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0225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选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选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选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选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完整题库300题含标准答案

2019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A)

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复杂会话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经验

2.下列哪种观点是智者派的观点(B)

A.努力追求道德的卓越,生活的明智和行为的理性

B.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

C.教育目的是培养思路清晰.充满理性和真理的政治家

D.强调美德.道德和忠诚

3.《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A)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

A.有领导认识B.有个性认识C.有差异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

5.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试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C)

A.练习法B.实习作业法C.实验法D.谈话法

6.以下哪一条不是教师在教学中贯彻量力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D)

A.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B.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C.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D.实事求是

7.下面哪一条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A)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高速度原则D.高难度原则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提出的教育学原则体系不包括(B)

A.直观性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C.启发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

9.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渠道是(B)

A.教育研究B.实践操作C.课堂教学D.课外活动

10.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1.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

12.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A)

A.讲授法B.谈话法C.练习法D.发现法

13.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是(B)

A.教学本质B.教学模式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

14.课程目标的依据是(D)

A.对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D.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

1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

16.(C)在他所写的《演说术原理》中,提出了“模仿.理论.练习”三个循序递进的学习过程理论。

A.西塞罗B.德谟克里特C.昆体良D.亚里士多德

17.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B)

A.对立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

18.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A)特点。

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

19.“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

20.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21.人们常说: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C)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

22.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B)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23.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C)的关系。

A.必修课与选修课B.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C.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D.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

24.具有间接性.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C)

A.活动课程B.显性课程C.隐形课程D.综合课程

25.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C)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

26.课程论研究的是(C)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

27.课程开发或设计的起点是(B)

A.课程结构B.课程目标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

28.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D)

A.五段教学法B.设计教学法C.范例教学法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29.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B)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

30.(A)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

31.(B)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情感陶冶法D.锻炼法

32.班级目标管理是以一种(A)为中心的管理。

A.自我管理B.学校管理C.老师管理D.父母管理

33.对个别学生的教育(C)

A.就是要靠班主任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34.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35.我国多数中小学的班级组织机构的建构属于(C)

A.直线式B.职能式C.直线职能式D.以上都不是

3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C)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

37.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B)

A.时间B.学生C.空间D.信息

38.学校这一社会组织的细胞是(C)

A.学生B.教师C.班级D.校长

39.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一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C)

A.教学B.德育C.班级管理D.常规管理

40.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的管理方式是(A)

A.平行管理B.常规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4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C)

A.教务处B.政教处C.班级D.团委

42.“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主要依据了德育的(B)原则。

A.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4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A)

A.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B.知比行重要C.行比知重要

D.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44.“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A)的要求。

A.自觉纪律教育B.集体主义教育C.理想教育D.道德教育

45.教学从本质上讲,是(C)

A.一种主体活动B.一种实践活动C.一种认识活动D.一种文化活动

46.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

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南洋工学D.洋务学堂

4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D)。

A.桑代克B.杜威C.赫尔巴特D.布卢姆

48.(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

49.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

50.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

A.1856年B.1860年C.1862年D.1866年

51.说明下列哪科质量指标高(D)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52.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B)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

53.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的是(C)

A.赖斯B.泰勒C.桑代克D.杜威

54.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55.德育的“认知模式”中,设置两难问题是为了(B)

A.道德发展的形式B.测量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C.测量道德发展的能力D.测量道德发展的结构

56.“社会模仿”的德育模式是一种(D)

A.行为主义学说B.认知主义学说C.人本主义学说D.认识—行为主义学说

57.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D)

A.德育的政治功能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功能

58.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C)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

59.以下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的策略有(C)

A.突出道德争端B.询问“为什么”问题C.澄清与总结D.使情境复杂化

60.教学认识的主要内容是间接知识和(D)

A.直接经验B.科学实验C.社会实践D.间接经验

61.课题计划即(A)

A.单元计划B.教案C.课时计划D.教学大纲

62.教育的最特殊形式是(B)

A.犯人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集体教育

6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D)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A.威尔逊B.孟子C.格塞尔D.弗洛伊德

64.儿童身心发展的(A)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65.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

A.基因复制B.自然本能C.种群回归D.直接环境

66.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A)

A.灵感和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逻辑思维D.定向思维

67.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D)

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

6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

A.遗传素质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

69.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B)

A.条件B.关键C.重要补充D.唯一因素

7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

A.积极的过程B.能动的过程C.被动的过程D.主动的过程

71.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C)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72.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

73.下列(D)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影响C.师生交互作用D.学校影响

74.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

75.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A)

A.宏观结构B.微观结构C.抽象结构D.具体结构

76.古代印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A)

A.《吠陀》B.《圣经》C.《心经》D.《楞严经》

77.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D)

A.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B.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78.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B)

A.同伴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