,所需食量更多。
母亲见天出勤挣工分,从不懈怠,从不气馁,从不马虎。
天刚麻麻亮就舍下孩子下地干农活,期间再反复回家照料没割奶的孩子,回去一次孩子便哭一次,母亲就伤心一次,每次都在孩子撕心裂肺的啼哭中离去。
田间做工,不分男女,分了啥活做啥活,挨着啥活干啥活,身不由己。
为挣得更多的工分,母亲常常捡着苦差累活干。
夏收时节,麦子白天收不完,晚上还要赶着收,母亲回过家要继续下地收庄稼至深夜。
母亲啥时回家休息的,孩子皆不知情,待次日孩子起来,母亲早无身影。
吃饭皆在大灶集体就餐,母亲常饥着肚子,将自己午晚饭的馒头省下来拿给孩子吃,母亲是微笑的,幸福的。
浇水、修渠、修水库本该是男人们的事,苦于家里孩子小,父亲又顾忌不上,母亲只能充当了男人,去浇水,去修渠,去修水库,拉石、备料,挖沟,母亲件件少不了,缺不下,辟不开。
尤其是修水库,工程量大,耗时长,须食宿在工地,半月、一月是不能回家的。
春寒料峭,没有帐篷和房屋睡觉,晚上就地露宿在石料坑里,没被子,只好盖着衣服蜷缩着将就。
一个弱女子,整天跟着男人劈石头,拉石料,抡石夯,辛苦可想而知,劳动量可想之大。
忍着思子的心痛、别家的眷恋、身心的疲惫和饥饿寒冷,在空旷的工地上整宿整宿的数星星、听风声,母亲是挺过来的,也是熬过来得。
那时家里很贫穷,经济拮据,母亲四季穿着淡薄的衣衫不曾添过新衣,即使数九寒天,也没穿过棉衣。
孩子的衣服更是少的可怜,老大穿过的衣服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穿,母亲常半夜半夜的改衣缝衣,拆了缝,缝了拆,改了又改,缝了又缝,缝缝补补,补补缝缝,衣服成了传家宝,舍不得丢弃。
常洗的颜色发白,样子变形。
破了缝补,补了再破,再缝补,补丁落着补丁,补丁挨着补丁,母亲很无奈,也很犯难。
大姐没上完小学就辍学回家了。
大姐仅上到小学五年级,品学兼优,很爱学习,善于思考。
老师和同学都说她是上学的好材料。
念母亲辛苦,就很不情愿的离开了学校,帮母亲下地干活挣工分。
大姐后来聊起辍学的事,声音总是沙沙哑哑的,神情总是呆呆滞滞的,看得出她很遗憾,很悔恨。
家里虽然多了一个劳力,但母亲还是很拼命,很努力的。
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吃的也越来越多,母亲始终不敢松懈。
即使是两个劳力挣工分,家里的粮食还是少的可伶,孩子们经常挨饿受罪。
母亲打心里过意不去,晚上总神不知鬼不觉的偷来待收割的麦穗和成熟了的红薯,烧熟了给我们充饥解馋,吃饱了的孩子个个乖巧,个个听话。
母亲看着满脸堆笑的孩子,笑的是那样踏实,那样出自内心。
二姐和哥哥也已上学,没有书包,少量的书本总抱着来去,不很方便,不得玩耍。
学习用具也是两人共用一套,姐姐用罢,哥哥再用,哥急了哥先用,姐紧了姐先用,偶有用不公时,也出现打闹。
母亲总是气急变坏的用巴掌打姐姐和哥哥的屁股,手里打着,口里骂着"你们这些不争气的孩子,咋就不能董事呢,想气死你母亲吗"?
过后母亲便跑出门蹲在屋檐下呜呜哭泣,有时也嚎啕大哭,我们便都不敢做声,犯了错似的傻傻呆着。
母亲稍作情绪的调整后,便走进屋里将孩子拦在怀里,紧紧抱着,脸捂在孩子的胸膛上蹭来蹭去,不做生息。
我们也朦朦胧胧感觉到了做母亲的艰难。
看着孩子一个个的长高长大,母亲的负担也愈来愈重,晚上常常趁着孩子睡熟后,悄悄出去找活挣工分,以此贴补家里的所需。
记忆里,母亲没睡过囫囵觉,没吃过囫囵馍。
但家里家外总张罗的圆圆满满,料理的有条不紊。
70年代,农村土地实行包产责任制,家家按人口分给均等的土地,自己打理经营。
我家分得10亩薄田,一家人笑的合不拢嘴。
家里开始置办了架子车及简单农用具,买了骡子,春种秋收方便又省力。
二姐念完小学也已回家务农,家里添了劳力,也给母亲添了信心。
母亲带着大姐二姐平地、整田、翻地、下种、收割颇有干劲,犁地没有农具,大都人工翻地,母亲带着两姐天不亮就上地,晚上常借着月光干活,地翻的比人家的早,整的比人家的平,种的比人家的早,管理的比人家的精细,麦穗比人家的壮实,收成比人家的斤数多,日子慢慢过的滋润了,也殷实了。
别人见了母亲就夸赞,说母亲多能干多能干,女儿多吃苦多吃苦,家里的收成多好多好,常说的母亲笑脸盈盈的,灿烂的,的。
在别人的夸赞和羡慕下,母亲更是来了劲,上了神,越发起劲,越发勤快。
待我和哥哥上初中的时候,家里的光景已经好了起来。
先是给上初二的哥哥买了自行车,减少了步行上学的艰辛。
我和哥哥两人骑一辆自行车上学回家,不仅费时费事,还不方便。
下午他回家时,我的作业没做完。
我回家时,他的作业没做完,总不能一起回家。
在我们倒出委屈后,为难的母亲不几天就又给念初一的我买了一辆自行车,说解决了上学的用具,我们就能安心好好上学了。
从初一到初三期间,母亲见天早晨五点半起身,开始给我们准备早饭。
怕吵醒我们,尽量轻拿轻放,悄声细气。
有时饭做好了,母亲看着时间尚早,就围坐在火炉边耐心等待,从不早叫我们起来。
待我们起来吃饭时,母亲在炕边不停的打着瞌睡,满脸满身的疲倦。
我念到初三时,不便走读,就住校了。
每周周末,母亲皆要为我准备好一周的干粮,往往从早晨开始生火起锅要到晚上才能完成。
为使干粮好吃,不让我在学校挨饿受罪,母亲一大早就开始和面做干粮。
挽起袖管,双手抱着面团,揣了又揣,搓了又搓,揉了又揉,揣进了关爱,搓进了体贴,揉进了滚烫的痴心和不尽的嘱咐。
临走学校前,母亲特意要为我做一顿特别的饭,把割回来自己舍不得吃的肉全放进锅里,说让我好好享受一顿,解解馋,到学校就不受罪了。
我吃着喷香喷香的饭,感到很是幸福和温暖。
为了不辜负母亲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我们兄弟发奋学习,用心攻读。
初三毕业,哥哥名落孙山,我仅考了个小中专,有失脸面,愧对母亲的厚望。
母亲面对回家务农的哥哥,百般呵护,百般关爱,以特别的方式维护了他的尊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姐、二姐相继出嫁,哥哥虽回到了家里,但庄家活很是生疏,不太顺手,总是撑不上劲,母亲依然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每逢秋收时节,我也回到家里帮助母亲干农话,但总添乱,使不上劲。
收割麦子,母亲将镰刀挥动的擦擦做响,麦子应声而到,我和哥哥在田地里总是走不动,使不来镰刀,麦子总是戏弄我们。
母亲割完两趟,我们才能割出一趟,极像龟兔赛跑。
尤其我,一会擦汗,一会直腰,一会喝水,一会吃馍,花了功夫时间,就是出不来成绩。
母亲忙前忙后的还要关照我,我很是过意不去。
为了不给母亲添乱,才帮忙一天我就离开了。
后来,哥哥娶妻生子,我也工作成家。
姊妹们在东南西北方忙忙碌碌的营造着自己的家,建设者自己的家,捍卫者自己的家。
看望母亲的子女越来越少,次数越来越稀。
母亲门面的荒草也已尺把高,密密麻麻的,像在示威,像在斥责。
寂寞的母亲已经满头银丝,身体异常憔悴,但依旧见天干着没完没了的庄稼活。
母亲一度颇困倦,经医院作检查,母亲患了肺结核病。
望着母亲粗糙、发黄、干涩、木讷的脸色和容颜,子女们皆出奇的无语,出奇的无声,个个冷面冰脸。
好似母亲不是我们的母亲。
之后,母亲吃了一年的药,打了一年的针,着实受了一年的罪。
病情虽有好转,但病根照在。
一旦感冒,病情立即发作,毫不留情。
发了病,困和乏争相纠缠,争相戏弄,母亲是很痛苦的。
母亲逢了姊妹们的面总说,小病没啥,煎药病除,没啥大碍的。
母亲越发这样说,我们做子女的越发难受,越发苦不堪言。
母亲的精神状况越来越不好,言语也越来越少。
一天,我去看望母亲,进门落座后,母亲熟悉的给我沏了一杯茶,还放了白糖,说天热口渴,喝了解渴解乏。
我喝了一口,感觉很苦涩,连心里都是苦的。
我便感觉到了心跳的加速,感觉到了脸面的发烧,便也感觉到了眼睛的湿润,喉咙的干涩。
坐视母亲,如同蒸着一般的难受。
在返回的路上,我反复咀嚼着"一个母亲能含辛茹苦抚养十个子女,十个子女竟不能使一个母亲安度晚年"这句话,半晌了竟嚼不出个味,品不出个名堂来。
我自责我学识的浅薄,我为我的无知汗颜。
我更为我的母亲生了我这么一个厚颜贪婪、不争气、不上进、缺孝心的儿子感到无耻,感到无地自容。
母亲身患重病,但面带悦色,表情坦然。
母亲的微笑是真诚的,像花,又如蜜,它仅为她的子女绽放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