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2040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乡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2、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3、学习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的阅读并不是重点。

所以初中生对于现代诗了解较少,希望通过这首诗让初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诗赏读技巧。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通过诵读,品析诗歌的意境美、结构美和音乐美。

2、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第1张:

《我是歌手》中,音乐诗人李健在《月光》中唱到:

无论走到任何的地方\都别忘了故乡

第2张:

单是课本上余光中先生的这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一番乡愁的韵味。

(出示《乡愁》课题),然后出示《乡愁》朗诵

第3张:

那么,余光中诗歌怎样的作家,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

出示作家身影。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第二年赴台湾。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他说: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

第4张:

诵读

师:

从《乡愁》题目我们得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生:

思念家乡

师:

那么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

忧郁深沉

师:

通过听你觉得读时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

生:

稍慢

师:

对,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的朗读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师:

第一、二小节语速稍慢,读出回忆。

第三小节沉郁,读出生离死别的伤痛与失落。

第四小节音调稍稍上扬,读出对祖国的思念,荡气回肠。

教师配乐诵读。

学生:

女生读,男生读。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读。

第5张:

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对这首诗的内容应该有所了解了,请同学们说说:

1、全诗是按照什么顺序结构全篇的?

(在文中找出依据)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人生的四个阶段)

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第6张:

2、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诗人用什么形容乡愁呢?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专业术语——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例如月亮:

人生的圆满与缺憾、思乡、思亲。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方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第7张:

这首诗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的?

《乡愁》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诗是精当而含蓄的艺术,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还应该根据意象想象诗歌表达的具体内容。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

第一节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二节是对妻子的眷念之情。

第三节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哀痛

 第四节表现的是对故乡故土的怀念

作者由个人的悲欢到民族感情的寄托,由前三小节的思亲之情上上升到民族情感。

从而形成意境美。

 意境

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

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第8张:

板书设计:

意境美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升华渴望祖国早日统一

现在----海峡----祖国与大陆分离普遍的爱国之情

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为顺序,逐层递进。

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诗人酝酿感情,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上升到国家民族情感,然后全诗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所以说这首《乡愁》意境深远,公认为现代乡愁诗中的经典。

第9张:

品读形式美

一、表现为结构美。

《乡愁》在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

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

《乡愁》共四节。

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二、表现为音乐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第10张:

品味语言:

例如:

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个意象选得好,好在它们都代表着分离,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层层推进了诗情的抒发。

1、我认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

这几个词还准确表达了情感的变化。

感情随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浓,逐渐升华。

2、"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用得好,好在空间变化。

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诗中“头”字重复了很多次,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

你觉得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吗?

(我们一般用的是“这边”、“那边”、“外边”、“里边”,那我们把全诗的“头”都换成“边”再来朗读一下全诗,体会一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生齐读)

(“这头那头”给人的感觉是在两段距离的尽头,很遥远。

“这边那边”似乎隔得很近,没有那么遥远)

3、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形容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

老师提示:

邮票小小,乡愁“大大”

学生回答:

船票窄窄,乡愁“宽宽”

坟墓矮矮,乡愁“高高”

海峡浅浅,乡愁“深深”

第11张:

作品主题:

《乡愁》一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形象而浓烈地抒发了游子思念故乡的感情。

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内心一种思念亲人、眷恋故土的深切情怀。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余光中《当我死时》

第12张:

席慕容《乡愁》

第13张:

作家介绍

直到1989年在她46岁时,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

可是,作为多情的诗人,面对着人为的山河阻隔,在遥远的海岛上,她与故乡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故乡是她精神的归宿,灵魂的家园。

她只有在梦中,在诗中,寄托无限的乡愁。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

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

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

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

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1943年,席慕容出生于四川。

1949年,迁至香港,1954年,席慕蓉迁至台湾。

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第14张:

合作学习

1.这首诗可以分为几节,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2.席慕蓉的《乡愁》和余光中的《乡愁》两者之间的异同。

第15张:

1.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这首诗大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

第二节写离别时,表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惆;

第三节写离别后,表现对故乡绵绵无期的思念。

第16张:

3.席慕蓉的《乡愁》,余光中的《乡愁》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作品

主题

写作顺序

修辞手法

思想深度

结构

情感表达

余诗

乡愁

时间

比喻

广阔深远

整齐对称

直抒胸臆

席诗

精致细腻

形式自由

含蓄委婉

相同:

①都是表达同样的主题-----乡愁

②都是按照时间顺序。

③两首都是运用比喻。

不同:

①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

余光中的乡愁寄托于邮票、船票、坟墓写的都不仅是人生,而是整个时代,更是我们每个人将来的人生之路。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②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

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

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席诗像散文诗,形式自由。

所以说形散神不散。

③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第17张:

感悟乡愁:

余光中说:

乡愁是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一方坟墓,一湾海峡。

席慕蓉说:

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我说:

乡愁是……

乡愁是过早时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是烟波浩渺杨柳依依的东湖,是人到中年仍常常联系的儿时玩伴,是改了校名甚至消失的母校,是老父亲迟缓而拖沓的脚步,是母亲刻在石碑上的音容笑貌……

第18张:

调头一去是风吹乌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无论:

离乡背井在外工作的你

出国旅行异乡留学的游子们

每天外出上班的你

都总是挂心着家里的一切

家乡的亲人好吗?

怀念的景物依旧吗?

父母家乡给予我们生命的踏实感,

永远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结论:

常回家看看。

第19张:

学法总结:

1、通过朗读领略诗歌的内容和韵味。

2、借助想象和联想,体验诗的情感。

3、抓住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的意境。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